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寒地凍,農村相親的多,辦白事的也多,老人挺不過這個坎,為啥

可能前幾天,很多人還在說今年是個暖冬,因為眼看已經到了12月中旬了,但是在華中和華北部分地區,每天最高氣溫還是保持在10度左右,但這個週末(14/15號)突如其來的冷空氣讓不少人都直呼太冷了,部分工地上由於受天氣影響,這兩天都沒辦法施工了,還在幹活的農民工,由於早上起得比較早,可能穿著最後的棉衣也難以抵禦寒冷了。按照老人的說法,這樣的天氣其實才算正常,正所謂該冷不冷,難成年景。不過在如此寒冷的天氣裡,農村近期卻開始變得活躍了,至於說為什麼相信很多農民也都能猜到一二,對,就是年底又到了農村的家長們催著孩子們相親的時候了,村裡平時難見到身影的年輕人如今都陸陸續續的回來了。

天寒地凍,農村相親的多,辦白事的也多,老人挺不過這個坎,為啥

有不少的年輕小夥子也把年前這一個月的時間看的格外的重要,畢竟平時孤身在外,很難找到媳婦,誰不想找個本地的知根知底的媳婦呢。按照農村相親的規矩,只要是相親通過了,訂媒和結婚都會比較快,所以有些農民也會比較頭疼,因為一個冬季要送出去的份子錢可能就高達幾千元。不過細心點的農民應該發現了,冬季不僅農村相親的多,辦白事兒的也較​之前多很多,不少老人看起來身子骨還不錯,但一到了天寒地凍的時候,就難下床了,還有些沒多久就去了。為啥不少老人挺不過這個坎兒呢?

天寒地凍,農村相親的多,辦白事的也多,老人挺不過這個坎,為啥

首先、“極限寒冷”容易引起連鎖反應

對冬季農村容易出現老人挺不過去的現象,村裡的老人沿用了農村比較傳統的解釋叫“老牛老馬難過冬”,其中的老牛老馬就是農村老人自嘲的說法。表面上看這是一句調侃的說辭,其實細究之下也是有一定的原因在裡邊的,可能對年輕人來說,天冷僅僅是冷了,只要衣服多穿一點,身上就感覺不到寒冷,但對老人來說,可能需要穿四五層衣服還是覺得冷,這其實是因為老人的身體悄悄地發生了變化,其對寒冷的抗性本身就不如年輕人了,再加上不少農村老人平時就有心腦血管或者是哮喘等方面的毛病,所以一個不注意就容易出現連鎖反應,最終就出現了冬季白事兒比較多的情況。

天寒地凍,農村相親的多,辦白事的也多,老人挺不過這個坎,為啥

其次、農村條件有限,農民的“惜命”意識較低

農村老人是怎麼禦寒的呢?問到這個問題,相信不少農村人的腦海中就出現了幾個農村的老頭老太太圍著一個木頭樁子烤火的情景,對,這在很多村子裡,算是比較經典的禦寒方式了,雖說現在農村很多家庭都裝上了空調,但捨得開的農民還是不多。如果說條件有限算是一個影響因素的話,那“惜命”意識較低就是另外的一點了,在城市,如果老人身體不舒服可能馬上就到醫療環境好的醫院去做全身檢查了,而在農村則完全是另一個場景了,那便是即便老人身體不舒服了,很多怕連累子女,也不會說,甚至有些子女要求去看,老人也估值不去,覺得太費錢,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劇了“難過冬”現象的出現。

天寒地凍,農村相親的多,辦白事的也多,老人挺不過這個坎,為啥

再者、跟農村“會死之人死臘月”的習俗有關

農民有農民的世界觀,包括審美、善惡、好惡,甚至包括了生死,農民都有自己的說法,其中有個比較常見的說辭叫“會死之人死臘月”,所以說如果實在臘月壽終正寢的話,農民會認為很吉祥,很好。這就導致到了冬天,有些身體不好的老人感覺到了“時候差不多了”,子女都成家立業了,也沒什麼牽掛了,然後自我心理暗示,覺得自己這輩子已經完美了,結果就真的如願了。農村的很多老人的這種豁達確實讓人佩服。

天寒地凍,農村相親的多,辦白事的也多,老人挺不過這個坎,為啥

以上就是天寒地凍,農村不僅相親的多,辦白事兒的也比較多的幾個原因了,對此,你是怎麼看的呢?歡迎留言,分享,評論,讓更多的農民都能看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