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攝影很難?看看這篇手機攝影最全操作指南吧

寫在前面的話:

一直以來,我都想寫一篇能夠進行系統總結手機攝影的基礎掃盲文章。這個掃盲的意思是說,通過一篇文章讓所有熱愛手機攝影的用戶能夠了解自己手機上的攝像頭到底都能做哪些事。

但是,當你真正開始想要開始碼字的時候,你就會面臨一個非常重要的現實:安卓手機種類太多,不同種類的安卓手機拍攝功能有五花八門(其實絕大多數都是華而不實)。

而我限制於文章的篇幅本身又不能一一詳盡概述,因此這個時候就會出現選擇和取捨。所以,我儘可能的在文章中提到的每一個功能都是任何一個安卓手機所具有的。

安卓手機的特點

安卓和IOS之間總是有著既生瑜何生亮的奇妙關係。其他的暫且不談,如果只說拍照方面,二者也是各有各的好。目前來看,對於安卓來說有兩個方面優於iPhone。

1

更高的像素

這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需要說明的是,很多時候高像素並不意味著高畫質,但高像素是有其非常獨特的魅力的。高像素帶來的解析力就會有著很明顯的優勢。這個時候你一定會說:沒必要吧,誰會放大這麼看呢?

手機攝影很難?看看這篇手機攝影最全操作指南吧

2

更有創造力的專業模式

什麼是專業模式呢?其實不同的手機,可能會有不同的叫法,比如它也有可能叫手動模式。這些模式的核心是參數的可調節性。

其實,對於任何一個專業攝影師來說,之所以有著千變萬化的照片,即使是同一場景的同一時刻拍攝的照片感覺不同就是因為參數的不同。其中最為主要的是曝光三要素的參數調節,除此以外還包括白平衡,對焦等等。


在以前,由於手機攝影的發展還不成熟,我們對於手機拍攝的照片還停留在“記錄內容”。但是今天的手機攝影絕對是今非昔比,早已經可以進化為“表達內容”。這個時候,我們完全可以把我們的手機當作一部相機去拍攝,那參數調節就變的非常有意義。

對,安卓手機最大的意義就是:它可以讓你像是用一部相機一樣去拍照。

安卓手機拍攝功能概覽

基本拍攝功能介紹。我們先來談談安卓手機目前可以實現的幾種拍攝功能:

1

不要忽略曝光和對焦

其實在使用相機拍攝一張照的時候,所有的攝影師知道我們需要做兩件事,一個是曝光一個是對焦。但是目前所有的智能手機都已經把整個拍攝流程簡化為“按一個快門”。但這並不意味著,手機拍攝過程不需要對焦和測光。只不過,對焦和測光已經由手機幫你決定了。

那麼手機如何進行曝光調節呢?主要有兩個操作:

① 點按屏幕,你點觸的的地方為曝光基準。說人話就是,你點暗的的地方就變亮,點亮的地方就變暗;

② 長按鎖定曝光,使用點按框滑桿調節。長按鎖定曝光的功能,其實絕大多數人不知道,這個功能其實異常好用,稍後我們也會繼續運用。

所以,在場景中我們先長按任意地方,出現自動曝光鎖定,這個時候向下滑動即可變暗:

但是你會發現,這個滑桿有限度,這個限度其實是基於你所選的點的。所以,沒有達到你想要的效果,可以嘗試畫面其他地方曝光鎖定。

在上述曝光鎖定時,在長按畫面對焦的時候,還有一個自動對焦鎖定。那這是什麼呢?AF就是自動對焦的縮寫,其實在你選擇測光點的時候,你也在選擇對焦點。

但是,很多人會疑惑?手機對焦?好像我在點按不同的點的時候,並沒有發生什麼改變?

那麼,要理解這一個問題就要知道,對焦的目的是什麼。對焦其實就是景深的控制,關於景深,下面是一段小科普:由於照片是二維的,但實際生活是三維的,假設我們的照片是二維座標的XY,所以當我們看到一張畫面中有清晰,有模糊的時候我們會覺得,清晰和模糊是在XY中進行選擇。

那麼,影響景深範圍(即L的長短)有哪些因素呢?

