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情散文:母親

很久以前就想寫母親,但是每每提筆總覺得手指沉重,眼眶也隨即溼潤。  

母親病了,因為年邁,因為勞累,病的住進了醫院。我浸含在眼眶的淚水終於潸然而下。  

在此母親節來臨之際,以此文遙祝母親儘快康復,永遠安康。  


親情散文:母親


母親出生在一個貧困的農村莊戶人家裡,有姊妹5個。外公外婆是一對老實巴交的農村夫妻,而母親卻從小顯示了她精明要強的個性。 

因為家境貧寒,母親只上了1年的學校便輟學了,但這並沒有影響她爭強好勝的個性。在家裡和地裡幹活時,跟男子一起比拼,回家還要學做針線活縫補衣服,因為她的天資聰慧,所以外公外婆便把掌管家事的重任交給了她,貧窮的日子慢慢也就過的風生水起。 

16歲那年,城裡招拖拉機司機,一個好心人提議母親去,卻因外公外婆難以離開的阻攔而夭折,失去了一次改變自己命運的機會。  

19歲時母親嫁給了父親。 

父親一直在外地工作,家裡事務也就辛苦了母親。上有公婆,下有小叔、小姑,各種關係的協調很讓母親為難。而且,嚴重的重男輕女思想深深地影響著封閉的小鄉村,母親卻一連生下了我們姐妹四個女孩兒,處境的艱難可以想象。  

堅強的母親沒有屈服命運,相反幹練、潑辣的性格使得她比同村其她婦女更有能力,因此她便當了生產隊裡的女隊長,村裡的婦女主任等等。 


親情散文:母親


後來,母親和我們一起隨父親進了城。  

進了城的母親除了照顧我們的日常生活,還通過養殖雞、豬、兔子等用以貼補家用,直到我們都有了工作,成了家。 

兒女成家後母親的主要工作就是給兒女們帶孩子,先是帶大了大姐的女兒,三姐的兒子,還有我的女兒,大弟的兒子,終年辛苦,各家之間來回奔波。  

在我的女兒剛出生的時候,母親便來給我伺候月子,接著就幫我帶孩子,這期間卻發生了一件讓我一直都內疚的事。  

母親是一個樸素的人,儘管進了城,生活仍然勤儉持家。給我帶孩子期間,忽然有一天我發現母親利用空閒撿拾易拉罐、啤酒碰等被人成為“破爛”的東西,心裡便很不愉快。母親小心翼翼的跟我解釋說,主要是有時閒著沒事,才去撿破爛的。我儘管頗有微詞,但還是默認了母親的行為。  

有一天剛上班,一個同事找到我說,“你怎麼也不給你媽一點兒零花錢,讓她老人家還去撿垃圾。”聽到這話,我霎時氣得熱血上湧,臉色難看,生出的恥辱感讓自尊心受到極大的傷害。下班回家後衝著母親大吼道:“又不是我養活不了你,幹嘛做那丟我臉面的事。錢都在家裡放著,你隨便取從沒有管過你,不準再去撿破爛了。”我留下了委屈的淚水,而母親則像個做了錯事的孩子,不敢吭聲。為了不讓母親繼續這種行為,我開始對母親嚴密監控,除了上班,其它時間都一直跟隨,直到她終於放棄。 

當時做這些的時候,覺得自己還是理直氣壯,多年以後在電視以及雜誌上偶爾讀到一些關於老人心裡訪談的內容,才漸漸的知道老人的有些行為,一方面是長期節儉形成的習慣,另一方面也是為了排遣寂寞。心裡便生出了深深的內疚。天底下許許多多的兒女以為滿足了父母的物質生活需求,就是最大的孝心,豈不知更應該關注的是他們的精神需要啊。為了給我們照顧孩子,母親丟下年邁的父親看家,卻孤身一人來照顧我們的生活,為的是讓我們能安心的工作,然而莫名的虛榮心使得我最終誤解了母親。母親為了兒女,默默的一人忍受對父親的牽掛,忍受了一人的孤單,並且忍受了我無禮的指責。  

帶大了兒女們的孩子,母親跟父親一起回到了老家的小鄉村,幫在家務農的弟弟照顧孩子,伺候近90高齡的奶奶的飲食起居。我打電話的時候,奶奶說話終於沒了哭腔,聲音也顯得愉快而滿足。 


親情散文:母親


然而,為了弟弟翻蓋新房,母親操心勞累,終於病了,住進了醫院,大夫也說是勞累的緣故。母親終於有了休息身心的機會了,所以,跟勞累相比,我其實在心裡更希望母親能在醫院多住些日子,這樣她也可以好好休息睏倦的身體,不用在忍著高血壓的眩暈,拖著關節炎的雙腿,腳步蹣跚的房前屋後的忙碌了。  

這就是我的母親。

歡迎原創作品投稿,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本號接受鄉情、鄉愁、鄉憶類稿件。隨稿請附作者名,以及保證原創的聲明。帶原創圖片最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