湖大超強團隊成“名校收割機”

囊括114張證書,手握18份

名校offer

一人保研復旦大學、一人中科院直博

兩人保研華中科技大學

三年累計發表學術論文19篇

四人專業成績均排在年級前五

獲得國家級榮譽20項、省級榮譽17項

包攬國家獎學金、拔尖創新人才獎學金

科研創新獎學金等多項獎學金

手握多項軟件著作權及國家實用新型專利

擔任校級、院級學生幹部......


507軟件研究所實驗室的4名2016級本科生

王曉晨、張興盛、陳龍彪、吳浩

是名副其實的論文“神投手”,獎項“收割機”

湖大超強團隊成“名校收割機”

△圖為王曉晨所獲證書

湖大超強團隊成“名校收割機”

△圖為陳龍彪所獲證書

湖大超強團隊成“名校收割機”

△圖為吳浩所獲證書

湖大超強團隊成“名校收割機”

△圖為張興盛所獲證書


接下來,小貝就帶大家走近

湖大超強實驗室團隊

一起了解這四位超級學霸的故事


厚積薄發,蓄力保研

今年9月,他們成功突圍保研大戰,集體收穫名校offer。而這個大成功,對他們來說並不是突如其來的驚喜,而是期待已久的結果。

湖大超強團隊成“名校收割機”

保研至國內頂尖高校的共同目標,催生出四人並肩作戰的計劃。大三上學期,加入507軟件研究所實驗室後,他們走上了攜手並進的科研競賽道路。

他們四個人,大三以來,每週幾乎全勤,節假日也沒閒著。大三一年90%的閒暇時間,四人都紮根實驗室。除了教學樓、宿舍和食堂,他們不是在實驗室裡閱讀文獻、準備競賽、做研究,就是在去往實驗室的路上,507成了他們另一個“家”。

湖大超強團隊成“名校收割機”

△圖為王曉晨

最忙的時候,四人同時進行6個項目。“連軸轉”對他們來說早就成了家常便飯。許多時候項目研究至深夜,宿舍大門早已關閉,四人便直接留宿507。累了就趴在桌上簡單休息,或將椅子拼接成“床”草草入睡,小小的實驗室裡,四個人橫七豎八地躺著。“很多個清晨醒來,我們第一眼看到的就是對方的睡顏。”王曉晨回憶。

湖大超強團隊成“名校收割機”

“有一次複習到深夜,外面突然下起了雪,空空的街道上鋪滿了潔白的雪,昏黃的燈光打在上面,壓抑的情緒被一掃而空。”吳浩說,眼前有美景,身側有好友,那種感覺真的很溫馨。扛著科研、競賽、學習等的壓力,四人彼此扶持,相互鼓勵。

湖大超強團隊成“名校收割機”

不甘落後,“較勁”結成碩果

科研氛圍濃厚,是四人對507的共同感受。每次到實驗室,映入眼簾的都是實驗室成員在改論文、忙研究的畫面。每個人都擔心自己節奏太慢,不甘落後,奮起直追。

整個團隊間形成的良性競爭,也是“加速”成員進步的“催化劑”。無論是學習還是科研競賽,他們都以彼此為目標,相互督促。不在實驗室“打地鋪”的日子裡,四人則會暗自“較勁”,每天爭當到實驗室的第一名,彼此還會開玩笑:“哎喲,是不是昨晚都沒走。”

湖大超強團隊成“名校收割機”

“精益求精”成了整個團隊的共同態度。每次比賽,王曉晨都要把答辯報告練習上百遍。雖然內容早已爛熟於心,王曉晨還會不停打磨細節。

只要認定了一件事情就會全力以赴,整個團隊都有這樣一股韌勁。第四屆全國移動互聯創新大賽決賽前,王曉晨等人對團隊項目“車載精靈”進行測試時,發現語音交互功能響應失靈。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隊員對系統進行反覆調試。“單是打包APP這一步驟,我們就重複了上百遍。”雖然早已疲憊至極,但所有人仍堅守著自己的“崗位”。

湖大超強團隊成“名校收割機”

大三上學期是團隊發表論文的“井噴期”,起初是實驗室研究生髮表的論文被錄用,隨後四人的論文也接連被各大期刊發表,張興盛甚至在兩個月內連續發表了兩篇論文。“中國軟件杯”大學生軟件設計大賽、全國大學生智能互聯創新應用設計大賽......團隊的身影出現在全國各大競賽的領獎臺上。《一種智慧車載全天候健康監測分析平臺》國家發明專利、實用新型專利授權《一種指紋啟動鼠標》、“神經網絡與雲計算抑鬱症診療系統”軟件著作權......這些成就的取得都是團隊日復一日不懈努力的最好佐證。

湖大超強團隊成“名校收割機”

各有特色,興趣愛好都不同

除學業成績優秀、科研競賽突出外,四人也各有特點。與大多數男生一樣,王曉晨喜歡打籃球,還是一名球鞋迷。大學三年他一直堅持練書法、寫文章。為在實踐中錘鍊技術,王曉晨會運用所學知識設計小遊戲、開發聊天APP,還創建了個人網站,分享保研的心路歷程。但喜歡鑽研難題的他最愛的遊戲卻是“跑跑卡丁車”。

湖大超強團隊成“名校收割機”

△圖為王曉晨

各種各樣的學生工作佔據了陳龍彪大學生活的重要部分,長期鍛煉出來的溝通協調能力,也為他在保研等方面加分不少。大二暑假,陳龍彪帶隊赴貴州安順開展社會實踐,對非物質文化傳統手工藝蠟染進行調研,在學業之外豐富自身,開拓眼界。

湖大超強團隊成“名校收割機”

△圖為陳龍彪

學習能力超強,“鬼點子”特多,張興盛是團隊公認的智囊軍師。喜歡進行不同嘗試的張興盛興趣愛好廣泛。跳街舞、演小品、彈吉他……張興盛不僅“醉心”科研,還是個妥妥的文藝青年。

湖大超強團隊成“名校收割機”

△圖為張興盛

吳浩為人隨和,是團隊的開心果。閒暇時,吳浩最喜歡聽歌追劇,是《請回答1988》的忠實粉絲。

湖大超強團隊成“名校收割機”

△圖為吳浩

四人既是學習競賽中的好隊友,也是生活中的鐵哥們。平時他們會彼此“互損”,也會不定期相約擼串、夜跑。“我們四個人彼此缺一不可,團隊少了誰都不完整。”當然,四人在相處中也免不了發生磕磕碰碰,“但我們彼此之間都能相互理解包容,通常一起吃頓飯、聊聊天,矛盾基本都能解決。”他們表示。


眾人拾柴火焰高

好的成果,離不開好的團隊

507軟件研究所實驗室

相信並肩作戰的情誼一定永生難忘

在考研路上戰鬥的HUBUers請別感到孤單

你們並非孤軍奮戰

所有湖大人都在背後為你們撐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