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野圭吾封神之作:最完美的騙局,最長情的守護

東野圭吾封神之作:最完美的騙局,最長情的守護

嫌疑人X的獻身

如果你過得不幸福,我所做的一切才是徒勞。

——東野圭吾《嫌疑人X的獻身》

這天,石神準備自殺。

他挽好繩套,踏上凳子,半生的經歷,光影般的在他腦海閃回。

讀書的時候,他是學校公認的數學天才。因為家庭變故,他不得不退學照顧家人,而後成為一名普通數學老師。

一個天才,本該與高智商人群為伍,現在每天面對的卻是一群不愛學習的學生。

他的人生,本該是星辰大海,而今卻深陷沼澤,他無法再忍受下去。

永別了,這個殘酷而美好的世界。

他正準備把頭伸進繩套、踢開凳子,有人敲響了他家的門。

打開門,一對母女一臉笑容地站在門前。母親叫花岡靖子,女兒叫花岡美里,她們是新搬來的鄰居。

送走那對母女後,石神沒有繼續自殺,他還在想那對母女:“她們的眼睛怎麼如此美?”

那是石神第一次邂逅花岡靖子母女。靖子只當這是一次禮貌性的會晤,然而這對石神卻意義重大——她救了他。

他不再尋思自殺,他重獲了生命的喜悅。

1 一樁事先張揚的兇殺案

石神性情孤僻,孤獨銷蝕了他一大半的人生。

但是打那天起,他不再孤獨。

他每天都故意經過靖子的便利店,點一份招牌套餐,打包帶走,沒有多餘的寒暄。

要什麼寒暄啊?他只有每天看到靖子的笑,就可以開心一整天。

這天夜裡,石神正專注地研究數學問題,隔壁靖子家突然傳來男人的聲音。

他心頭一緊,貼牆傾聽。

是靖子的前夫。他回來找靖子要錢,還打算把女兒美里賣到妓院。

接著是一頓爭吵和尖叫聲,以及打砸聲。

等到一切都靜下來,他躡手躡腳走出去,敲響了靖子家的門。

門開了,裡面只有驚慌失措的靖子和美里,那個男人不見了。

母女倆站著,說明男的已經躺下了。

他知道,她們把他的屍體藏起來了。

看著靖子慌亂的眼睛,他當即做了一個決定:他要當殺人犯的幫兇——替母女將前夫分屍。

這是《嫌疑犯X的獻身》最開始的橋段。

如同馬爾克斯的《一樁事先張揚的兇殺案》,從一開始,就知道了結果。

但東野圭吾畢竟不是馬爾克斯,馬爾克斯是寫魔幻主義的,東野圭吾則是推理小說家。

東野圭吾封神之作:最完美的騙局,最長情的守護

東野圭吾

《嫌疑人》一出版,就獲得了直木獎、本格推理小說大獎和“這本小說了不起”、“本格推理小說Top 10”、“週刊文藝推理小說Top 10”三大推理小說排行榜年度總冠軍,並被多次拍成電影。

這是東野圭吾獲獎最多的巔峰作品。

如果開場就無需再推理,那這本書是不可能獲得這麼多獎的,它更不是一本合格的推理小說。

所以,這本書有一個更高級的東西——

事先張揚的,或許只為掩人耳目。

東野圭吾封神之作:最完美的騙局,最長情的守護

2 張揚的,不一定就是事實

果然,在接下來的情節中,出現了很多前後矛盾的地方:

第一晚前夫被殺,第三天警察才上門詢問。

說是“分屍”,但警察找到的是一具被毀容的完整屍體。

靖子認屍後,根據身高體型,確定那具屍體是前夫的。

前一晚靖子母女一直在家,她們卻說去了電影院,並拿出了當晚的電影票。

警察去電影院確認,確實是上映的那部電影。

至此,室內兇殺變成了室外謀殺,嫌疑人靖子也有了不在場證明。

並且,在這段時間中,靖子開始與另一個叫工藤的男人交往,跟正常人一般無二。

如同時空被切開,故事分裂出前後不一的錯位。

這不由讓人想起綾辻行人的《鐘錶館事件》,同樣的故事,發生在了兩個不同的時間體系裡。不同的是,《鐘錶館》可以根據室內和室外時間的錯位,推導出室內的鐘被故意調快了,而《嫌疑人》的故事,沒有密室的詭計,跟鐘錶更沒有半毛錢關係。

