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濟南下崗女工,創業後讓205萬人有了工作,還制訂出國家標準

提起“陽光大姐”,在濟南人幾乎無人不曉。

但很少有人知道,打造”陽光大姐“的是一位濟南下崗女工。十幾年來,”陽光大姐“安置就業205萬人次,培訓了31.9萬人,為201萬個家庭打掃衛生 、做飯、帶小孩子、伺候月子。

阻光大姐的”大姐“叫卓長立,官方的職務是濟南家政服務品牌“陽光大姐”董事長。


這個濟南下崗女工,創業後讓205萬人有了工作,還制訂出國家標準

1982年,高中一畢業,卓長立就進入濟南染織廠,成為一名女工。那時濟南的紡織企業全國數得著,能進入染織廠,讓很多人羨慕,相當於捧上了“鐵飯碗”。
眾所周知,那是一個改革開放熱火朝天的年代。改革,讓一些人受益,也讓一些人受到衝擊。
濟南整個紡織行業,就受到了極大的衝擊。染織廠成了濟南大型國企第一批破產的企業。
以為捧上“鐵飯碗”的卓長立成為那個年代下崗大軍中的一員。
多人下崗後,除了唉聲嘆氣就是抱怨,卓長立不一樣,鍋爐工、洗衣工、服務員等,她什麼工作都幹。
後來,她看到當年的姐妹們也都沒有了工作,就帶著十幾個下崗職工,一起湊了26萬元,承包了一個“天午賓館”的賓館。
這是她第一次創業。讓很多人沒有想到的是,他們把賓館幹得紅紅火火。十幾年後,她的賓館已經增長到了6家,有好幾百個員工。用她自己的話說,“一覺睡到自然醒,一開抽屜幾疊錢”。她也成了創業明星、再就業明星。


這個濟南下崗女工,創業後讓205萬人有了工作,還制訂出國家標準

2001年濟南市婦聯創立陽光大姐

舒服的日子剛了過了一段。2004年,濟南婦聯找到她,希望她接手“陽光大姐”。這是一個為了下崗女工創辦的機構,主要的業務是提供家政服務,當時已經成立3年。

自己曾經是下崗女工,也曾經因為下崗而苦悶、焦急過。她知道下崗女工找不到工作、生計無著落的艱難。於是,她接手了“陽光大姐”。

卓長立開始了第二段創業歷程。

當時,其實直到如今,很多人還認為,家政服務就是簡單的做做飯、看看孩子、掃掃地擦擦門窗等。但卓長立看到的是,如何把這些標準化。

她把家政的每項工種都細化,然後標準化。比如切土豆絲,他們的標準是五公分長,兩毫米厚。

這個濟南下崗女工,創業後讓205萬人有了工作,還制訂出國家標準

很快,他們制訂出了一系列的企業標準,在這些標準的基礎上,他又制訂出山東省地標標準,甚至國家標準。到目前為目,“陽光大姐”制訂出了1100項企業標準、9項山東省地方標準、7項國家標準。

陽光大姐也從最初的12平米小屋,發展到了200多連鎖店。

最近幾個,移動互聯讓人們對手機的依賴到了手不離機的地步,卓長立馬上意識到,即使做看似沒有多少技術含量的家政,也應該跟上最新的技術、潮流,特別是互聯網。

​除了網上預訂家政、付錢等在很多行業常見的網絡應用外,考慮到很多人對上門服務的家政人員不放心,他們與公安部身份驗證中心聯合開發了一個“家政服務誠信平臺”,平臺是與公安系統聯通的,人們能查到家政人員所有信息,包括犯罪記錄等。平臺還應用了濟南當地一家人臉識別技術公司的技術,通過人臉識別對家政人員進行身份驗證。

很難想像,一個下崗女工,在很傳統的家政服務業,也玩起了“互聯網+”。

真印證的一句話,只要用心、堅持,沒什麼不可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