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記住曾經的悲壯,珍惜現在的美好


一、昔日的悲壯

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記住曾經的悲壯,珍惜現在的美好

北平淪陷


1937年7月29日,北平淪陷。日軍在進攻北平的同時,又進攻天津,29日,第二十九軍駐天津的第三十八師曾奪回火車站,包圍東局子的日本軍用機場,但30日奉命撤回天津。同日,天津淪陷。日軍對天津市區狂轟濫炸,到處縱火,使數十萬難民無家可歸。平津失陷後,日軍即向華北大舉進攻。

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記住曾經的悲壯,珍惜現在的美好

日本侵略軍開進上海市區


11月12日,日本侵略軍開進上海市區,上海全部淪陷。1937年11月1日至4日,日軍第3、第9、第101師向上海南翔至曹家渡地區連續猛攻。5日拂曉,日軍3個師團在杭州灣登陸,切斷滬寧線,對中國守軍實行迂迴包圍,中國軍隊被迫於9日撤出上海。 12日,日軍佔領上海,上海市區失陷。淞滬會戰結束。此戰役是抗戰以來第一場大會戰。

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記住曾經的悲壯,珍惜現在的美好

日軍攻陷無錫縣


1937年11月25日,日軍攻陷無錫縣,國民黨最後國防線澄錫國防線隨即被攻破。

12月1日,日軍下達進攻南京的作戰命令,南京保衛戰開始。1937年12月2日江陰防線失守中國海軍主力第一艦隊和第二艦隊在中日江陰海戰中被全數擊沉,作為南京國民政府唯一一道拱衛京畿的水上屏障失守。1937年12月10日日軍發起總攻,12月12日唐生智下達突圍、撤退命令,中國軍隊的抵抗就此瓦解。

漸漸的,帶著殺戮和破壞,日軍近了。

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記住曾經的悲壯,珍惜現在的美好

南京大屠殺


1937年12月13日,日軍攻下了國民政府的首都——南京城,並在隨後的四十多天裡,展開了慘絕人寰的殺戮——南京大屠殺。在這四十幾天的時間裡,有超過30萬的軍民死於屠殺。這無疑是人類史上最大的暴行之一!

二、文化界的抗日誌士

文化界的抗戰是沒有硝煙的戰鬥,而其恰恰因此往往被忽視。抗戰爆發後,文化界湧現出了許多愛國志士,在那段艱苦的歲月中,他們將自己的青春和熱血全部投入到了抗日戰爭中,一些甚至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記住曾經的悲壯,珍惜現在的美好

抗日儒將、中國的聖雄甘地厲麟似(1896~1970)


厲麟似,原名厲家祥,字麟似,1896年2月18日生,畢業於上智大學、耶拿大學和海德堡大學,中國近現代文教界代表人物,著名教育家、外交家、語言學家。

1937年抗戰全面爆發初期,厲麟似與蔡元培等上海文化界知名人士聯合組織成立了上海文化界救亡協會,積極組織發動文化界人士及民眾投入抗日救亡運動。作為上海文化界救亡協會的創始成員,厲麟似還與蔡元培等聯合全國各大高校校長、教授聯合發表長篇聲明,揭露日軍蓄意毀滅中國教育機關的罪惡暴行,並組織救亡協會下設的國際宣傳委員會擴大對外宣傳,爭取世界各國人民的支持。

1937年11月,日軍佔領上海華界。厲麟似當時住在英美租界,尚屬日軍勢力未及而英美等國控制的地區。這一時期,上海租界四面都是日軍侵佔的淪陷區,僅租界內不由日軍所控制,史稱“孤島時期”。孤島時期,厲麟似應友人何炳松之邀任教於暨南大學。已在教育研究領域負有盛名的厲麟似,當時完全可以轉往大後方,在相對安全的環境中繼續他的學術道路,但是為了給國家和民族培養出更多良才,他毅然放棄了學術研究工作,將大部分精力都集中在培養學生上,並鼓勵學生精忠報國,堅決抗日。他忍受著惡劣的政治環境和艱難的生活環境,繼續留守在“孤島”上的暨南大學。

