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軍:做十件事,不如做好一件事

吳軍:做十件事,不如做好一件事

吳軍:做十件事,不如做好一件事


內容來源:2019年11月10日,在上海交大安泰EMBA主辦的《互聯網+訓練營(10)》中,智能搜索科學家、豐元創投創始合夥人吳軍博士進行了以“硅谷的創新”為主題的精彩分享。筆記俠作為合作方,經主辦方和講者審閱授權發佈。

筆記達人 | 小酷

第 4390 篇深度好文:8446 字 | 15 分鐘閱讀

全網首發·完整筆記•商業思維

本文優質度:★★★★★+ 口感:麒麟瓜

筆記君邀您閱讀前,先思考:

  • 硅谷究竟因為什麼而出名?
  • 叛逆精神該不該被鼓勵?
  • 為什麼幫人省錢的創業者不是好的創業者?

大家下午好!今天我們來講硅谷的創新。

你確定了你辦這個公司的目的、價值觀、文化之後,當所有東西產生矛盾時,你就可以拿它去進行衡量,與之衝突的事不做,沒有衝突就做。

實際上,當一個創始人把這些事都定好之後,就可以回家睡覺了。硅谷也一樣。

今天,我們就通過它的起源來講它的基因是什麼,講講它能夠長盛不衰的奧秘是什麼。


一、硅谷的基因是什麼?

1.對硅谷的誤解

一個地方經過一個產業發展起來,持續繁榮一段時間又衰落了,這是一個正常現象,因為創業大概率是失敗事件。

當今,硅谷每天大概有十幾家公司獲得融資,每年4000多家,但只有1%能夠上市。即便如此,硅谷還算是比較好的。

所以,很多時候,我們的目的一定要明確,是上市,還是賣掉。硅谷這些獲得融資的,每辦4-5家,就有一家能賣掉。

最常見的能夠成功辦成企業的人,基本上是在第三次、第四次,如果第五次、第六次才辦成,說明這個人根本不適合創業,即便成了,也會“習慣性流產”。

有人說會不會技術進步了,我們的創業成功率就高了?答案是:不會。


吳軍:做十件事,不如做好一件事


硅谷的優勢在質而不在量,像京東和百度這種公司,硅谷佔了四成,關鍵在於總部在硅谷的公司都是全球化公司。

關於對硅谷的理解,媒體大部分的報道是比較膚淺的,主要有兩個原因:第一,媒體不知道;第二,真實本質可能是陰暗、醜陋的,拿不上臺面的,但這恰恰是硅谷獨一無二的地方。

我之所以這麼說,有以下3個原因:

第一,氣候說。

大眾的認知是硅谷之所以能成功,是因為氣候,理由是:在美國這些氣候好的地方,基本上經濟比較好。

但是,這在歐洲是反過來的,意大利等氣候好得不得了,荷蘭、丹麥、德國北部氣候糟糕得一塌糊塗,經濟發展好的卻是後者。

第二,斯坦福說。

在大眾的認知裡,有個說法叫做“因為有斯坦福,所以有硅谷”,有一定的道理,就像我們可能會說“在交大附近創業,結果一定好”一樣。但上海做得最牛的幾家企業,卻和徐匯這個區域沒什麼關係。

更好的一個反例是美國波士,波士頓有哈佛和麻省理工等50多所大學,一個450萬人口的城市,在校大學生人數達25萬,每10萬個人裡面就有一個諾貝爾獎獲得者,很多從0到1的世界性原創發明都來自於波士頓。

但是,在波士頓地區,美國財富500強公司中,總部在波士頓的只有3家。最近40年,是真正信息革命的40年,但波士頓卻完全踏空了,它沒有誕生出超級全球化公司。

第三,知識產權說。

美國所有地方都重視知識產權,各地區知識產權法都是一樣的,那為什麼其他地方不能成為硅谷?深圳有很多企業沒有專利技術,照樣做得不錯,原因是什麼?

