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百年孤獨》悟出的這幾點哲思,受用終身

當我們處在喧譁,浮躁和功利的世界中時,這本書靜靜地講述了一個隱秘而又向內的精神世界。

拼命往前奔跑的我們沒有說孤獨的資格,世界也對說孤獨的人不齒,但是孤獨一直以來如影隨形。我們習慣了向外生長。

不到24小時的時間我們見證了書中百年的光陰,從一個家族的崛起到沒落,從每一個主人公生命的鼎盛到衰敗,這是一種巨大的衝擊!

書中人物性格的怪誕是我們的隱匿面,每個人都表現著外界需要表現的一種特質,譬如樂觀,高情商,勤奮,美好。這些隱匿面何以安放?當沒有空間給我們發神經質的時候讀書尋求共鳴未嘗不是一種消解。

記得初中讀《簡愛》時,有一段描寫讓我記憶非常深刻。大意是死寂的午後時光,太陽炙烤著大地,這時遠遠傳來馬車伕跟人斷斷續續吵架的聲音。這段描寫太寫實了!因為死寂,所以吵架聲又格外凸顯這種死寂,對這種場景我深有體會,那就是很悶熱又昏昏欲睡的死寂感,所以一直記到現在,這就是文字的魔力!而大凡名著都會有這種魔力,讀其他書本暢快是暢快,但是沒有讓人深入骨髓的共鳴和記憶。這本書又一次給了我這種感覺,很多細節描寫讓我毛孔大開,似一股電流貫穿全身的感覺。

是的,這本書很沉重,這幾天隨著這本書的節奏我也有些沉沉然,但是作用力是相互的,能讓我沉重也能讓我有一記重錘後的刻骨銘心,這大概就是書籍的深刻。

如果沉重,那這本書就是精神毒品了,很顯然,沉重只是為了啟發人深度思考。從幾個方面來說說我的愚見吧!


讀《百年孤獨》悟出的這幾點哲思,受用終身


1. 人的潛能巨大

這個家族的第一人何塞能率領眾人歷經常人無法想象的磨難來到馬孔多,確立城邦,安家置業,這是一項創舉,凡人幾乎想都無法想。這讓我又想到玄奘,將生死置之度外,徒步走過茫茫無人戈壁,翻越冰山雪嶺只為抵達那爛陀。

很多時候只有想幹,敢幹才能有不可思議的成就。而她的妻子烏爾蘇拉一樣能幹,在子女漸漸多起來的時候擴建家園,那個荒瘠的地方居然就真的落成了布恩迪亞家族賴以生存的百年家宅。

2. 一切都有可能,一切也終將平淡

家族第一人何塞曾那麼勇猛,最後被綁在樹下慘淡離世;烏爾蘇拉曾那麼活力四射,能提攜整個家族,最後卻淪為第六代孩子們的玩偶。她無所不能卻一樣躺在床上無能為力;二兒子,也即那個上校歷經32場戰役,風光無限,卻因找不到方向感目標感差點以槍殺終結自己,最終在實驗室耗完半生,死於父親死去的那棵樹下。

沒有一成不變的性格和人生,只是缺少機緣。沒有永遠的聖鬥士,一切都將煙消雲散。既然如此那我們還需要動起來嗎?要的,成為家族的一部傳奇被寫進羊皮卷,這個理由能撼動嗎嗎?


讀《百年孤獨》悟出的這幾點哲思,受用終身


3. 時間是一場看不見摸不著的洪流

布恩迪亞家族百年時光倏然過去,那些人物如同皮影戲一樣在精彩中一閃而過,朝如青絲暮成雪。其實這也是我們的時光啊!

時間就像是一場看不見摸不著的洪流,它用不容懷疑的力量一刻不停的推著人向前,推著人變老。變老是宿命,也是一瞬間的事兒。人處在洪流中時覺得一切是靜止的,房子還是那座房子,風還是那股風,門前的樹還是那棵樹,但是年華已老去。

4. 過去都是假的,回憶沒有歸路,當下才是實際

書的結尾這段話特別入心:過去都是假的,回憶沒有歸路,春天總是一去不返,最瘋狂最執著的愛情也終究是過眼雲煙。

一切都是虛妄,那就讓當下熱鬧精彩些,過去不可留未來不可追。讓過過去的荒唐和錯誤,不要讓當下成為另一個過去的荒唐和錯誤。


讀《百年孤獨》悟出的這幾點哲思,受用終身


這聽起來有點喪,但人生終究都是虛妄不是嗎?我們剛搬來時,樓上的叔叔來“視察”,他說:“嗯,不錯,最好牆壁再刷一遍,多添置些東西開始你們的新生活吧!”這話還在,他人去年已經因病離世。故鄉鄰居夫婦倆辛辛苦苦蓋起了一院漂亮的房子,小心翼翼,捨不得造,然而夫婦倆相繼離開那座美麗的房子和人世,女人更是一個月內猝然離世。相比生命還說,房子反倒顯得真實些。

過去都是假的,當下才是真的,少介懷一些無需介懷的事,從書裡抽離過好當下活出自我,逃離宿命感這是我的愚鈍感悟。

站在百年的起點看到百年的終點,猶如那部無法參透的羊皮卷被最後破解,這感覺複雜而又通透。好書就像一杯好茶,這本讓人慾罷不能的書籍終於品完了。

最後想說,在熱熱鬧鬧的口水文章裡抽出看看這些名著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