1942年上海全面淪陷後,厲麟似仍留在上海,與侵略者進行著他的“非暴力不合作”抗爭。他的“非暴力不合作”思想影響了上海大批的文化人。厲麟似因堅決不與日本侵略者與日偽政府妥協,導致家中連基本的生活也難以維持,進而妻離子散。在這段艱難歲月裡,厲麟似並沒有被日本帝國主義的殘暴統治和高壓政策所壓垮,他懷著一顆精忠報國的心,在一個個飢寒交迫的日子裡,默默地為國家燃燒著他作為一代知識分子生命的微光。他默默翻譯了很多日本和德國的軍事著作,並做了大量的研究。這些研究成果在抗日戰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記住曾經的悲壯,珍惜現在的美好

知名作家、革命烈士郁達夫(1896~1945)


郁達夫,原名鬱文,字達夫,1896年12月7日生,畢業於名古屋第八高等學校(現名古屋大學)和東京帝國大學(現東京大學),中國著名作家、革命烈士。

1937年,郁達夫家鄉富陽被日寇佔領,母親不肯做“亡國順民”而絕食自盡。身在福州的郁達夫得知此噩耗,悲痛不已。年末隆冬,他在福州青年會的小屋中,為前來拜訪的愛國青年寫下了震撼人心的題詞:“我們這一代,應該為抗戰而犧牲。”是年,他開始積極投身於抗日救亡運動。他被推選為福州文化界救亡協會理事長,並與楊騷一起擔任《救亡文藝》主編。1938年12月,郁達夫偕同妻兒輾轉來到新加坡,主持“華僑文化界抗敵工作團”的工作。他先後擔任了多家報刊的編輯。在他的主持下,這些報刊幾乎都成了宣傳抗戰的陣地。通過撰寫大量宣傳抗日的政論、短評和詩詞,郁達夫在南洋一帶的華僑中產生了巨大影響。

1942年2月,日軍佔領了新加坡,郁達夫等人被迫撤離。為了隱蔽身份和解決生計,他們在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省的一座小鎮上經營了“趙豫記酒廠”,酒廠的老闆就是郁達夫。由於郁達夫巧於周旋,這裡還比較安全。許多文化界人士和從事抗日活動的青年也來到小鎮避亂。為了維持這些人的生活,郁達夫又開辦了肥皂廠和造紙廠。“趙豫記酒廠”成了抗日人士的活動中心,在郁達夫的掩護下建立秘密組織“同仁社”,蒐集情報,開展抗日宣傳。

知名作家、戰地記者、流亡華僑、報館編輯、憲兵府臥底……郁達夫的一生輾轉多重身份。這位愛國主義作家不僅用他手中“相當於幾個師的軍隊”的筆為祖國抗戰宣傳吶喊,更在日本憲兵隊槍口下,直接保護了大批華僑領袖和義士免遭迫害。

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記住曾經的悲壯,珍惜現在的美好

抗日烈士、新聞戰線傑出組織者和活動家李竹如(1905~1942)

李竹如,原名貽萼,字世華,又名一凡,1905年1月5日生,畢業於中央大學法學院,曾任中共山東分局的宣傳部長,對黨的理論宣傳和文化教育工作也作出了積極貢獻。他親自兼任中共山東分局機關報《大眾日報》管理委員會主任和中國青年記者學會山東分會理事長,不斷加強編輯隊伍的建設和報紙宣傳工作,並親自動手為《大眾日報》寫了許多社論、評論和署名文章。

1942年秋末冬初,日寇對山東實行大規模“掃蕩”。李竹如隨省級機關由濱海向魯中區轉移,11月2日在對崮峪遭到8000餘敵人的包圍。天黑後,李竹如在突圍中被子彈擊中頭部,壯烈犧牲,時年37歲。

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記住曾經的悲壯,珍惜現在的美好

趙宗麟(1910~1939)


趙宗麟,號玉書,1910年3月10日出生於四川省榮昌縣(今屬重慶市)路孔鄉。他到國立中央大學讀書後,“結識了一批進步人士,閱讀了一些進步書籍,思想逐漸傾向革命,積極參加中國共產黨所領導的愛國學生運動,還不時發表抨擊社會時局的文章”。

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記住曾經的悲壯,珍惜現在的美好

重慶市歷史文化名鎮路孔鎮


1934年,在南京經過風浪考驗洗禮的趙宗麟秘密加入中國共產黨。針對日寇步步緊逼的侵略腳步,趙宗麟撰寫了多種書籍文章,分析日本帝國主義侵華的方方面面問題,成為了當時知名的社會科學家。1937年全面抗戰開始之後,他又隨即參加了“上海文化界內地服務團”,率隊到大後方宣傳抗戰到底。