按美國專利局授予的專利數量來衡量,第一名永遠是IBM,第二名永遠是三星,第三名變來變去,但大多是日本公司。

今天大家覺得IBM跟創新沒什麼關係,其實好多公司你今天都想不到跟創新有什麼關係,就像佳能、索尼,都是宣佈申請破產保護的公司。唯一一個特例就是谷歌,從下到上漲得很快,主要是它曾經吃過專利的虧,所以特別鼓勵發明專利。

吳軍:做十件事,不如做好一件事

但專利和創新沒什麼關係,硅谷真正與眾不同的地方,是叛逆,這還要從起源說起。

2.硅谷真正的基因,從起源說起

一個地區的誕生有很大的偶然性因素,硅谷的出現也出於一個偶然性的因素。

① 斯坦福建工業園

硅谷最早是牧場、果園,有農業,沒有工業。但是它的運氣很好,碰上了好時機。

當時IBM要做磁存儲,需要在遠離總部的地方建一個研發部門。對於一個上市公司來講,放在眼皮子底下做一個純粹研究性的東西,是一個只花錢不掙錢的事情。即使大老闆支持,周圍的總經理也是不會支持的,時間一長就三人成虎了。

這也是後來微軟的在線、雲計算部門都不在總部附近的原因。

但總的來講,選加州這個地方,一個是氣候還不錯,一個是這裡有空地,並且離太平洋比較近,這樣的話以後可以兼顧到亞太地區的一些生意。

所以,地方政府如果要引資的話,一定要引一個高水平的公司,這是非常重要的。

② 斯坦福大學的貢獻——不是技術,是土地

很多人去過斯坦福大學,都知道那個學校很大,可是你們看到的只是冰山一角。它的土地面積換算成中國的計量單位“畝”的話,有8萬多畝,大概20個清華的大小,比澳門都大。這麼多的土地,是它最大的財富。

50年代,斯坦福大學遇到了危機,任何一所私立大學,學生所繳納的學費遠遠不夠支付辦學費用,那時的斯坦福還沒什麼名氣,所以沒有什麼贊助、捐贈,科研經費也不多,快辦不下去了。

既然學校土地面積那麼大,賣點土地換點資金不行嗎?不行的。斯坦福遺囑規定:土地不許賣。


吳軍:做十件事,不如做好一件事

當時斯坦福的教務長弗雷德·特曼(被譽為“硅谷之父”,“電子革命之父”),他在研究遺囑時發現了一個漏洞,雖然不許賣土地,但沒說不許長期出租。根據美國法律,土地最多能租99年。

所以他就劃出一塊麵積比北大主校園大一點的地把部分土地租給惠普、科達等公司99年。就這樣,斯坦福大學解決了財政問題。然後蓋了大樓,又入駐了一批企業,當時叫斯坦福工業園,今天叫斯坦福科技園。

③ 人的因素——叛逆、不和

如果一個有後勁的公司起來了,那它一定要有一個前人沒做過的事情,而且要掌握核心的技術。一個地區也一樣,引進一個新技術,就要引進別人都能沒有的。

  • 晶體管的誕生

晶體管就是一個很了不起的技術。最早時候,我們做電子產品用電子管,這個東西特別耗電,而且要預熱很長時間,但晶體管完全沒這個問題。

那晶體管是如何誕生的呢?肖克利是一個非常天才的科學家,他原來祖籍是英國人,後來因為一些偶然性來到了斯坦福這邊。1948年時,他在貝爾實驗室發明了晶體管,使得計算機的速度提高了一個數量級,耗電量降低100倍。

肖克利由於要照顧生病的媽媽,便從貝爾實驗室辭職,創辦了肖克利半導體公司。

晶體管在當時屬於高科技,是一個新技術,沒什麼人會做,大學也不會教,那怎麼招人呢?很簡單,就是測智商,一下招來8個天才,包括髮現摩爾定律的摩爾,發明集成電路的諾伊斯(英特爾創始人)。

這簡直就是一個明星公司,第一年就獲得了諾貝爾獎。但辦到第二年就辦不下去了,因為肖克利既不是一個好朋友,也不是一個好老闆。於是,這8個人有7個人決定叛逃辦公司。


在他們在離開個公司前,跟第8個人打了個招呼,結果第8個人諾伊斯也決定離開。

  • 叛逆8人組隊成功

離開之後,這8個人一起辦公司,但他們沒有風險投資,克萊納的父親有50萬美金存在基金經理那裡,於是就給經理寫信說:“我們有8個人會做晶體管,你能不能為我們投一點錢?”

