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後,商鋪“鑽石價”還是“白菜價”?民營員工透“3句”真言

2019年即將過去,這一年發生事太多,讓我們“猝不及防”,特別是房地產行業,多次刷新三觀,“一鋪養三代”、“房子只會增值”等等這些理論逐漸被引起“質疑”,開發商的商鋪難售、難租,有的商家甚至擺明:對於沒有人流量的商鋪,即使免費提供出來使用,也不會去經營,在他們看來,除了租金成本還存在人工成本!要知道人工成本佔據不小的比例,有的每月高達十幾萬。

不過話說回來,開實體店也看老闆如何經營,儘管經濟有所下滑,還是有老闆開實體店生意火爆的現象,比如小吃店、夜宵店、體驗店等等,可以說商鋪還是具備存在的必然性,即使受到互聯網經濟的衝擊,還是有一片消費市場是互聯網無法替代的,這時候很多人就會有疑問:未來商鋪的增值空間還到底還有有多大呢?10年後,商鋪是“白菜價”還是“鑽石價”?一起看看民營員工怎麼說。

10年後,商鋪“鑽石價”還是“白菜價”?民營員工透“3句”真言

在這之前,先看看商業地產面臨的3個現象(挑戰)!

1.國家正在抑制市場資金大量流入“房地產”,不再依靠房地產行業刺激經濟發展,商業地產理所當然也在列。過去的開發商在缺少資金的情況下,可以向銀行貸款,當然銀行不是慈善家,要麼是抵押貸款,要麼是信用貸款,信用貸款存在於新樓盤較多,以防開發商破產後不能收回本錢的風險,貸款如此方便,開發商拿到錢便開始“大展身手”,將過多的資金投入到營銷中來,比如斥巨資打造豪華售樓部,“鋪天蓋地”的營銷廣告,一個廣告位、營銷每年的費用就是幾十萬,打造出高端感固然重要,但是注重表象而忽略內在則毫無實質意義,投資者購買商鋪的目的是為了增值,而不是通過“飢餓營銷”、“競爭購買”的方式獲得一套物不超所值的商鋪,本身商鋪的價格就不是便宜商品,少則幾十萬,多則幾千萬。

不僅如此,一個商業樓盤的整體性也十分重要,將商鋪抵押出去後,想要再向銀行貸款便不再現實,一方面國家已嚴格控制信託機構、銀行等多方面資金盲目流入房地產市場;另一方面對於風險較大的樓盤,限制貸款對銀行來說也是一種“保護”!

10年後,商鋪“鑽石價”還是“白菜價”?民營員工透“3句”真言

2.商業地產處於“去庫存”時代,商業樓盤的修建速度放緩,將現有的商鋪合理利用,才能避免資源浪費。去商鋪庫存需要解決投資者以下三個問題:

第一、如何提高商鋪的租金收益?如何提高商鋪的投資回報率?

較高的年投資回報率在6%左右,然而有許多商鋪的年投資回報率卻在2%—4%左右,也就是錢存銀行有時候比買商鋪更值得投資,央行的存款基準利率是2.75%,就算上浮20%也沒有很高的利息,對投資者而言,提高租金收益,就需要有對於的商家能出得起價,商家能承擔的租金標準不同,跟自己所銷售的產品相對應,利潤空間大的商家能出承擔租金更高,利潤低的租金就較低,商鋪租賃是一個雙向選著的過程,商家也會思考:這個商鋪位置人流量是否足夠大,租下來後產品銷售量會不會更高,這個問題處理起來其實並不簡單!

10年後,商鋪“鑽石價”還是“白菜價”?民營員工透“3句”真言

第二、如何提高商家收益從而使商家承擔得起租金?