1939年6月8日,在日軍對平陸縣的大舉進攻之中,堅持抵抗的趙宗麟犧牲在平陸縣城東郊的普濟橋邊竹園裡,年僅29歲。犧牲時,他的身邊還保存著第一百七十七師的關防大印和抗戰前線寫成的遺稿。

其他文化界的抗日代表人物還有著名出版家鄒韜奮、“人民藝術家”老舍、孫中山夫人宋慶齡、著名作家茅盾、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梅蘭芳等。為中國抗戰作出巨大貢獻與犧牲的抗日誌士不勝枚舉,囿於篇幅,這裡不一一列舉。

三、公祭日立法歷程

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記住曾經的悲壯,珍惜現在的美好

八十多年後的今天,儘管戰爭早已遠去,但歷史的傷痕卻沒被遺忘。2014年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決定將12月13日確定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2015年10月9日,《南京大屠殺史檔案》正式列入《世界記憶名錄》。回顧立法歷程:

1994年,江蘇、南京都會在每年的12月13號舉行哀悼儀式,包括撞和平鍾、敬獻花圈等等。

2005年,在全國兩會上,全國政協委員趙龍提交提案,呼籲每年12月13日舉行國家公祭,由國家領導人參與公祭活動,同時還建議把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升格為國家級紀念館,並申報“世界文化遺產”。

2012年,全國兩會上都有代表委員提出希望將每年的12月13號,也就是南京大屠殺同胞的遇難日上升為國家公祭日。

2014年2月25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審議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設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的決定草案。

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記住曾經的悲壯,珍惜現在的美好

設立每年12月13日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

2014年2月27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經表決通過了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設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的決定,設立每年12月13日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

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記住曾經的悲壯,珍惜現在的美好

2014年6月10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表示,中國將南京大屠殺和慰安婦等珍貴歷史檔案申報世界記憶遺產名錄,目的是牢記歷史,珍惜和平,捍衛人類的尊嚴。

四、有關公祭日

 防空警報

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記住曾經的悲壯,珍惜現在的美好

每年12月13日,南京全城都要拉響防空警報

1996年開始,每年12月13日,南京全城都要拉響防空警報。2014年12月,全球最大的防空警報器-“捍衛者”運抵南京,參加12月13日舉行的國家公祭儀式。“捍衛者”的喇叭口徑高2米6,寬2米4,身長達3米,運行功率達到157.5千瓦。

公祭鼎銘文

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記住曾經的悲壯,珍惜現在的美好

  泱泱華夏,赫赫文明。仁風遠播,大化周行。

  洎及近代,積弱積貧。九原板蕩,百載陸沉。

  侵華日寇,毀吾南京。劫掠黎庶,屠戮蒼生。

  卅萬亡靈,飲恨江城。日月慘淡,寰宇震驚。

  獸行暴虐,曠世未聞。同胞何辜,國難正殷。

  哀兵奮起,金戈鼉鼓。兄弟同心,共禦外侮。

  捐軀灑血,浩氣幹雲。盡掃狼煙,重振乾坤。

  乙酉既捷,家國維新。昭昭前事,惕惕後人。

  國行公祭,法立典章。鑄茲寶鼎,祀我國殤。

  永矢弗諼,祈願和平。中華圓夢,民族復興。

  《和平宣言》

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記住曾經的悲壯,珍惜現在的美好

  巍巍金陵,滔滔大江,鐘山花雨,千秋芬芳。

  一九三七,禍從天降,一二一三,古城淪喪。

  侵華倭寇,擄掠燒殺,橫屍遍野,血染長江。

  三十餘萬,生靈塗炭,煉獄六週,哀哉國殤。

  舉世震驚,九州同悼,雪松紀念,寒梅怒放。

  亙古浩劫,文明罹難,百年悲嘆,警鐘鳴響。

  積貧積弱,山河蒙羞,內憂外患,國破家亡。

  民族覺醒,獨立解放,改革振興,國運日昌。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殷憂啟聖,多難興邦。

  七十七載,青史昭彰,生生不息,山高水長。

  二零一四,國家公祭,中外人士,齊聚廣場。

  白花致哀,莊嚴肅穆,丹忱抒寫,和平詩章。

  大道之行,天下為公,大德曰生,和氣致祥。

  和平發展,時代主題,民族復興,世代夢想。

  龍盤虎踞,彝訓鼎銘,繼往開來,永誌不忘。

銘記歷史,記住災難,不是為了記住仇恨,而是為了記住曾經的悲壯,珍惜現在的美好!

排版:聶俊齊 強濤濤 李浩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