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桃好媳婦!丈夫離家6年,她堅持照顧孩子和公婆

 12月12日早上5時,當城市還在睡夢中,42歲的陳小在麻溜地起床洗漱,輕手輕腳地到廚房擇菜、做飯,趕在上班前為80多歲的公婆備好一天的伙食。

  這樣一個普通場景,是陳小在多年如一日的日常。

  每天奔波於工廠和家之間,單調的兩點一線生活,陳小在卻像個陀螺一樣忙得團團轉。

  生活有時會板起一張苛刻的臉,陳小在內心堅定淡然:“人這一生,笑也是一天,哭也是一天,我何不笑著過好每一天?!”


仙桃好媳婦!丈夫離家6年,她堅持照顧孩子和公婆

  丈夫無故離家出走,

  瘦弱媳婦成為“頂樑柱”

  個子不高,笑容淺淺,逢人熱情,是陳小在給人的第一印象。只有在憶起丈夫離家未歸時,這位堅強的媽媽、貼心的兒媳婦會突然雙眼泛紅,“我們至今都還在找他,盼著他回來。”

  在陳小在的印象中,丈夫早年因大腦受過損傷,導致無法與正常人溝通,平時也不愛著家,跟家人的關係一直很淡。“不是在外打零工就是一個人住在老家,習慣了他的形影無蹤。”

  而讓陳小在萬萬沒想到的是,直到2013年的一天,丈夫離家後再也沒回來,並和身邊的人都斷了聯繫。“當時問遍了能問到的人,找遍了所有可能的地方,都沒有音信。”察覺到異樣的陳小在去派出所報了案。

  生活的重擔一下子全壓在了陳小在的肩上。一邊是天真可愛的兒子,一邊是年老體弱的公婆,陳小在沒有逃避現實,默默扛起了“頂樑柱”的責任。

  “這麼多年了,我們從未放棄過尋找。”對於一個成年人無故“消失”,陳小在不敢假設更壞的可能性,“公婆年紀大了,總希望有朝一日能找到他,回來和老人見上一面。”

  不離不棄照顧公婆,

  她說“有我在,家就在”

  公公患了肝癌,婆婆得了帕金森病,生活行動不便,一日三餐都需要陳小在照料。

  “每天睜開眼就是柴米油鹽,兒子的學費,老人的藥費,都是開支。”自那以後,在紡織廠務工的陳小在更拼了。

  廠裡是兩班倒,每天上一班的人還沒下班,接班的陳小在總是提前趕到工位,多幹點活就能多掙點。

  “別人輪一班是9個小時,她基本上幹12個多小時。”多年的工友心疼她,勸她不要透支了身體,累垮了自己。可一想到家裡老小,陳小在恨不得一分鐘掰成兩分鐘用,“不敢閒著”。

  積勞成疾的陳小在得了腰椎間盤突出症,走路都得雙手扶著腰。看到兒媳婦忙得太辛苦,公婆不忍心,也會強撐身體主動分憂。可老人們容易忘事,有時做完飯忘記關煤氣灶,下班回家的陳小在撞見了幾次這樣的“意外”,嚇得腿軟。

  “萬一出了事,關係整棟樓的安全。”心有餘悸的陳小在一把攬過所有家務活,寧願自己累點,只求家人安好。

  和公婆一起生活,年齡上的差距難免會引起磕磕碰碰,不過陳小在總是儘量顧及老人的習慣,從不計較誰對誰錯。

  公婆生病後,情緒易怒,加上心結難解,兩人容易拌嘴,她也是勸和:“一家人和氣為主,老人有時候像小孩需要哄,我是晚輩應該讓著他們,這樣做也有益於孩子的成長。”

  也有人勸她另組家庭,陳小在拒絕了。公婆有三個兒子,大兒子過繼給別人,二兒子意外去世,老三又離家出走,家中經歷接二連三的變故,陳小在深知公婆的不易,“只要有我在,這個家就在。”

  熬過生活的苦,

  淚水過後是堅強

  此前多年,陳小在和公婆一直租房過日子。為了離工廠更近些,也為省下開支,一家人長期租住在紡園社區的老式平房裡。

  2014年,租住的房子面臨拆除,陳小在想買房的願望更急切了。丈夫離家出走後,左鄰右舍的流言蜚語讓陳小在有苦難言。“有人逗兒子,說他爸爸不要他了,也有人對我指指點點的,惡語傷人六月寒,為了兒子我也要換個生活環境。”

  遇事從不輕易求人的陳小在,在買房這件事上犯難了。翻了翻積攢的積蓄,還差一大截。“那是最難熬的一段時間,為了籌錢,我幾乎日夜未睡,四處求人,東拼西湊好不容易才湊夠。”

  搬進新家的那天,陳小在踏踏實實睡了一個安穩覺。

  “只要人勤快,所有的困難都是暫時的。”買房背了一身債,陳小在勤扒苦做,節衣縮食,當年借的8萬元,已經還了一大半。

  市總工會還將陳小在一家納入困難職工幫扶系統,進行跟蹤幫扶。逢年過節,送米送油,發放幫扶資金一萬多元,把溫暖送到她的心坎上。

  女子本弱,為母則剛。讓陳小在感到欣慰的是,兒子看到她這麼辛苦,也很懂事,如今在職校學烹飪,想早一點學成出來為家裡分憂。

  關於丈夫離家出走,一家人形成了一個默契,藏在內心深處。“要釋懷很難,但日子還得向前看。”陳小在說。

  只是偶爾看到婆婆紅腫的雙眼,陳小在的心像針刺一樣的疼。“婆婆看到我不容易,心裡難受,但哭解決不了任何問題,還會哭壞了身體。”陳小在像哄小孩一樣的安慰婆婆,“那麼苦的日子都熬過來了,我們要堅強,相信一天會比一天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