迫不及待!8月退約,美國這就開始試射中程彈道導彈

《中導條約》曾經被視為是美俄核平衡的重要標誌,今年8月2日,美國藉口俄羅斯"違反條約",退出這一條約,從而引發了新一輪有關中程導彈的軍備競賽,世界也由此陷入更加危險的境地中。

迫不及待!8月退約,美國這就開始試射中程彈道導彈

美國國防部長埃斯珀12月12日在其社交媒體主頁上發佈了一段視頻,並在視頻下留言稱:在當天,美軍在位於加利福尼亞州的范登堡空軍基地進行了一次彈道導彈試射,儘管埃斯珀宣稱該導彈並未攜帶任何彈頭,但是這枚導彈超過500公里的射程(超過500公里的彈道導彈即納入中導條約限制範圍),還是讓全世界感到緊張。對此俄羅斯外交部防擴散和軍控問題司司長弗拉基米爾·葉爾馬科夫向媒體表示,對於美國試射中程彈道導彈的舉動,莫斯科感到非常不安。

迫不及待!8月退約,美國這就開始試射中程彈道導彈

《中導條約》全稱為《美蘇消除兩國中程和中短程導彈條約》,是美國和蘇聯在1987年12月8日簽署的一項重要的核裁軍條約。該條約主要內容是,禁止研製並裝備射程在500~5500公里之間的陸基彈道導彈和巡航導彈,已經裝備且符合條約規定的導彈,包括其發射裝置,必須被全部銷燬。自從條約簽署以來,美蘇兩國總共銷燬2692枚各型導彈。

迫不及待!8月退約,美國這就開始試射中程彈道導彈

《中導條約》的簽署,可以看作是全球核裁軍的一個重要里程碑。因為射程在500~5500公里之間的導彈具備更強的戰術意義,在整個冷戰期間,1980~1988年的兩伊戰爭,雙方曾經發生著名的"導彈襲城戰",即伊朗和伊拉克雙方使用中短程彈道導彈,猛烈襲擊對方的城市,以此大量殺傷對方平民。1991年海灣戰爭時期,伊拉克也曾經使用大量"飛毛腿"導彈襲擊沙特、以色列等國。在戰爭中,曾經有1枚伊拉克"飛毛腿"導彈命中了美國駐沙特宰赫蘭空軍基地的食堂,當場炸死28名美國人,這也是整個海灣戰爭中伊拉克所取得的最大一次勝利。由此可以看出,中短程彈道導彈具有重要的戰術意義。

迫不及待!8月退約,美國這就開始試射中程彈道導彈

不僅如此,對於地區衝突而言,即使是攜帶常規彈頭的中短程彈道導彈,也具有戰略性的意義,例如兩伊戰爭從1980年到1988年綿延8年多,但是從1988年2月27日到4月21日,50多天的時間裡,伊拉克一共向伊朗發射了189枚"侯賽因"導彈,而伊朗由於準備不足,只還擊了77枚導彈。根據戰後統計,伊拉克的189枚彈道導彈中,有135枚命中伊朗首都德黑蘭,其餘則分別命中大布裡士、設拉子、伊斯法罕等其他伊朗大城市。正是這一波導彈攻擊,擊垮了伊朗的士氣,上百萬的伊朗平民因為懼怕導彈空襲而離開城市,前往鄉下避難,這導致伊朗整個經濟幾乎瀕於癱瘓,最終伊朗被迫接受聯合國決議,並和伊拉克停火。長達8年的兩伊戰爭就這樣由導彈畫上了句號。

迫不及待!8月退約,美國這就開始試射中程彈道導彈

對於美國而言,中程導彈更是有著重要的戰略意義——在1991年蘇聯解體冷戰結束後,儘管昔日對手蘇聯已經分崩離析,但是由於掌握著蘇聯遺留的全部核武器,所以美國依然把俄羅斯看作是最大的潛在對手,因此從未停止對俄羅斯的軍事遏制。隨著北約的不斷東擴,美國的兵鋒已經抵達俄羅斯邊境,甚至一些原先的蘇聯加盟共和國也都相繼加入了北約。由此美國發現:只需要在新加入北約的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波蘭等國家部署射程兩三千公里的中程導彈,就完全可以覆蓋俄羅斯首都莫斯科。而射程3000公里的中程導彈,無論是生產成本還是部署成本,都遠遠低於射程1萬公里的洲際彈道導彈。

迫不及待!8月退約,美國這就開始試射中程彈道導彈

看到了這種地理上的優勢,美國便已經開始著手不斷尋找藉口,以撕毀《中導條約》。不僅如此,從現在情況不難看出,其實美國很早就已經啟動了新的中程導彈研製計劃。這是因為,如果按照時間節點來看,美國8月2日才正式退出《中導條約》,但是在12月12日就測試了射程500多公里的新式中程彈道導彈,而從8月到12月,無論如何也不可能完全研製出一款全新的中程導彈,唯一合理的解釋只能是:美國已經蓄謀已久,退出《中導條約》僅僅是最後走一個形式。美國退約早有預謀,真實的目的是通過自我鬆綁,放手發展先進的導彈,謀求單方面的軍事優勢。美方上演的"退約"把戲,不過是欺騙別人的拙劣的表演。

迫不及待!8月退約,美國這就開始試射中程彈道導彈

目前俄羅斯的國力、軍力完全無法和美國抗衡,但是美國依然不依不饒,甚至撕毀《中導條約》來持續擴大對俄羅斯的軍事優勢,其窮兵黷武之心昭然若揭。只不過,不知道美國是否還記得1991年時蘇聯是如何解體的?如果美國人忘記了,筆者覺得,我們誰也不要告訴它,就讓它繼續膨脹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