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齊哈爾城事」三代村民義務守護73載無名烈士墓

在湯池鎮烏諾村新立堡屯西200米處,有一片綠樹掩映的墓地,許多榆樹簇擁著一個二米高的花崗岩墓碑。墓碑正面中間刻著“革命先烈永垂不朽”、兩旁是“青山埋忠骨碧血勵後人”。墓碑臺階上是村民自發擺上的供品:幾瓶白酒和整齊排列著斟滿酒的酒杯,幾束鮮花的裝點讓墓碑更加莊嚴肅穆!墓碑背面簡要敘述了這場戰鬥的經過。泰來縣湯池鎮烏諾村幹部張久佔說,新立堡這處墳墓是個無名烈士墓,據當地老人講,這是解放戰爭時期的23名烈士犧牲在這裡,泰來縣誌上也能查到這方面的文字記載,這事屬實;包括新立堡屯的屯長和新立堡的幾位老人這些年來,也始終都在守墓,並且新立堡屯的屯長和叔叔還花了5000多元立了紀念碑。現在最好能通過相關部門找到無名烈士的姓名,這是當地的村民最為期盼的。


「齊齊哈爾城事」三代村民義務守護73載無名烈士墓

湯池鎮烏諾村新立堡屯有座英雄烈士墓,這件事是通過泰來縣和平團結村抗戰收藏家張樹明的引見,記者才來到現如今新立堡屯屯長、現年54歲的王正方家中,見到中等個頭,長得淳樸、憨厚的村長,以及陳喜林、石長志老人等老人的。


採訪中,王正方說,給烈士們立這個碑,就是想給烈士一個名份,想讓後人知道這裡發生過什麼;71歲的陳喜林介紹,這23名犧牲的烈士,最小的十七八歲,大的二十多歲,都聽父親說的,父親讓他們守護這處陵墓;74歲的王桂榮說,她媽媽講,在生完她七天時,開始打的這場戰役,從一大早打到快日落;74歲的石長志說,那時屯裡人少,強弄了三口棺材,幫著抬到這裡,剩下的那些烈士都是村民用木板給抬過來的。

《泰來縣誌》新立堡遭遇戰中記載:1946年4月,東北民主聯軍收復齊齊哈爾時,原國民黨嫩江省主席彭濟群部下200餘人,在齊齊哈爾被打散之後,逃竄至泰來縣湯池區新立堡屯一帶,與駐昂昂溪的嫩江軍分區獨立二團五連遭遇交火。戰鬥從黎明始,中午結束。由於敵眾我寡,彈盡無援,嫩江軍分區幹部、戰士在戰鬥中犧牲23人。


「齊齊哈爾城事」三代村民義務守護73載無名烈士墓

據村民講,新立堡屯這處埋葬著23名烈士的無名英雄墓,始終由他們一代代人看守著,這已成為該村的一種傳統。

陳喜林介紹,當年,他的父親陳金鎖一直在新立堡村當支部書記,經常教育他們,犧牲的這些戰士遠離家鄉,為了東北的解放獻出自己年輕的生命,要他們像對待親人一樣對待這些犧牲的烈士。他自己始終呵護著這片墓地,每逢清明節都要祭祀,為烈士斟上一杯酒、祭奠烈士的英靈,一直到1995年去世。父親去世後,他就接過父親的班,與石長志等一同守護烈士英靈,防止牲畜踩踏、開荒種地燒燬墳墓。

石長志老人也表示:“幾十年來,許多人都加入到守護烈士英靈的隊伍中來了,年輕人王正芳就是突出的代表,2007年,王正芳被村民推薦為屯長,就把我們老哥倆兒的活搶過去了,不但參與守護墓地,還與叔叔共同出資刻制了墓碑,舉行了揭碑儀式,墓地守護也不愁後繼無人了。”。