這8個人運氣也非常好,這封信寄到紐約辦公室時,原來的基金經理已經辭職了,這封信就落到接管工作的年輕人阿瑟·洛克手裡,後來被稱為風“險投資之父”。

他看完信後覺得很有意思,當時有人說會做晶體管,無異於現在有人跟你說他會做抗癌藥。於是,他就跟他的老闆說週末自己掏錢跑去看下,見面後他們聊得非常好,覺得應該可以支持他們去辦公司。

但是談完之後如果不籤個什麼協議的話,就等於白談了。不過來之前並不看不好這8個人,所以不但沒帶合同,連打印紙都沒帶。不過,洛克的老闆從兜裡掏出10張一美元的鈔票,讓每個人在上面簽上名字,一人一張,就算協議了。

當時沒有風險投資這麼一說,不知道怎麼算股權,最好的辦法就是按照協議分法一張算一份,等於這八個人一人一份,一份100股。

諾伊斯承擔了找投資的角色,後來就說服了美國一個很有名的電子公司休斯公司的創始人,當時已經快70歲了,因為他對科技很感興趣,也被諾伊斯打動了,所以還是決定給他們投錢創辦這個公司——仙童公司。

用他自己的回憶說,諾伊斯道出了未來電子產業的一個規律:“未來的整個電子產業,就是沙子和紅線,原材料變得一點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工藝,而世界上的工藝只掌握在我們8個人手裡。未來的電子產品的世界是這樣的,修理這個電子產品的成本要比製造它更高,用完就扔。”

這是1957年講的話,今天過了60年,依然成立。

當時因為沒有風險投資的說法,所以是以貸款的形式把這個錢給了他們,如果公司辦砸了就算了,如果成了,就以三倍的溢價把股權收回。這已經帶有有風險投資的性質了。


吳軍:做十件事,不如做好一件事

結果,第二年就盈利了。說明什麼呢?說明一個好的公司不需要太多好的項目、資金,依然能夠盈利

  • 仙童的繁榮

1959年,諾伊斯和另外一個科學家基爾比兩人發明了集成電路,這是在製造晶體管的過程中,總結工藝慢慢做出來的。

不過,公司以後到底是生產集成電路還是晶體管?前者只能賣一次錢,後者可以賣多次錢,所以很多人提議生產晶體管。

但有個工程師(八叛徒之一)不幹了,說明年公司應該投資生產線擴大集成電路的生產。不過,最終帶著3個人離開公司自己做了。其中一個人沒和他一起做公司,轉而搞投資去了。


吳軍:做十件事,不如做好一件事

這說明創始人或底下員工有股份和沒有股份,主人翁精神是不一樣的

  • 摩爾定律與Intel的輝煌

1965年,摩爾提出摩爾定律,每18個月集成電路的晶體管數量、計算能力會翻一番,諾伊斯自己當總經理。

所以提出要把所有的集成電路集中起來,變成一個大的。這個從單位的功耗、處理信息的能力、存儲信息的能力來講是幾十倍、幾百倍、幾千倍的增加,但是存在一個問題,你只能賣一片,收入大為減少。

這個時候管理層和具體做事的人之間又有了矛盾,於是諾伊斯干脆拉上摩爾和摩爾的一個兄弟安迪格魯夫找到一個董事會里的人阿瑟·洛夫,講了他們的想法,後來談得也很好,於是幫他們找融資就幫他們去找融資,成立了新的公司——Intel。

