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紅李子柒的生活是你嚮往的嗎?如果有機會你會覺得那樣的生活枯燥嗎,為什麼?

嗨舊時光


李子柒,名字很好聽,我也很想給寶寶起一個這樣簡單又好聽的名字,可惜才疏學淺,沒有想到合適的,最終花錢請大神請的名字。[害羞]

聽說李子柒很火,我最近也看了一段她的視頻,我看的這段很明顯是有別人專門拍攝的,應該是她背後的製作團隊做的。視頻拍的很好,詩情畫意。我看過的一個視頻叫做自制馬奶酒配烤羊肉,視頻中李子柒一襲紅衣俠女範,扎著高馬尾,穿著披風、騎著高頭大馬,像極了古裝片裡的俠女。

首先,這個人物就很吸引人,在看劇情,每一樣事物每一件事都是自己親力親為,拍攝一個視頻需要提前很長時間來學習食物的做法。她非常認真,能夠堅持把每件事都做好,這一點很難。所以可以說李子柒是一個優秀的人,她找到了自己適合做的事情。我們普通人假如能有像她一樣的熱情和毅力去對待工作和生活,那我們也會是自己生活的“紅人”

其次,長期在一二線城市生活的人看慣了車水馬龍,在這個物慾橫流的年代,突然看到一個生活這麼恬靜、淡然的人,每個人心裡難免都會產生羨慕,想放下疲憊,找個地方好好的過過這種田園生活。但想想,愛情需要麵包,假如人人都像這樣迴歸田園生活的話,那我們的社會就倒退了。所以說嚮往的不一定是真正想要的,假如不是在現在這樣一個信息化的時代,拍攝段視頻可以掙錢的話,我估計她這樣的日子也只是活在夢裡了。

所以最後我想說,我也很嚮往這樣的生活,但不一定適合我,假如沒有很多人對視頻、對她本人的支持的話,我想李子柒可能也不會一直這樣生活下去。



樂之隨緣


結論先行:如果讓我現在,進入李子柒的生活,我會覺得枯燥。

在一年前,我從抖音上面無意間看到了一個制度非常精美的視頻,它的畫質遠高於傳統的唱跳類視頻,成功吸引了我的注意。

慢慢的系統推送的多了,以後我才開始關注,原來這就是李子柒。

仔細回顧他的內容,其實和我小時候在農村裡面並沒有太多的區別。爺爺是一個木匠,也是一個萬能的發明家。

爺爺常說農村遍地都是寶,別人不要的小板凳,他粉刷兩下就能夠重新利用。有一天風太大,把房頂的磚瓦都給掀翻了,爺爺所幸重新做了一個更精美的家。

我奶奶則是一個什麼都會做的美食家,在田野裡面各種各樣我至今都叫不上名字的菜,在奶奶眼中都是美食。也讓我每次回去大飽口福。

這樣的生活讓我在童年的時候非常的滿足。

但是在小學三年級之後,我就開始進入到城市讀書,之後每一年才回去一次。

我的價值觀隨著新一代走人後的浪潮,而全新的改變,也完全融入了城市的生活。

最近,當我回到家鄉以後,依然是那個樣子。但我發現自己竟然覺得有一些無聊,在家鄉,由於資源有限,所以爺爺奶奶那一輩就可能就儘可能的去利用。而我們這一輩相對富足,以後反而忽略了身邊的美。

即便當我意識到這個問題,我還是無法說服自己,完全進入到那樣的生活。城市裡的生活節奏在我的家鄉完全找不到一點影子,我不想再應個該奮鬥的年紀,選擇過安逸的生活。



當然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在李子柒的視頻當中,我們可以看到,除了她出境以外,經常在旁邊,還有一個從小帶她長大的婆婆。



她能有今天也是因為她婆婆的不離不棄。所以如果你願意進入到她那樣的生活,你的身邊是否有這樣的依靠?(默默流下眼淚)