現如今的商業發展與過去截然不同,從壟斷到半開放,不久的將來甚至會全開放,到那時候商品價格基本實現透明化,誰家的市場佔有率更高則意味著收益越大。面對當下同質化現象嚴重之時,商家在經營過程中還是要以提高市場佔有率為主,俗話說流量就是金錢,薄利多銷的原理誰都明白,採取的方式諸如線上與線下結合,增加宣傳推廣,經常舉辦促銷活動。商家的收益提高後,租金便不再是商家頭疼的問題。

第三、如何提高消費者的消費力?

好比買房子而言,單靠工資收入實現買房並非不切實際,只是所需要的時間十分漫長,消費者沒錢消費就要多渠道方式賺錢,比如現在很火爆的短視頻自媒體、直播帶貨、全民銷售等等,除了正常工作外,增加一份額外收入,才能產生更多消費。這個時代金錢的地位儼然不小,俗話說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所以提高消費者收入同樣是間接解決商鋪“庫存”的關鍵!

10年後,商鋪“鑽石價”還是“白菜價”?民營員工透“3句”真言

3.通貨膨脹增長速率降低,穩健類投資產品投資回報率不如過去高,在房地產行業得以直觀體現。像房地產這樣的固定資產,在不能實現快速更新換代的前提下,保持著高速增值顯然不符合市場規律,好比商鋪越老越“值錢”的理論未必符合未來趨勢,商鋪產權是40年,在沒有特別變動下,使用40年基本沒有問題,但是在購買後的20年內商鋪還值不值這個價便是未知數了,一方面人口會逐漸分散,消費力難以聚集在某一城市中來;另一方面未來以科技、教育、醫療為重心發展,人類的進步離不開這“三樣”推動!

10年後,商鋪“鑽石價”還是“白菜價”?民營員工透“3句”真言

通過以上商品面臨的3個挑戰分析可見,未來決定商鋪價值的是政策、供需關係、金融,而三個因素都不再作為商鋪增值的“助燃劑”,相反甚至會抑制商鋪增值空間!在民營企業工作10年的老員工透露:房地產需要“求穩”,商業地產應以“服務”為導向,最後再考慮“賺錢”!說實話能有這樣的覺悟不向一個從業人員的格局觀,反而有經濟學家的大局面,這三句話的意思大致是這樣:

第一、房地產行業追求穩定是市場需要。供需關係已經發展“逆轉”的前提下,若繼續依靠房地產行業帶動經濟發展將會出現“樓市泡沫”的風險,單從商業地產來看,無論是一線城市還是鄉鎮,商鋪空置現象確有存在,並且有的地區空置率不低,說明商鋪的需求量不再一如既往的大於供應量,修建出來的商鋪沒人租賃,長期下來豈不是浪費資源?所以現階段的庫存商業體應優先解決,新樓盤進行有計劃的報建,不可持續盲目的修建下去。

第二、市面上的商鋪,名義上是投資賺錢的工具,更是人們日常生活中的服務配套。

暴利行業與壟斷經濟在未來微乎其微,能為人們帶來便利的實體店才有機會持續經營下去。例如便利店、菸酒店、簡餐店等等,而像服裝、生活用品等零售店主要還是以線上購買為主,畢竟網上購物對於消費者來說更為方便,一部手機下單付款,商品送貨上門,為人們節省更多實體店購物時間。

10年後,商鋪“鑽石價”還是“白菜價”?民營員工透“3句”真言

第三、把“賺錢”放在最後,是每個有遠見的商人“覺悟”。

馬雲說自己對錢“不感興趣”,是因為他所做的事業不能用金錢衡量。解決人們生活中面臨的問題,推動社會健康發展,還愁“缺錢”嗎?話說回來,很多開發商在面臨房地產問題時,都是在商言商,以賺錢為主,到最後錯過搶佔市場先機,進而出現商鋪不值錢,也沒掙到錢的結局!這也是為什麼大部分房地產行業份額一直是“那幾家”有胸懷房企持有的原因。

想了解更多商鋪投資分析,可在今日頭條搜索框內搜索“商鋪投資分析”!

10年後,商鋪“鑽石價”還是“白菜價”?民營員工透“3句”真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