聽了這話,王正芳則有些靦腆地笑著說:“我做這點小事與烈士的壯舉相比微不足道,沒有革命先烈拋頭顱、灑熱血,哪有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我們有責任守護好烈士的英靈。”

29歲的王鋒說,從上小學開始,他們校長就經常領他們來這裡掃墓,他的爺爺、爸爸也年年在清明或過年來這裡祭拜,到他們這一代也不能忘了這個傳統。


聽到消息後,趕去現場採風的泰來縣老促會、縣文聯、縣作協和詩協的人員,也對村民傾情守護烈士的作法表示出極大地讚美。泰來縣老促會秘書長兼作家協會主席徐國強撰文《三代村民義務守護烈士英靈73載》,縣作協和詩協人員也紛紛撰文、寫詩,一抒情懷,並做成美篇進行傳播,後被“中國老區網”“紅色思源網”“軍旅警營”等網站進行了轉載。徐國強表示,每個傾情守護烈士墓的守墓人身上,都蘊含著感人至深的故事,他們對烈士的情感如此自然樸實,卻又如此感人肺腑,令人感動,更催人前行。身為作家,他們有義務去揭開一段段塵封的歷史,去展示烈士的英雄氣概和高尚情操;有義務真正走進守墓人的精神世界,去傳遞他們對烈士的樸素感恩、血肉深情。


「齊齊哈爾城事」三代村民義務守護73載無名烈士墓

我市特聘黨史研究員、一直在為烈士樹碑立傳的人王國作老先生,也對村民的義舉深為感動,向記者道出他內心的感言:

革命烈士這沉甸甸的大字,代表了怎樣的一個群體?他們來自五湖四海,自從選擇了崇高的革命事業,就告別了親人、故鄉,四海為家。不曾想,突然有一天,他們的生命走到了盡頭,不要說與親人團聚,就連告別都沒有,其屍骨就長眠異鄉的荒野草原。在戰火紛飛的年代,不知有多少連名字都沒有留下的英雄就這樣成為了烈士,由於時代、戰爭的複雜與特殊性,直到現在也沒有人知道他們的籍貫與親人在哪裡!

雖然說烈士們當初拋頭顱、灑熱血只為正義,青山處處埋忠骨,何必馬革裹屍還!但烈士將鮮血和生命留在了這片熱土上,如果沒人記得這些曾經為新中國解放做出的犧牲和貢獻,就等於忘了曾經的苦難,也丟了做人的根本。


「齊齊哈爾城事」三代村民義務守護73載無名烈士墓


墓碑就像一面旗幟,彰顯了一種永不過時的民族精神和氣節。而這群守墓人,卻用他們的堅守來沉澱心中無盡的情思與懷念,為了不讓烈士墳塋長滿荒草,他們來烈士墓添土、去除雜草和雜物,在烈士墓周圍種植花木、精心守護,為烈士營造一方乾淨整潔、莊嚴肅穆的安息環境,讓烈士們安然長眠於此。第二、第三代守墓人,從小耳濡目染,也從內心對英靈充滿了的敬畏,村民誰家孩子上大學、結婚,誰家生了孩子、建新房,都要到烈士墓燒上一刀冥紙、放上一串鞭炮,像祭拜祖先一樣告慰烈士,這一特殊的村訓一直傳承至今。一句委託,世代傳承。他們為無名烈士墓守護了70餘載,盡心地守護著一段刻骨銘心的歷史,風雨無阻,當年青春勃發的小夥已經是白髮蒼蒼的老人,歲月改變的是容顏,但不變的是對烈士無限的敬仰!

最樸素的情感最感人。守護先烈,不僅是守護著民族的脊樑,更是守護著紅色血脈賡續不斷。他們用高尚的執著為信仰堅守,用生命守望生命的寧靜,守望我們民族的魂和根。他們甘願守護烈士一輩子的樸素情懷,向人們傳遞著英烈的光榮與夢想。


齊齊哈爾市新聞傳媒中心記者 韓豔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