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上的榆树

高原上的榆树

作者/乔五厚

高原上的榆树

榆树

当你驱车行驶在鄂尔多斯高原上时,偶尔会远远的望见一棵或几棵高大的枝干迎风挺立,穿着斑斑点点的绿衣服,在太阳的照耀下显得格外亲切,好像在瞭望和迎接着远方的客人们似的。这就是生长在西北地区的普通树木——榆树。榆树是一种耐旱的树种,生长速度相对缓慢,木质结实,制作成家具耐久,枝干笔直,属于乔木的一种。乔木树枝高大茂盛,在西北地区的草原、荒漠、湿地上都有分布。生长在鄂尔多斯高原上的榆树总让人觉得特别靠谱、敦厚,风沙盐碱对它们来说从来都不足为奇,至于榆树什么时候落根当地的,可能是遥远的年代了,而它的根早已融入了这片黄土地中,不断从大地母亲的怀里吸吮着乳汁,茁壮成长,争先恐后茂向蓝天,守望相助。成长的岁月中,榆树早已成为我记忆中抹不去的背影,从记事开始在老家院子里已经有了五棵榆树,年龄比我大,是在上世纪50年代栽种的,当时家乡发生了一次特大洪水,把我们家的土建房屋给冲塌了,之后父亲新修建了一所屋子,看上去这所屋子有点孤单,于是就在院子里栽下了这几棵榆树。它们与高原上的其它榆树们一样,在新中国的几十年成长过程中,目睹了我们一家两代人的峥嵘岁月。

高原上的榆树

鄂托克旗阿尔巴斯苏木盘龙古榆,树龄约250年

院子里的这五棵参天大树,枝干严实叶子如花绽放,几经风雨,树枝向四面八方散开,枝干相连,树木成荫,好像一把巨大的伞遮在院子上空。在夏季,我们家几乎一天不用受太阳的烈晒,这样的待遇不是所有人能享受到的。我入学后,每到暑期,我就把桌子搬到院里,在榆树下读书、习字、笔画人生……在炎热的酷暑季节里,享受着缕缕凉意。记忆中,在榆树下母亲的身影总是忙碌着,早早把做饭所需的材料准备好,落实好一家人的饭菜。有一种饭菜普通至极,饭的原料就是那时候旱地里种的糜子,通过加工后把皮去掉,再经过几道工序就加工成了黄米,因那时没有电也没有电饭锅,只能把黄米放在大铁锅里用水煮,等煮熟以后,用笊篱把米饭捞出来,就成了口感香甜的黄米捞饭,如果喝上一碗锅里的米汤方知什么是回味无穷。菜就是秋季买好的大白菜,拉回来腌好,因为家里人口多,一般腌几大缸酸菜,储存下来吃。那时用的是猪油烩菜,还需要弄好土豆,把腌菜切碎,按顺序放在锅里,加上一些调味品就是酸烩菜,总称烩菜捞饭,这几乎是那时长期不变的饭菜。就是这普通的饭菜铸就了我们朴实憨厚的性格,犹如鄂尔多斯高原上的榆树一样。之后我逐渐明白父亲给我们兄弟几个用“厚”字起名的用意,大概和这个有关吧。

旱榆

春去秋来,数千年的传承和守望,榆树总是以它高大的臂膀为人们遮风挡雨,微笑着注视着大地,张开臂膀盼望着出行儿女平安的归来。在辽阔苍茫的西北地区,榆树的性格不仅象征着西北地区的劳动人民,而且象征着西北地区人民实事求是、脚踏实地、迎难而上的奋斗精神,这不正是我们追梦人需要的昂扬斗志吗?

高原上的榆树

青达门古榆王,目前鄂尔多斯市保存最古老的榆树,树龄约650年

我敬佩榆树的精神,敬佩它脚踏实地一步一印的性格,在城市化飞速发展的今天,外来树种占了主要角色,在城市的绿化带几乎看不到榆树的影子,我想以榆树的博大胸怀,肯定不会因为自己在城市没有位置而感到失落。反而为自己在乡村或者西北地区某个角落静静地迎风伫立而感到自豪。它们挺起自己的胸膛,对世人说,我就是堂堂正正的、土生土长的“西北汉子”。在新中国成长的70年岁月里,榆树见证了祖国母亲的艰辛历程,青春岁月,风吹雨打,才能铸就康庄大道。在民族复兴的征途上,我们需要实事求是,勇于向上,像榆树一样的实干精神,方能使大地上的山更绿,水更清。

高原上的榆树

榆树壕古榆群

我赞美高原上的榆树,赞美像榆树一样的劳动人民!

—— 2019年7月8日

高原上的榆树

乔五厚

乔五厚,男,1981年出生,现在伊金霍洛旗高级中学任教,爱好书法,时常写诗作词。希望用一颗赤诚之心助推教育发展,用教育力量促进民族复兴!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最鄂尔多斯立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