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特別《協議書》溫暖留守大山的老人

今冬的汾西,與往年不同,一股股暖流從全國各地四面八方湧向對竹鎮北掌村:眾多汾西外出務工的子女,以簽訂《贍養老人協議書》、給老人養老錢、回家看望等形式,用愛心和孝心溫暖留守家鄉的父母,給他們一個幸福的晚年生活。


  贍養老人還要籤協議書?這事是真的。這件事發生在一個月前的對竹鎮北掌村。簽訂協議的號召發出後,不少在外地務工的中青年紛紛返回老家,攜手久別重逢的父母,走進了北掌村村委會,在駐村“第一書記”蔡源龍及其他村幹部和村民的見證下,簽下了一份特殊的協議書。那一刻,不少留守老人和遠道而歸的子女流下了幸福的淚水。

一份特別《協議書》溫暖留守大山的老人

  在籤協議的村民中,56歲的賈建林是比較特殊的一位。從今年正月外出晉中市靈石縣紅巖煤礦務工到現在,這是他第一次回來,此次回家,他一方面是籤協議書,另一方面也是以實際行動表達對老人的關愛和孝敬。

“老人養咱小,咱養老人老。這一點我心裡特別清楚,但長時間在外打工,也不會用言語表達自己對老人的孝心,有時候撥通電話,也只是問候老人身體情況,聽到家裡一切都好就沒話可說了。”賈建林說,“大多時候,老人不願意給子女增添負擔,電話裡往往都是報喜不報憂。”

  賈建林在煤礦接到北掌村村幹部打來的電話,從電話裡聽到村幹部介紹贍養老人協議的內容後,他特意請了假趕回汾西老家。攙扶著父親走進了北掌村委會,簽完協議後,他現場拿出5000元的“贍養費”,當著村幹部和眾多村民的面,交到了父親手中。那一刻,父親賈全有的眼中噙滿了喜悅的淚水。

  賈建林與老人、村委會簽訂的是《贍養老人協議書》,協議共有9項內容,協議書上的“立協議人”為“子女”和“父母”,監督人為“村委會主任”。

一份特別《協議書》溫暖留守大山的老人

  這份《贍養老人協議書》是北掌村“兩委”幹部制定的,發起人是北掌村“第一書記”蔡源龍。

  今年秋收季節,蔡源龍入戶瞭解民情時獲知一個小細節。不少留守老人雖然吃穿不愁,但一到農忙季節就想念在外務工的子女們,他們希望子女能回來搭把手,可是撥通了電話又不願意給子女們說,子女問到家裡情況時還說自己能應付過來。在更多的走訪瞭解中,蔡源龍明白了留守老人的心思,他們雖然可以參加村裡的鑼鼓隊、舞蹈隊、合唱團,通過文化娛樂活動愉悅身心,但是他們缺少一份兒孫繞膝、安享天倫的快樂,思念在外務工的子女,又不願意讓子女分心,想和子女多聊聊,又擔心子女白天忙碌了一天,晚上會影響休息。

一份特別《協議書》溫暖留守大山的老人

  “缺少了子女的陪伴和關愛,老人們內心是孤獨的。”蔡源龍介紹,“瞭解到這個情況後,我回到村委會與村‘兩委’幹部們進行了認真討論,覺得老人與子女之間‘缺乏溝通’,這種溝通影響著眾多留守老人晚年的幸福生活。”

  為此,蔡源龍翻閱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等法律法規,多方瞭解地方民俗村風,深入更多村民家中瞭解更多老年人的心聲,與村“兩委”班子經過多次討論和修改,制定了《贍養老人協議書》,並通過廣播、微信、傳單等方式,積極宣傳關愛老年人的法律法規,營造了濃厚的孝老、敬老、愛老氛圍,受到了留守老人的歡迎,也得到了眾多在外務工子女的響應。

“其實我們也知道孩子們外出務工有很多的不便,心裡也能體諒他們,在農村,許多老人與子女之間缺少溝通和愛的表達,這也是讓我們老人有時感到孤獨的原因。”村民李建生表示,“看似簡短的一紙協議書,但這其中蘊含著傳統孝道的傳承,對我們老人來說,不僅能感受到來自精神、物質等層面的關懷,還能體會到子女的一份孝心。”

  據瞭解,目前已有15名外出務工的子女與老人簽訂了《贍養老人協議書》,29名村民與北掌村村委會聯繫達成了願意簽訂協議書的意向。

  近年來,北掌村大力發展香菇種植、光伏發電等產業,併成立了開拓農機合作社,壯大集體經濟,增加了百姓收入,並通過“星級農戶”“好婆婆”“好媳婦”評選活動、共建共享道德銀行等措施,提高精神文明建設,營造了乾淨整潔的村容村貌和文明和諧的良好氛圍。

一份特別《協議書》溫暖留守大山的老人

  一紙協議,一份孝心,一種表達愛的方式,一把打開心鎖的鑰匙。《協議書》發起後,村裡興起關愛老人、孝敬老人的新風,住在老房子裡的王雲天、王春林等一些老人被子女接進新房同吃同住,照顧老人生活起居。蔡源龍表示,隨著更多村民簽約,北掌村正在逐步形成“人人關愛老人、人人呵護老人”的良好氛圍,這紙協議,將讓更多留守老人感受到來自子女的孝心,愉快地安享晚年生活。

  在汾西,籤協議這件讓村民津津樂道的事兒,還影響並傳播到周邊鄉鎮及洪洞、霍州一帶,引起了不少在汾西工作及務工人員的熱議。對竹鎮王家莊村、界頭村等村子紛紛效仿。邢家要鄉等鄉鎮邀請北掌村村幹部傳授經驗,學習溫暖留守老人的協議簽訂事項和辦法。一些村裡雖然沒有實施該措施,但當外出務工的汾西村民得知有這樣一份《協議書》後,都主動給老人打電話、送養老錢、問候老人,用愛和孝心溫暖留守大山深處的父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