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是地球的未來,金星是地球的過去,這觀點對嗎?

很多朋友認為這觀點是錯的,金星的條件與地球大相徑庭,即使幾十億年前地球也早已誕生了無數生命,怎麼可能地球的過去會像金星一樣?而地球的未來怎麼可能會是火星呢?最多也是被紅巨星的太陽烤乾嘛,這不是一派胡言麼?

火星是地球的未來,金星是地球的過去,這觀點對嗎?

地球是怎麼誕生的?

地球當然是隨著早期坍縮成太陽系的星雲一起誕生的嘍,它不可能是流浪行星被太陽俘獲,這一點從地球軌道與太陽系行星公轉的共同平面相差不大,偏心率也不大,年齡上也比較類似等多個方面獲得驗證。下面我們來簡單聊聊地球誕生的過程。

  • 原始星雲坍縮階段

誕生太陽系的奧爾特雲來自銀河系中獵戶座懸臂古爾德帶中本地泡裡的本地星際雲,也許是五十億年前前的超新星爆發觸發了本地星際雲局部坍縮,形成了博克球狀體,一般坍縮成恆星的球狀體有數十個太陽質量大小,而且在博克球狀體內部可能會再次分裂,形成數塊坍縮體!

火星是地球的未來,金星是地球的過去,這觀點對嗎?

這也是太陽黑暗伴星的來歷,另一塊坍縮體也許質量不夠,坍縮形成的太陽伴星並沒有達到恆星的標準,成了太陽系附近的一個黑暗天體,紅外輻射非常小,可見光無信號,難以探測!不過黑暗伴星僅僅是猜測而已,我們沒有發現任何證據。

  • 原恆星和原行星階段

逐漸形成的吸積盤中心坍縮成原恆星,而在圍繞原恆星旋轉的星雲物質內部也在碰撞中逐漸形成行星核,在漫長的圍繞原恆星公轉過程中逐漸成長,從最初的星核形成一顆行星!在行星這個名詞定義上,不得不提一下2006年國際天文聯合會發佈的新的行星標準:

  1. 環繞太陽公轉
  2. 能清理自身的軌道
  3. 靜力平衡的球形

三個標準缺一不可,冥王星就是不能滿足第二條而被開除,因為柯伊伯帶的大量天體未被清理,而地球軌道上已經不再有小行星,這就行星和矮行星之間的差別!

  • 行星大轟炸時期

當行星形成過程中,在其軌道上的清理行動就已經開始了,這有兩個因素,第一個是環繞太陽速度不同步,或快或慢因此終有一天會相撞,第二則是其質量效應,小型天體會環繞它公轉並在太陽輻射和引力波動能衰減下逐漸掉入原行星,因此這樣的時代就是小行星大轟炸時期。

火星是地球的未來,金星是地球的過去,這觀點對嗎?

  • 月球形成期

在地球軌道上還形成了另一顆行星忒伊亞也在無法倖免,因為一山容不得二虎,因此它們相遇的結果是驚天動地的,相撞的結果是地球自轉歪了,而大量物質在地球周圍形成了月球!

火星是地球的未來,金星是地球的過去,這觀點對嗎?

  • 地球海洋形成期

地球上的水珠要來自形成地球時的水合物以及彗星大轟炸,兩個因素都很重要,而後者是法國尼斯天文臺的幾位天文學家提出的,他們研究發現形成提丟斯定則的太陽系行星軌道規律是行星之間的引力共振,木星早期並不在這個軌道,後來逐漸調整,這個動作導致柯伊伯帶大量彗星進入內行星軌道,其中地球就被賞賜不少。

火星是地球的未來,金星是地球的過去,這觀點對嗎?

其中部分水就來自於此,小行星和彗星的大轟炸導致了地殼破裂,高溫讓水合物中的水分徹底蒸發成水汽進入了大氣,長達數百萬年的時間裡,大量水汽充斥天空,地面則是連續不斷的火山噴發和小行星撞擊,這樣的日子簡直就是末日,也許當時的地面溫度高達數百度,那是一個不可想象的世界。

火星是地球的未來,金星是地球的過去,這觀點對嗎?

但這個清理任務逐漸輕鬆,木星也已經到位,小行星與彗星也越來越少,最終地球溫度漸漸降低,到了水汽凝結的臨界時刻,可能下開水這種情況還真有,只是沒那麼誇張,但真有可能下下來的雨水溫度挺高的,因為在溼度極大的情況下,水汽冷凝溫差可以低於5度。而且這場雨可能會下上數百萬年,但終於撥開烏雲見明月,地球開始晴朗!

地球的過去是金星?地球的未來是火星?

從地球誕生以來條件變化開始算起,地球經歷過超級溫室效應時代,是充斥於地球大氣層中的水汽導致的,相當於全球海洋蒸發進入大氣層,氣壓將會急劇上升,溫度則是地球內部火山噴發導致的,兩者的配合下,地球條件真可能和金星差不多!

火星是地球的未來,金星是地球的過去,這觀點對嗎?

金星大氣壓大約90個,表面溫度超過450度,地球肯定沒法和金星比,但曾經的條件也差得很有限了,因此說地球曾經經歷過金星那樣的時代也沒錯,唯一有差的就是進行當前大氣層中幾乎沒有水汽。

  • 地球的未來是火星嗎?

進行是距離地球第一近的行星,火星則是第二近,前者大小和地球相差無幾,而火星直徑則只有地球的一半,因此火星內核早已冷卻,早已無法支持形成磁場,因此從數十億年前開始,太陽風就一直在剝離火星的大氣,一直到現代火星大氣層中剩下二氧化碳(水汽蒸發後氫氣逃逸,氧氣則和火星地表的鐵元素結合成氧化鐵,這就是火星紅色表面的來歷),而且大氣壓還只有地球的1%!

火星是地球的未來,金星是地球的過去,這觀點對嗎?

地球會步入火星的後塵嗎?似乎是板上釘釘的事實,因為地球內核也會冷卻,這是節點大約會發生在二十幾億年後,屆時磁場將不再保護大氣,似乎被剝離是難以避免的,當然也有理論認為磁場並非保護大氣的主要因素,因為火星大氣逃逸比例仍然比較低。

火星是地球的未來,金星是地球的過去,這觀點對嗎?

但時間可能是主要原因,溫度升高,水汽蒸發,氫氣逃逸,氧氣與地表鐵元素結合,是不是有種火星老套路的感覺?不知道與地球大氣層中的氧(水汽離解,氫逃逸)結合需要多少鐵元素,但火星化似乎是一種趨勢,或者至少狀況會極度惡化!

火星是地球的未來,金星是地球的過去,這觀點對嗎?

不過各位也並不比擔心,因為更快的狀況馬上就會到來,因為太陽的紅巨星時代將會烤焦整個地球,所以地球是不是會火星化並不是那麼重要,最終紅巨星的太陽會膨脹到地球軌道附近,即使沒有被吞噬也徹底玩完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