一開始做得不錯,但是這個公司到1000人的時候會出現大公司病,考驗大家智慧的時候來了。

當時在市場上的競爭力不行,而賣公司在硅谷是一個很常見的行為,諾伊斯就想賣掉,但摩爾不同意的。於是決定自己管管看。

不過,這個科學家並不適合管公司。他拉來了自己原來想去IBM的小兄弟安迪格魯夫,讓他為自己出謀劃策。在這一年裡,摩爾在硅谷非常受尊敬。

一年過後,他把公司的管理權交給了安迪格魯夫。Intel在安迪格魯夫的管理下,創造自身的輝煌。整個PC時代,叫做安迪比爾時代(比爾指比爾·蓋茨)。

  • “硅谷”的誕生,源於轉型

一個地區如果要長青或者一個企業要長青就要不斷地轉型,不可能靠一個產業永遠做下去,所以到70年代的時候,硅谷這個詞誕生了。

那個時代,遍地是半導體公司,使得當地的房價漲落比上海還快。後來也就使得很多技術不得不外移,因為在這裡沒法擴展。

關於硅谷的衰退論,從60年代末70年代初就開始了。這時候就實現了一次轉型,把一些製造業的東西挪出了硅谷,留下的轉型到了軟件業。

為什麼要轉型?原因很簡單,由於摩爾定律的作用,原來很小的、不值錢的處理器,和原來很貴重的大的計算機性能越來越接近,即便硬件性能不斷提高也沒有用,因為你不可能買一個大機櫃回家。

安迪也講,當時我完完全全想不到個人為什麼要買計算機,你買回去之後,除了算算日常的帳單,沒什麼用。但是要解決問題,自然就有人想到做軟件。

最早大家廣泛使用的PC上的軟件是遊戲,就跟大家手機上現在用到最多的軟件,除了微信就是遊戲一樣。遊戲起來了,軟件也起來了,就這樣實現了第一次轉型。

在這個過程當中,風險投資是什麼作用?拆了東牆不補西牆。

用約翰·杜爾的話講,就是“我們要讓工程師合法地富裕起來”。他覺得工程師有無限的創造力,就應該讓他們要掙得比毒品販子還要多。

所以在硅谷,過去講冒險家的樂園,今天整個中國都是冒險家的樂園,很多人錢沒直接套現,又都賠進去了,有的人套現了,就富裕起來了,坑了很多人。

技術一定伴隨著泡沫,但也一定會留存下來很多的有用的技術,千萬不要被泡沫給淹沒了。

反觀其他美國幾個地區,為什麼投資效率比較低,或者相對比較緩慢?很重要的一條,就是對政府的依賴太大了。

波士頓地區主要靠大軍工和大系統,洛杉磯和聖地亞哥主要靠航天和軍工,剩下的德克薩斯的也靠航天、靠政府。

一旦吃慣了2B的生意,做2C都做不起來,但硅谷很少靠政府,所以不受週期的影響。

在2008年互聯網金融危機之後,美國救助了很多企業,硅谷當年非常慘,大量的人失業,買的新房新車都不要了,直接跑回家鄉。

不過2年多的時間就恢復了,恢復過來之後,剩下的公司就更有活力了,因為佔據了大量的資源。

二、死亡是企業成長永恆的旋律


上市公司死掉90%之後,剩下的公司就過得爽了。

在美國互聯網泡沫的時候,96%的上市互聯網公司都死掉了。谷歌那時候上市了,臉書那時候也崛起了,蘋果慢慢從那個時代成為全世界最大的公司。


吳軍:做十件事,不如做好一件事

一個公司的死亡是對這個地區的最後一次貢獻,一個項目的死亡是對這個公司最後的一絲貢獻,一個不稱職的人辭職也是對這個公司的最後一次貢獻。

1.2B和2C

中國的APP在世界上被用的最多的是什麼?抖音。

抖音今年在全世界被下載了十幾億次,每天活躍的用戶達一點幾個億。字節跳動的收入等於百度+央視,2C的生意如果做不到這個指數,就不用做了。

但2B的生意不一樣,主要看銷售技術。就是無論你是今天給華為當銷售,還是明天給中興銷售,都能賣出去東西。但是,當你作為華為銷售的時候,就一定要讓客戶相信華為最好。

① 性能和功能

2C的產品一定要顏值高,不然銷量上不去。

2B是要符合對方的業務流程,顏值高不高沒關係。假設原來財務報賬是某個流程,即便你的軟件進去了,人家也不可能為了你這個軟件去改變原來的工作流程。

比如說小米的手機1億像素,這是一個性能。性能有沒有用我們不知道,但是性能這個東西,對於個人用戶來講,一定是有吸引力的。

不管尼康還是佳能,它其實都有兩條產品線:一條服務於專業,一條服務於個人。給個人用的標稱性能很高,實際效果都一般;專業用的所有的性能都是實打實的,但是功能很齊全。

我跟蘋果的人聊過,問他們的手機屏幕為什麼設計得不經摔,信號又不好。得到的答案是:“屏幕要經摔,裡面就要增加抗摔的東西,就意味著就要做得厚重一點,這樣就不漂亮了;但不經摔沒關係,摔壞了大家會埋怨自己,怪自己不小心。鋁的殼是信號不好,可是漂亮呀。”

