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新去處一陝西漢中天坑群

一個令世人震驚的地理發現橫空出世——陝西漢中發現規模超出想象的天坑群!

前不久,在我國的陝西省發現了世界級罕見原始天坑群。其中,有著“世界最美天坑”美譽的寧強縣禪家巖地洞河天坑更是備受矚目,吸引了眾多地質工作者和旅遊者的目光。

旅遊新去處一陝西漢中天坑群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陝西漢中天坑群

漢中天坑群位於秦巴山區,主要分佈在寧強縣禪家巖鎮、南鄭縣小南海鎮、西鄉縣駱家壩鎮、鎮巴縣三元鎮四個區域。初步調查圈定遺蹟總面積達5019平方公里,發現天坑54處,溶洞316處,豎井23處,漏斗25處,其他地質遺蹟109處。南鄭和鎮巴天坑群最為密集,分別達到23個和19處;單體規模最大天坑為鎮巴三元圈子崖天坑,口徑最大處520米,最大深度320米。據悉,該天坑群不僅在數量上位居世界前列,同時也是全球領域首次在北緯32度溼潤熱帶、亞熱帶岩溶地貌區最北界發現的岩溶地質景觀,這也填補了世界岩溶地質研究的空白。

旅遊新去處一陝西漢中天坑群


旅遊新去處一陝西漢中天坑群


新發現的漢中天坑群,不僅數量位居世界第一,具有稀、奇、峻、雄、險、秀的特點,還因岩溶系統完整,生態系統良好,各類地質遺蹟均保持著原始狀態,是最完整、最具自然狀態的世界級地質遺蹟。

旅遊新去處一陝西漢中天坑群


旅遊新去處一陝西漢中天坑群


旅遊新去處一陝西漢中天坑群


站在天坑底部由崩塌物堆成的小山上向上看,不由讓人感到自然的宏大和人類的渺小。這樣的天坑如果出現在廣西或貴州等以天坑地貌著稱的地方,也許並不太令人驚詫,而實際上,這是陝西漢中,更重要的是,這樣規模的天坑,在漢中天坑群中,只是非常普通的存在。

旅遊新去處一陝西漢中天坑群


旅遊新去處一陝西漢中天坑群


旅遊新去處一陝西漢中天坑群


旅遊新去處一陝西漢中天坑群


天坑是碳酸鹽巖在地下河長期沖刷下,形成洞穴後崩塌而成。天坑是一種罕見的地質現象,一般形成期在50萬年左右。在漢中天坑群發現之前,全世界發現並確認的天坑約有130個。

漢中天坑群的一大特點是,這些天坑都處於原始森林之中。我國的喀斯特地貌以“中國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遺產最為著名,那些分佈於雲南、貴州、廣西、重慶等地的石林、峰叢、溶洞、天生橋以及天坑等,先不論自身的景觀價值,其所處的大環境中,就再也沒有一處有著漢中天坑群中這樣豐美茂盛的原始森林。

漢中天坑群的科研價值更是獨一無二。"以往天坑群均位於北緯24度~31度之間和南、北緯20度以內,而漢中天坑群則位於北緯33度附近,是溼潤熱帶、亞熱帶岩溶地貌區最北界首次發現的地質景觀,這出乎所有地質學家的意料。

旅遊新去處一陝西漢中天坑群


旅遊新去處一陝西漢中天坑群


旅遊新去處一陝西漢中天坑群


旅遊新去處一陝西漢中天坑群


老鄉說,這個天坑在當地被稱為“剝牛坑”,據說是因為曾經有老鄉的牛不小心掉進坑裡,卻沒辦法弄上來,只好在坑底剝完皮再把牛肉背上來而得名。去年專家來考察後,才改名為“伯牛坑”。一位名叫羅榮富的77歲老人回憶說:他曾在1964年前後下過一次坑,當時生產隊組織了十多人下到坑底背燕子糞做莊稼的肥料,一天就背了有幾千斤。

漢中天坑群也有著極強的觀賞性。天坑四周多為懸崖峭壁或形態各異的鐘乳石,崖壁上有飛瀑流泉、蝶飛螢繞,底部有原始植被、天坑生態環境下特有動植物、相互連通的溶洞群以及地下暗河。

經驗表明,天坑的發現往往會引來眾多國內外探險愛好者、洞穴愛好者,也會帶動天坑所在地旅遊經濟的發展。


旅遊新去處一陝西漢中天坑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