① 光圈,光圈越大,景深越小;光圈越小,景深越大;

② 焦距,焦距越長,景深越小;焦距越短,景深越大。這也為是為什麼85mm,70-200mm等焦距適合人像的原因,因為虛化好。這也是為什麼,手機不能虛化的原因,因為手機的等效焦距是30mm左右。(雙鏡頭的虛化是算法,不是光學);

③ 對焦距離,在其他條件相同情況下,對焦越近,景深越小;

④ 相機畫幅,畫幅越大,景深越小。這也是為什麼,手機不能獲得很好的虛化效果的另一個主因。

那麼這個時候,我們回來看,手機由於是廣角,傳感器面積小等等都是虛化弱的因素,因此你看起來點哪裡都是一樣的(但實際上還是有差別的)。

但,如果你與拍攝物體近一點,如下面這張圖,你就會明顯的發現,區別非常大,而且背景還會出現虛化效果(是光學的)。

說到具體操作上,手機對焦方式也很簡單,只要你點按畫面中的任意你想要拍攝的畫面,就可以了。但是,有的時候,你稍微一動就會重新對焦。這個時候,我們依然可以長按畫面,鎖定對焦。這樣焦點不再改變。

這個時候,你一定會問了,長按又鎖定對焦又鎖定曝光,但是如果我們的對焦和曝光不在一個點上,怎麼辦?

一般情況下,對焦的優先級高於曝光。也就是說,選擇你希望對焦的點,長按鎖定對焦和曝光,這個時候,如果曝光不是你想要的,我們可以通過滑桿來調節。如果滑桿調節依然不夠,我們可以後期。曝光後期很簡單就可以調整,但是對焦就不是了。因此,對焦優先級高於曝光。

要注意的是,很多時候,只有我們有意識的自主進行曝光和對焦,我們才能拍到更好的照片。

除此以外,需要給大家強調一個非常重要,但是很容易被忽略的功能——構圖輔助線。很多時候當我們想要拍攝一張照片的時候,最容易掌握也最容易進步的就是構圖。

而對於構圖而言,構圖輔助線就是最好的利器。

那麼有這樣的構圖參考線有什麼意義呢?

最直觀的就是我們可以做到的橫平豎直,別小瞧橫平豎直,很多時候你的照片差的一點就是你那歪掉的地平線。更重要的是,有了參考線以後我們可以有意識的構圖,用最經典的三分法舉例。

可以通過簡單的輔助線,我們就可以讓畫面更具秩序感。雖然說,構圖並不是千篇一律,但至少要從基礎開始。

2

人像模式

2018年還沒結束,你很難想象手機上的人像模式已經發展到如此強大的地步。如果是曾經的你仍然對手機的人像嗤之以鼻,那你今天真的可以好好用一下手機上的人像模式,你會發現這真的很棒。

我甚至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對於目前旗艦手機的人像功能,如果你拍照的目的只是社交分享,那手機上的人像模式足夠好,這種好是說如果你只是發一個朋友圈那完全可以取代好相機配大光圈定焦鏡頭的拍攝組合,更何況的是想要湊齊相機和大光圈鏡頭一般價格都可比手機貴多了。

那麼,人像模式到底是什麼?怎麼拍能獲得最好的拍攝效果?我們先來說說,人像模式是什麼?如果我們拋開技術層面不談,就只說結果,人像模式無非是對單反相機大光圈拍攝的淺景深效果(也就是我們說的虛化)的模擬。

在相機攝影中,當我們想要拍攝人像的時候最常用的就是使用一隻大光圈鏡頭拍攝人物主題清晰,背景虛化的照片。

那麼為什麼呢?為什麼我們要進行虛化呢?

