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華煙雲》:浪子蛻變成人人敬仰的智者,老子功不可沒

一部浩瀚的《京華煙雲》塑造了太多性格迥異的角色,除了牛懷瑜一壞到底,幾乎所有的角色都有自己美好的一面。喜歡木蘭的聰慧活潑大氣,羨慕莫愁的沉穩內斂寬容,欽佩曼孃的隱忍自持和自我犧牲。但是所有這些人當中我卻最喜歡木蘭的父親姚思安,他給人的感覺是一位仙風道骨的智者,有一種大徹悟之後的淡定從容。

一、姚思安的信仰

老莊哲學貫穿於整部《京華煙雲》,其中姚思安受道家的影響最深。在書中一出場,他儼然是一位慈祥睿智、淡定從容的好父親。

殊不知,年輕的時候,姚思安卻是典型的紈絝子弟。吃喝嫖賭,樣樣精通,公子哥的作風在他身上展露無遺,渾渾噩噩地度過了前半生,木蘭的母親也沒因此少生氣。

後來,一次因緣際遇,他接觸到了老莊哲學,老子和莊子的道家思想深深地影響了他。佛家講究頓悟,道家亦是如此。

從此,姚思安一改往日浪子行跡,開始一心向道,大徹大悟之後的姚思安得到了內心的救贖與安寧,也成了處變不驚,讓人敬愛的神仙般的智者。

熱愛道家文化的姚思安用道家思想教育子女。所以木蘭成了道家的女兒,她在任何情況下都樂觀豁達,她富有想象力,總能讓枯燥的生活充滿正能量,所以被稱為“妙想家”。

他為小兒子取名為阿非,就像蘇軾給兒子取名為蘇過一樣,讓以前的是是非非,對對錯錯都過去吧,一切將重新開始。

他擯棄陳舊的觀念,不讓木蘭莫愁裹小腳,還教她們唱京戲,讓她們隨心隨性而為。

父女倆在談論財產金錢時,姚思安說到:“若不是命定的主人掘起來那些寶物,他只能得到幾缸水而已。”

福氣不是自外而來的而是自內而生的。一個人若享真正的福氣,或是人世間各式各樣兒的福氣,必須有享福的德行,才能持盈保泰。在有福的人面前,一缸清水會變成雪白的銀子;在不該享福的人面前,一缸銀子也會變成一缸清水。

姚思安並不重男輕女,木蘭莫愁很爭氣,成了他的驕傲,尤其是木蘭,深得他的真傳,也是他的掌上明珠,木蘭出嫁的時候,姚思安給的嫁妝豪氣十足,把牛財神的女兒牛素雲的嫁妝都比下去了。

姚思安遵循道家“天人合一”“無為而治,順其自然”的思想,活得灑脫飄逸。

他捨棄百萬家財,放棄閒適舒服的富貴生活,依靠雙腳遊歷祖國的名山大川,時常食不果腹,風餐露宿。他沒覺得苦,反而感覺逍遙自在,心靈得到淨化,身心與自然融為一體。經歷十年後返回家中,儼然一副仙風道骨的智者風範,後輩小孩把他當作神仙。

《京華煙雲》:浪子蛻變成人人敬仰的智者,老子功不可沒

二、老莊的道家思想

道教精義和科學,是姚大爺的兩大愛好。在他的頭腦裡,這兩種思想是十分協調融和的。這也許是自然之理,因為道家思想注重自然,而儒思想則最注重人事,注重文化,注重歷史。道教中偉大的哲學家莊子,感覺到自然對人的魔力,自然中四季無終止的運行,自然中生長衰微的法則,自然中萬物之紛雜無窮的類別以及自然中難以言喻的神秘。

1·道家講究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首先要做到身心和諧,莊子:“人心本然是和諧的,應該是和諧的。”

要用道家“少私寡慾,報德煬和”的主張修身養性,擯棄物質社會的喧囂,讓身體和心靈得到昇華,從而達到莊子的逍遙自在的狀態。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水無比的高尚,利養萬物而於世無爭,而且寧願呆在世人所厭棄的地方,它的品質接無比的接近於高尚,做人就應當如一彎清泉,保持高尚的節操。

做人上,我們就要像水一樣,不爭不搶,以柔和的姿態將面對一切困境,卻不失節操風骨。

2.道家消極避世的態度

與儒家提倡的積極入世,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思想相反,道家主張無為而治順其自然歸隱山林。兩種思想一個剛,一個柔,剛柔並濟。儒家思想如同積極進取奮發圖強的陽剛男子,道家思想彷彿害羞靦腆溫柔似水的妙齡少女,二者相輔相成,互補成了優秀的生活處事哲學。

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

老子說,我有三件寶貝,持有而珍重它。第一件叫慈愛,第二件叫節儉,第三件叫不敢處在眾人之先。

而今人才輩出,競爭激烈的現代社會,儒家思想更容易激勵人們努力奮鬥,“酒香不怕巷子深”“沉默是金”已經不合時宜,道家的消極避世會阻礙社會進步,所以我們要敢於“處在眾人先”,為人類更好地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京華煙雲》:浪子蛻變成人人敬仰的智者,老子功不可沒

三、信仰對一個人的重要性

李嘉誠說:“人生最重要的是要有信仰。”

信仰是內心的一道光。他能照亮一個人的人生之路。

無論你信仰什麼,佛教道教基督教,或是堅信自己的明天會更好,只要有信仰在,內心就不空虛,生命就有了意義。幸福就會如影隨形。

正是因為有了對老莊哲學的信仰,姚思安才會在戰亂中泰然自若。

正是因為有了對祖國的信仰,中華民族才能取得抗日戰爭的勝利。

正是因為有了對和平的信仰,世界正在變得越來越美好。

“敵人只能砍下我們的頭顱,決不能動搖我們的信仰!因為我們信仰的主義,乃是宇宙的真理!為著共產主義犧牲,為著蘇維埃流血,那是我們十分情願的啊!”這是共產黨人方誌敏的信仰。

信仰對人生的重要意義,正如羅曼羅蘭說過:“整個人生是一幕信仰之劇。沒有信仰,生命頓時就毀滅了。堅強的靈魂在驅使時間的大地上前進時,就像‘石頭’在湖上漂流,沒有信仰的人就會下沉。”

一個有明確人生理想和信仰的人,認為人生是有價值的;而沒有人生理想和信仰的人,會感到空虛寂寞,百無聊賴。

人之所以稱其為人,就是因為人需要有精神生活和精神追求,特別是在安逸舒適的和平年代,沒有精神追求,人就會因為缺少前進的動力而停止不前,會因為懈怠放鬆而苟且求安,甚至會因為理想與信念的喪失而腐化墮落。

如果當初沒有遇到《老子》《莊子》,沒有接觸過道家思想,姚思安就不會由內而外的徹底改變,很大可能仍然是那個浪子,也許早已敗光家產,更不會教育出木蘭莫愁阿非這麼優秀的孩子。

《京華煙雲》:浪子蛻變成人人敬仰的智者,老子功不可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