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繁複著稱的澳洲漢堡,吃就要吃全套

剛剛結束的環澳旅行,要說讓我印象尤為深刻的就當屬滿大街的澳洲式酒吧了,這些酒吧基本上有2-3層,在外觀風格上充滿了濃厚的維多利亞風情,且從建築年代和斑駁的外觀,也能看出它歷史的悠久。


以繁複著稱的澳洲漢堡,吃就要吃全套

漢堡這種煎炸類食品是生活的救贖

除了酒吧內的各類精釀啤酒外,另一個必點的就是各類“酒吧美食”(Pub Meal)了,而在各類讓人眼花繚亂的食物中,漢堡又是不可不嘗的經典美食。

說到漢堡,其實對我們來說並不陌生。在國內,我們最先接觸的就是美式漢堡,而吃得最多的也是美式漢堡。

說到漢堡的歷史,很多人認為它是一名來自德國漢堡的移民發明而得,但其實事實上並不是這樣。當年歐洲人大批移民北美的時候,經營運送移民業務的遊輪中有一艘名為“漢堡——阿美利加”的船。在從歐洲橫渡大西洋去北美的途中,船主貪圖便宜,先是把劣等碎牛肉剁成末,再摻上面包渣和洋蔥,又配上一些辛辣料,做成圓餅狀,最後過油煎製成肉餅,出售給乘客們。令人沒想到的是,它製作起來省事又方便,吃起來還別有一番風味,後來人們就用這條船來命名這種食物,稱之為“漢堡肉餅”。

這種肉餅隨後在美國慢慢普及開來,大家嫌它的英文名“Hamburger”太長太麻煩,便簡稱其為“Burger”。而做出真正意義的漢堡的人是一名名為路易斯-拉森的飯館老闆,他在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的路易斯咖啡館,為一名工人制作了一份牛肉三明治,被認為是世界上有記載的第一個漢堡。


以繁複著稱的澳洲漢堡,吃就要吃全套

典型的美式漢堡。圖:factslegends

有意思的是,這家老店在歷經了百年風雨後,還在繼續營業。它的最大賣點就是隻售賣經典奶酪漢堡——漢堡裡面除了牛肉餅外,只加入三種食材,分別是洋蔥、番茄和奶酪片。據說,如果食客嫌棄漢堡的組成成分太簡單,一旦被發現私自攜帶芥末醬、蛋黃醬、蕃茄醬入內的,等待他們的將是被“請出門”的命運——從這點也可以看出一向大大咧咧的美國人在對待漢堡的態度,也是相當嚴肅認真的。


以繁複著稱的澳洲漢堡,吃就要吃全套

Burger Joint佈置雖然簡單,但主打物美價廉。

而在地球的另一端的澳大利亞,雖然遠離北美大陸,但是其實很多澳洲人都會把美國文化作為參考的對象和榜樣,漢堡就是其中之一。美食作家喬西-澳澤斯基也在他出版的書籍《漢堡的歷史》中為其背書:漢堡是一種無法抑制的經濟和文化的力量,它的歷史和美國的商業和消費主義的歷史交織在一起,漢堡是有史以來生命力最強大的食物,且每年都在變得更強。

沒人不愛美食,澳洲人也想在自家門口上吃上美式漢堡。“有需求就有市場”的理論正確性再次得到了驗證,不僅酒吧裡面開始售賣美式漢堡,很多專賣漢堡的叫做“Burger Joint”的地方也逐漸流行起來。


以繁複著稱的澳洲漢堡,吃就要吃全套

典型的澳洲風格漢堡

如果說“簡潔”是美式漢堡的代名詞,那麼“繁複“就是澳洲漢堡的最大賣點。澳洲人什麼食材都敢往漢堡裡面“招呼”。我就曾經在不少的漢堡小店或者酒吧吃過加了無數食材的漢堡,就連名字也很好的表現了其食材豐富的特點:Aussie burger with the lot。


以繁複著稱的澳洲漢堡,吃就要吃全套

澳洲漢堡示意圖。圖:gourmet traveler

一個合格的澳洲漢堡是由以下食材組成的:

