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訴訟的“中國經驗”

  “我就直接開講了。”12月14日上午,根據最高人民檢察院“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培訓班”日程安排,最高檢檢察委員會委員、第八檢察廳廳長鬍衛列與全體培訓班學員交流。“這是最高檢黨組交給我們八廳的重要任務,根據四中全會精神,結合公益訴訟工作實際,談談心得體會和實踐思考。”胡衛列直奔主題,開啟了他當天關於“國家治理視野下的公益訴訟檢察制度”的交流彙報。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拓展公益訴訟案件範圍;完善生態環境公益訴訟制度。”胡衛列說,這段話雖然只有兩句22個字,卻意蘊豐富。“這說明了黨中央對公益訴訟制度的重視,對檢察機關公益訴訟取得成效的肯定,對公益訴訟在國家治理體系中地位作用的確認,對完善公益訴訟制度更好發揮作用的期許,同時也對公益訴訟下一步發展明確了方向。”

  胡衛列說,不少人把檢察公益訴訟的制度確立,看作是公益訴訟領域有了“國家隊”。“就生態環境公益訴訟而言,之前社會組織提起的公益訴訟每年不到50件,而檢察公益訴訟制度確立後,近兩年我們已經辦理環境公益訴訟案件10萬餘件。由於檢察機關具有專門隊伍、法定手段、辦案資源等方面的優勢,效果肯定是不一樣的。”胡衛列隨後從檢察公益訴訟的制度初衷、本質定位、實踐探索、制度特點、前景展望等方面,與學員進行了分享。

  胡衛列向大家講了一個故事:雲南省安寧市溫泉地下水資源保護公益訴訟系列案中,檢察機關針對地下水資源被濫開濫採的現象發出檢察建議,促使當地行政部門主動作為有效保護了地下水資源,乾涸多年的溫泉摩崖石刻處自湧井終於重新湧出約70釐米深的地熱水,地熱水水位逐步回升。

  胡衛列特別講到,檢察公益訴訟制度讓公益司法保護的“中國方案”廣受國際關注。他告訴學員,包括聯合國副秘書長索爾海姆、國際檢察官聯合會主席吉哈德·喬洛希在內的多位國際專家均稱讚,中國賦予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的權力,讓檢察官可以代表公益提起訴訟,甚至可以把政府部門作為起訴的對象,是非常了不起的體系,這項制度使得中國的司法制度成為全世界最有力的司法制度之一。

  如何更好發揮檢察公益訴訟在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中的作用?胡衛列認為,檢察公益訴訟制度的確立來之不易,體現了黨中央的高瞻遠矚。一方面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在制度上為檢察機關履職盡責提供了遵循;另一方面,通過不斷完善和推進檢察公益訴訟能更好地促進國家治理,維護公共利益。“最高檢黨組貫徹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將‘等’外探索原則從‘穩妥、積極’調整為‘積極、穩妥’,強調不僅要把法律明確賦權領域的案件辦好、辦紮實,還要以高度負責的精神,積極辦理群眾反映強烈的其他領域公益訴訟案件,為健全完善立法提供實踐依據。這個意義非常重大。”

  胡衛列最後說:“檢察公益訴訟是一項有鮮明中國特色的檢察制度和訴訟制度,擔負著崇高的政治責任和美好的公益使命。下一步,我們將以切實的辦案成效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髮展和完善中國特色檢察公益訴訟制度,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貢獻檢察智慧和檢察力量。”

  培訓學員、最高檢第九檢察廳二級高級檢察官郭斐飛告訴記者,這堂課站位很高,通過學習對檢察公益訴訟制度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未成年人公益訴訟檢察對於推動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保護未成年人公共利益具有重要意義。當前,未成年人保護法修訂草案正在進行審議,新增了‘涉及公共利益檢察機關可以提起公益訴訟’的規定。下一步,我們要更加深入領會四中全會精神,積極回應人民群眾新期待,在未成年人公共利益保護方面持續發力。”郭斐飛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