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友为政委默哀3分钟,政委推门而入:敌人没消灭,阎王不收我

晏福生作为我军著名的“独臂将军”,传奇故事很多。其中,他两次被战友误以为牺牲,而且为他召开追悼会的事,更是传奇中的传奇。

战友为政委默哀3分钟,政委推门而入:敌人没消灭,阎王不收我

【三位独臂将军左起晏福生(开国中将)、左齐(开国少将)、彭清云(开国少将)。他们虽然在战争中失去了臂膀,依然战斗不止,面对镜头神情自若】

第一次,是当团政委的时候,团长主持他的追悼会,晏福生却活着回来了:阎王爷不收我。

1935年1月,蒋军11个师约10万兵力,分六路对湘鄂川根据地进行“围剿”。当年4月,时任红六军团17师49团政委的晏福生,带领部队参加了陈家寨战斗。

正当晏福生指挥二营冲进寨头时,发现一股敌人突破红军阵地往西逃窜。他来不及调动部队,带着警卫员开始追击。

战斗结束后,部队撤出阵地,发现晏政委和警卫员不见了。团长吴正卿派人多方寻找,均未果。大家心情十分悲痛,以为政委牺牲了。

吴团长在大会上提议,为晏政委默哀3分钟。就在指战员悲痛之际,晏福生和警卫员扛着缴获的长枪短枪,押着俘虏推门而入。听说大家为他“默哀”了3分钟,

晏福生哈哈大笑:“敌人还没有消灭,革命还没成功,阎王爷不收我呢!”

战友为政委默哀3分钟,政委推门而入:敌人没消灭,阎王不收我

反“围剿”中的红军战士

第二次,是当师政委的时候,王震提议:为晏福生同志默哀3分钟。

1936年10月,红二方面军北上与红一方面军会师。晏福生任红六军团16师政委,张辉任师长。

10月7日,张辉和晏福生率16师作为军团前卫,向天水进发,部队进至罗家堡时,突遭两路敌人阻击。敌人人数多、火力强,又事先抢占了有利地形,向红军发起猛攻。战斗中,敌人还调来增援部队,在飞机大炮的支援下,进攻一次比一次猛烈。

战斗中,师长张辉壮烈牺牲。“窄路相逢勇者胜”,为冲出重围,晏福生亲自到前沿,与敌人展开殊死搏斗,终于杀开一条血路,指挥部队冲出了敌人包围。生死攸关的时刻,晏福生始终冲锋在前。正当他指挥部队突围时,一架敌机投下10几枚重磅炸弹,其中1枚在晏福生身旁爆炸。晏福生被炸弹掀起的泥土埋住了半个身子,右臂被弹片炸伤,热血喷涌。

晏福生身受重伤,知道自己很难突围了。为了不拖累战友,他忍着剧痛,用左手从贴身口袋掏出密码本交给警卫员,命令他们快撤,自己一翻身,滚下了陡坡。

此时,敌人蜂拥而至,已能听到叫喊声、脚步声,战士们只得含泪撤离。

战友为政委默哀3分钟,政委推门而入:敌人没消灭,阎王不收我

王震将军

当天晚上,红16师撤到了距罗家堡30多华里的红河镇。军团政委王震得知晏福生受伤的情况后,预感到凶多吉少,急令模范师师长刘转连亲自带一个营的兵力返回罗家堡,寻找晏福生的下落。刘转连火速赶到罗家堡,找遍了当天激战的每一个山头和土沟,均未发现晏福生的身影。

活不见人,死不见尸,红六军团的首长听了刘转连的报告,心情非常沉重,认为在极为复杂激烈的战场环境下,晏福生牺牲后遗体也没留下。军团长陈伯钧在当天的日记中写道:“16师政委晏福生同志阵亡。”军团政治部主任张子意也在日记中记录:“我部晏福生同志牺牲。”

战友为政委默哀3分钟,政委推门而入:敌人没消灭,阎王不收我

开国上将陈伯钧,1936年7月接替萧克,调任红六军团军团长

红二、六军团渡过渭河,暂时摆脱尾追之敌后,特地为晏福生举行了追悼会。红六军团政委王震在排以上干部大会上沉痛地提议:“请大家起立,向晏福生同志默哀3分钟。”

其实,晏福生负重伤滚入陡坡下的土沟后,敌人并未发现他。一直等到夜幕降临,他又忍着疼痛,艰难地来到了一个老乡家要了些饭吃。第二天天不亮,他又独自启程,沿着原定的北上路线追赶部队。作为师级指挥员,他很清楚部队行进的路线。

当他赶到红河镇时,部队已离开。随后,他以惊人的毅力继续追赶部队。到了第四天,他赶到了渭水河边的五十里铺,涉水过河时被对岸的敌军发现。他冒着敌人的枪弹,咬紧牙关,奋力爬上岸,躲过了敌人的搜捕。

由于日夜赶路,水浸汗湿,晏福生的伤口严重化脓溃烂,引发高烧。一息尚存,战斗不止!他仍然坚持追赶部队。直到10月下旬,晏福生终于在甘肃的通渭县,遇到了红四方面军31军的一个团。

然而,由于晏福生穿着便装,拖着断臂,无一人相识,31军的红军无法确认他是红16师的政委。正当晏福生苦于无法取得他们信任时,红六军团的老军团长萧克(1936年7月任红二方面军副总指挥,10月调任红四方面军31军军长),来到这个团的团部。惊喜地发现晏福生居然在这里。两人相见,莫不感慨万端,泪如泉涌。萧克立即派人将晏福生送到红四方面军总部医院进行救治。

战友为政委默哀3分钟,政委推门而入:敌人没消灭,阎王不收我

开国上将萧克,1934年7月任红六军团军团长,1936年7月任红二方面军副总指挥,10月调任红四方面军31军军长

祸是福之依,福为祸之伏。晏福生万万没想到,他入院治疗不久,红军开始了西征。在河西走廊,红军遭马家军重兵围堵,几乎全军覆没。队伍被打散后,晏福生进入了祁连山。接着,他只身一人,拖着断臂,继续寻找部队。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回到了红军的队伍之中。

战友为政委默哀3分钟,政委推门而入:敌人没消灭,阎王不收我

开国上将贺炳炎(左一)与彭绍辉(右一)均为独臂将军,两人留下了这张珍贵的同框照

在开国将领中,像晏福生一样身躯残疾,依然伟岸站立、英勇战斗的战神,有一大批。独臂将军中,有上将贺炳炎、彭绍辉2人,中将余秋里、晏福生2人,少将陈波、彭清云、童炎生、左齐、廖政国、朱声达、苏鲁7人;“短臂将军”有少将龙书金、罗应怀2人;独腿将军有中将钟赤兵1人,独脚将军有少将谢良1人。

战友为政委默哀3分钟,政委推门而入:敌人没消灭,阎王不收我

1979年,独臂将军彭云清、左齐、晏福生(从右到左)合影

在谈及我军的众多伤残将领时,伟人曾说:“中国从古到今,有几个独臂将军?旧时代是没有的,只有我们的红军部队,才能培养出这样的独特人才!”

【深耕战争史,弘扬正能量,兵说欢迎各方投稿,私信必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