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風導彈已足夠先進,為何還要研發戰略轟炸機?

傳承-誓言


轟炸機,這玩意真不好整,特別是其中的戰略轟炸機,其研發難度之大、投入的研發費用之高,恐怕不是一般的國家所能承受的,可謂航空工業上的皇冠和明珠。

目前,也只有美俄中三強擁有轟炸機,其中,美軍裝備有B-1、B-2、B-52等戰略轟炸機,俄羅斯空天軍服役了圖-95、圖-160等戰略轟炸機。

我空軍裝備的是轟-6系列中程轟炸機,距離戰略轟炸機在航程、載彈量等指標上尚有不少距離,以前被國內軍迷譽為“戰神”的轟-6K轟炸機,事實上是巡航導彈載機,能掛載6枚射程2500公里的長劍-20對地攻擊巡航導彈,稱不上戰略轟炸機。

在轟-6K基礎上研發的轟-6N,參與了國慶70週年閱兵式,與轟-6K最大的區別,就是在機頭上方有根伸出來的長長的受油管,因此轟-6N具備空中受油能力。

此外,轟-6N已將機腹彈艙改造成了儲油箱,從而大幅增強了飛行距離,僅從航程上來看,已經是一架戰略轟炸機了;但轟-6N最大載彈量僅15噸的指標,仍然落後於美俄的戰略轟炸機,有待飛翼式某型隱形戰略轟炸機的橫空出世了。

經過軍工長期的發展,我火箭軍裝備了門類齊全的東風系列導彈,東風-5B/15/16/17/21/26/31/31A/31AG/41等彈道導彈,是全球彈道導彈中具備短中遠和洲際打擊能力的唯一國家,美俄由於受《中導條約》的制約,在中導領域各自自廢武功,與我火箭軍的差距非常大,不是一朝一夕所能追趕上來的。

對於核大國來說,陸基、海基和空基組成了所謂的“三位一體”核打擊能力,但要維持“三位一體”核打擊能力卻非常不容易,要投入天量的資源和資金。

英法兩國都是聯合國常委,歐洲的老牌帝國,在全球也算是強國了,但都未裝備陸基彈道導彈和戰略轟炸機,常規轟炸機都沒有一架,等於自廢了陸基和空基核力量,各自僅保有少量的核潛艇和潛射彈道導彈,勉強維持住了核大國的地位。

自改開以來,隨著國力的日漸強盛,必須保持有和國力相符的軍力,用來維護祖國的安全,為改開保駕護航,因此,我空基核力量的弱點-空軍缺乏戰略轟炸機的短板,必須得到有效地彌補。

在轟某型隱形戰略轟炸機未正式公開亮相的背景下,轟-6轟炸機的最新型號也是終極改進版本轟-6N轟炸機,就是軍工持續努力的最新結晶。

西飛科研人員和工人真的非常不容易,硬是將引進自圖-16的中型轟炸機,搗鼓成了一架戰略轟炸機;由於圖-16原型機存在機體結構和氣動佈局的先天不足,因此在載彈量上無法和美俄的戰略轟炸機相提並論,但已經是非常了不起了。


國平軍史


美國有民兵3,但是他還在用B52,俄羅斯有白楊,但是他還有圖160,這就說明了,核大國對於戰略轟炸機都是有需求的,能造出來,就儘量去造,咱們呢,有了東風,是不也得往戰略轟炸機這邊靠一下呢?

核潛艇、核導彈、核轟炸機這類戰略武器,必須要有多樣化的打擊手段,這個多樣化的意思就是,你有多個打擊平臺,你遠了可以打,近了也可以打,在哪你都能打出去。

戰略轟炸機和洲際導彈不同,洲際導彈是在本土發射,固定發射。而戰略轟炸機不一樣,戰略轟炸機是飛到對方家門口,飛到對方防空火力外發射巡航導彈的。也就是說,洲際導彈能打8000公里,戰略轟炸機也可以飛8000公里。從這點上,戰略轟炸機的打擊效率更高,機動性也更好。如果你再隱身了,效果是不是更好?神出鬼沒的。

洲際導彈屬於一次性的,打完了就回不來了,這個性價比其實是挺低的,而且你發射出去別人也發現了。而戰略轟炸機不同,戰略轟炸機一次掛多枚巡航導彈,到處打,核常兼備,可以打核導彈,可以打常規導彈,可以做戰術轟炸,也可以進行戰略轟炸。而且,你只要不被擊落,你就可以回來,掛上導彈加滿油,修好了再飛出去打,重複利用。從性價比上看,要比洲際導彈好多了。

