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在東南亞盛極一時的高棉帝國,到底是為何突然衰敗的?

曾經在東南亞盛極一時的高棉帝國,到底是為何突然衰敗的?

東南亞地形圖

東南亞的中南半島,除了在地域上自成一格外,居民多半也以予人和平印象的佛教信仰為主。但論起歷史上的戰亂與紛爭,可一點都不輸有“歐洲火藥庫”之稱的巴爾幹半島。

若從地緣政治的角度看歷史:這個區域在南面、東南面均有大海阻隔,北面與西面則面臨中、印兩大“區域超級強權”,根本不可能去正面挑戰。因此該區域不同政權,除了遭受中、印兩大國的影響之外,彼此之間的武裝衝突,在漫長的歷史洪流裡也不斷上演。

曾經在東南亞盛極一時的高棉帝國,到底是為何突然衰敗的?

東南亞海峽

東南亞國家柬埔寨現在國土面積181035平方公里在世界排第88名,人口1500萬。只是一個小國,可是在歷史上柬埔寨曾是稱霸東南亞五百年的強國。下面,以柬埔寨為脈絡,來談談它與東南亞諸國,在歷史上、尤其近 400 年來的興衰發展與“恩怨情仇”。

曾經在東南亞盛極一時的高棉帝國,到底是為何突然衰敗的?

900年 紅色:高棉帝國 綠色:駭黎朋猜 黃色:佔婆 淺綠色:三佛齊。

曾經雄霸東南亞的“高棉帝國”

柬埔寨?——是的,你沒有看錯。

曾經在東南亞盛極一時的高棉帝國,到底是為何突然衰敗的?

現代的柬埔寨國土。

現在的柬埔寨是整個東南亞地區中,經濟水平幾乎是最低的國家;但是,歷史上的“柬埔寨”,可是“數度”在該地區稱霸,鼎盛時期領域包括今柬埔寨全境、老撾南部、泰國東南和越南西部地區。

曾經在東南亞盛極一時的高棉帝國,到底是為何突然衰敗的?

高棉帝國-唐朝

據《漢書》記載,早在2千多年前,高棉人就建立了“扶南國”,疆域涵蓋到今日緬甸、泰國一部分,以及越南的南部土地。公元7世紀末,“扶南國”由扶南國的屬國“真臘王朝”取代,在中國隋代時不只一次派遣使臣到長安,《隋書》記載當時真臘曾派遣使臣前往長安朝貢,表描繪當地人的特點“人形小而色黑,婦人亦有白者。悉拳發垂耳,性氣捷勁”。不過真臘在文化上,比較受到當時盤踞南印度的帕拉瓦王朝所影響。

曾經在東南亞盛極一時的高棉帝國,到底是為何突然衰敗的?

印度與東南亞

而在真臘之後,便迎來柬埔寨史上最強盛的時期:公元802年建立了高棉帝國。

曾經在東南亞盛極一時的高棉帝國,到底是為何突然衰敗的?

13世紀,素可泰王朝-吳哥王朝等大致區域。

高棉帝國大約在公元9至14世紀左右,國力達到鼎盛時,它統治了大部份的東南亞地區,又稱“吳哥王朝”。吳哥王朝以柬埔寨西部的洞裡薩湖北方為據點,在十二世紀上半葉蘇利耶跋摩二世統治期間將東南亞大陸區的大部分土地收歸於麾下,東至湄公河、西抵緬甸、南達馬來半島北部、北及泰國東北部等地,當時其領土幾乎涵蓋中南半島將近七成的面積,盛極一時。而其首都所在地,正是如今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的吳哥窟。

曾經在東南亞盛極一時的高棉帝國,到底是為何突然衰敗的?

東南亞地圖。

這是在東南亞土著國家的歷史中唯一足以被稱為帝國的王朝,也就是說意味著將其他民族也納入統治範圍。如1203年,吳哥對佔婆(越南中部)進行直接統治,佔婆成為吳哥的一部分。在鄰近的泰國及越南日漸強大之後,便接連喪失其領土,在公元1431年,暹羅(阿瑜陀耶王朝,現在的泰國)攻陷吳哥王朝首都,吳哥王朝才走向滅亡。公元1434年,真臘復國,柬埔寨的政治中心移至南部的金邊,稱金邊王朝,此後我國稱此地區為柬埔寨。

暹羅阿瑜陀耶王朝在吳哥都城陷落後仍數次出兵柬埔寨,1470年柬埔寨方面終於承認了阿瑜陀耶的宗主權。在後方等待著的,是被法國殖民的命運。

曾經在東南亞盛極一時的高棉帝國,到底是為何突然衰敗的?

東南亞宗教與人口密度分佈圖。

政治體制上,高棉帝國屬於神權與王權結合的政教合一制度。最開始的國教是印度教,據記載,有位印度婆羅門混填於公元一世紀時來到柬埔寨,娶了位龍公主,並在此傳揚佛祖教義。這個神話傳說,可用來解釋梵文文化很早就移入東南亞大陸區的原由。國教曾因王權更迭,由印度教改為上座部南傳佛教。

湄公河下游畔的高棉,文化環境與其東邊的紅河流域大異其趣。文化發展水平在當時,更可謂相當的高。據歷史文獻記載,在7世紀高棉人便在巴利文(古印度語,屬於印歐語系)的基礎上創造了自己的文字,並以此發展出卓越的文化、建築以及商業制度。至今,我們仍可從吳哥窟的遺址中,隱約揣摩當年高棉文明的輝煌。

曾經在東南亞盛極一時的高棉帝國,到底是為何突然衰敗的?