這是因為一幅好照片中最重要的特質就是,畫面中有清晰的主體,更重要的是畫面中沒有干擾主體的部分。例如你拍了一張美女姑娘的照片,可是旁邊有一個垃圾桶,還是鮮豔的大紅色。觀看照片的人,第一眼絕對會被鮮紅的垃圾桶吸引,這也就不能是一個好照片。

而虛化功能的好處就是模糊這些主體以外的物體,並形成非常好看的光斑,這樣我們的主體(人物)就會輕而易舉的被突出。

說到這裡,就是想表達給你“人像模式的意義就是,虛化主體以外的物體,從而突出主體”,你會發現這裡用的是主體還不是人,是因為其實人像模式絕對不僅僅可以拍人,你甚至可以拍靜物。

所以你看,只要是你想要通過虛化來突出主體的照片,都可以使用人像模式。

那麼說完了為什麼用,我們來說說怎麼用的更好:

(1)保證足夠的進光量。這其實也是一切手機攝影畫質的根基,手機拍攝想要高畫質,光源的充足與否至關重要。

所以你會發現,在豔陽高照的晴天拍攝,人像模式特別好。到了晚上也沒關係,只要主動尋找一些路燈就可以了。

(2)儘可能的讓主體和背景有區分並有一定距離。要注意的是,即使是相機上的正常虛化人物和背景如果距離近,也不會有很好的背景虛化。因此,讓姑娘距離背景遠一點,虛化效果槓槓的。

例如上面這張圖。最後,需要說明的是,人像虛化是需要計算的,所以這可能給你一個還沒有拍完的錯覺,或者說你預覽的時候效果並不是最終效果,不需要擔心。

3

全景模式

全景模式是一種非常有意思的拍攝模式。我相信大家一定會遇到過這樣一種情況,這就是你可能會遇到一些非常廣闊的景色的時候,手機拍攝的內容不夠多的時候,全景模式就派上用場。簡單來說,全景模式就相當於一張一張的接片,把兩張照片接在一起。

這也是一種智能手機非常便利的拍攝手法,不然在以前專業的相機拍攝裡,這些都是需要在ps等專業的接片軟件裡完成的。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全景模式因為本質上是多張照片的拼接,所以你的畫面中一旦有運動物體,很有可能就會造成穿幫的情況。所以,在拍攝全景模式時,需要注意:

① 儘可能的保證手機的穩定,根據手機水平線指引移動;

② 避開畫面中的移動物體;

③ 一定要一鏡到底,不要回頭。

但其實,全景模式除了拍攝風光,其實還有很多創意用法,這裡主要講兩個例子:向上全景模式和橫向全景模式。

(1)向上全景模式,更廣闊的空間。正常情況下,我們都是水平移動拍攝全景模式的,但是其實很多時候我們完全可以向上豎著拍攝。這樣更能營造非常強烈的空間感。

(2)利用全景模式特性,拍攝創意人像。由於全景模式掃到的範圍特別廣,因此我們可以拍攝如下圖的創意人像,這樣就可以在畫面裡找到很多個自己:

4

視頻功能

手機攝影的下一個新高地是什麼?如果說在過去的幾年是照片的話,那未來的幾年視頻一定是另一個非常重要的功能。

整個vlog都是使用一加五T內置的拍攝功能完成,甚至連穩定儀這樣的輔助設備都沒有使用。因為目前主流旗艦的視頻防抖都已經非常優秀,尤其是一加5T的4K視頻防抖,手持手機拍攝視頻大片絕對不是問題。那麼在這些視頻中,我都使用了哪些拍攝功能呢?

