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上的榆樹

高原上的榆樹

作者/喬五厚

高原上的榆樹

榆樹

當你驅車行駛在鄂爾多斯高原上時,偶爾會遠遠的望見一棵或幾棵高大的枝幹迎風挺立,穿著斑斑點點的綠衣服,在太陽的照耀下顯得格外親切,好像在瞭望和迎接著遠方的客人們似的。這就是生長在西北地區的普通樹木——榆樹。榆樹是一種耐旱的樹種,生長速度相對緩慢,木質結實,製作成傢俱耐久,枝幹筆直,屬於喬木的一種。喬木樹枝高大茂盛,在西北地區的草原、荒漠、溼地上都有分佈。生長在鄂爾多斯高原上的榆樹總讓人覺得特別靠譜、敦厚,風沙鹽鹼對它們來說從來都不足為奇,至於榆樹什麼時候落根當地的,可能是遙遠的年代了,而它的根早已融入了這片黃土地中,不斷從大地母親的懷裡吸吮著乳汁,茁壯成長,爭先恐後茂向藍天,守望相助。成長的歲月中,榆樹早已成為我記憶中抹不去的背影,從記事開始在老家院子裡已經有了五棵榆樹,年齡比我大,是在上世紀50年代栽種的,當時家鄉發生了一次特大洪水,把我們家的土建房屋給沖塌了,之後父親新修建了一所屋子,看上去這所屋子有點孤單,於是就在院子裡栽下了這幾棵榆樹。它們與高原上的其它榆樹們一樣,在新中國的幾十年成長過程中,目睹了我們一家兩代人的崢嶸歲月。

高原上的榆樹

鄂托克旗阿爾巴斯蘇木盤龍古榆,樹齡約250年

院子裡的這五棵參天大樹,枝幹嚴實葉子如花綻放,幾經風雨,樹枝向四面八方散開,枝幹相連,樹木成蔭,好像一把巨大的傘遮在院子上空。在夏季,我們家幾乎一天不用受太陽的烈曬,這樣的待遇不是所有人能享受到的。我入學後,每到暑期,我就把桌子搬到院裡,在榆樹下讀書、習字、筆畫人生……在炎熱的酷暑季節裡,享受著縷縷涼意。記憶中,在榆樹下母親的身影總是忙碌著,早早把做飯所需的材料準備好,落實好一家人的飯菜。有一種飯菜普通至極,飯的原料就是那時候旱地裡種的糜子,通過加工後把皮去掉,再經過幾道工序就加工成了黃米,因那時沒有電也沒有電飯鍋,只能把黃米放在大鐵鍋裡用水煮,等煮熟以後,用笊籬把米飯撈出來,就成了口感香甜的黃米撈飯,如果喝上一碗鍋裡的米湯方知什麼是回味無窮。菜就是秋季買好的大白菜,拉回來醃好,因為家裡人口多,一般醃幾大缸酸菜,儲存下來吃。那時用的是豬油燴菜,還需要弄好土豆,把醃菜切碎,按順序放在鍋裡,加上一些調味品就是酸燴菜,總稱燴菜撈飯,這幾乎是那時長期不變的飯菜。就是這普通的飯菜鑄就了我們樸實憨厚的性格,猶如鄂爾多斯高原上的榆樹一樣。之後我逐漸明白父親給我們兄弟幾個用“厚”字起名的用意,大概和這個有關吧。

旱榆

春去秋來,數千年的傳承和守望,榆樹總是以它高大的臂膀為人們遮風擋雨,微笑著注視著大地,張開臂膀盼望著出行兒女平安的歸來。在遼闊蒼茫的西北地區,榆樹的性格不僅象徵著西北地區的勞動人民,而且象徵著西北地區人民實事求是、腳踏實地、迎難而上的奮鬥精神,這不正是我們追夢人需要的昂揚鬥志嗎?

高原上的榆樹

青達門古榆王,目前鄂爾多斯市保存最古老的榆樹,樹齡約650年

我敬佩榆樹的精神,敬佩它腳踏實地一步一印的性格,在城市化飛速發展的今天,外來樹種佔了主要角色,在城市的綠化帶幾乎看不到榆樹的影子,我想以榆樹的博大胸懷,肯定不會因為自己在城市沒有位置而感到失落。反而為自己在鄉村或者西北地區某個角落靜靜地迎風佇立而感到自豪。它們挺起自己的胸膛,對世人說,我就是堂堂正正的、土生土長的“西北漢子”。在新中國成長的70年歲月裡,榆樹見證了祖國母親的艱辛歷程,青春歲月,風吹雨打,才能鑄就康莊大道。在民族復興的征途上,我們需要實事求是,勇於向上,像榆樹一樣的實幹精神,方能使大地上的山更綠,水更清。

高原上的榆樹

榆樹壕古榆群

我讚美高原上的榆樹,讚美像榆樹一樣的勞動人民!

—— 2019年7月8日

高原上的榆樹

喬五厚

喬五厚,男,1981年出生,現在伊金霍洛旗高級中學任教,愛好書法,時常寫詩作詞。希望用一顆赤誠之心助推教育發展,用教育力量促進民族復興!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最鄂爾多斯立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