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中心都流行的小吃快餐新模式

餐飲創業首選(微信ID:coffeeo2o) 解鎖 新餐飲·新模式!

購物中心都流行的小吃快餐新模式

踩著消費升級的風口,年輕人不再迷戀傳統。新興的小吃快餐品牌們,也沒讓他們失望,讓年輕人有了更多選擇和新鮮體驗。

01 小吃快餐當自強

眾多因素引領小吃風口

《中國餐飲報告2019》數據顯示,在超500萬家的餐飲行業裡,小吃快餐以44.3%的門店數量佔比,在所有餐飲品類中持續穩居第一。

可悲的是,從市場規模來看,小吃快餐市場營收規模在全國餐飲各業態中僅佔19%,中式正餐館則佔57%(2017年數據)。

從品牌排名來看,在2018年度中國餐飲品牌力百強品牌中,僅誕生了23個小吃快餐品類的百強品牌,佔榜單總數的23%,次於中式正餐的44%。

在擁有如此龐大的門店數量下,小吃快餐的市場規模卻極不匹配。這背後是其多年的生存底色所致:低客單價、同質化嚴重、品牌連鎖化程度低等等,一系列的自身缺陷,讓小吃快餐的話語權常期旁落。

可以說,無論在營收能力,還是在品牌連鎖化程度上,中國本土小吃快餐市場還遠未成熟,市場集中度還很低。好在,隨著產業升級、人口紅利及城市化程度加深,小吃快餐正逐漸打破外殼,翻身修煉內功,搶佔話題中心。

未來,帶有文創屬性的小吃將成為餐飲發展最大的風口。

一是餐飲業態將向更小的方向發展。

越來越多的中小業態餐飲開始火熱起來,整個餐飲業態的顆粒度越來越小,而且往更小的趨勢發展。最為典型的實例就是小業態湧現出了大品牌,且具有相當的規模和品類標杆性。

小吃作為餐飲業態顆粒度最小的單元,以飽滿的產品特點,親民的價格,自由的體驗,必然會在加盟連鎖的發展中成為主角。

二是小吃獨具文創屬性。

作為食客我們都有過因為一個味道而記住一座城市的經歷。現在90後,00後熱衷的美食打卡,走街串巷尋覓鍾愛的小吃。這讓小吃具備自帶流量和社交屬性,營銷價值的光環又被放大。

購物中心都流行的小吃快餐新模式

三是小吃加盟升級優勢明顯

相比傳統正餐、火鍋等動輒數百平的門店,小吃門店的優勢可謂十分明顯:

  • 產品數量有限,易於食材採購及供應鏈管理
  • 產品易標準化、工業化,降低了門店管理難度
  • 門店面積小,投資回收快,經營風險相對更小
  • 模式易複製,更利於加盟擴張
  • 小吃市場整體需求大、消費頻次高

最後,小吃海外連鎖成新銳力量

成功出海的餐飲品牌並不鮮見,海底撈、全聚德、眉州東坡、小肥羊等,但都會不同程度的遇到,如食材供應、跨國管理、成本回收等難題。而標準化程度高的休閒餐飲的代表——茶飲,在海外加盟後更多看到的是經營火爆的場景。

還有如肉夾饃、重慶小面等小吃升級重塑後,以加盟連鎖的模式走出國門,都深受當地食客的歡迎。

美國一項最新餐飲業調查發現,有超過1/3的美國人至少每月吃一次中餐。隨著中餐館在國外市場的覆蓋越來越多,也會讓國外食客逐漸養成吃中餐的習慣,這無疑是餐飲人的機會。

而特色小吃憑藉口味優勢和輕型的經營體量,也一定會成為中餐出海的中堅力量。

總結下來,小吃賽道空間極大,但面臨變革,繼續轉型升級。

02 新興小吃快餐

升級套路指南

細數這些小吃快餐品牌的升級路徑,卻有著相似的套路可以捕捉。

1、思維變革

移動互聯網讓新式小吃快餐擁有新媒體思維和品牌運作的思維。通過社交媒體進行品牌故事包裝和宣傳,實體門店打造出獨具品牌調性的設計等,進而傳遞品牌價值,塑造品牌記憶點。

以上代表案例中,不少品牌的新媒體運營都頗具網感。

比如“四眼仔車仔麵”、“鳳起龍游老麵包子”的官方微信公眾號,除了常見的新店開業、節日福利等推送外,也有免費電影、大胃王挑戰、玩轉抖音等時下年輕人喜歡的活動策劃等信息。

在品牌價值打造上,注重通過門店的整套VI設計及細節呈現,傳遞統一的品牌形象和理念。比如“鬥誌炸研所”店內的每一道菜,都與鬥志相關聯,“寶藏鬥志鍋”有20+以上自炸小食,“元氣小串”由駐店大廚親自調配,還原老東北鐵籤小春;門店內充滿鬥志的拳擊元素和陽光向上的太陽花,為餐廳貼上牢固標籤;店內更有摩登味十足的炫彩霓虹燈為食物增加核能戰鬥力。