現在的戰略轟炸機更多的都是要往隱身方面靠,咱們的轟-20要的就是

“隱身、超音速”,當年的戰略轟炸機是靠速度突防,但是現在的防空導彈動不動就三倍音速的,那就隱身,讓對方直接看不見你。這樣的話,可以躲避對方的雷達等防空系統的追蹤,這是現在戰略轟炸機突防最有效的手段。

另外,從打擊的能力上看,洲際導彈是一定要帶著核彈頭才有意義的,要不你幾千萬美金的火箭搭載個常規戰鬥部,這沒多大意義,划不來。但是戰略轟炸機不一樣,他可以核常兼備,怎麼都是划得來的。你要進行長期的戰略轟炸,戰略轟炸機是很有必要的一個,它載彈量大,圖160那類的可以掛45噸彈藥,可以掛著常規導彈,來來回回的轟炸。當年海灣戰爭,B52是從本土起飛,到伊拉克炸了一圈,又回來了,別的飛機做不到,而且打洲際導彈還不划算。

這麼說吧,洲際導彈能幹的活,戰略轟炸機也能幹,比導彈划算。洲際導彈不能執行的任務,戰略轟炸機可以執行。很多國家沒有戰略轟炸機,一方面是造不出來,一方面是用不上,還有一方面是沒錢。


軍武文齋


我國戰略核打擊體系可以分為陸基、海基、空基三個部分,其中最為倚重的是陸基的東風系列戰略導彈。我國的東風導彈分為液體燃料和固體燃料兩種,性能完善、體系健全,但是我國依然堅決的發展戰略轟炸機,這是為什麼呢?

上圖為攜帶6枚CJ10巡航導彈起飛的轟6K“戰神”戰略轟炸機,下圖為發射YJ12超音速反艦導彈的轟6K轟炸機。


原來,我國發展戰略轟炸機的主要原因還是要進一步完善海陸空三維的核打擊體系,同時,戰略轟炸機也不光是執行核打擊任務,也可以執行常規作戰任務,比如俄羅斯的圖95、圖22M3,我國的轟6K、轟6N等也都可以執行多種多樣的常規作戰任務,戰略轟炸機早已經不是過去那種只能執行核打擊的單一任務飛機了。

上圖為我國DF5B液體燃料重型洲際導彈,下圖為DF41固體燃料中型洲際導彈。


先說核打擊吧,這畢竟是戰略轟炸機的首要職責。在我國,洲際核導彈包括東風5B(液體燃料)、東風41(固體燃料)、東風31(固體燃料)等3種,射程均在11000公里以上,最遠的可以達到14000公里(東風41),也可以攜帶多種分導式彈頭,甚至是高超音速彈頭,具備強大的突防能力和生存性,是我國戰略核打擊任務的主力。

圖為DF17中程滑翔式高超音速導彈,我國的彈道導彈體系完整,作戰能力強大,而且擁有不可攔截的高超音速彈頭導彈。


但是這些都是陸基核導彈,打擊的發起點相對單一,無法在外部署,也不能靈活選擇打擊方向,如果對方構建起針對性、多層次的戰略預警和反導攔截體系,那麼對於打擊的效能會有一定的削弱,而且陸基核力量的生存能力相對於海基核力量和空基核力量都要差一些,在核戰爭中也往往是敵人第一波次核導彈打擊和壓制的目標,很容易陷入反擊不利的局面,所以一定要發展出多維度的核打擊能力,才能有效的攻擊、反擊敵人。

圖為運20加油機給轟6K轟炸機加油設想圖,如果真有這麼一天,那麼轟6K的作戰半徑還將會繼續擴大。


戰略轟炸機和導彈核潛艇的本質是一樣的,都是作為一種生存能力強,可以靈活機動部署的核打擊平臺研發的,不過,戰略轟炸機具有攻擊方向轉變快的特徵,他的航程遠、飛行速度快,甚至可以前置部署,直接壓制攻擊敵人的前線和淺近縱深戰役集群,就拿我國的轟6K戰略轟炸機來說,他可以對西太平洋上的任一目標進行快速的打擊,打完馬上撤離,而且攻擊的方向是多樣的,很難攔截。

