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交城“龐泉雪耳”走天下

中國公益記錄者在線山西訊(公益記錄者:張晉 任紅生)2019年12月2日上午,交城縣長張潞萍應邀參加山西“淘寶村播計劃創新創業行動”啟動大會暨阿里巴巴創新中心首屆“雙十一創業節”系列活動,在“淘寶直播”上,向廣大網友推銷交城龐泉雪耳,引發廣泛關注,網友們紛紛點贊並下單。

交城大山裡遍地皆好貨。好山、好水、好空氣、好土壤,孕育了不少綠色優質農產品。長期以來,受自然環境、交通條件等因素影響,多數優質農產品屬於碎片化、無品牌生產,還養在深閨無人識。近年來,龐泉溝依靠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在政府引導下,“量身定製”扶貧產業和增收計劃,為群眾謀劃產業脫貧發展思路、落實配套政策、搭建產銷合作渠道,確保貧困戶因產業脫貧,由產業致富,為更多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建立了利益聯結機制,實現了家門口致富的夢想。

山西:交城“龐泉雪耳”走天下

過去——藏在深閨人未識 特色農產品遊離於市場之外

雪耳,又名白玉木耳,被稱為“菌中之冠”。“微風扶雲攬明月,雪耳輕裁煮白雲。”這是對交城龐泉雪耳的由衷讚美。龐泉雪耳,產於被譽為“中國的天然氧吧”之稱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龐泉溝,龐泉溝自然保護區,森林覆蓋率高達74%,植被覆蓋率高達95%以上。該地產出的雪耳因其片翼似碟、潔白如雪,被譽為“龐泉雪耳”,其營養價值極高,有“深溝素燕窩”之美譽。

龐泉雪耳的誕生,與當下全國正在火熱進行的脫貧攻堅工作有著密切的聯繫。為了讓村集體和貧困戶穩定長效的真正脫貧,2017年,交城縣委、縣政府將特色農業發展與脫貧攻堅工作緊密結合,投資300餘萬元在龐泉溝建立珍稀食用菌研究中心,開展珍稀食用菌研發,白玉木耳被作為重點產品引進,開始試驗示範種植吊袋雪耳,並在同年9月獲得成功。隨後,交城縣在龐泉溝、東坡底、會立三個鄉鎮成立了11個合作社,組織農戶發展吊袋木耳大棚生產,走“公司+合作社+農戶”產業發展模式,推動吊袋雪耳規模化種植。2018年5月底,首批入棚的114萬棒雪耳菌棒開始下地生產,到8月份中旬,雪耳長得銅錢般大小時,就進入採摘季。

“項目落地了,產品有了,如何銷售出去成為村民們擔心的問題”。看著自己親手培育的長勢喜人的雪耳,成功研發龐泉雪耳的交城縣珍稀食用菌研究所所長任建全不無擔憂。他告訴筆者,由於雪耳種植在山西尚屬首次引進,雖是好食材卻“養在深閨人不知”,急需尋找更寬闊的市場銷路;加之2018年全國許多省市將食用菌列入脫貧項目,部分地區投資規模相當大,導致市場疲軟,食用菌價格比預想的要低。

鑑於此,交城縣加大產銷對接,從線上線下兩個方面著力。在線上方面,通過和阿里巴巴、京東、樂村淘等大型電商物流企業合作,依託2017年建設的1800平方米的菜鳥物流中心,全面鋪開快遞物流網絡。而在線下方面,舉辦特色農產品展銷會,積極外出參與各類農產品展銷會,組織龍頭企業參與農產品訂貨會和推介宣傳,擴大市場佔有份額。與“全域旅遊”系列活動深度融合,相繼在龐泉溝舉行了“2018康養交城旅遊季暨白木耳採摘文化節”;在三晉國際酒店舉辦“山西·太原2018‘龐泉雪耳宴’主題菜品品鑑會”,建構龐泉雪耳飲食文化;特別是在2018年第五個全國扶貧日當天,組織全縣農業龍頭企業參加了在山西醫科大學舉辦的“貧困地區農特產品進機關、進企業、進校園、進社區、進軍營食堂‘五進’活動”,山西人民醫院、山西兒童醫院等4家單位與交城5戶農業龍頭企業簽訂雪耳訂單10餘萬元……

線上線下共同發力開拓市場,扶貧樂購幫扶市場,有力的緩解了貧困戶銷售難、推廣難的問題。累計銷售雪耳金額近120萬元,幫扶貧困戶就業69人,人均增收2000元。

山西:交城“龐泉雪耳”走天下

如今——瀟灑邁向大市場 產業運作的方式進入全國各地

2019年,交城縣委、縣政府,將雪耳納入年度脫貧攻堅發展計劃,決心讓交城龐泉雪耳走出山西,走向全國,帶動農民增收致富。

交城縣東坡底鄉燕家莊是交城山區最偏遠的鄉鎮之一,交通閉塞,導致了燕家莊長期貧困的發生。2015年,脫貧攻堅戰在交城縣全面打響,燕家莊村也終於迎來了脫貧致富的希望。由於燕家莊村的海拔、土壤、氣候適合雪耳生長,該村便將雪耳作為主導產業進行發展。2017年,燕家莊村以“公司+合作社+貧困戶”的模式,建立了27個食用菌種植大棚,帶動了162戶貧困戶,其中,有22個是雪耳大棚。貧困戶通過在合作社打工和分紅的方式從中受益。在雪耳種植或者採摘繁忙時節,合作社聘請村裡的留守老人、婦女特別是貧困戶來雪耳種植基地務工,燕家莊相關負責人介紹,一棒幹雪耳約0.1-0.15斤,每個大棚掛12000棒,生產雪耳1500斤上下,產值可達4.5萬元左右。

