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江水“引”來發展新活力——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通水五週年系列報道第三篇

引江水“引”來發展新活力——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通水五週年系列報道第三篇


石家莊屬於全國最嚴重的缺水城市之一,人均水資源量僅為229m³左右,是全國水平的1/10,世界水平的1/40。2014年,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建成通水後,我市加大南水北調受水區自備井的關停工作力度,並通過限制地下水開採、直接補水、置換擠佔的環境用水等措施實施生態補水,有效遏制了我市地下水水位快速下降的趨勢。五年來,我市共關停近2000眼自備井,預計到2021年,我市引江水占城鎮生活和工業用水比例將達到100%。請看《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通水五週年》系列報道第三篇《引江水“引”來發展新活力》

一大早,趙縣新寨店村民李亂勝打開水龍頭給茶壺裡添水。2017年冬天,新寨店村民的生活用水全部置換為南水北調引江水。

趙縣新寨店村民李亂勝:

這是常燒水的(壺),沒有水垢,這個壺燒水一年多了。

談起吃水,新寨店村10多年來可謂“一波三折”,從最初的80多米淺水井到300多米深水井,從兩天限時2小時放水到全天自來水,現如今,關停自備井,喝上長江水,是老李做夢也想不到的事。

趙縣新寨店村民李亂勝:

現在換成南水北調的水了,隨時有自來水,水質好多了,主要是方便,水質也好。

引江水“引”來發展新活力——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通水五週年系列報道第三篇

圖片源自網絡

“遠水”解“近渴”。在新寨店村供水管網裡“遠道而來”的引江水在7公里外的河北華泰紙業有限公司起到了“大作用”。

河北華泰紙業有限公司錢學君:

以前,地下水的硬度在500到600,生產需要的事110以內,地表水的硬度在120,基本是和我們的工藝用水是一樣的。大大節約了我們的成本。

引江水“引”來發展新活力——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通水五週年系列報道第三篇

圖片源自網絡

作為年產30萬噸新聞紙的造紙企業,河北華泰2017年以前,只能依靠公司周邊的10眼350米深井提供工藝用水,月耗水量在30萬噸。公司辦公室主任錢學君說,南水北調水源的常態化供應,讓公司徹底封停了10眼自備井,珍貴的低硬度優質引江水還促進企業進一步優化了用水工藝。

河北華泰紙業有限公司錢學君:

用上了好水,還要用好水,我們除了現有的技改項目還在制度上優化,節約每一滴水。

趙縣水利局黨組成員周利濤介紹,作為嚴重地下水超採區,趙縣11個鄉鎮裡有7個達到了淺層嚴重超採區,通過近幾年南水北調水源置換和關停自備井、地下水壓採等措施,現在趙縣縣城和各工業園區已經全部切換為南水北調水源。

趙縣水利局黨組成員周利濤:

截止到現在,趙縣已經關停了295眼自備井,實現年壓采地下水1584萬立方米,相當於趙縣縣城12萬居民的3年的用水量。

引江水“引”來發展新活力——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通水五週年系列報道第三篇

圖片源自網絡

趙縣用水資源改善情況是石家莊用水環境“優化”的一個縮影。

我市水資源環境自然稟賦不高,降雨量偏少,72%主要集中在西部山區;7條主要行洪河道和23條支流小河流經我市,卻都屬於季節性河流;雖然有243座水庫,但是有限的庫水主要用於季節性農業灌溉。500萬城區人口用水2014年前主要依靠地下水開採,這就導致地下水每年下降速率近1米,全市形成450平方公里的地下水位降落漏斗影響面積,地下水生態惡化嚴重。用好南水北調引江水、關停城鎮自備井、嚴控地下水開採,是保護地下水生態環境的重要舉措。

市水利局水資源綜合服務中心趙家澤:

石家莊以前的水源一直就是以地下水為主,2014年,南水北調中線通水之後,我們來水了,所有受水區加快關停自備井,用足用好南水北調引井水,涵養地下水,逐漸恢復自然平衡狀態。

從南水北調受水區自備井關停到城鎮自備井關停,再到農村生活水源置換項目……2014年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通水後,我市一方面加大市政供水管網建設力度,一方面逐步關停自備井,推行市政集中統一供水,規範地下水開採,緩解生活、工業對地下水的依賴程度。截止到2018年8月底,我市關停南水北調受水區非農用自備井1354眼,並大力開展農村生活水源置換項目,現如今,我市10個縣441個村莊陸續關停125眼“老水井”,實現年地下水壓採能力2250萬立方米。

預計到2021年,我市引江水占城鎮生活和工業用水比例將達到100%,農村集中生活用水實現部分覆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