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花500兩黃金買名畫,出囯前半賣半送給了囯家:不能成千古罪人

傳世名畫《韓熙載夜宴圖》是五代南唐時期著名畫家顧閎中的作品,今為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

這幅畫的成畫過程本身就是一個非常吸引人的藝術故事。畫中的主人公韓熙載本是北方的貴族,其父為北方著名軍事將領。韓很有學問,詩書文章,名震京洛,後因父親官宦之禍,懼怕牽連,趁著戰亂,逃奔江南,在南唐做官。

他生活放蕩,蓄養妻妾40多人,朝廷給他的薪俸,都被妻妾分走,平日一襲常衣,撐著柺杖,揹著一簍,向各處妻妾求食,以此為樂。南唐後主李煜為了對他進行規勸,便派遣畫家顧閎中潛入韓家窺探,用“心識默記”的方法畫下了這幅《韓熙載夜宴圖》卷。

另有一種說法是,李煜對韓熙載非常忌憚,為了考察他是否真的是縱情聲色,就派畫師顧閎中畫了這幅長卷。

他花500兩黃金買名畫,出囯前半賣半送給了囯家:不能成千古罪人

據說,李後主看了這幅畫後,發現韓熙載眉宇之間充滿著隱憂與沉思,雖在宴樂,其實不樂,因此,他斷定韓是在用宴樂、歌舞掩蓋其政治抱負,於是,他決定將韓熙載逐出京城。

此時的韓熙載,年事已高,只得上表請罪,苦求留在金陵養老。李後主見他確實老邁,掀不起風浪,也就打消驅逐的想法。而韓熙載經過這場驚嚇,生下一場大病,不久即不治而亡。

技藝精湛的顧閎中可能沒有想到,他傳神的筆墨竟然能夠左右一個人的人生命運。

他花500兩黃金買名畫,出囯前半賣半送給了囯家:不能成千古罪人

《韓載夜宴圖》一開始就已深得人們的喜愛,後來,此畫漸漸傳名海內外,它的作者顧閎中也因此一舉名揚天下。畫作本身更是價抵萬金,歷代藏家爭相競購,這無形中促成了此畫展轉眾手的命運。今天,僅附在上面的收藏印籤就多達230多枚,其飄落遷徙之坎坷可見一斑。

早在北宋《宣和畫譜》中,就對此圖有過記載,它和清雍正權臣年羹堯也有過短暫的緣分,所以圖上蓋有年氏的收藏印。年氏獲罪抄家,於是《韓熙載夜宴圖》又被收入清宮。自命為“翰林天子”的乾隆更是對它多有鍾愛,在畫上留下了他親筆篆書的題簽並鈐上“太上皇帝之寶”“乾隆鑑賞”等御璽。此後,它直珍藏於清宮內廷,歷經嘉慶、道光、威豐、光緒等六朝,安靜地度過了100多年的“御藏”生活。

清代末年,它被末代皇帝溥儀隨身帶到東北。抗戰勝利後,偽“滿洲國”覆滅,和許多“御藏”文物一樣,《韓熙載夜宴圖》也流散到長春的街頭,一些來自北京的古玩商人乘機將之廉價收購,帶入關內。當時,古董商人多稱這批“御藏”文物為“東北貨”,很多人因販賣“東北貨”而一夜暴富,大發橫財。

他花500兩黃金買名畫,出囯前半賣半送給了囯家:不能成千古罪人

寶劍配英雄,美玉伴佳人,國寶可能還得藝術巨匠來配。說來也巧,這幅國家級寶物正好碰上一位充滿神奇色彩的人物一一國畫大師張大千。

1945年秋,張大幹重返北京,準備買房定居下來。恰好一所前清王府要出售,索價是500兩黃金。張大千親自看了看房子,比較滿意,通過預先出售自己繪畫的辦法,他也籌集到了500兩黃金,並向房主交下了定金,一心只等幾天後搬去居住。

他花500兩黃金買名畫,出囯前半賣半送給了囯家:不能成千古罪人

定下房子後,張大千滿心舒暢,就在北京隨處閒逛。一天,他轉到古玩雲集的琉璃廠,恰逢有個店鋪正在出售“東北貨”,滿懷好奇的張大千也跟著走進這家鋪子。古董商只一眼,就已知道張大千是行內之人,於是,他將張氏請進了內室。走進內室,張大千抬眼一看,眼前一幅異常寬大的畫卷令他大吃一驚。它赫然是南唐的《韓熙載夜宴圖》!

張大千欣喜若狂,當即就要買下,狡猾的古董商出價自然不低,古畫的售價是黃金500兩,竟然與他要買的房子的價錢一樣。一邊是名宅,一邊是名畫,二者不可兼得,張大千費盡心思,反覆考慮,終於決定舍名宅而購名畫。

他花500兩黃金買名畫,出囯前半賣半送給了囯家:不能成千古罪人

1952年夏,旅居香港的張大千決定移居巴西,為籌措費用,他不得不出售自己的藏畫。

此前,1951年,在周恩來總理指示下,文化部已成立了一個赴香港秘密收購文物的小組,目的是收購各種散失的珍貴文物。當時,秘密收購小組負責人徐伯郊與張大千往來甚密。徐伯郊利用自己既是香港銀行高級職員,又是著名收藏大家的便利,照顧張大千的生活。張大千對他非常感激,將他視為知心朋友。

在徐伯郊及各方的努力下,張大千決心將自己最心愛的《韓熙載夜宴圖》《瀟湘圖》《萬壑松風圖》及教煌密卷等一批國寶僅折價2萬美元,半賣半送給了祖國。後來,張大千對朋友說起此事時坦陳:“自己離居海外,萬一國寶失落他人之手,我豈不成千古罪人!”

從此,《韓熙載夜宴圖》等一批國寶便成了國家文物局館藏的稀世繪畫珍品。

■文/改編自“人文故事叢書”之《國寶的故事》

他花500兩黃金買名畫,出囯前半賣半送給了囯家:不能成千古罪人

作者:程方勇 出版社:河北人民出版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