高棉-吳哥地圖

高棉王朝之所以能夠日趨強大,是由於統治者在農業生產上的種種施政作為,包括管理水利設施、整備灌溉網絡等等。高棉王朝主要的居民屬於高棉族,從事農業、漁業和手工業,科技技術上已經可以對金屬加工,製成各種用具,自用或與周遭鄰國進行貿易。

高棉帝國人民的生活,以廟宇為中心,晚期使用佛曆紀年,並會在各種節慶的日子舉慶祝儀式。例如我們現在很熟悉的潑水節,很多人會認為是“泰式新年”,但若追尋其文化脈絡,應是受當年高棉帝國習俗的影響,因此也可稱為“柬式新年”。

帝國巔峰:戰象20萬、世界級首都

高棉帝國在13世紀、闍耶跋摩七世執政時期左右國力達到巔峰,吳哥王城在當時,亦被視為全球範圍內少數繁榮興盛的大都會之一。當年,光是首都吳哥城,就有數十萬人自各地前來定居,以當時的城市發展技術,已是數一數二的大都會。

據當地歷史記載,當時高棉帝國領地內統治居民超過千萬,甚至光是戰鬥用的大象就有20多萬頭。而耗時300多年興建的大小宮殿、廟宇等,也多在闍耶跋摩七世執政時完成,不僅在藝術方面有極高的造詣,整座城市亦遍佈發達的水利與灌溉系統,市中心則是有規劃井然的公共浴場、圖書館、行政中心,貴族區與平民區等劃分。

曾經在東南亞盛極一時的高棉帝國,到底是為何突然衰敗的?

大吳哥城內的石像,也是微笑高棉的代表形象。高棉遭暹羅大城王朝攻滅後將政治中心遷往今日柬埔寨首都金邊。

吳哥窟建於蘇耶跋摩二世在位期間(1113-約1150),專為毗溼奴大神而造,吸引了印度來的香客以及中國來的貨物。13世紀末,中國派往這個真臘王國的使節周大觀發現,此地住有為數可觀的中國人,以及對中國商品的強勁需求,尤其是硝石和瓷器。吳哥窟是由宮殿、寺廟組成的大建築群,共住有上萬人;如此驚人的浩大規模,令1609年某位歐洲訪客如此結論─這處遺址,一定是以宏偉建設聞名歐洲的羅馬皇帝圖拉真所建。

曾經在東南亞盛極一時的高棉帝國,到底是為何突然衰敗的?

吳哥窟廊廡仙女浮雕。

建造宏偉的寺廟與宮室,對陶瓷科技的需求極大,尤其少不了浮雕。12世紀大金塔的塔基,有一組黃綠二色的陶質矩形楣部裝飾,描繪佛祖生平。同一時期的蘇拉瑪尼佛塔,飛簷釉瓦繪以蓮花。此外,許多廟頂、牆龕,也都矗有大型陶像。

曾經在東南亞盛極一時的高棉帝國,到底是為何突然衰敗的?

吳哥窟主體建築。

直到現在,當年吳哥王城的舊址吳哥窟依然與中國的“萬里長城”、印度的“泰姬瑪哈陵”、印尼的“婆羅浮屠”,並稱為“東方四大奇蹟”。

曾經在東南亞盛極一時的高棉帝國,到底是為何突然衰敗的?

世上最大的佛寺「婆羅浮屠」於第九世紀在爪哇落成。

曾經在東南亞盛極一時的高棉帝國,到底是為何突然衰敗的?

印度的“泰姬瑪哈陵”。

內外交逼,高棉帝國的盛極而衰:氣候變遷,統治階級的腐敗,大型建築勞民傷財,以及周圍強權的興起

有道是,再強大的帝王,亦敵不過時間的無情。在歷史的洪流中,一個強盛的帝國持續久了,也必然走向衰敗。羅馬帝國、印加文明等,皆是如此。

關於高棉帝國由盛轉衰的原因,歷史學者們眾說紛紜,甚至有一派說法是15世紀30年代時,因頻繁的聖嬰現象,當地雨季轉為旱季,導致農作產量劇減,因此無法支撐龐大的人口。

曾經在東南亞盛極一時的高棉帝國,到底是為何突然衰敗的?

