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行業成重心,國產芯片迅速崛起,一年出口828.9億美元

半導體行業近年來在我國其實是發展挺快的,諸多國產半導體企業也在技術領域取得了一定突破,非常值得我們高興的!但是,對於目前新聞報道中提到的集成電路出口增長,我們還需冷靜看待,不要盲目的認為我國在半導體行業取得的突破快要追趕上美國了!恰恰相反,我們還需要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芯片行業成重心,國產芯片迅速崛起,一年出口828.9億美元


一、我國半導體行業發展的現狀

2012年我國開始佈局半導體行業,時隔2年後也就是2014年國務院頒佈《國家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推進綱要》並同期成立“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俗稱大基金),由此正式拉開了我國的半導體行業的發展的序幕。經過5年多的時間,我國半導體也的確取得了較快的成長,一大筆的半導體企業開始嶄露頭角。


芯片行業成重心,國產芯片迅速崛起,一年出口828.9億美元

我們現在耳熟能詳的中芯、長江存儲、紫光等都均受到大基金的扶持,這裡我不妨簡單說說這些企業的現狀。目前中芯已經能風險量產14nm製造工藝,同時12nm工藝也已經在導入驗證階段,同時最新消息顯示中芯將直接調過10nm,直接研發更高端的7nm。

其次長江存儲已經能生產SSD使用的NAND閃存,目前量產的256GB閃存使用的是64層堆棧技術,現有技術基本上國外僅差距2年左右,而為了能儘快趕上全球一流水平,長江存儲後續研發的則是128層堆棧技術,直接挑了98層這一階段。


芯片行業成重心,國產芯片迅速崛起,一年出口828.9億美元

合肥長鑫現在可以生產10nm工藝的DDR4內存芯片(8GB),明年預計可以達到月產4萬片。紫光這家企業目前在半導體行業發力較多,閃存、內存芯片、手機芯片、5G基帶都有相關佈局和掌握技術。手機芯片和5G基帶主要由旗下的展訊負責,閃存已經能量產32層堆棧技術的顆粒,2020年則使用64層技術量產,同時128層技術的顆粒也在研發中。


芯片行業成重心,國產芯片迅速崛起,一年出口828.9億美元


除了以上企業之外,還有很多半導體行業公司有很大發展,比如華為海思(目前已經是國內最大半導體企業),上海微電子(能生產90nm光刻機,在研發),以及一些封測、半導體設計和材料等相關企業。


芯片行業成重心,國產芯片迅速崛起,一年出口828.9億美元

二、出口增長目標國家主要是印度和越南

對於這次新聞提到的出口增長我們需要有一個清醒的認識,目前階段的出口增長主要集中於越南和印度這兩個國家,並非是歐美強國。

而這兩國的增長也主要在於我國對這兩個國家的大力投資。集成電路方面我國現在是越南的最大投資國,而印度自身想要強化在智能手機上的實力,因此引進了很多手機廠商,當前我國的華為、小米、OPPO、一加等都在印度設了工廠,這直接導致了中國出口印度集成電路的市場比重從2017年的不足1%提升到現在的6.6%。


芯片行業成重心,國產芯片迅速崛起,一年出口828.9億美元

可見,半導體行業出口增長雖然是好事,但並不值得我們高興,因為這其實僅僅是簡單的產能轉移,而並非是我們在半導體行業正真強大到了全球各國都要使用我們的集成電路產品。

三大基金二期上馬重點是半導體裝備和材料

雖然我國半導體行業近年得到了快速發展,但是就當前來說和歐美國家仍舊有很大的差距,國家層面其實對這塊也看得很清楚。因此,2019年10月的大基金二期正式成立,這次準備的資金達到了2000億員,比第一的大基金整整翻了一倍,未來的二期大基金投資重點將是半導體裝備及材料行業。

我國的光刻機為何發展緩慢?其實就是半導體相關材料行業發展不夠快!製造業想要發展,歸根結底都得靠材料行業的技術,很用好材料才能研發出好的裝備,有了好裝備才能正真的做出好產品。一期大基金可以說解決了產品生產問題,現在二期真正是要從核心上解決問題了,或許不久的將來我們也能有7nm的光刻機!


芯片行業成重心,國產芯片迅速崛起,一年出口828.9億美元

綜合來說,對於集成電路出口增長我們沒必要高興,真正值得高興的是國家對半導體行業的重視,尤其是二期大基金針對解決的是半導體行業核心目標。當未來在這些方面取得突破時,那才是我們自己的半導體行業全面爆發的時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