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經銷商被套,重慶集創家誰還敢信?


多地經銷商被套,重慶集創家誰還敢信?

出品|鈣媒體

作者|王 誠

物極必反。今年以來,在飛天茅臺持續爆火的引領下,高端名酒市場情緒居高不下,背後的隱患也開始顯現。

據企查查資料顯示,重慶集創家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於2016年,註冊資金一億元。是一家致力於打造設計、生產、經營的為一體的B2B2C跨境事業體。法人代表張民,兩大股東為張民持股55.00%,劉天運持股45.00%。並且擁有陶瓷玻璃、餐飲保健、家居軟飾、餐廚用具、日化美妝等數十種商品品類。集創家已在世界多個國家建立了分公司。

4000萬牽出20億大案

根據重慶網絡廣播電視臺的報道,2018年,北京酒商陳先生與重慶集創家企業管理有限公司合作,向其購買高端白酒產品,貨款一直打在對方公司高管秦某的個人賬戶。

近日,陳先生將4000萬酒水貨款打到秦某賬戶後,一直未收到貨。他隨即趕到重慶,發現秦某已經不見蹤影,找到重慶集創家企業管理有限公司,對方表示,秦某已經離開公司,其私自處理公司倉庫貨物,公司也是受害者。受害人遂向公安機關報案。

有經銷商向媒體表示,陳先生只是受害者之一,目前已經有多家酒水經銷商齊聚重慶,試圖維權。涉案金額最大的酒商被拖欠貨款上億元,有國內知名大商子公司也有2000萬元被套,整體涉案金額在20億元左右,屬於近年來“名酒期貨”爆雷大案。

值得關注的是, 2018年以來,以購買“名酒期貨”為名,行詐騙之實的案件頻發。2018年10月,涉案金額9億的貴州仁懷市茅臺酒期貨騙局案發,至今尚無結果;2019年6月,成都也發生一起以代購茅臺為名的詐騙案,多位酒商中招。此次20億“名酒期貨”爆雷重慶,值得酒業反思和思考。

11月19日,酒水經銷商孫小東向重慶集創家科技有限公司酒水事業部總經理秦偉購買了1600多萬元的茅臺酒,可如今出現了問題。“貨突然斷了,人也聯繫不上了。”而在全國,有類似遭遇的經銷商至少有上百名。

據瞭解,重慶集創家並非各大白酒品牌的經銷商,其通過高價從其他渠道收酒,再以相對“低價”賣給孫小東等經銷商。如此一來,經銷商看似撿了個大便宜的背後,是“提前一個月預付款而形成的鉅額資金池”。事實上,這一模式並不新鮮,業內多形容其為“危險遊戲”,一旦資金被挪用,下游經銷商便會踩雷。對於眼下孫小東等經銷商的境遇,重慶集創家方面對外表示,自己也是受害者。

在發現貨斷了、秦偉“失聯”之後,孫小東便有了一絲不祥的預感。他沒有猶豫,決定要以最快的速度趕往重慶。但在當日,已經沒有從蘭州到重慶的航班,孫小東便繞了一圈:先從蘭州乘飛機前往貴陽,再從貴陽乘高鐵到重慶。“我壓力很大,心急如焚。”他說,這些購酒款都是其多年來辛苦積攢的血汗錢。

次日一早,孫小東便來到重慶集創家,在公司,他還遇到了不少前來“討說法”的經銷商。“重慶集創家的高管沒有露面,(他們)只叫我們去派出所報案。”孫小東表示。

踩雷的經銷商們也組建了一個維權群,據媒體瞭解,維權群內的經銷商達上百名,而記者採訪的多名經銷商的打款金額在50萬元到數千萬元不等。“我們在維權群內,粗略統計了一下,涉及總金額超10億元。”孫小東稱。

這些經銷商們欲向重慶集創家“討說法”,但重慶集創家方面表示,自己也是受害者。

11月29日,媒體來到重慶集創家總部,公司大廳的牆壁上張貼了一則《公告》。“我公司(重慶集創家)發現職工秦偉有嚴重損害本公司及其他社會主體利益的行為涉嫌犯罪,已及時向公安機關報案,重慶市公安局渝北區分局已對秦偉涉嫌犯罪立案偵查。”該公告的落款日期為11月28日。

重慶集創家為何自稱“受害者”?這或與秦偉涉嫌侵吞公司公款有關。“秦偉遭警方拘留,是重慶集創家報案的,罪名是他涉嫌侵吞公司公款。目前,秦偉名下的豪車、別墅等財產都已遭凍結。”有知情人士稱。

“名酒期貨”驚醒了誰

對於將名酒當做道具,進行融資甚至詐騙的行為,名酒企業早已“紅燈高懸”。

2018年10月,國酒茅臺(貴州仁懷)營銷有限公司下發通知稱,有詐騙人虛構其有各種年份茅臺酒期貨,系茅臺酒廠的自提票,利用微信添加受害人為好友後,在微信上通過轉賬方式進行詐騙。

通知同時提醒,經銷商與相關工作人員應高度警覺,不能聽信和參與上述活動,避免上當受騙。

2019年6月,成都發生一起虛構茅臺貨源進行詐騙的案件,涉案金額1300萬元。有受害經銷商表示,犯罪嫌疑人通過自我包裝,吹噓自己能拿到低價茅臺,首批或者前幾批產品貨真價實,價廉物美,贏得買家信任。但當買家下了一個大額訂單後,對方就會“人間蒸發”。

據犯罪嫌疑人在庭審中交代,其同時經營有其他酒品但銷售困難,他最初希望用名酒融資盤活產業,但泡沫越吹越大,最後演化為一場騙局。

面對酒業“名酒期貨”潛藏的風險,經銷商應該如何防範?有商家表示,應該從兩方面判斷。

首先是產品價格。如果市場上某款名酒1499元還一貨難求,有賣家產品貨真價實還低價出貨,那麼多半是另有所圖。

其次要看轉賬方式。在北京陳先生向重慶集創家企業管理有限公司高管秦某賬戶打款一案中,4000萬元貨款並沒有轉到公司對公賬戶,這就意味著公司對貨款風險沒有責任。即使顯查出秦某是該公司小股東也無濟於事,極大增加了追款難度。

重慶怡飛酒類營銷公司總經理胡利剛對媒體表示,正規茅臺、五糧液的出廠價眾所周知,“如果有人說自己有低價產品出售,最好先長個心眼”。

同時,規範的公司大都不會要求將貨款打到私人賬戶,即使因為節假日無法打款,都會及時出具公司發票,做到這兩點,經銷商再遇到“名酒期貨”,則可以最大限度避免損失。

“酒是用來喝的,不是用來炒的”,名酒如果脫離消費品本質過分追求金融屬性,風險就會凸顯;如果變身金融道具,甚至會被別有用心之徒利用,酒商應當謹記。這可能也是此次重慶20億元名酒期貨爆雷大案,為廣大酒商敲響的警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