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传奇武器——三棱军刺

三棱军刺又称56式军刺是刀身呈棱型,有三面樋的刀具(注:樋不是血槽,存在的意义在于减轻重量的同时保持军刺本身的坚固),对材质的要求低于刺刀。

一代传奇武器——三棱军刺


1、血槽除了放血外,更重要的是有利于进行下一动作。三
棱刺是在刺进入人体后,血液随血槽排出,肌肉收缩时无法贴紧刺刀面而不会“吸”住刺刀,这样刺可以从容的从人体拔出进行下一步的动作,如果没有血槽,因为血压和肌肉剧烈收缩,刺会被裹在人体内,这样的话拔出刺就会很困难,影响士兵的进一步的动作。相信任何士兵都不愿意因为拔刺刀而浪费时间。
2、三棱枪刺扎出的伤口,大体上是方形的窟窿,伤口各侧无法相互挤压达到一定止血和愈合作用,而且,这种伤口无法包扎止合(即不好做最初的应急处理)。在军队中,刺刀刺进对方身体后顺势旋转刀身,就会造成组织大面积破坏是基本常识(如果内部存在着肌腱断裂或是血管破裂,你缝合表面又有什么意义? )。因此,三棱刺的致死率是非常高的。
但也不能无限神话三菱刺,在受伤部位非致命和治疗及时的情况下,现代医院都具备处理此类伤口的能力。
3、看过李连杰的《中南海保镖》的都会留下深刻印象,刺入人体以后,通过血槽迅速将空气引入。空气在体内形成空气栓阻塞住血管。只需刺入人体任何部位8cm左右就可使敌手即刻毙命,而且在消除负压的体腔内将刺拔出,毫不费力。

一代传奇武器——三棱军刺


备注:这条与优点1相冲突,应该是考虑到影片里艺术效果而作的处理,正常的军刺是没有这功能的,此外,在伤口处注入的空气会随流血排出 ,空气栓塞致死也没有那样快的速度.... 具体请参考百度百科:空气栓塞
4、磷化处理表面惨白的光代替了烤蓝。冶炼时出于金属性质的需要加入了一定量的砷元素(完整的成品军刺是无毒的),在战场上表面的磷涂层磨损后暴露出含有砷的钢体,即使只擦伤敌人的皮肤也很难愈合,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在对越自卫反击战后,江湖上会流传出种种“军刺浸泡过毒素”的传说。
因上述特点,为避免误伤,军中训练时不开刃,在战前开刃(刀尖)。开刃花费的时间要不到半小时(大概就5分钟,军用刀鞘自带磨石)。军刺在现代战争中作用不单是只完成格斗,刺杀等功能,同时也要求具备其他功能(切断电路,铁丝,树枝,定点,或者固定物品等),三棱军刺携带不便、功能单一,在军中已经逐步淘汰。
缺点
三棱刺功能单一,缺乏现代刺刀普遍具有的砍、锯、剪等功能。而现代战争中,格斗,潜行暗杀已经不是刀具的主要功能,在野外作战过程中,刀具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同时,在格斗过程中,砍、削、劈同样重要,而不是单一靠刺,三棱结构,对比折刀和爪刀,体积就过大了,而且容易伤害到自己。同样因为三棱结构,三棱军刺也很难完成劈砍削动作。所以,除特别爱好,三棱军刺已经不能完全满足现代战争的需求。


一代传奇武器——三棱军刺


即使部队留存有极少部分的56式半自动步枪,也是当作礼宾枪来使用,枪上的军刺也已换成了宽扁的军刺,而非以前长长的三棱军刺了。
据网上互动百科上的公开资料,56式三棱军刺,其全长为38厘米,刀刃长32厘米,刀刃厚1.8厘米,刀刃宽1.8厘米,采用的材质为合金钢。
56式三棱军刺,由合金钢锻压打造而成,刀身呈棱型,有三面血槽,整刀经过热处理,刀身经过去光处理,刀身不反光,呈灰白色,不易暴露目标,且硬度极高,可穿透普通的防刺服,可见这把军刺杀伤力和穿透力极强。


一代传奇武器——三棱军刺


网上曾有种说法,刀身热处理时加有砷等有毒元素,一旦刺破人体皮肤组织,则伤口极难愈合,一旦不小心被刺到,会有截肢的危险。
现代军刺,能刺、劈、削、剪、砍等,强调军刺的多功能,但56式三棱军刺设计是以刺人和放血为主,有三道非常深的血槽,刺入人体后,不吸肉易导入空气,很容易将军刺拔出,是拼刺的锐利武器。
但三棱军刺,只能刺,不能砍,所以是军刺,而不是军刀,而现代步兵,却更需要一把多功能的军刀,所以56式三棱军刺已不适合步兵军刺多功能化发展的要求,除了能拼刺杀人,几乎没什么实用性,故56式三棱军刺都已退出现役。


一代传奇武器——三棱军刺


另有部分网友认为军刺之所以做成三菱形是因为建国初期钢材结构强度不够,故放弃了苏联
的原版设计,不得已使用三菱形这种能够加强刀身强度的结构(但是这种说法没有足够证据支持,采取三棱造型是因为更有效的杀伤敌人,而不完全是因为材料问题)。
56式三棱军刺,最早配在56式半自动步枪,以及56式冲锋枪(当时称呼事实上的自动步枪)、63式自动步枪上,一般折叠在枪管下,不拆卸下来,现在,早已随56式半自动步枪和56式冲锋枪退出现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