一方面拓展市場,一方面則需要深化利益聯結機制,調動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助推脫貧攻堅。交城縣明確了企業、合作社、農民在產業鏈、利益鏈中的角色和份額,幫助農民穩定獲得訂單生產、勞動務工、政策紅利等收益。同時,大力推廣“公司+合作社+農戶”發展模式,把合作社、農戶帶動起來,確保合作社覆蓋全部貧困戶,力爭覆蓋全體農民。

政府的政策引領和農業科技者的技術研發,為龐泉雪耳產業化發展奠定了基礎。站在“互聯網+”的風口上,藉助互聯網風生水起的優勢,龐泉雪耳出山插上了現代科技的翅膀。該縣積極依託阿里巴巴、京東、樂村淘3大電商平臺在交城縣開通的覆蓋全縣10鄉鎮的60個電商服務站點;連接菜鳥物流中心,全面鋪開雪耳快遞物流網絡,打通雪耳網絡購銷運輸配送渠道,暢通市場“最後一公里”,有效解決了雪耳“有價無市”的困境;有品牌才有競爭力。貼上“交城山”農特產品公共品牌和“褐小美”文旅產品公共品牌,在淘寶、京東等各大網店都有了自己的旗艦店,打通了“龐泉雪耳”出山通道;在“交城創谷”設立了雪耳快檢中心,消費者只要掃描包裝上的二維碼,就可以對雪耳進行質量追溯,讓每位消費者放心消費。

自此,交城縣“龐泉雪耳”聲名大噪,訂單逐漸增多,種植的雪耳打著“交城山”的品牌,走出交城,遠銷北京、廣州、上海等全國各地。

“公司與萬美集團山夫優品商務平臺合作,短短一個月就銷售了2000斤雪耳。”交城縣萬美集團山夫優品代理商宋永東說起舊事,仍然十分激動。今年7月,交城縣山座崖合作社攜手萬美集團山夫優品商務平臺,助力燕家莊村雪耳走出大山。

截止目前,在縣委、縣政府的大力扶持和積極助推下,交城龐泉雪耳在“公司+合作社+貧困戶”的模式輻射帶動下,11個雪耳種植專業合作社生產的雪耳已經基本售罄,共計銷售雪耳累計300多萬元,900名貧困戶分紅受益,貧困戶人均增收1500元,呈現出方興未艾的勢頭。

山西:交城“龐泉雪耳”走天下

將來——打造雪耳之鄉 政府和社會注入了新的發展動力

眼下,正值冬季。走進龐泉溝鎮龐泉溝村,該村是一個風景如畫的小山村。這裡,有山有水,又群山環抱。只見一座座白色的鋼架結構雪耳大棚排列有序,在陽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輝,成為田野裡一道靚麗的風景線。雖然外面時不時有陣陣寒風吹過,但大棚裡呈現的卻是村民來回忙碌的熱火朝天景象。只見村民們在大棚裡裡忙碌地整修大棚,為來年種植雪耳忙碌著。同去的交城縣珍稀食用菌研究所所長任建全告訴筆者,這是龐泉溝順鑫農牧專業合作社的雪耳(食用菌)產業基地。

據瞭解,龐泉溝鎮成立了6個專業合作社,31個雪耳大棚,帶動167戶貧困戶全部加入了合作社。由於雪耳種植、採摘不適合機械化操作,在種植和採摘繁忙季節,需要大量的幫工,村裡有勞動能力的都來採摘。村委會負責人告訴筆者:“這些打工的村民,年齡較大,家家戶戶都有肉牛養殖,一邊照看肉牛,一邊到大棚種植、採摘雪耳掙工資,兩不耽誤。種植、採摘雪耳是手上活,活頭輕,格外受農村的中老年婦女青睞。”種植雪耳的村民收益更可觀,除了在合作社務工有一萬多的工資,加上分紅,每年有近兩萬元的收入,這比外出打工強多了。

出彩生態智能平臺據多客多餐飲賦能平臺美師架構師、晉菜泰斗龐煜告訴筆者,下一步,多客多將從產、銷、食、養四個方面對雪耳進行一系列深度研究和開發,在30餘種雪耳菜餚的基礎上,繼續推進產品體系化升級,使價廉物美的菜餚進入尋常百姓家。

目前,交城雪耳種植已經形成產品研發基地、產品生產基地、產品展銷基地、人才培養基地四大基地,由交城縣珍稀食用菌研究中心研發的食用菌人工栽培技術(龐泉雪耳)已成功實現規模化種植,給貧困山區產業發展帶來了不竭動力。作為一項富民創富產業,交城縣將堅持“品牌興農”戰略,不斷強化政策支撐、資源整合、要素聚集,從食用菌育種、菌棒加工、菌棚種植、深加工、廢棄菌棒處理、銷售渠道等環節,初步形成了食用菌產業鏈體系,為交城縣食用菌產業“裂變”向縱深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逐步走出一條打通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轉化的路子。

日前,交城縣委、政府已經和河南南陽淅川縣經銷商達成86萬棒的生產意向合同。“訂單式”種植,將實現龐泉雪耳的產銷無縫對接。

“我們跟收購商建立良好的合作關係,如果長期合作的話,不管你是頭貨和尾貨,都是有保障的。有了經銷商的兜底價訂單,我們不擔心東西賣不掉。”交城縣農業農村局負責人說,“我們將加大研發力度,提高產品質量,擴大種植規模,逐步打響龐泉雪耳品牌,力爭入選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稱號,成為譽達四海的‘中國雪耳之鄉’。”(文 中國公益記錄者在線呂梁工作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