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优大爷,请你别放飞自我了

<strong>葛优,从1997年开始就是贺岁档的代名词,同时也是电影票房的有力保障。他不仅是贺岁档的开拓者,更是填补了内地喜剧电影市场的空白。

葛优大爷,请你别放飞自我了


从冯小刚、张艺谋、姜文,到程耳、李非,葛优合作过中国最优秀的导演,也帮助过实力派的潜力导演。

随着时代的发展,观众的审美趣味也发生了变化,葛优所代表的<strong>“文字派”喜剧风格逐渐失去了市场的青睐,取而代之的是以黄渤、徐峥、王宝强为代表的<strong>“表演派”喜剧。

葛优大爷,请你别放飞自我了


顾名思义,<strong>“文字派”的搞笑主要依仗于精妙的台词,一口京腔带着点贫劲,人物形象便跃然纸上。而“表演派”则更多的是通过表情、动作和情节的精妙配合达到喜剧效果。

葛优大爷,请你别放飞自我了


其实,葛优在《让子弹飞》中的表演已经将两种风格兼而有之,而且是两种风格的高峰,所以创下了电影的口碑神话。

《两只老虎》的导演和编剧都是李非,他曾是姜文御用的编剧,对姜文的幽默了如指掌,对“文字派”喜剧驾轻就熟。

葛优大爷,请你别放飞自我了


我们都很熟悉姜文的电影,看起来酣畅淋漓,台词犹如烈酒,后劲十足。《两只老虎》自然继承了这一优点,电影中不乏一些精辟的至理名言。

如,“<strong>人生就一个字,能过就过

”、“<strong>通过这次绑您,我基本上已经破产了”、“<strong>我越爱你,越觉得失去了自己。”感觉是不是和姜文的电影台词味道十分相似?都是在简短的对话中,蕴藏了大繁至简的生活感悟。

葛优大爷,请你别放飞自我了


李非的导演风格和冯小刚截然不同,更热烈、直接的影视风格,让荒诞的剧情充满了幽默的气氛。对葛优的使用方式,自然也成了我们研究的重点。

葛优大爷,请你别放飞自我了


冯小刚使用葛优,用他的一本正经还能舌灿莲花的本事,表情越正经,对话越荒诞,喜剧效果越足。

陈凯歌使用葛优,用他摘掉喜剧演员标签之后的表演力,往往是平静表面下,蕴藏着江海般的阴谋。

姜文使用葛优,用他能调动声、形、情三位一体的天赋,夸张的喜剧风格,和精准的表演节奏。

葛优大爷,请你别放飞自我了


而李非使用葛优,更偏向于糅合了三者的优点,所以在《两只老虎》中,既有葛优一脸正经的谈判“我给你两百万”的贫嘴,也有面对范志刚时的愧疚落泪,还有掌掴史剑时的夸张动作。

在这部电影中,我们看到了一个能高效、会表演的葛优。

葛优大爷,请你别放飞自我了


为什么电影刚开始时很开心,看到最后却不那么开心?葛优在整部电影中也没有太多外化的喜剧表演,搞笑的任务都交给了乔杉。

62岁的葛优老了吗?难道他不知道怎么演喜剧了?

葛优大爷,请你别放飞自我了


当然不是,别忘了,在十一档上映的《我和我的祖国》中,葛优仍然拿出了轻松诙谐的表演方式。而在《两只老虎》中不那么搞笑,有以下三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电影本身最终落脚点就不是喜剧,而是故事类。由此我们也不难理解为什么有的桥段可以安排得更逗趣,导演却很节制地收敛了。

而最后乔杉在悬崖上唱儿歌时,已经让电影蒙上了超现实主义的面纱,从故事中体会生活,才是导演真正想传达的主旨,而幽默和搞笑只不过是一种外化的传递方式。

葛优大爷,请你别放飞自我了


第二个原因,葛优累了。喜剧演员面临的最大困境并不是无法逗笑观众,而是无法逗笑自己。笑匠卓别林晚年便遭受抑郁症之苦,周星驰近年来更是直接息影,转行幕后做导演。

葛优大爷,请你别放飞自我了


不禁想起在2010年,葛优为了宣传《赵氏孤儿》而参加《鲁豫有约》,和主持人交流的时候,透露出自己令人担忧的身体状况:50天拍戏,有45天都要靠药物保证睡眠。

如今距离《赵氏孤儿》又经过了9年时间,有生活阅历的人都知道年龄越大,睡眠问题越严重,葛优也不例外。

葛优大爷,请你别放飞自我了


第三个原因,葛优放飞自我了。我们都知道人到老年时会格外重视名誉,金钱倒在其次。对于葛优来说,所谓的名誉、金钱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能玩的舒服。

从公认的烂片《断片儿之险途夺宝》,再到这部《两只老虎》,葛优自己说过,年轻时争名好利,光挑着好剧本演,如今接片子,好玩就行。


葛优大爷,请你别放飞自我了

也许我们都喜欢出手即经典的葛优,但我们应该尊重他放飞自我,活成了自己喜欢的模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