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楊振寧先生致敬!同時妄言一、二

向楊振寧先生致敬!同時妄言一、二楊振寧先生在國際上的聲譽值得我們向他致敬!

楊振寧先生對中國科學的貢獻值得我們向他致敬!

現在楊振寧先生本著為國為民的態度與中科院高能物理所所長王貽芳先生髮生了爭執,兩位先生都站在科學和國家的層面看待問題的態度更值得我們向他們致敬!

兩位先生討論的問題很高深(中國是否當下適合建造CEPC大型對撞機),這不是網絡普及一下就可以懂的。網絡上列舉了楊振寧先生反對王貽芳先生的七大理由,我等網民也不能完全懂得,但其中有兩條理由似乎值得商榷:

一):理論突破不夠,方向還不明確。歐洲現存全球唯一大型對撞機至今在粒子領域發現沒有突破。

這個理由似乎不大站得住腳。反過來想,如果理論已經有了突破發現,研究方向十分明確,那還需要咱們高端物理學家在這方面努力嗎?直接在大學開設課程,學習就行了。至於歐洲現存對撞機還沒有大的突破就否定我們應該建的理由更不成立,如果歐洲有了重大突破我們還有必要建立嗎?不是說現代科技成果共享嗎?如果不能從理論上證明不可行(就如物理學上的永動機一樣),那麼我們就有必要建設。哪怕千分之一的正確性也值得進一步探索,不能等所謂理論有所突破,方向十分明確了才跟進,那樣我們永遠只能跟在別人後面追趕。只要有方向就應該探索前進,為後人開劈一條道路。當初費馬大定理,哥德巴赫猜想提出之時也僅僅是一個思路,沒有人會去坐等別人的努力。

二):耗資巨大,累計投入約1400億人民幣;耗時長久,建成約需28年。

楊振寧先生說我們還是發展中國家,醫療衛生,基礎教育等等都還需要投入。如果 投入建設大型對撞機必將拖垮中國經濟。這理由似乎思維還停留在上個世紀,現在的中國投資一千餘億似乎不是什麼問題吧?而且還是持續累計投入,試想這投入對相關產業的帶動有多大,產生附加價值有多大。當年新中國一窮二白的時候發展原子彈工業所研發的新技術對其它行業的帶動作用是多麼巨大還用說嗎?建設大型對撞機的投入絕對不單單是隻作用在大型對撞機上,必然還有許多相關基礎研究的投入。新技術,新材料的研發對其他行業必將產生革命性的影響,而且持續投入時間28年(這個時間怎麼估算的也許只有高端科技人員才知道了),28年有什麼變化誰能預測?諸位可以回溯一下過去的28年,我們身邊的科技變化多巨大!

以上僅僅鄙陋之見,楊振寧和王貽芳二位先生之爭一定是站在國家民族之上的純科學之爭。我們也期待有更多的高端科學家本著科學的態度參與進來,能更通俗地給普通網民普及該項目的是否可行。也可以讓楊老先生愉快地安度晚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