這就是《嫌疑人》的高明之處:知道結果,卻無法理清過程;把過程往死裡推,推出的卻是不是結果的結果。

唯一的可能性,那就是將前後矛盾的細節拋開,重新設想一個夜晚——

一個被隱藏的夜晚。

3 隱瞞的,不一定就是欺騙

重新設想的夜晚,就是第一晚和第三天之間的第二晚。

為什麼第二天什麼事也沒發生?警察第三天才找上門?

故事裡,警察說了這麼句話:“這世上沒有無用的齒輪。”

第二晚就是這個“齒輪”。

前夫第一晚被殺死,警察如果找到碎屍,會確認出死亡時間,那麼所有的疑點都會指向靖子。

如果讓警察確認死者的時間是第二晚呢?

那麼就能徹底洗脫靖子的嫌疑!

於是他製造了一個沒有破綻的騙局——讓靖子第二晚去看電影,他自己則瞞著靖子,殺了另一個人。

一個跟前夫體型高度匹配、對社會毫無用處的流浪漢。

第二晚,將流浪漢殺死後再毀容,再將其和前夫的碎屍一起拋屍,接著指使靖子認屍,說流浪漢就是前夫,那麼碎屍案就是另一起案件了。靖子也會因為死者的死亡時間對不上以及不在場的證明,而洗脫了嫌疑。

這就是石神所隱瞞的——一個完美的騙局。

這個騙局,是石神最為天才的設計,也是他最為決絕的自毀。

這個騙局,包含了不可饒恕的罪惡,也包含了絕望之下的自我救贖。

靖子前夫的死,必須要有人償命,但那個人不該是靖子啊。她那麼美,她有女兒,有工作,有來自工藤的愛慕,她還是自己的救命恩人。她殺人完全是身不由己。

反觀自己,沒朋友,沒愛情,事業沒前途,連社交都成問題,空有一身才華,卻無用武之地。這樣的人生,跟死了有什麼區別?

既然如此,那麼所有的罪,都由我一人來背吧;世間的美,就由你替我去體會吧。

這樣的結局,真是令人不甘心啊。

但這樣的結局,不也正是這個騙局所期待的結果嗎——

“如果你過得不幸福,我所做的一切才是徒勞。”

東野圭吾封神之作:最完美的騙局,最長情的守護

4 只有幸福中的人才相信自己是運氣好

為了不影響沒讀過這本書的人的閱讀體驗,文章省去了很多人物、細節、心理、對壘和故事結局。

基本上,我只挑了石神的單線故事。

石神的故事,體現了一個人為了守護另一個人,可以做到什麼程度——犯罪、賭上性命也在所不惜。

這個故事還從側面體現了——

我們有多久,沒有在意那些守護我們的人。

故事裡的靖子,漂亮,單純,善良。對於石神,她有內疚、有感激,但自始至終,她從來沒有過在乎。她從來不去質疑,為什麼警察會把所有疑點指向第二晚;她只相信,沒有嫌疑是自己的幸運,遇上工藤是自己的幸福。

只有幸福中的人才相信自己是運氣好。

現實生活中的我們也一樣。當演唱會門票告罄,總有人會說“正好我多一張”;當食堂的午餐賣完,總有人剛好“多買了一份”;當等了半個小時都叫不到車,總有人開車過來說“正好路過”;當深夜無法入睡想發牢騷,總有人“正好也睡不著”……

這些不都是巧合,不都是你的好運。

世界上從來沒有絕對的幸運,或者說不會有一直的好運,意外和困難出現的幾率比幸運大得多。如果一個人一直好運一直幸福,那隻能說明,有個人或多個人,一直在暗中默默守護你。

這一份份你以為的“好運”,你所感受到的幸福,也正是你所忽略的人,用深沉和長情的守護撐起來的,他們可能是家人、朋友,還有默默愛著你的人。

所以,當你感到幸福的時候,不妨回過頭想一想這些幸福的緣由。說不定,你會看到比“運氣好”更為動情的無聲告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