圖為混裝CJ10巡航導彈和AKD20對地攻擊導彈的轟6K轟炸機。


從現代戰爭需求的角度出發,洲際核導彈用途相對單一,只能執行戰略核打擊任務,可是戰爭不是輕易就能升級為核戰爭級別,在常規戰爭中依然需要可以在空中進行較強火力打擊的轟炸機,戰略轟炸機可以攜帶大量的巡航導彈,比如我國的轟6K就可以攜帶6枚CJ10空射型巡航導彈,這種導彈射程超過2500公里,可以精確打擊敵人目標;再比如美國的B1B戰略轟炸機,可以攜帶JASM和LRASM等兩種隱身巡航導彈/反艦導彈作戰,可以對水面艦隊進行攻擊。

圖為美國的B-1B“槍騎兵”戰略轟炸機,他在美軍中不僅是核打擊的成員,也是常規作戰的常客,在中東幾次局部戰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要算起來,一艘現代化導彈驅逐艦往往也就配備8-16枚反艦導彈,而一架轟6N就可以攜帶6枚重型空射反艦導彈作戰,一架B1B戰略轟炸機更是可以攜帶12枚反艦導彈作戰,這樣的打擊威力都是巨大的,一個戰略轟炸機4機編隊,一次快速的防區外攻擊,就可以相當於半個航母艦隊的反艦火力,是現代戰爭中打破防禦體系完善之敵的必備手段,也是空地一體化火力打擊的主力。

所以說,我國非常有必要發展戰略轟炸機,一方面是為了豐富核打擊手段,一方面也是為了強化常規空中攻擊作戰實力。


海事先鋒


如果不是爆發核戰爭,對於常規戰爭或者不對稱戰爭來說,戰略轟炸機更有用!另外核戰爭爆發的可能性非常低,所以戰略轟炸機相比較東風導彈就更有發展的必要了。

目前世界排名前三的軍事大國,除了發展類似東風的彈道導彈外,無一例外都有著戰略轟炸機或者還在繼續發展,尤其是隱身戰略轟炸機。

這裡舉個例子,就是美國,美國從二戰之後,打了多場大規模的戰爭,但是美國並沒有在一場戰爭當中使用過彈道導彈,全是常規的武器。其中戰略轟炸機發揮了不少的作用,經常執行作戰任務,獲得了不錯的效果。美國為了適應現代戰爭的需求,甚至開發出了B2隱身戰略轟炸機。

並且如今的戰略轟炸機,可以說和轟炸機的關係不大,已經很少再進行常規炸彈的投放任務了,更多時候作為巡航導彈和反艦導彈等遠程導彈的發射平臺!這也非常正常,因為現代防空武器越來越先進,戰略轟炸機很難深入到對方腹地進行轟炸。

而攜帶巡航導彈等射程數千公里的武器,就讓轟炸機可以在遠離戰場數千公里之外發射導彈並且安全撤回,相比較陸基發射平臺和海基發射平臺,戰略轟炸機高效又靈活,短時間內就可以飛到全球任何一個地方執行任務,這是陸基和海基平臺所不能比較的!

所以東風彈道導彈執行特殊的打擊任務,戰略轟炸機攜帶巡航導彈來執行常規的作戰任務,分工明確。而且現在戰略轟炸機已經和彈道導彈開始相結合,同時發揮兩者的特點來威懾對手!


資訊所長


有人認為彈道導彈和轟炸機是互相搭配,組合使用,各司其職。不對!

戰略轟炸機比彈道導彈高級。

戰略轟炸機為主,彈道導彈為輔,他倆是主次的關係,不是並列關係。美國以前簽署了中導條約,不生產中程導彈。現在條約廢除了,但在這塊依舊是不緊不慢。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還有B2隱身轟炸機和B1、B52,這些轟炸機完全可以達到導彈的作用,甚至是更好,所以他在不著急。要是當年沒轟炸機,他也不能籤中導條約。

很多人認為彈道導彈突防能力更強,實際上隱身轟炸機的突防能力一樣強。

彈道導彈發射,尾部火焰極其猛烈,紅外信號明顯,它發射立即就會被偵查衛星逮到。它會一直處於被跟蹤定位的狀態,只不過由於它速度太快,才難以攔截。而隱身轟炸機幾乎是不可能被發現。它什麼時候起飛、在哪起飛、飛行路線,衛星無法探測。