購物中心都流行的小吃快餐新模式

反覆的強調和視覺刺激下,品牌符號牢牢地佔據顧客認知,從而有利於二次傳播,對品牌塑造大有裨益。

2、產品變革

好食材、好工藝的匠心料理,在小吃快餐界得以迴歸。

根據市場調整產品結構,深挖品牌代表產品,從食材、製作方法等方面優化產品口味和品質。

例如“鳳起龍游老麵包子”,將民間純手工藝的“老面”帶回門店,放棄可以快速發酵的批量代加工包子,幫助顧客找回兒時熟悉的味道,與其他包子品牌形成差異化,品牌記憶點鮮明。

購物中心都流行的小吃快餐新模式

3、渠道變革

新零售業態正重構新餐飲模式。在標準化、供應鏈的強大推力下,中式小吃快餐也在加速向零售化邁進。

比如“湯上工夫”就將後廚食材搬進門店進行零售。去年7月份推出了湯上工夫新零售模式首家旗艦店,在門店內設置零售展臺,新疆灰棗、雲南大理黑糖、神農架小香菇、青海黑枸杞及黑土豬肉、土雞肉等來自全國各地的原生態農戶食材陳列其上,讓消費者能親自感受到產品品質,同時開放零售,進行轉化。

購物中心都流行的小吃快餐新模式

通過“食材零售+現場烹食”、“線下體驗+線上銷售”的新零售模式,湯上工夫新零售旗艦店上線半個月,線上+線下的食材銷售訂單就突破1000單,不含外賣和堂食打包,每日營業額較升級前平均增長了30%~40%。

3、經營模式升級

“快”餐正變得“慢”下來。

升級後的門店不再是冷冰冰的飽腹場所,而是充滿家庭溫暖的放鬆場地。通過提前把產品預製好,在顧客面前現場操作烹飪,體現出鍋氣和產品的價值感。

來自青藏高原的“阿巭面道·犛牛肉功夫面”,主打犛牛肉功夫面,現吃現做。在面功夫上,採用一斤面、一枚蛋、一杯奶,經過八十一遍揉,才能更加勁道;在湯功夫上,每天早上五點開火,經過13道工序,6小時熬製,才能足火足味。

在全新的開放式廚房之下,大廚現制的整個過程完整展現在消費者面前,讓消費者能夠更好地感知菜品的衛生和美味。

購物中心都流行的小吃快餐新模式

4、業態轉型升級

正餐可以快餐化,快餐同樣可以向上升級為休閒簡餐,進行全時段經營。這也是新中式小吃快餐突破客單價低、同質化重的新機遇。

蔡瀾港式點心專門店,強化的就是“點心”這一品類,而非中式正餐等,切中了當下正處於升級中的小吃小喝品類,主動迎合了年輕消費群體的需求。與此同時,小吃小喝碎片化的用餐時間段,保證了餐廳多時段經營和高頻次消費。

03 小吃快餐市場的進階玩法

新興小吃快餐們的升級套路,實際上也暗合了當下餐飲業流行的“重做”一遍的方法論:結合市場動向和消費者需求,注重模式創新和價值點重構。

圍繞此方法論,小吃快餐在不是為了創新而創新的情況下,其實還有不少玩法值得嘗試。

1、小吃集合店模式

將某一地區的小吃集合到一起,將正餐以小吃+小喝+小菜的方式呈現給消費者,產品豐富,區域特色鮮明。小吃集合店更偏向於一個休閒化的正餐消費場景,也是可行模式之一。

比如創立於2015年的“黑白電視”圍繞湖南小吃,打造“小吃+小喝+小份菜”集合店,提供60多道SKU,打破了產品單一的侷限性,為消費者提供更多的選擇。

購物中心都流行的小吃快餐新模式

2、“小吃+”模式

在消費升級的環境下,整體餐飲市場都面臨著調整升級,讓品牌更具體驗性,滿足消費者的複合需求成為當下的主流趨勢。

購物中心都流行的小吃快餐新模式

在此趨勢的推動下,小吃品類也衍生出了新的呈現形式,即不再以單品小吃玩法發展市場,而是以“小吃+”的複合模式佔據餐廳。

小吃+早餐品類

品類的單一某種程度上來說存在“趕客”的隱患;且在當前的成本壓力下,單一品類的市場競爭力過於薄弱。大眾對小吃的認知,多數是聚會、逛街、夜宵的必備品,但實質上,如今小吃的場景化正在往其他領域延伸。

購物中心都流行的小吃快餐新模式

就好比你這家早餐店主打早點粥,那你也可以跟據地方特色,做一個“早點粥+xx小吃”的搭配組合模式。早餐店內賣小吃,鮮儒豆漿給消費者創造了新奇的記憶點,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客單價,而且也更加符合消費者的複合飲食需求。

小吃+小喝+小份菜

小吃給人的印象多半都是邊走邊吃的形式,但餐飲市場的發展,小吃也在逐步走標準化。而以“小吃+小喝+小份菜”這種搭配模式可以,塑造出的休閒正餐場景,讓傳統小吃的邊走邊吃形式變成在店內停留,這樣一來便能大大提高消費者的點餐頻率。

- END -

來源 | 商業地產觀察(id:sydcgc)

整編 | 餐飲O2O-小貝

更多精彩乾貨

10月11-13日《連鎖餐企10倍速增長》走進喜家德:

購物中心都流行的小吃快餐新模式

中國餐飲精英交流學習社群

合作/投稿/諮詢等,歡迎騷擾O2O君!

電話/微信號:13332662349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