每個人的選擇都是結合自己過去的生活環境決定的,以上為我的分享。


下班看點啥


詩人筆下的田園風光,對於一直生活山水甲天下的廣西農村女孩來說,最為稀鬆平常。毫不誇張地說,在我的家鄉,隨便在一個田間地頭拍張照,就是一幅美麗的山水畫。李子柒鏡頭下的生活,我也一點都不羨慕,因為這種生活我過了二十幾年。可我並不像她那樣開心、恬靜,我甚至極其厭惡農村生活。

小時候,跟著父母一起種田、種地,辛苦自然不必說。土地饋贈我們的,只有自給自足的糧食和蔬菜。日子並沒有因為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努力變得更好好,反而父母年紀越來越大,身體越來越不好,落下了一身的病痛。我恨土地,因為我再辛勞,也無法改變家裡貧窮的面貌,反而拖垮了我父母的身體。我像很多年輕人一樣,離開了家鄉!

今年夏天暑假,我回到家裡,幫著父母拔花生。兩個外甥女從來沒有幹過半點農活,吵著嚷著要一起去。我帶著她們,來到了地裡,教她們拔花生。我看著一大片花生,心裡只想著幹完估計得累死了。兩個外甥女卻異常的興奮,使出吃奶的勁賣力幹活。她們一點也不覺得累,一點也不覺得辛苦,反而笑得很開心。之後還一直問我,什麼時候回家再去拔花生啊!他們哪裡知道,花生已經拔完了,得明年種了才有。

那一刻,我感慨良多,同是做一件事,為什麼有人就能那麼開心,有人卻鬱鬱寡歡?看完李子柒的視頻我明白了,與其說很多人嚮往李子柒視頻裡呈現的生活,還不如說嚮往一種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平靜生活。就像古人所說的:“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行。”原來,我曾經厭惡的生活,卻是很多人無法觸及的夢,我一直生活在福中不知福。

陶淵明說: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所以說,何必羨慕,心態變好了,哪裡都是人間仙境,心態崩塌了,哪裡都是人間地獄。


小高讀史


如果我有車有房,有固定收入,那我必定是嚮往那樣的生活,不會枯燥,反而有一種復得返自然的閒適。但是現在的我只會看著那些美食視頻稍稍感慨,因為沒有物質基礎,把日子過成詩一般我不敢想象。我的家在農村,小時候房子還在山上的時候,可謂依山傍水,門前是自己家的竹林,左邊是我家的菜地,後面是山,放眼望去,視線所到之處都是山,那時的大人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天下來是一身的泥巴和汗水,吃的是自己家種的菜,雖然有點苦,但是也是滿足和幸福的。但是,通訊和交通卻是個大問題,誰能想到我一個90後,那時只有一臺黃山牌還是什麼牌子的電視,過年的時候要做的一件事情就是去轉轉天線,調到最清晰的狀態,印象中特別深刻,一道一道的槓總是出現在電視熒幕。時代在發展,只能說這樣的生活是富人的嚮往,窮人的傷。



夏遇語


李子柒的視頻基本上每個我都看過,我是從今年暑假開始追的,我羨慕她的生活,但是我更羨慕她的生活技能。我向往她那樣的生活,給我一個機會我不會覺得她那樣的生活很枯燥。首先,李子柒你會看到她無時無刻不在勞動,種田種花,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整整一天都是充足的。其次,李子柒學習了很多傳統文化,蜀繡,製作筆墨紙硯,這些事情會賦予你責任感與滿足感。最後,你能看見李子柒自己製作了許多小玩意兒,基於自己的興趣愛好,憑著一腔熱血,想做什麼便做什麼,這不是很多人所期待的嗎?而且,身邊最親的人一直陪著你,做東西給最愛的人吃,也是人間一樂事。



潛水小娛記


李子柒的生活對於現在的我來說,是嚮往的!生活的真諦就是祥和平淡,你覺得生活枯燥,是因為你在紙醉金迷的世界裡生活了太久,失去了歸於平淡安寧的決心!

