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化正向激勵機制 激發教師隊伍活力——三明市教育局進一步聚焦強化師資隊伍建設

本報記者 劉莉婷
  有24年教學經驗的三明二中語文老師袁小英,不久前成了我市完善教師正向激勵機制,提高績效獎勵後的受益者之一。


  “過去,我擔任班主任、年段長,獲得的津貼為每月200多元。新的考評辦法出臺後,我的獎勵性績效每月700元。這不僅是對我們教育教學工作的肯定,更激發了我們的工作積極性,讓我們更好地提高綜合素質,把書教好,把班級帶好。”袁小英說。
  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師。教師隊伍不斷壯大,才能進一步為教育發展奠定堅實基礎。8月20日,全市教育大會結束後,市教育局會同市人社、財政等部門,根據市委、市政府出臺的《關於促進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修訂完善了市直屬中小學(幼兒園)班主任、名師名校長考評獎勵辦法,市直屬學校教師超工作量、教學績效獎勵考評辦法等4個相關政策文件,構建了一套科學合理的適合教育工作特點的績效激勵機制。
  梅列區班主任獎勵由每人每年5000元提高到7000元;建寧縣正向激勵經費從原先358萬元提高到700萬元;清流縣建立教師超工作量補助制度,擬從2020年起在原有基礎上,增加預算資金700餘萬元……優教優酬、多教多酬、幹好幹壞不一樣、干與不幹不一樣,全市12個縣(市、區)一項項正向激勵“紅利”正在逐步傾向廣大教師,教師幹事創業的熱情和教育發展的活力也正逐步激發。
  在完善原有的“1+4”正向激勵機制基礎上,市教育局還進一步完善教師補充機制,建立緊缺急需專業目錄,將中小學有關學科列入我市年度人才引進和招聘緊缺急需專業目錄,相繼舉辦了福建師大、閩南師大、三明學院專場招聘會,報名389人,已簽訂協議92人。

  落實協同培養機制,堅持“走出去、請進來、本土化”相結合,統籌國培、省培、市培資源,目前共組織2013人參加基礎教育師資省級培訓。與此同時,市教育局還深化與廈門和北京教育學院教育交流合作,主動融入閩西南協同發展區,促進兩地師資交流。目前三明一中、三明二中等9所市屬學校已與廈門一中、雙十中學等名校建立結對幫扶關係,全市共選派397名校級領導、中層幹部和骨幹教師赴廈門對口學校掛職鍛鍊、跟崗學習,廈門市教育專家、名師、名校長共計82人到我市講學指導。
  完善教師職稱評審制度,加強名師、名校長評後、聘後管理。市教育局會同人社局對現有學校職稱崗位數進行動態調整,小學高級教師和初中高、中級教師及普通高中高級教師崗位比例在現行標準上,分別提高5個百分點,幼兒園的高、中、初級崗位結構比例調整為1:5.5:3.5,特教學校崗位結構比例參照初中確定,同時注重向農村學校、薄弱學校和教師交流傾斜,充分發揮激勵導向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