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脂:發展“一村一品”特色農業促進農民增收致富

“今年穀子價格好,市場上能賣3元多,合作社能賣4元,我們家裡的穀子今年能賣2萬多元。”米脂縣桃鎮申家溝村村民張萍芬高興地說。

初冬,申家溝村卻熱鬧非凡,機器聲轟鳴的穀子加工廠、喧鬧的小米交易市場、村民們的歡笑聲……交織成一首歡快的鄉村樂章。

申家溝村距離米脂縣城20公里,全村361戶、996名居民90%以上都從事著與小米相關的產業。據申家溝村村委會主任申建鎖介紹,穀子種植是村裡的傳統產業,早些年一直是零散種植,沒有形成規模。最近幾年,通過政府引導和統一規劃,申家溝村的穀子種植面積已經達到了1900多畝,年產量能達到66.5萬斤。

為了壯大村集體經濟,帶領全村村民共同致富,村兩委班子通過調研走訪、召開會議商議,決定流轉100畝土地,用於建設高標準農田,建立標準化穀子生產基地,種植富硒優質穀子,從而增加小雜糧加工廠的產品種類,提高產品質量。“根據今年的情況來看,村集體流轉100畝土地,種植有機穀子,每畝產量大概400斤左右,實現收入35萬元。根據合作社章程,將按一定比例分紅給村民。”村支書申善武說。

今年10月,申家溝村憑藉穀子種植這一特色產業帶動村民增收致富,被農業農村部認定為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

米脂縣把“一村一品”作為富民工程來抓,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因地制宜,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大力發展特色產業,全縣“一村一品”蓬勃發展。尤其是在鼓勵各鎮村組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時,米脂縣大力打造“一紅一黃”產業,以“山地蘋果+小米”促進全縣農業農村經濟持續發展壯大。

在距離申家溝村不遠的王坪村山地蘋果園,已經裝箱的山地蘋果被運往各個銷售點進行銷售。“這個果園佔地面積100畝,今年全部掛果了,產量也不錯,而且咱們這兒的蘋果甜度好,在市場上賣得也不賴,這些果子就等著裝車了。今年這個園子能產8萬多斤蘋果,能賣20多萬元呢。”果園的管理者艾紹強說。

桃鎮副鎮長吳永軍告訴記者,該鎮根據各村的特色,因勢利導形成了“一村一品”的產業特色。積極對接各個部門提供技術支持和技能培訓,提升農民創業致富能力、激發內在活力。同時,通過政府產業幫扶專項資金進行產業扶持,讓貧困戶積極參與產業發展。

近幾年,米脂縣緊緊圍繞“一業主導、多業並舉”的產業發展思路,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做大做強農業特色產業,積極引導龍頭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社健康發展,目前已創建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鎮2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