導彈是眼看著它飛過來,但太快了,攔不住。

隱身轟炸機是不知道它在哪,也不知道它啥時候來,更不知道從哪來,同樣攔不住。而且現在轟炸機掛的都是巡航導彈、防區外武器、空地導彈,射程也比較遠,不用硬闖人家的防空區。

彈道導彈看著很威猛,但它的門檻比隱身轟炸機低,入門容易。發明、製造彈道導彈容易,使用起來麻煩。轟炸機入門門檻高,發明、製造的難度大,但使用起來更佔優勢。

彈道導彈體積很大,但只有前半段,4分之1、5分之1的部分是彈頭,只有這麼小部分能扔到敵人的頭頂。其餘佔主體的部分是火箭發動機,半路就分離了,1次性使用。而分離發動機、彈體以及燃料的成本是很高的。所以彈道導彈使用起來的性價比不高。

而轟炸機相當是用飛機取代火箭,也是把彈頭扔到敵人頭頂,問題是扔完以後,它還能飛回來,火箭是1次性的,飛機是重複使用的。火箭燒的是固體燃料,貴,飛機燒的就是航空煤油,便宜。

轟炸機是製造非常昂貴,但重複使用幾次,這個成本就下來了。

彈道導彈是製造也不算貴,但1次性的,成本是疊加著往上漲。

所以,長期的轟炸,還得是轟炸機以及巡航導彈,彈道導彈只適合頭3斧子。

效率上也是轟炸機更高。

戰略轟炸機的載彈量大約在30噸,出動1次,相當於發射15枚以上的東風2X系列導彈。15枚東風2X系列導彈也就是能投擲30噸左右的戰鬥部。1架隱身轟炸機1次的投彈量接近1個導彈旅的1次齊射。

1個導彈旅,幾十輛車,幾百人,幾十處陣地,大張旗鼓要乾的活,1架轟炸機,2名飛行員消消停停就辦了。

我們國家未來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威脅主要還是來自海上,日本、臺灣、關島這一片。轟炸機非常適合這片區域。平時轟炸機就在附近巡航,徘徊在目標幾百公里之外。如果有事,可以立即發射。如果用東風,還得發射車集結、找陣地、準備、發射......這期間很容易被發現,而且導彈離目標有2000公里-4000公里遠,給對方留下的準備時間也更長。

打軍艦,轟炸機照樣可以。對海攻擊,1架轟炸機可以掛16枚反艦導彈,6架轟炸機來個突襲,足以對日本艦隊造成毀滅性打擊。

戰略轟炸機也是核常兼備,既可以向敵方城市扔核彈,也可以發射常規的巡航導彈、防區外武器、空地導彈、激光制導炸彈去攻擊敵方的指揮中心、雷達站、防空陣地、機場、電站、橋樑......還有上面說的攻擊艦船,簡單的講,東風導彈能做的,戰略轟炸機都能做,但效率更高,使用成本更低。

所以,如果傳說中的轟20服役,會讓空軍的實力暴增,注意,是暴增。對面打擊能力10倍級別的增長。36架轟20的戰力恐怕要超過整個火箭軍的戰力,出動10次,相當於5000枚東風。

吸引力還是很致命的。


銳度何老師


不斷追求更完善的進攻/防禦手段,是一個國家危機感的體現。

作為一個有頭有臉的大國,核威懾能力必不可少。兔子目前在海基和陸基核反擊能力頗有建樹,像東風-5B、東風-31AG、東風-41以及094+巨浪-2正是其中典型代表。即使跟美俄相比,我們也沒有落下太多。
東風-41洲際彈道導彈


但空基核威懾這塊,不客氣得講,跟美俄相比,我們差距太大。

目前咱們僅有轟-6在苦苦支撐。“鐵打的轟-6,流水的兵”,一年又一年過去了,種花家當家的,依然幾十年前的老飛機。從機型上講,源自蘇聯圖-16的轟-6,跟前者並無本質區別,唯一有別的無非就是進行了現代化改進,在航電、機載設備方面換了一茬罷了。但航程、載彈量等關鍵指標,依然沒有質的飛躍。
圖-16
是蘇聯一款中程轟炸機,出現於上世紀50年代