*麵餅,根據個人口感和喜好不同,可以選擇老派傳統的,也可以選擇奶油麵包型的,還可以選擇無麩質的。

*奶酪,車達奶酪,一定要放在肉餅之上,這樣做的目的就是利用肉餅的熱氣讓其慢慢融化,以獲得粘稠絲滑的口感。

*醬汁,可以選擇燒烤汁或者番茄汁。我曾經被問需要哪種醬汁的時候,張口說了“Ketchup”,沒想到服務員一臉嚴肅地糾正我:“Ketchup是美國人的叫法,在我們澳洲要說Tomato Sauce!”

*其餘的材料,就是“the lot”了,它們由紅菜根、煎蛋、菠蘿和培根組成。


以繁複著稱的澳洲漢堡,吃就要吃全套

紅菜根,公認的健康食材。

現在想來,世界各地吃過的漢堡裡,只有澳洲的漢堡會放入紅菜根。究其原因,據說是因為在20世紀20-40年代,Edgell和金環罐頭廠生產了大量的紅菜根罐頭,民眾不知道該怎麼吃,便造成了大量的庫房擠壓,老闆靈機一動,打著“健康”的名義號召大家把它們放在漢堡裡,這種吃法便這樣保留了下來。


以繁複著稱的澳洲漢堡,吃就要吃全套

價值5000美元的漢堡

美國人愛吃漢堡,一些精於算計的商人便把這種再平民不過的食物玩出了“奢華版”。在豪客如雲的拉斯維加斯就有這樣一家名為Fleur de Lys的餐館,它售賣一款名為“FleurBurger5000”的漢堡,這款漢堡裡面囊括了名貴食材:上好的黑松露、名貴的鵝肝醬和最頂級的神戶牛肉,吃的時候還要配以Petrus酒莊的1990年年份的紅酒才行。價格嘛,已經在名稱裡面告訴消費者了,為5000美元。先不說味道如何,只是感覺食材的組成和奢華的吃法,就已經讓漢堡失去了這種食物平民的本色。

相比起美國人大打“漢堡貴族論”,澳洲人就“保守”很多,他們還在用最傳統的手法,做出最紮實的澳式漢堡來。以墨爾本為例,只要隨便走進一家酒吧或者Burger Joint,就會看到室內充滿著十足的平民氣息:油膩膩的桌椅板凳,牆上讓人眼花繚亂的塗鴉,充滿煙霧和炭火氣的開放式廚房。

服務員的手指也在收銀臺上快速地操作著,輪到食客的時候一定要能快速地回答出服務員的問題,比如“要什麼樣的麵餅”“加哪種醬料”“牛肉烤到幾成熟”,如果在關鍵時刻卡殼了,不僅自己緊張得直冒冷汗,還會收穫服務員的白眼。那乾脆不如就點一個“The Lot”,讓服務員把能加上的食材都加上,省時又省心。


以繁複著稱的澳洲漢堡,吃就要吃全套


不一會兒,點好的漢堡就被端了上來,光看賣相就已經相當吸引人。漢堡足足有十層之高,但是層次卻很分明:麵餅、肉餅、煎蛋、番茄、菠蘿、培根、生菜,再加上已經半融半化的芝士正慢慢往麵餅方向滑落,更顯誘人。


這時候拿起這個用長竹籤固定好的“龐然大物”,也顧不上斯文和優雅,儘量把嘴張大,從上到下一口咬下去,才能把所有的食材囊括其中。嚼著碳香十足又肉汁四溢的漢堡,間或在抓上幾根炸得酥脆又滾燙的薯條放入口中,見縫插針地喝上一口醇香厚重的自制奶昔,邊吃邊揣測鄰桌男女的愛情故事。美食加八卦,不得不感慨這款美食還真是心靈和胃口雙重治癒的良方呢。

正吃著,一不下心,紅菜根的汁水順著手臂一直流到了胳膊肘。我趕緊催著朋友遞給我一張餐巾紙,朋友一邊拿一邊慢悠悠地說道:“喏,只有這樣,才算是吃到了真正的澳洲漢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