我是農村出來的,小時候繁重得農活逼得我無時無刻不想逃離那種生活,但這幾年來,我無時無刻不想回到鄉下,過種田養雞鴨的鄉村生活。經歷了社會的紛繁複雜,爾虞我詐,人的心境就會發生變化,它們會重新嚮往簡單、平淡、真實的生活!

所以李子柒也一樣,她擺過攤,做過淘寶,可能心裡也對妖魔化的社會沒了眷戀,加之她唯一的爺爺奶奶一年比一年老去,她想給他們最好的陪伴吧!

我們鄉下生活其實也是很有趣的,村裡的大爺大媽也風趣可愛,狗狗也通人性,並不只是幹農活,而且鄉下也有網絡,一點不比待在城裡差!



上雨初晴空萬里


羨慕啊。她把每個人的田園生活的夢實現了。

1、每個中國人心目中都有個田園夢,“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我們的田園夢或許從古人中就可“窺見一斑”。

由於我生活在農村,最美的童年都是田園的回憶。外婆家的葡萄園,葡萄園裡架起的那張高高的床,風吹來,蚊帳飄啊飄,晚上跟小姨呆在葡萄園,醒了,在田間地頭摘個瓜。每次醒來,卻不知道什麼時候被大人早就抱回了家。還記得小橋流水人家,腳踏著橋,水撫摸著腳底。早上從陽光中醒來。

生活總算有點兒回憶。

現在,侄兒在城裡,每次回來農村老家,把他高興的看到什麼都好玩。我一直認為,沒有農村回憶的孩子,童年是乏味的。侄兒獨自在樹林裡玩一天,玩個泥,撬開石頭找個蟲子,拔個草,過個家家,把爺爺準備的柴火全都弄亂,去奶奶的雞窩裡收個雞蛋,把小狗硬塞到自己為它準備的窩裡,跟奶奶到山上幹活,手裡拿張紙,美其名曰是地圖,要找尋寶藏。每週末回到家玩的全身是土。

我想,等他回憶自己的童年是時,是豐富多彩的。

2、我們都明白,完全的田園生活沒有那麼愜意,連我們的陶淵明都是“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田園是美,可你問問農民,他們會回答:有啥好看的!

你也許會說,他們習以為常了,發現不了鄉村的美。在我看來,更重要的是他們沒空閒看。因為,基本的物質生活都豐富不了,他們為了生計,哪有功夫去感受和享受。他們有的只是“面朝黃土背朝天”。有的只是生活的艱辛。所以,農村人口每年都在減少,走在鄉村,空蕩蕩的,留下的都是老弱病殘。而年輕人則成了“回不去的農村,融不進去的城市”。

我們知道,國家一直在喊“建設新農村”,可你看到了,城市化進程在日益推進,可農村設施和住宅環境仍沒有明顯的改進。而且,仍然是鼓勵農民退出土地和宅基地。

所以,農村生活並不是很便利,也不是你想象的那麼美好。

3、我們喜歡李子柒,是因為我們實現不了的她實現了。她把農村的環境變得如詩如畫,她能過著單純的田家生活。而生活在農村的我明白,我們過不了這種單一的生活,因為李子柒的很多需要物質的扶持。我記得小時候就那三四畝地,媽媽一個人都忙不過來。每天從地裡回來,都是匆匆吃兩口飯,趕快再去地裡。等農閒了,也是閒不住。靠爸爸幹活掙得錢,不算富裕。

我們喜歡李子柒把田園生活過得純粹了,沒有絲毫雜質。我們知道,陶淵明的田園生活並不是很愜意的,原來帶過來的錢還夠度日,後來都難以維持下去。

4、李子柒的生活只能活在視頻裡。有人對她有爭議。的確,她的生活有太多表演的痕跡,有太多的詩情畫意,美得不真實,也的確不會真實。

要知道,她做的每樣食材,都是需要精力和時間去等待的,視頻裡一晃而過,而她卻是付出了很多。讓你日復一日過她的生活,恐怕你也耐不住那種單調。而她的那種生活也需要很大的財力作為保障。