轟-6K。二者在大結構上基本一致

轟-6K綽號“戰神”,但頂多算咱們家裡自封的,真要扔到世界上去,不見得能有多大的名氣。至少從性能指標上看,轟6K跟美俄的圖-22M、圖-160、B-1b、B-2等都存在不可跨越的代差。
世界主流轟炸機對比圖,第4款正是圖-16

即使最新服役的轟6N,相比轟6K在航程載彈量上又有所提升,已經接近的戰略轟炸機的門檻,但跟上述機型相比依然有差距。這十年來,軍迷眼饞F-22,殲20來了;看著阿利伯克發呆,終於等來了055,但唯獨在戰略轟炸機這塊,YY了B-2這麼些年,左等右等還是盼不來“中國的B-2”。這不能不說是廣大軍迷心中一大遺憾!
俄羅斯老大爺這話讓我軍戰士倍感尷尬哈哈

“THE NEXT”那貨,你可知道大家等你等得有多苦?
轟-6Z:沒錯,正是在下!


兵者詭道也


戰略洲際導彈、核潛艇、戰略轟炸機是現代“三位一體”戰略防禦打擊的組成部分、相為補充和支持!

常言道:術業有專攻、各盡其責。


“東鳳快遞”Dongfe


ng.specⅰⅰaI.deIⅰⅴe

ry/中國人民解放軍火箭軍由“二炮”更名而來。

“東風快遞”裝備了各類型、近、中、遠程導彈武器糸統、是捍衛國家安全的中堅力量、是我國“三位一體”戰略打擊力量的組成部分之一。


stratⅠegic.bob
er.ηucIear-powered

“核潛艇”可攜帶彈道導彈對敵方重點目標進行打擊的重要武器裝備、來無影、去無蹤是核潛艇的優勢強項、我國的核潛艇製造技術和作戰性能名列世界前茅。

sub


marint/戰略轟炸機、航程遠、飛行速度快、載彈量大、機動靈活可攜帶巡航導彈和核炸彈、打擊敵方地面和水面目標……

我國目前就缺少這麼一種型號的轟炸機。

(可空中加油的“轟6N”中型轟炸機已經準備部隊、“轟6”系列轟炸機實現了大航程的目標)


戰略轟炸機使用成本低、機動性強、巡防區域大、攜帶武器靈活、威懾力大、是攻防兼備型武器裝備。

俄羅斯總統普京有一句名言:“抗議一百次、不如轟炸機飛一次……”


所以說、戰略轟炸機是各大強國、國防實力的具體體現、也是檢驗一個國家軍工科技實力。

這些年我國軍工科技發展迅速、殲20、運20、直20、轟6K/N一飛沖天、相信不久的將來、中國人驕傲的戰略轟炸機一定會橫空出世、這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


孔乙己亂彈


三駕馬車,一樣也不能少,所以東風是東風,潛射歸潛射,空中也需要一個可靠的投送平臺。缺少戰略遠轟,即缺少了一隻有力的臂膀。世間的認知,陸基的速度最快,海基的最隱蔽,空中的最靈活,因此發展戰略轟炸機,成為另一個戰略重拳和利器,正是我們的使命和任務。

長期以來,我們沒有戰略轟炸機,總見B-52和B-1飛來又飛去,實施不對等威懾。手中只有一款轟-6K,航程還不能達到1萬公里,還執行不了更大的使命。轟-6N一出,就擁有了對話的權利。不過,又有人因其載彈量小,而說三道四,其實你該知道,轟-6N無非是我們拿來練手的準備,可以飛去陌生的空域,先練起來,這樣,我們的戰略遠轟出世後,即可很快能熟悉情況,迅速投入使用。

同時,執行一般任務時,轟-6亦可作為有效補充。遠轟看得見,無所不至,其所到之處,正是力量存在的證明。

對此,普京總統總結得很到位,抗議一萬次,不如戰略轟炸機的翅膀搖一搖。自新的世紀,其圖-95和圖-160恢復戰略值班以來,總在不少人在左支右絀,有的伴飛,有的攔截,連忙招架不迭,但從不敢用強,只能老老實實。

用實力來彰顯,得到的回應最大,不是嗎?它無論在夜間白晝,還是冰山大漠,可以隨時隨地起飛,想裝什麼彈就載什麼彈,增減隨心,處處所可表現驚人的能量。以理服人,要把力量詮釋到空基之上,我們的,它就要來了!