原來,它是為了顏值而不是為了功能。這是2C和2B產品完全不一樣的地方。

② 產品和商品

今天中國企業不是2B2C的問題,而是很多時候會忽視掉一點:什麼叫產品?

很簡單,你做一個東西能用,這就是產品。蘋果手機、華為手機這樣的,拿來直接可以賣,叫商品,包括你到麥當勞去買吃的,也叫商品。

想真正做2B的企業,也不可能一家一家去做底層的開發,一定是做好了商品。而中國2B企業的公司,有時候過分強調功能,但是做出來之後不是商品,是產品。

EMC、IBM做出來的就是商品,一個模塊一個模塊的,直接就可以賣給你,誰都可以來銷售,誰都可以來服務。

③ 價值和使用價值

賣東西給個人只要有價值就行了,比如一條大金鍊子5斤重,什麼實用價值都沒有,給你要不要?要,因為它是黃金。

吳軍:做十件事,不如做好一件事

對一個企業來講,它根本不關心你的價值,只關心實用價值。所以這是2B2C的一個差異。

2.N+1原理

誤解1:我們缺乏原創性的發明,落在了世界的後面。

這是一個很深的誤解。大家都以為很多改變世界的重大發明都來自於硅谷,以為硅谷就是這些發明的原創地。其實不是這麼回事,這些發明很多是MIT的,就是後來沒有誕生出大公司的波士頓這個地方的東西。

為什麼是這樣的呢?要知道,從0到1的發現永遠是非常多的,只有你走完了從0到N完整的過程才算真正的原創發明。

吳軍:做十件事,不如做好一件事


牛頓說過一句話,叫做“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要告訴大家的是:

一個偉大的產品,一定是在前人的基礎上不斷地疊加進步的。


Intel之所以成為最好的半導體公司,是因為它是在仙童的基礎上產生的,差別在於仙童做集成電路,它做超大規模的集成電路。

誤解2:車庫文化

提到雙創時,大家還有一個誤解——車庫文化,在北京的話,叫地下室文化。但是,硅谷所有的偉大公司中只有一家是誕生在車庫的,這家公司就是蘋果公司。除此之外,都是在原來的基礎上發明的。

誤解3:山寨

什麼叫山寨?山寨就是N-1。相當於別人做了一個功能齊備的產品,價格是1000塊錢,我偷工減料,只用800塊錢去拉用戶。

我們的單車大戰就是這樣:摩拜12塊錢一個季度,OFO就恨不得倒貼錢。


吳軍:做十件事,不如做好一件事

任何一個好的生意都是要能盈利的,不能盈利就是對人類的犯罪,因為你可以把有限的資源用到更有意義的地方去。

所以,一個好的商人,一定要想辦法從大家兜裡掏越來越多的錢,這才叫聰明人,而且也能做個對社會有貢獻的人;總是想辦法給大家省錢的叫笨蛋他們可能是社會的廢人。

以華為為例:


華為手機增加了幾個攝像頭,這些費用恐怕連成本的5%都不到,但在同性能的型號中,即便它比同性能的手機貴了不止一倍,但你還是感覺華為的最好,還是會選擇華為。這才叫本事,這才是聰明人的做法。


吳軍:做十件事,不如做好一件事

我希望大家最後都被貼上聰明人的標籤,不要貼上一個傻瓜的標籤,聰明人是能夠多花5%的成本,多掙100%的錢,像華為這樣的;蠢人是為了節省50%的成本,少收三分之一的錢,就是為了山寨。

3.為什麼創新這件事發生在硅谷,不發生在其他地方?