吳哥窟蘇耶跋摩二世浮雕。

不過氣候變遷是一回事;統治階級的腐敗、大型建築勞民傷財,以及周圍強權的興起,恐怕才是主因。

首先,是來自泰國(當時稱為暹羅)的挑戰:1431年素可泰王朝的軍隊發動攻擊,包圍吳哥7個月,進而攻陷;高棉王朝也被迫東遷到現在的金邊一帶,重新建立國都。

根據當地的中世紀碑文史料記載,1546年開始到1564年間,金邊王朝安贊一世下令在未完成的吳哥窟北迴廊和東迴廊上繼續進行浮雕工程。此階段的高棉雕工明顯地受到來自暹羅阿瑜陀耶王朝的暹羅美術影響。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1569年到1584年的15年,是緬甸東籲王朝君王勃印曩攻佔阿瑜陀耶都城的階段。這段期間對柬埔寨來說,剛好對暹羅停戰,是一段難得可以享受和平的時光。

在此之後,由於暹羅與緬甸也發生戰爭,柬埔寨一度試圖“中興”失地,從1591年到1594年間在吳哥、馬德望等地大規模作戰。

曾經在東南亞盛極一時的高棉帝國,到底是為何突然衰敗的?

雨林中。

據史料記載,戰場上什至出現來自西班牙、葡萄牙的僱傭兵,葡萄牙人柯德的記錄便是明證;來自阿拉伯的火炮、中國的攻城器等“當時全球最先進”的軍備。不過最後仍以泰國大勝告終,柬埔寨皇室成員被俘。至此,高棉王朝再也沒能恢復過往的榮耀。

同一時期,東邊的越南勢力也逐漸強大,並也開始對遷都後重建的四臂灣王朝(同樣是高棉族所建立,直到16世紀時,正式使用柬埔寨為國名)進行侵略。

在往後的16到19世紀初,柬埔寨便一直夾在中南半島兩強:泰國與越南之間。公元1698年至1757年,越南(阮朝)征討金邊,佔領邊和、嘉定、河仙、尋奔、雷巤、楓龍等地,這些地方基本是今天的越南南部六省之地。

直至1841 年,暹羅打敗越南並佔據金邊,另立魁儡政權,使得柬埔寨完全淪為泰國的附庸國。

西方列強涉足東南亞後,更難決定自身命運

隨著時間走到近代,當西方列強開始著眼於東南亞的利益分配時,外來勢力的侵略、與各方勢力糾葛下,柬埔寨高棉人對自身命運的無力,更上升到另一個等級。

曾經在東南亞盛極一時的高棉帝國,到底是為何突然衰敗的?

殖民地時期的東南亞。

19世紀開始,英國已經殖民印度;而1863年,法國入侵,柬埔寨淪為法國殖民地,在1885年中法戰爭後,正式將越南納入“被保護國”,並進一步把柬埔寨納入“法屬印度支那”的版圖。

此時的柬埔寨國窮民弱,並早在20年前便已由國王諾羅敦一世和法國簽署“保護條約”。當然,說是“柬埔寨”與“法國”簽署條約,其實不完全正確,因為當時整個柬埔寨基本已經屬於泰國曼谷王朝的附庸,因此基本上柬埔寨的前途,很大程度上是受到泰國與法國,以及“泰法關係”的影響而決定的。

到了1893年爆發的法暹戰爭,法國軍隊更直接在曼谷大皇宮外架起大炮,要求泰國把柬埔寨和寮國完全交由法國來統治。

曾經在東南亞盛極一時的高棉帝國,到底是為何突然衰敗的?

東南亞英文地圖。

二戰後獨立曾有短暫“黃金十年”,卻迎來更大悲劇

在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柬埔寨又幾經法國、泰國、日本等手中交替,1940年,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法國淪陷,柬埔寨被日本佔領;1945年,日本投降後,重新成為法國殖民地。直到1953年由西哈努克國王爭取到美國支持宣佈獨立,並仿效法國第四共和草擬憲法,行君主立憲制度,至此才算是脫離了由盛轉衰後幾百年來,不斷遭受外力侵犯、國運完全無法自主的窘境。1954年,日內瓦會議,法國被迫從柬埔寨撤軍,柬埔寨正式獨立。

曾經在東南亞盛極一時的高棉帝國,到底是為何突然衰敗的?

東南亞港口分佈圖。

在獨立後的1960年到1970年的“柬埔寨黃金十年”,藉由法國殖民留下的制度、基礎建設與美國的金援,柬埔寨迅速發展,在當時二戰後亞洲各國百廢待興的局勢下,柬埔寨曾是東南亞最富裕的國家。首都金邊更一度被譽為“東方小巴黎”,連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國,都曾官派留學生到金邊,學習工程、醫療等知識。

“在當年,連新加坡都要派遣留學生來金邊學習醫術和工程……泰國的拳擊、潑水節、廟宇和皇宮的建築造型等等,也都受到柬埔寨(高棉)文化的影響。”

金邊當地人很驕傲地說道。

但不幸的是,這段好景亦不長:1970 年之後的“紅色高棉”和大屠殺事件旋即而來,使得經濟大幅衰退回二戰之前,成為柬埔寨更為悲慘的歷史一頁、與更大的文化浩劫。

回顧柬埔寨的歷史,國力從高峰跌宕到谷底、又從獨立後短暫的順境瞬間陷入地獄;過去是外人欽羨的偉大帝國,如今卻是發展落後、處處仰賴外援的貧困小國,實在令人不勝唏噓。要再回復昔日樣貌,恐怕還需要一段漫長的時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