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資沒那麼高,延畢率超60%,現代人讀博都圖什麼?

招聘9人,其中博士6人,畢業院校分別是北大、清華、約翰霍普金斯大學、中國科學院大學、中科院物理研究所。


這不是某家國際巨頭的人員公示,而是武漢華中師範大學第一附屬中學的招聘名單。

薪資沒那麼高,延畢率超60%,現代人讀博都圖什麼?


DT君(ID:DTcaijing)看了這張名單後皺著眉頭髮出了弱者的聲音。


薪資沒那麼高,延畢率超60%,現代人讀博都圖什麼?


當娛樂明星紛紛操著學霸人設鬧得歡騰時,真正的高級知識分子卻下沉到了中學當老師。


所以,這些喝露水長大、吸取了日月精華的地球級學霸,不跑去做科研、領諾獎,為什麼要來降維打擊我們普通人呢?


備感職業壓力的DT君也小心翼翼地提出了自己的一連串疑問:博士們當初都為什麼選擇讀博?畢業教書是否符合他們的職業初衷?除了教書,順利畢業的博士又都去了哪裡?


這些問題,讓我們用數據一個個地來看。


1

讀博的初衷

他們是怎麼想的?


作為知識界的巔峰,博士學位一直是陽春白雪般的稀有存在。但根據教育部的統計,2018年全國博士的招生人數已經達到9.55萬人,在學博士人數38.95萬人。


不斷擴招的事實不僅讓碩士們有了繼續學術研究的動力,也讓一部分職場人找到了新出路。


研究生畢業並工作一年後,程琪最近開始認真考慮讀博。複雜的人際關係、讓人迷茫的工作……這些總讓她情緒低落。重返校園,是程琪的新目標。


但對於校園的喜愛並非程琪作出選擇的唯一理由。“讀博對我來說事業上可以前進一大步,畢業後選擇空間和報酬都會有提升。”程琪告訴DT君。


從一份針對44所中國高校1399名博士候選人的報告中可以得知,“謀求更好的工作和職業發展空間“是現代人讀博的最大動力,其次是“對學術研究的熱情”,以及排在第三位的”未來在大學或研究機構就職”。


薪資沒那麼高,延畢率超60%,現代人讀博都圖什麼?


如果細分地以文科生和理科生視角來尋找讀博動機,仍然有細微差別。理工科學霸們更看重博士學位可能帶來的更好職業前景和經濟收益。而在一頭扎進人文社科研究的準博士群體中,出現了更多的純血學術鬥士,對追求學術熱情的讀博動機更高於理科生。


薪資沒那麼高,延畢率超60%,現代人讀博都圖什麼?


不管是文科生還是理科生,他們讀博的動機都是相似的。大家都期待博士學位能夠給自己帶來更好的職業機會,也肯定自己對學術的熱情,同時想有更高的經濟收益。


但是在調查的最後你也能發現,仍然有一部分人是糊里糊塗地讀了博。


不過,包括選了“沒有目標”的博士在內,所有的博士們從再次踏進校園開始,就要踏上“渡劫”之路了。

2


想拿到學位?先發論文再說


從調查發現,博士們的訴求是緩解職場焦慮——但別忘了,讀博本身就足夠讓人禿頭。從入學的那一刻起,博士們首先要面對的問題是如何畢業。


要了解畢業有多難,先要看畢業率。


雖然中國的博士一直在擴招,但畢業率仍然堪憂。以2015年為例,當年博士招生數量為7.44萬,但在2018年順利畢業的只有6萬人左右,並且這6萬人還得算上前幾年延期畢業的博士們。


顯然,無法如期畢業並非小概率事件。2013年到2017年,全國高校博士的延畢率一直居高不下,年年高達60%以上且呈現上升趨勢。調查數據顯示,在3-4年的正常學習年限內畢業的博士佔到63%,在5年內畢業的博士生比例超過25%,而在實驗室待上6年以及以上的博士比例也超過了10%。


薪資沒那麼高,延畢率超60%,現代人讀博都圖什麼?


最直接導致博士無法畢業的因素,就是論文。目前就讀於上海財經大學經濟學院博士學位的吳晗告訴我們:“想要按時畢業的話,就必須根據上財經濟學院的標準,在《經濟研究》《經濟學季刊》《中國社會科學》等A類核心期刊上發表一篇論文。”


想在A類核心期刊上發表一篇文章有多難?按照吳晗的理解,這需要一個好的選題+好的故事+好的數據。但好的選題早就被別人寫過,新的選題卻缺乏數據支持。哪怕自己的文章彙集了所有的必要條件,還要看期刊審稿人的個人口味和偏好。


核心期刊就那麼一些,要發論文的博士卻越來越多。換句話說,難畢業的博士只能越來越難畢業。


薪資沒那麼高,延畢率超60%,現代人讀博都圖什麼?

