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版LVMH”會不會從“買買買”變成“賣賣賣”

近十年來,山東如意毛紡服裝集團有限公司(下稱“山東如意”)耗資40多億美元,通過海外密集併購,成為全球時尚界的明星公司。被稱為“中國版的LVMH”。

它的起步卻十分草根。前身為始建於1972年的濟寧毛紡織廠,這家公司的主業至今還是毛紡、棉紡。在山東如意的年報裡,不難看到棉花價格,畜牧業行情這樣非常“工業”的信息。

1993年12月28日經省體改委批准,山東如意改製為股份有限公司。設立時註冊資本為3,280萬元,其中國家股2,280萬股。

2001年,掌舵人邱亞夫和集團職工持股會等20名自然人共同出資,註冊成立了“如意科技”。邱亞夫銳意改革,並開始大力開拓海內外市場,在其推動下,山東如意於2007年在深交所上市。

除此之外,“如意科技”於2010年低價收購日本成衣巨頭瑞納株式會社(Renown)。於2016年斥資13億歐元,從美國私募巨頭KKR手中收購了法國輕奢集團SMCP(Sandro、Maje和Claudie Pierlot)的控股權。成為山東如意在全球時尚版圖中最具代表性的兩次收購。

通過大肆收購,“如意科技”的資產大幅增長。據公開數據表明,“如意科技”的銷售收入在20年間增長260倍。

然而,近年信貸市場和債券市場的雙重緊縮,不斷給山東如意帶來資金壓力。截至2019年6月30日,“如意科技”共有384.54億元的總債務。

實際上,“如意科技”已經意識到了債務問題。 今年上半年,“如意科技”通過大量拋售資產獲取現金流,但效果並不明顯。

這是因為,山東如意本身擅長的是服裝面料和紡織品,而品牌運營和零售並不是其核心能力。通過併購服裝類品牌形成的上下游協同效應不足以支撐其現金流。

10月18日,“如意科技”迎來轉折,對外公告稱,控股股東北京如意時尚投資控股有限公司以35億元的對價向國資背景的濟寧市城市建設投資有限公司(下稱“濟寧城投”)轉讓26%股權,“濟寧城投”成為“如意科技”的第二大股東。


“中國版LVMH”會不會從“買買買”變成“賣賣賣”


與此同時“濟寧城投”還與“如意科技”簽署擔保協議,同意對“15如意債”回售完成後的存續規模提供擔保。據公告顯示,“15如意債”存續規模為19.03億元,但今年10月23日觸及投資者約3億元回售。

國家隊出手等於是給了一顆定心丸,但對於企業自身發展和市場規範而言,國家隊的背書很難解決所有問題。

提供支持的“濟寧城投”並沒有爭奪控股權,“如意科技”依然保持民企身份。同時提供的擔保僅僅覆蓋一隻待償債券,這都為未來留下了進一步演變的懸念。

這是因為,分稅制改革後,新預算法規定地方政府也有舉債權。因此,在財政壓力和發展經濟雙重驅動下,地方政府債務規模激增,債務風險不斷積累。

首先是財政壓力,地方政府在教育和醫療保健上的公共支出遠遠高於它們的收入。因此,給政府當承包商,很難指望完工後能馬上拿到酬勞,而是拿到一張政府打的白條,以及不確定的付款日期。

另外,中央和地方的財政分權體制,決定了地方官員的晉升機制。對於地方政府官員而言,“誰借的越多,誰在任期內的政績就越大”。這種機制又進一步助長了地方政府盲目舉債的動機,從而催生了“前人借錢,後人還債”的奇怪現象。

信用評級機構標普(S&P)曾在去年的一份報告中稱,地方政府融資平臺發行的債務(城投債)不出現在政府資產負債表上,因此很難追蹤。並對其“債務冰山”提出警告。

其次,為獲得發展資金,地方政府支出規模持續擴大,土地抵押舉債融資成為地方政府最便捷的融資渠道。也就是說,地方政府以土地價格上漲作為償還債務的基礎。但是,土地出讓受房價的左右,一旦房價下跌,土地出讓價格就會直接下降,甚至導致土地出讓困難。

梳理來看,按照新預算法,地方政府擁有獨立的發債權,同時,當地方政府債務出現無法償付問題時,最終都有中央政府兜底。

但由於中央與地方信息不對稱,當中央政府確定的債務規模不能滿足地方政府需求時,地方政府只能通過其他的融資方式獲得滿足。

如地方融資平臺。利用未來的土地價值撬動當前銀行貸款的機制。地方政府向銀行借款用於基礎設施建設,基礎設施的建設會帶來地價和房價的上漲,漲價以後的土地出讓收入用於償還銀行貸款。

這一模式可以概括為地產信仰以及城投信仰。地產信仰來自房價上漲,城投信仰則來自政府兜底。

而隨著中國經濟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經濟增長方式從投資驅動向消費驅動轉變。基建投資的功能已經弱化。“剛性兌付”和“隱性擔保”的市場預期正在改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