5、但我們仍喜歡李子柒。無論表演與否,她把田園最好的一面顯示出來了,讓身處艱難生活中的我們看到了希望。中國古人追求的也無外乎如此。

世間無兩全其美之事,我們的古人為之追求的也只是出現在了詩裡,何況處於經濟發達的現在。我們都羨慕田園生活,也都明白過不了田園生活。因為現實才是重要的。

6、李子柒為我們展現的不僅是完美,更是古人沒有實現的。她也讓我們看到了中國傳統文化之美。讓更多的人的人感受到了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

我們在進步,可慢慢的都忘了原來的我們。別的國家都為我們感到驚奇的東西,可我們卻拋棄了。很多東西是經過老祖先幾千年給我們驗證且流傳下來的,我們不能忘本。而李子柒卻拾起來且讓更多的人知曉。

不管如何,她的付出是顯而易見的。




劉雨霖鈴


網紅李子柒能🔥,因為她不僅僅把田園生活帶給我們,更把中國傳統文化帶向世界。

一、反對的聲音此起彼伏

反正我一點都不羨慕李子柒所“表演”的那種生活。

一是我得恰飯,沒功夫去體驗田園生活。

在這個物慾橫流的社會,你沒錢,怎麼去享受生活呢?你為了生活肯定得低頭,而不能這麼享受田園生活的寧靜。

二是我要向前看,活在未來而不是活在過去 。

人要往前看,科技發展越來越快,我們應該享受科技給我們帶來的便利。

而不是用以前的方法活下去。

二、贊成的,大多羨慕這種生活

我喜歡這種生活,但我明白,我短時間內做不到。

李子柒的生活,在田園之中享受寧靜。沒有社會上的爾虞我詐,只在田園裡為自己而活,為自己的開心而活。

用自己的時間全身心陪伴相依為命的奶奶,這份孝心就足夠我們感動,也足夠我們羨慕。

我們在外面拼搏,哪個像李子柒那樣在奶奶跟前孝敬?

我很喜歡這種生活,我不會覺得這種生活枯燥。

相較於大城市人與人之間的冷漠,鄉村村民與村民之間那種鄰里關係是我所喜歡的。

我喜歡熱鬧,我熱愛生活。

但不喜歡為了生存活得這麼累。

別噴李子柒了,你沒她長得好看,沒她孝敬,沒她會賺錢,沒她會輸出中國文化。

她,值得我們學習!


是顆糖但是不甜


限於時間上的原因,我對網上發的有關於她的一些視頻看得不多,說不上嚮往與否。

因為,我自己所經歷的過來或者說還得經歷下去的生活,也確實如我看到的“她的”視頻上,所經歷著的一樣簡樸而不單調、重複而不枯燥、孤獨而不寂寞!

我認為 : 這只是一種對自己生活方式的選擇而已。

我想 : 如果這樣的生活,確實也是她真實生活的再現、真誠嚮往的生活的話。那麼,她確實也是非常的幸運、非常的幸福了……

一個人,能將自己生命的價值與意義,寄寓於此,何復它求矣?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附圖

本人所選擇的生活與產生的結果





北京李福林


如果單單從表象去看李子柒現象,出言便是謬誤,慧能在《壇經》中說“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人們往往是向美惡醜,向上惡下,對於李子柒,不免少數人嚮往鏡頭中的唯美,但並不一定喜歡李子柒的付出。

生活本是殘酷的,這就是人們嚮往美好的源頭。這就是所謂的妄心,妄心猶如一隻猴子,拉回來做點事難,按部就班地不受打擾地做點事更難,至始至終、老老實實地做一件認定有意義的事更是難乎其難。

我想李子柒一開始做這件事,也沒有想到今天的局面,一個普通人,能有自己的愛好和興趣做一件自己認為有意義的事,並且能免掙錢餬口,本身就沒有太高的奢求,估計不會有王思聰設定一個小目標賺他一個億玩玩的心態。

