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圍繞檢查轉是形式主義“推磨”


工作圍繞檢查轉是形式主義“推磨”

“本月的工作重心就是全力以赴迎接上級部門年終綜合評估大檢查”,12月初,某機關召開月會時,局長反覆強調,要求各科室把其他工作都放一邊,緩一緩,圍繞檢查事項集中精力查漏補缺,力爭檢查順利過關,引發幹部職工熱議。

以什麼為工作重心,圍繞什麼開展工作,單位不同,“經書”的念法也不一樣,本無可厚非。但,以檢查為重心,圍繞檢查開展工作,往往容易滋生形式主義。 現實中,有的黨員幹部熱衷於迎檢。在他們看來,上級部門能到“不毛之地”指導工作是榮幸,是貼金之事,於是拉橫幅,刷大字標語“熱烈歡迎xx領導蒞臨”,工作上的事情做得不多,但拖地抹桌、準備茶水、水果等接待工作做得不少,事後還在微信公眾號上大書特書;有的工作喜歡“臨陣磨槍”,熱衷於臨時抱佛腳,搞“一錘子買賣”。這些幹部平時工作隨心所欲,臨檢時,加班加點打突擊,在他們看來,只要檢查過關了,又可以無憂無慮到下一次檢查了。

不可否認,工作幹得怎麼樣,需要通過檢查考核來得到檢測。但,如果以迎檢為工作的動力,上級檢查什麼,下級準備什麼,抓什麼,幹什麼,就是急功近利,就是隻想“開花早、結果快”的政績觀。如果只想“功成必定在我”,不願“建功必定有我”,只管上級要求,不顧群眾需求;只求上級表揚,不求群眾點贊,搞迎合,弄“花架子”,最終損害的必然是群眾利益,貽誤事業發展良機。

在其位,謀其政。黨員幹部,特別是基層幹部,面對的往往是群眾,群眾工作點多面廣,錯綜複雜。而諸如換一個井蓋,補一下街面,疏通下水道,解決鄰里糾紛等為民之事,都是經常性工作,往往都是“毛毛雨”,是需要下足“滴水”之功,才能有“穿石”之績,付出的辛勞不少,卻又不容易得到量化,而且絕大多數並不在檢查清單上。可,不幹行嗎?當然不行,而且不幹好,群眾不滿意,都不行。

風成於上,俗形於下。正所謂沒有市場就沒有買賣。下級熱衷於“檢查什麼就幹什麼”,根子還是在上面,還是上級太過於看中檢查結果,搞“一票否決”,太過看中工作留痕,把評比檢查結果當成評優評先等主要指標,甚至是“唯一指標”,倒逼下面“工作圍繞檢查轉”。

時代是出卷人,幹部是答卷人,人民是閱卷人。“幹什麼就檢查什麼”正當其時。今年是基層減負年,要抓好《中共中央辦公廳關於統籌規範督查檢查考核工作的通知》,就要減少督查檢查考核事項,強化結果導向,將檢查考核事項與工作實際相結合,將群眾的評價作為重要參考。變“檢查什麼就幹什麼”為“幹什麼就檢查什麼、考核什麼”,這樣才能切實減輕幹部負擔,讓幹部心無旁騖地做好群眾工作,交出讓人民滿意的答卷。(李長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