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郵:推廣稻鴨共作,助推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近些年來,稻穀價格低迷,如何幫助農民在“一畝三分地”裡,種出更好的效益?高郵把稻鴨共作技術作為稻田綜合種養的新模式推廣,有效提高了稻米品質和種養效益,成為高郵農業結構調整的新亮點。


高郵:推廣稻鴨共作,助推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在高郵城南經濟新區,經過一年的稻鴨綜合種養,寶蘭家庭農場負責人李寶蘭收穫頗豐。眼下,她正忙著下一年種鴨的培育。李寶蘭介紹,鴨馬上就要進入產蛋期,要給它們做好育苗工作,因為產出來如果是做種蛋的話,要保證小鴨產出來生長良好,育苗就要做到位。


高郵:推廣稻鴨共作,助推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2018年以來,李寶蘭嘗試在稻田裡實施稻鴨共作,在當地農技部門的指導下,她很快嚐到了甜頭。今年,她的180畝田加上幾千只鴨子預計總收入超過40萬元。李寶蘭說,整個農田上收益好處多了,除草、施肥、農藥都省了,節約了好多成本,鴨養出來在稻田裡吃田裡小蟲,肉質非常好,銷售出去的口碑比以前要好。


高郵:推廣稻鴨共作,助推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而在高郵開發區馬棚的生態農場,通過稻鴨共作,提高了這裡有機米的品質和市場競爭力。高郵開發區農業服務中心主任王玉鳳介紹,稻田綜合種養之後,農民基本上不使用化肥和農藥,水稻的品質提高了很多,稻香米、有機米的價格是普通稻米的兩倍到三倍。

據瞭解,稻鴨共作技術利用鴨子的自然習性,取食稻田中的雜草、泥螺等生物作為食物,同時鴨糞還田,培肥土壤,減少稻田農藥與化肥的用量,改善水稻群體的生長環境。據瞭解,今年高郵稻田綜合種養推廣面積一共有35000畝,其中,稻鴨共作有14000多畝。高郵市農業農村局作栽站副站長嵇瑞華介紹,現在統計下來,稻鴨共作比普通農戶普通水稻種植效益,一畝地純增收800元左右。通過稻鴨技術,減少化肥農藥使用,增加了收入,更主要實現了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諧發展。


高郵:推廣稻鴨共作,助推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按照高郵農業結構戰略性調整三年行動計劃,到2020年,高郵稻田綜合種養面積將達到4萬畝,每個鄉鎮至少打造一個規模連片、差異發展、產銷銜接的千畝稻鴨、稻蝦等綜合種養、一田兩用示範基地。


來源 | 揚州廣電“揚帆”手機頻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