(圖片說明:博士聚集的豆瓣小組“博士互助組——今天你畢業了嗎”,組名透露出博士們對於能否正常畢業的憂慮。)


能否順利畢業的另一個關鍵,是能不能得到導師的“關懷”。


“導師的人品直接影響著我們博士生的生活幸福感。”吳晗說,“有些導師會給你的學術研究甚至生活都給到許多幫助,有些導師純粹是為了讓你幹活。我們現在都喊導師‘老闆’,因為有一半博士培養費其實是從導師的科研經費裡出,基本上導師一Call你就得在。”


真實演繹Call of Duty的博士們從踏入校園的那刻起,就要面對來自於各方面的壓力。認真科研的時候還要應對來自於人情世故的壓力。


為了畢業,博士身上的顯性KPI和隱形KPI,並不比社畜背得少。但更讓人心疼的是,哪怕順利畢業了,就業情況也不算樂觀。


3


順利走出校門的博士

就能變得輕鬆嗎?


在調查當中,最大的讀博動機之一是畢業後進入高校或研究機構工作。從實際情況來看,大部分博士的確在畢業後留在了校園裡。


但新的問題是,博士越來越多,高校的招聘數量卻跟不上了。中國每年新增博士畢業生人數比新增高校教師多2萬人左右,這意味著約1/3的博士畢業生沒有獲得高校教職。


在這樣“僧多粥少”局面的衝擊下,人文、社科類博士尤其焦慮。


調查顯示,2016年有將近80%的人文類博士和超過60%的社科類博士進入高校工作。工作機會相對減少的情況下,沒有進入高校的文科博士大多會選擇升學。


最不愁工作的是醫學博士。只有不到20%的醫學博士留在學校、攻讀博士後,絕大部分人都選擇了“醫療衛生、政府和其他”,也就是順利地進入醫院。在醫療資源相對緊缺的情況下,能夠拿到醫學博士學位,就算是一隻腳跨進了醫院的大門。


同時我們也要關注到博士研究生們的待業情況。在統計當中,處於待業狀態的博士仍然不在少數,最嚴重的待業群體出現在農科博士當中。調查數字顯示,有12.3%的農科博士在畢業後仍然找不到工作。


醫學博士仍然是最受社會歡迎的一群人,0待業就是最好的證明。


薪資沒那麼高,延畢率超60%,現代人讀博都圖什麼?

在高校職位縮減的情況下,吳晗也準備畢業後進入金融業。放棄高校職位,除了學術崗位偏少,還有很多“不利因素”。


“非海歸青年教師的待遇實在不好,1萬/月的工資太低,卻有很高的論文發表要求。3年內就要求發表1-2篇論文。”吳晗告訴DT君。


在物價水漲船高的今天,高校教師的工資成了這份職業的一大痛點。除此之外,只要下定決心進入高校工作,那麼來自於發表論文的壓力就會長期籠罩在他們的頭上。也就是說,與選題鬥、與數據鬥、與審稿人斗的循環將貫穿他們職業生涯的始終。


所以,在“華為200萬聘請博士”“深圳中學高薪聘請博士教授數理化”等新聞之下,博士選擇留在學校的決心開始有所鬆動。


但問題又來了,並非所有公司、城市都能夠像華為和深圳一樣,給到博士豐厚的薪資報酬。


智聯招聘的數據說明了這一點。


以上海為例,截至2019年11月27日,招聘學歷要求分別是本科、碩士、博士的崗位數量分別是73242個、2806個和476個。


由於博士是市場上相對稀缺的存在,所以招聘企業、單位招聘的博士數量遠遠低於本科和碩士。但這種稀缺性卻沒有給博士們帶來十分可觀的報酬,反而可能會讓他們後悔花了那麼多時間讀博。


1.3萬元,1.7萬元,1.9萬元,這是今年招聘市場上分別給予本科、碩士和博士的平均報價(數據不限工作年限)。儘管博士崗位僅為本科生崗位的6‰,但平均招聘工資只比本科生崗位高37.5%。


薪資沒那麼高,延畢率超60%,現代人讀博都圖什麼?


不可否認的是,在業界,技術研發類崗位對博士這種高精尖的學歷水平的確存在需求,但並不是每個行業都需要高級知識分子。廣大的行業和崗位更看重的是豐富的工作經驗和實操能力,換句話說,世上大部分工作普通本科學歷就夠了。


尷尬的是,博士期間培養的能力似乎不足以應對非學術領域。Nature的調查數據顯示,75%的博士不認為目前的項目課程能夠為自己從事非科研相關職業做好準備。


而在對於“博士訓練培養了哪些能力”的問題上,博士們選出的排在前三的能力依次是數據分析、數據收集和向專業人士展示學術發現。對於學術訓練之外的能力準備,博士們普遍缺乏信心。


薪資沒那麼高,延畢率超60%,現代人讀博都圖什麼?


很多年輕人考慮讀博,可能是看到了博士學歷可能是一份穩定職業的敲門磚,卻低估了讀博期間要承受的巨大學術壓力,以及避不開的競爭、焦慮和人際關係困擾。這些問題在學術海洋中可能找不到答案,而是歸屬於人生這個更大的課題。


畢業後,與金錢相關的、更實際的問題仍然是博士們需要面對的問題。


最後,DT君只想說:一手挑起學術重擔,一手面對慘淡人生的博士,才是真の勇士!


薪資沒那麼高,延畢率超60%,現代人讀博都圖什麼?


作者 | 何書瑤

設計 | 張梓豪

· 合作、交流請關注微信公號DT財經(ID:DTcaijing),轉載請添加微信dtcaijing00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