首先,我們來一些基本的視頻知識小科普:我們都知道動畫片,是一張張圖畫起來,然後連續播放,這樣看起來人物就是動的。

手機攝影很難?看看這篇手機攝影最全操作指南吧

其實對於影片而言,就是動起來的照片。由於人眼的視覺暫留,基本上每秒鐘播放24張左右連續的照片你就會覺得是視頻,而不是照片了,與此同時每秒鐘播放的畫面越多,畫面就越流暢。那麼,影片有一些核心的參數,例如分辨率和幀速率。

分辨率就是畫面的清晰程度,類似於照片的像素。720P 1080P 以及4K就是分辨率的提升,目前國內各個視頻平臺主流都是1080P,但是近幾年4K視頻已經發展迅速,並且在未來的一段時間裡,也一定會成為主流。

而第二個重要參數就是幀速率,簡單來說就是每秒鐘播放多少個圖片,24P就是每秒鐘播放24張。一般來說,每秒鐘24張足夠流暢了,但是越高的幀率就會帶來愈加流暢的畫面,例如60P 的1080P視頻就會非常流暢。

那除了,更加流暢,高幀率還有什麼用嗎?當然有,這就是可以慢速回放。例如本來一秒30P,那我慢速為兩秒就是每秒15P,這樣畫面就不會流暢。而一加5T為例的1080P,幀速率是60P最高,那這意味著,你拍攝的一秒的視頻,可以放慢2倍依然流暢。

當然,如果你追求更好的慢放效果,你可以試一試相機內置的慢動作,慢動作的原理就是更高的幀率。而如果,我把這些連續的幀,按照規律抽取一些,再讓他們每秒24幀播放,是什麼效果呢?對,就是像快進一樣的延時拍攝。

那麼,這就是手機拍攝影片的三個核心功能:正常的4K防抖視頻拍攝,慢動作以及1080P的延時攝影。

至於,正常的影片拍攝,沒什麼好說的。你只要知道,在視頻拍攝中防抖非常重要,只要你有意識的保證穩定,完全可以拍出上佳的4K視頻。需要注意的是,在視頻拍攝時候我們也可以鎖定對焦和曝光。

那說到慢動作,就更有意思了。慢動作的是有著獨特的視覺衝擊力的。尤其是在記錄小孩子的一些精彩瞬間的時候,媽媽們完全可以採用這種方法。同理,只要是一些平常在我們的視野裡快速運動的物體,都可以使用慢動作進行拍攝,都會有非常有意思的畫面效果。比如上面的小視頻中小海豚的躍出水面等等。

關於1080P的延時攝影,其實,在以前專業的延時攝影是一種非常麻煩的事情。首先,拍攝者要找到機位以後通過相機快門線連續拍攝多張照片,然後再回到數碼暗房裡把這些照片合成為延時視頻。可以說是非常耗時耗力的一項工作,對很多攝影學習者來說有一定的門檻。

但是現在所有的這一切,在智能手機發展迅速的今天,只需要一部手機就可以搞定。

可以看到,這又是一種完全不同於慢動作的視覺感受,會有明顯時光穿梭之感。尤其是一些我們平時觀察不到的細微變化,在加快時間的流逝以後是一種完全不同的感受。比如像太陽落山的過程,城市的車水馬龍,只要你的創意足夠,都可以不斷嘗試。

那關於延時攝影,有幾個建議:

① 選擇好取景和拍攝時機,畫面中有靜有動,效果更佳。拍攝時長取決於景物本身,例如雲彩動的快你就可以拍的時間短一點,如果雲彩動的滿你就拍攝的時長多一點;

② 一定要保持畫面的穩定,延時攝影會放大手機的抖動,所以最好使用手機三腳架。想讓你的手紋絲不動幾分鐘有點難;

③ 一定要鎖定曝光和對焦,因為延時拍攝最怕的就是閃爍,因為有的時候相機會給出畫面不同的曝光值,就會忽明忽暗。所以這個時候,我們只要像拍照的時候一樣,鎖定對焦和曝光即可。

