渾南區深井子國公寨村


地名檔案 | 渾南區深井子國公寨村

地名來歷。據地名碑記載,清初有國公墳在此,形成村落,以此得名國公寨。偽滿時,此地曾名公義村。

據《沈撫新城各村村名由來》一文介紹,明末清初,有一位國公死後葬在此地,故名國公寨。

上述國公來歷,無法考證。

地名檔案 | 渾南區深井子國公寨村

據記載,撫順錫伯族伊拉里姓之先祖於清康熙三十二年由伯都納隨蒙旗東遷至盛京國公寨,道光年間,成額一支由國公寨遷到今撫順縣拉古鄉徒山溝村。

據《東陵區村落地名形成與分佈規律》一文介紹,以“寨”為通名的聚落在我區(東陵區)內也是不少的,《三國演義》第四十五回:“今當先立水寨,令青徐軍在中,荊州軍在外,每日教習精熟,方可用之。”“寨是舊時方位所用的木棚,引申為軍營,這就說明曾在此地駐軍,如班家寨、三家寨、施家寨、常王寨、孫家寨等,這些聚落地名經過地名普查和考證大部分都駐過軍人,為此看出這些地方在舊時是軍事防禦重地。

國公寨是不是當初錫伯軍營,有待考證。

地名檔案 | 渾南區深井子國公寨村

珠林寺殿堂

1925年12月,郭松齡夫婦被張作霖殺害後,曝屍三日。最後郭松齡的表親鄭寶給他們夫婦收了屍,暫厝於珠林寺內,九一八事變後接回東陵區深井子鎮國公寨村,厝於胡家墳附近高崗上,但並未下葬。

直到1952年,其侄子郭鴻志回到瀋陽,聯繫當地政府取得同意後,最終郭松齡夫婦安葬在七間房墓地。2013年10月,郭松齡墓在位於瀋陽祝家鎮附近的漢卿園內落成。

國公寨小學,建於1904年。1985年10月,有8個班,269名學生,13名教職工。佔地面積12600平方米,建築面積616平方米。

地名檔案 | 渾南區深井子國公寨村

地名檔案 | 渾南區深井子國公寨村

地名檔案 | 渾南區深井子國公寨村

地名檔案 | 渾南區深井子國公寨村

地名檔案 | 渾南區深井子國公寨村

地名檔案 | 渾南區深井子國公寨村

地名檔案 | 渾南區深井子國公寨村

地名檔案 | 渾南區深井子國公寨村

地名檔案 | 渾南區深井子國公寨村

地名檔案 | 渾南區深井子國公寨村

地名檔案 | 渾南區深井子國公寨村

地名檔案 | 渾南區深井子國公寨村

地名檔案 | 渾南區深井子國公寨村

地名檔案 | 渾南區深井子國公寨村

地名檔案 | 渾南區深井子國公寨村

地名檔案 | 渾南區深井子國公寨村

地名檔案 | 渾南區深井子國公寨村

地名檔案 | 渾南區深井子國公寨村

地名檔案 | 渾南區深井子國公寨村

地名檔案 | 渾南區深井子國公寨村

地名檔案 | 渾南區深井子國公寨村

地名檔案 | 渾南區深井子國公寨村

地名檔案 | 渾南區深井子國公寨村

地名檔案 | 渾南區深井子國公寨村

地名檔案 | 渾南區深井子國公寨村

地名檔案 | 渾南區深井子國公寨村

地名檔案 | 渾南區深井子國公寨村

地名檔案 | 渾南區深井子國公寨村

地名檔案 | 渾南區深井子國公寨村

地名檔案 | 渾南區深井子國公寨村

地名檔案 | 渾南區深井子國公寨村

地名檔案 | 渾南區深井子國公寨村

地名檔案 | 渾南區深井子國公寨村

地名檔案 | 渾南區深井子國公寨村

地名檔案 | 渾南區深井子國公寨村

地名檔案 | 渾南區深井子國公寨村

地名檔案 | 渾南區深井子國公寨村

地名檔案 | 渾南區深井子國公寨村

地名檔案 | 渾南區深井子國公寨村

地名檔案 | 渾南區深井子國公寨村

地名檔案 | 渾南區深井子國公寨村

圖片 | 李學增老師

文字 | 陳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