魂舞大漠


自核武器誕生以來,國際上為了最大限度的發揮核武器的戰略威懾能力,基本上確立了“三位一體”的核打擊體系,所謂的“三位一體”核打擊體系即空基戰略轟炸機、陸基彈道導彈和海基核潛艇。目前國際上真正具備“三位一體”核打擊體系的只有美俄兩國,我國在空基轟炸機領域只有轟-6改進型,在航程和載彈量等方面都存在不少的差距,更確切的理解應該是“準三位一體”核打擊體系。

在8個擁核國家中,有關核打擊的手段發展參差不一,各自的考量也有所不同,比如英法放棄陸基、空基,只保留了海基核潛艇;印度、巴基斯坦、以色列壓根就沒有轟炸機,空基核打擊任務通過戰術飛機來實現等等。但有一個共同點就是,上述8個擁核國家都曾研發過彈道導彈來運載核彈頭。

在我國核反擊體系中,由陸基東風系列彈道導彈、空基轟-6中遠程轟炸機和海基核潛艇巨浪系列潛射導彈組成,其中陸基東風系列彈道導彈是遂行戰略威懾和核反擊作戰的核心,也是三個模塊中發射水平最高的一個。東風系列彈道導彈無論從射程、突防能力還是載荷能力上,基本上達到國際一流水平,就算是打擊精度稍微略遜一籌,但在技術上並不存在代差關係。

另外東風系列導彈射程銜接、核常兼備,涵蓋了遠中近洲際各個射程範圍,尤其是東風-16的出現填補了原來東風-15和東風-21之間的射程覆蓋;東風-26的出現彌補了東風-21和東風-31之間的打擊空白。另外,火箭軍還推出了世界上實際服役的東風-21D和東風-26型兩種反艦彈道導彈。

在潛射彈道導彈領域,我國目前公開的潛射彈道導彈發展總計兩代,即第一代巨浪-1型中近程潛射彈道導彈,第二代巨浪-2型潛射彈道導彈,這兩型潛射彈道導彈巨浪-1射程只有2700公里,巨浪-2型也不過8000公里;另外在載體核潛艇上也存在不小的差距,艇體小、噪音水平大以及載彈數量少;綜合來看,海基這塊只是解決了有無的問題,核潛艇戰備巡航次數也遠低於國際水平。

那麼為什麼還要發展戰略轟炸機呢?當前空軍最先進的轟-6K和轟-6N型轟炸機,換裝了新型雷達以及發動機,大幅優化了戰機的信息化水平和機載武器水平,但遺憾的是畢竟其藍本為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技術產品,在作戰半徑、打擊航程和載彈量三大核心指標上擁有較大的技術差距,有待更新一代的戰略轟炸機的出現。

另外,戰略轟炸機在現代戰爭中的地位是不可取代的,尤其是在對地打擊方面。以美國近幾年發動的幾場局部戰爭為例,據統計,在整場戰爭中,美國的各型轟炸機投彈量和攻擊目標數量佔到整個行動的70%左右,出動各類戰鬥機的架次數量是轟炸機的好幾倍,但實際打擊佔比卻實現倍數超越,這裡就將戰略轟炸機的作用發揮的淋漓盡致。

由此可見,戰略轟炸機不僅僅是戰略核打擊手段之一,也是空軍常規打擊體系中的中堅力量,其強大的載彈量和續航時間是現役的任何一款戰鬥機所無法比及的。這也是我國持之以恆發展轟炸機的原因之一,不僅僅是完善核反擊體系,而是進一步推動空軍戰略轉型。


鷹鴿分析


這個問題好,有關國家安全的問題。

以前由於國家窮,走的是非對稱戰略路線。

什麼是非對稱戰略?個人認為是以較小的代價,達到能打到,打痛敵人的目的。並不一定能打贏,但可以威嚇敵人不敢膽大妄為。

作為一個大國,非對稱戰略肯定非長久之計。

雖然說東風導彈很先進,但有什麼樣的矛,別人就可以研究出什麼樣的貭。

有了戰略轟炸機,戰時就多一個選項,也就多了一份勝算。

就跟有了先進的戰艦,艇,就不需要航母,是一樣的道理。

有的國家辣麼多的航母,先進的導彈攻防體系,但還是一代又一代的戰略轟炸機的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