拍攝界面基礎功能詳解

1

拍攝計時

幾乎在所有的相機上半部分都會包含一些拍攝基本功能,但我相信絕大多數人其實很少會用到。但其實這些功能,有的時候絕對是可以派上大用場。

拍攝計時。這個很簡單,就是拍攝到計時功能,設置好幾秒以後,按下快門以後就會幾秒以後自動觸發快門。很多人都用來拍攝合影的時候讓相機自動拍攝。

但其實這個功能還有一個更大的意義,這就是能夠避免按快門時讓機器抖動導致照片模糊,尤其是在光線不足的時候。或者在長曝光等需要相機保持長時間不動的時候,可以很好的起到相機拍攝時“快門線”的作用。

2

HDR功能

HDR在過去一段時間裡,是攝影的熱門詞彙了。一些攝影小白,一聽HDR就一定會覺得高大上。但實際上,HDR遠沒有大家想的那麼神秘。HDR是高動態範圍的縮寫,這項技術本質上是解決相機的動態範圍的。

簡單來說,我們在使用相機拍攝的時候,一定會遇到一些大光比場景,最明顯的就是你背對著陽光的時候,臉清楚了陽光就過曝了,而陽光準了,臉又是一片黑。這就是因為,相機的寬容度不能夠同時記錄畫面中的最亮和最暗。這個時候,HDR就應運而生了。你不是一張解決不了嗎,那我多拍幾張,然後只選擇正確的部分合成在一起。

這個功能非常類似相機攝影中的包圍曝光,但是在傳統數碼攝影裡,拍攝好的照片要到專業的軟件裡進行合成。但是今天,你只需要在拍攝界面使用HDR功能就可以直接獲得照片。

需要說明的是,在使用HDR的時候,畫面中最好不要有快速大範圍移動的物體,因為剛才已經說過了,因為是多張合成,所以可能會有合成的不好的現象。建議大家打開自動HDR ,這樣相機會跟覺場景自動識別。

3

照片比例

這也是我自己最常使用的功能,因為這包含一個“能在前期解決,就不要後期的”拍攝理念。照片比例,可以在拍攝時選擇不同的比例框,例如方形的1:1,18:9的長方形等。

這些比例最大意義是以讓我們在拍攝的時候擁有不同的視覺感受,我一般拍攝食物的時候,更喜歡使用1:1,因為方形構圖非常精湊,可以讓我們的視覺焦點更容易停留在被攝物本身上,是一種簡化畫面的方法。

而如果想要一種大片感,就可以使用18:9的方法,尤其是當你使用像一加5T這樣的全面屏幕的手機的時候,取景的時候就非常震撼。而18:9給照片帶來的更是非常棒的空間延伸感,所以在拍攝風光的時候是我最喜歡的構圖。

4

閃光燈

其實,我很少使用閃光燈直接拍攝,這種“機頂直接閃光”,即使是在相機攝影中也很少使用。但是說手機的閃光燈不能用嗎?絕對不是,甚至可以說用處非常大。

因為,手機的閃光燈還有一個“手電筒”的功能,那這個功能除了“照亮我們前進的道路以外:,還可以在一些光線不足的情況下進行補光。

之所以食物非常有光澤,就是因為使用另一部手機的補光功能。

拍攝界面專業模式詳解

專業模式——讓你的手機變為你的第一部專業相機。

可以看到,這裡幾乎包含了一部專業相機能夠調節的所有功能,這也是目前安卓手機對於iPhone 手機的一個優勢,也就是“系統層面的手動相機”。

如果你是一個專業的攝影師,相信界面裡的每一個功能你一定都輕車熟路。但絕大多數普通用戶用都不知道這些功能的意義,更不用說使用。

在這裡,說一句題外話,總有人會問我,自己想要學習攝影,又沒有什麼好的相機推薦。而我其實往往並不會馬上推薦買相機,而是告訴他,其實想學攝影,也許一部能夠手動調節參數的手機就足夠了。

1

自定義參數

這是一個非常貼心的設計,專業模式的最大意義就是可以讓我們針對不同的拍攝需求自行調節拍攝基本參數。但是如果我們每一張照片都在拍攝之前自行調整,一個是非常麻煩,更重要的是,會讓我們錯過非常多的拍攝時機。