只不過李子柒是幸運的,因為還有千千萬萬個李子柒們也在個人的小路上奔跑著,因為沒成功而不被人們關注而已。並且註定99.99%的人都將失敗告終,他們也是可敬的。

努力不一定成功,但成功肯定有辛勤的汗水,生活是最好的安排,沒有播種就沒有收穫,但播種了,還要看因緣際合,創新、機遇、趨勢、付出。。。等等。

注意到李子柒的人我大至他為三類,當然並不全面:

不為人知的李子柒

在李子柒沒有成為網紅前,做視頻,說的高大上一點,對家鄉的熱愛,對藝術的追求,其實講白了,人首先要生存,要吃飯要穿衣,就是想辦法用視頻換點錢,這和你我打工拿工資,擺地攤賺生活費本身沒有本質的區別。

那時關注李子柒的人,確實因為李子柒的作品所打動,唯美的鄉愁,香甜的畫面,喚起了人們久違的記憶。人們很少去審視李子柒的個人生活,個人勞動,人個價值,沒有道德的,文化的,金錢的等等標籤來去鑑別她。我們平視她,她平視這個世界,一切那麼的和諧和自然。

成為網紅後的李子柒

李子柒成為網紅後,天平一下傾斜了起來,鬧得沸沸揚揚,這其中有一部分因素是由於金錢的作崇 ,有一部分人首先看到的是收益,於是月收入多少,年收益多少,這也難怪,自古以來有了金錢,才能談及你的現實地位和相關的權益,所以從李子柒的成功中去挖掘其背後的原因,去了解借鑑其經驗,去嘗試做下一個李子柒,這本無可厚非。

然而,你去分析輿論的反映,林林總總的心態卻顯現了出來,這隻能說明我們這個社會,在精神和物質的契合方面失調了,這種失調狀態從改革開放初期就打下了病根,並且在互連網時代訊速蔓延,從央媽對一些視頻網站所說的“吃相難看”來看,我們不得不正視我們的內心,無論你是羨慕,嫉妒,深思,飄過,我就是我,不一樣的煙火;要保持個人內心的寧靜,我們為李子柒成功高興,但未必一定要做李子柒,更不要在那裡發著小夢,要李子柒畫面的生活,做種種假設,要知道那是毫無意義的。誰能保證她以後都能成功,她就是我們生活海洋裡的一朵浪花而已,你該幹嗎幹嗎!

外國人眼中的李子柒

外國人對於李子柒的認識,是基於中國文化的元素,他們的視角是更多的瞭解中國,那個古老而神秘的中國,所以李子柒事件對於他們就是一張中國名片,所以把李子柒定義為中國文化的傳播者中國故事的記錄者也不為過。這是我們人為的所加的標籤,也並非是李子柒的初衷,無論是誤打正著也好,事實上也確實如此。我們就是一個吃瓜觀眾,一切順其自然,最好把所有的標籤收起來,從人性上講,每個人要的就是個人的小康生活,不要低估或者高估任何一個人。

不要高估或低估一個人,我就是我

任何人,一旦處於公眾視野中,優點和缺點都被無數的放大鏡聚焦,如果找缺點,當然一大把,現實農村真的沒有那麼唯美,甚至於個別地區汙染都治理不了,刷白牆脫貧的笑話在現實中還會以不同的版本出現,但它不影響我們對美的追求,對正能量的釋放。

所以李子柒就是李子柒,你就是你,我就是我,不要用道德模範,或者唯美大使一類的標籤去輕易衡量一個人,有些人真的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高大上,同樣也沒有我們想像的那低小下,一切順其自然就好。

總之,生活就是生活,不一樣的煙火,不要活在幻想和複製裡,活在當下,過好自己的每一天,如果你嚮往某種生活,你就去奮鬥,理由千千條,不是你要的那一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