① 遠離政治、金融中心

創新這件事發生在硅谷,不發生在其他地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硅谷遠離美國的政治和金融中心。

在政治中心、金融中心,企業家、政治僱員蠻多的,最有顛覆精神的是藝術家、新聞人士、青年學生,但是光顛覆沒用,鬧完事還是不成事,成事的是永遠是中間這幫科學家、工程師。

② 寬容叛逆精神

你們如果想讓自己的企業有活力,就得寬容叛逆。照章辦事那是工業時代的事,靠大學靠不住,靠專利靠不住,靠的是當叛徒、靠的是顛覆,同時還要當清道夫,把快死的企業、部門挪開,把資源留給這些“叛徒”。

為什麼斯坦福大學對這些叛逆者有寬容?因為它有回饋。企業對部下有寬容,就是通過注資、融資的方式,把周邊的生態鏈做大。這在商業文明時代能形成雙贏。

加州的公權力對叛逆是很寬容的,根據大數據統計,你蘋果、谷歌、因特爾等公司之間不互相挖腳,這就導致創新和競爭打壓下去了,所以加州政府會狀告這幾家大公司罰他們款。

這些原因才是硅谷真正能夠長期在世界上站住腳的原因,不是什麼政府補貼、支持,恰恰是政府對他們的打壓和刺激。就像你刺痛它一下,反而它的生命力就煥發出來了一樣。

4.國際化

美國企業的實際收入主要是由標準普爾500的企業構成的,有一半左右在海外。

新一代的中國企業在中國的市場佔有率可能只有三分之一,但他們在海外發展得很好。因為全世界GDP有70%在中國以外。

5.淘汰機制

即使是財富500強的企業,平均年齡也就40歲。今天我們平均要活到80歲,也就是說,如果你有幸在30歲時辦了一家財富500強的企業,那很可能在你還健在的時候,你的企業就沒了。雅虎就是一個最典型的例子。

有人問:“硅谷的房價是不斷上漲的,怎麼看待這件事?”那上海房價這麼高,你們有沒有擔心將來年輕人進不來了,城市停止發展了?答案是否定的。

你要換一個角度想,它之所以房價高是因為一定有人買得起,既然有那麼多人能夠買得起,就說明一定有人對城市的貢獻率要大於平均值,城市應該把這些人留下來,而不是那些要靠廉租房才能活下來的人。

一個企業也是這樣的,你最好的辦公位子要留給最能幹的人,而不是在這裡混日子的人。

實際上,你要不斷計算、調整企業內部之間辦公的場地、房租的價格等,哪位部分扛不住了,就意味這個部分該被淘汰了。

舉一個具體的例子:

50年代,GM(通用汽車公司)為了做美國西部生意建了一個工廠在硅谷。


隨著日本的汽車充斥到了美國的生意,就變成了豐田和GM的合資廠。因為在硅谷這麼貴的地方,光靠GM的利潤是養不了那麼多產業功能的,所以豐田進來。


到90年代,GM就更不行了,在美國完全生產豐田品牌的汽車。但到了2008年,整個汽車行業在硅谷都很難生存了,包括豐田在內。


金融危機之後又出現“剎車門”事件,就決定把工廠賣掉,搬到美國兩個更便宜的洲去。

後來埃隆·馬斯克找到豐田的負責人,建議收購豐田的生產線,接著造車。

豐田就被打動了,最後埃隆·馬斯克一分錢沒花就把這個工廠拿下了,並且開始造自己的車。

一個地區的變遷,一定會把不靈光的、利潤低的東西要淘汰掉。


吳軍:做十件事,不如做好一件事

如果創造不出來奇蹟,你做十件事還不如做好一件事,保留不保留也沒什麼意義。

這就是今天給大家分享的內容。謝謝大家!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筆記俠立場。


主辦方簡介——

交大安泰EMBA,中國首批獲准開辦的EMBA項目。2019年,英國《金融時報》全球EMBA排名,位列第11位,三年平均獨立辦學項目全球第1。以“貢獻管理智慧,培養有德的領導者,引領經濟社會發展”為使命,5800餘名來自業界的傑出校友構成了極具影響力與價值的全球菁英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