所以,這個功能就是讓你存儲一些常見場景的參數,例如當我想要拍攝星空的時候,我會直接設定拍攝參數。這樣,當我下次想要拍攝星空的時候,直接調出C1參數即可。

2

Raw格式

如果想要詳細的瞭解Raw格式,那可能需要一整個文章去闡述。如果你懶,一句話總結就是:Raw格式是一種擁有更多後期空間,但同時體積很大的照片拍攝格式,適用於攝影創作拍攝,日常記錄沒有必要。

當然,我相信打開專業模式的用戶一定都是希望“拍大片”的,所以建議你打開Raw格式獲得更好的照片。尤其是今天幾乎所有的主流後期軟件,例如印象Interphoto等,都完美支持Raw格式。

3

照片信息欄

這一部分主要由基本參數和直方圖構成。先撇開基本參數不談,我們先說直方圖。

直方圖的意義相信幾乎所有的攝影師都知道。我們都知道一幅照片的曝光非常重要,那直方圖就是我們在照片進行曝光的時候的指南針。

同一個場景中,不同曝光情況的不同直方圖。我們可以看到,分別是曝光不足、正常曝光和曝光過度的三種情況。所以,有了直方圖我們就可以更好的調節參數,進而完成曝光。

手機攝影很難?看看這篇手機攝影最全操作指南吧

下面的參數欄是重點了,敲黑板:

4

ISO

ISO也就是感光值,這是一個影響畫面明暗的參數,數值越高畫面越亮,但是畫質也會下降。所以我的建議是,保證曝光充足的情況下,儘可能的低。豔陽高照的大晴天,當然設置為100最好。

5

WB

WB也就是白平衡的英文縮寫,白平衡也就是色溫的調節。這些術語你不懂沒關係,你只要知道這個參數可以調節畫面的冷暖即可,也就是畫面是偏藍的冷色還是暖的橙色。別小看這個功能,很多時候決定了一張照片的色彩氛圍。

6

快門速度

快門速度就是指手機快門打開時間的長短,時間越長畫面越亮,時間越短,畫面越暗。但快門速度也會對畫面內容產生影響,一般來說快門速度慢,畫面中移動的物體會留下軌跡。

這也是我們光繪和車軌的拍攝原理。例如下面這張流動的車,就是快門速度1S的畫面效果。

當然快門速度慢時我們需要保持手機的穩定,不然整個畫面都會產生模糊。

7

對焦按鈕

在相機攝影中,對焦操作是十分重要的。但由於手機的廣角和小傳感器面積小導致的深景深(虛化不明顯),所以對焦很多時候被忽略了。但其實在手機上,對焦操作一樣重要。只有正確的對焦,才會有更加清晰的畫面。

雖然手機上的對焦可以通過哪裡對焦點哪裡的方式來實現。但很多時候我們仍然需要手動對焦,比如在我們想要拍攝一些有趣的微距作品時,例如下面這張:

這個時候,我就會使用對焦調節,先調節到最小對焦距離(也就是花朵處)。在逐漸靠近被攝體,知道清晰時按下快門。

8

曝光補償按鈕

這個按鈕的靈感就是相機上的曝光補償,我們知道在相機上,一些半自動模式,如光圈優先等,有時候曝光結果不是自己想要的,就可以通過曝光補償,讓畫面變亮或者變暗。

所以手機上同理,當你手機的曝光結果不符合你的心意,就可以通過直接活動曝光補償按鈕進行調節。

寫在最後的話:

以上就是整篇文章的基本內容了,在過去幾年裡,我使用安卓手機拍照的痛點也在逐漸解決,例如屏幕色域不準造成的色彩管理混亂等。最後,還是那句話,千萬不要小瞧了手機上的這顆小鏡頭,它已經是今天最流行的拍照設備。

如果這篇文章,不能提高你的拍攝水平,也沒有關係,你只要知道手機一樣拍大片,並勇敢嘗試和實踐。

下一個手機攝影師,就是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