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約為什麼要轟炸南聯盟?

愛哭的小小蝸牛


1999年北約軍事轟炸南斯拉夫,是北約首次向北約邊界外進行的軍事行動,也是北約歷史上唯一一次轟炸歐洲國家的軍事案例,南斯拉夫不幸成為西方宣稱的“人權高於主權”的試驗田,成為西方赤裸裸干涉主權國家內政的活靶子。20年後,我們仍然能聞到北約空襲的火藥味,因為它對歐洲、對世界的傷害至今難以彌補。

導火索:科索沃民族問題

南斯拉夫曾經是“巴爾幹之虎”,在冷戰時期,南斯拉夫在鐵托的鐵腕統治下,堅持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雖然是社會主義國家,既不依附蘇聯,也不屈從美國,主導不結盟運動併成為不結盟運動的領導者之一。其獨立的社會市場經濟體制也使南斯拉夫經濟獲得了迅猛的發展。

冷戰結束,東歐劇變,伴隨著1991年蘇聯解體,南斯拉夫於1992年開始無休止的內戰,最終一分為五,克羅地亞、斯洛文尼亞、波黑、馬其頓(現更名為北馬其頓)先後獨立,只剩塞爾維亞與黑山組成邦聯性質的“南斯拉夫共和國聯盟”。作為南斯拉夫自治省的科索沃似乎看到了獨立的曙光和前景,開始尋求獨立之路,與南聯盟形成拉鋸戰。1996年,科索沃成立了由阿爾巴尼亞族人為主體組成的“科索沃解放軍,試圖通過武力獲得獨立,遭到了米洛舍維奇的強勢鎮壓。美國看在眼裡,急在心裡,下決心幹預南斯拉夫局勢。

冠冕堂皇的理由:人道主義災難

1999年2月,在美國的壓力下,南聯盟和科索沃代表在法國進行和平談判,談判的基礎是美國方案,並對方案內容不得改動,只能接受,實際上就是要求南聯盟簽訂“城下之盟”,最終因“外交努力”失敗,北約乘此向南聯盟發出最後通牒。

3月24日,以美國為首的北約部隊以南聯盟製造“人道主義災難”的理由,打著"保護科索沃人權"的旗號,對南聯盟發動代號為“盟軍”的空襲行動,科索沃戰爭爆發。北約對南聯盟進行長達78天的狂轟濫炸,1000多架飛機累計出動32000餘次,總計投彈達13000多噸,其中包括聯合國明令禁止的貧鈾彈,造成了真正的“人道主義災難”。以美國為首的北約用強大的武力迫使南聯盟接受屈辱的不平等條約,並將科索沃名義上交給聯合國託管,導致從南聯盟分裂出去的事實。

真正原因:遏制別人,唯我獨尊

北約滿口仁義道德,人權、民主、民族自決權,背地裡做的並沒有那麼高尚,巴不得世界都統一終結於西方的“價值觀”,實現它們領導下的“世界大同”。西方轟炸南聯盟的真正原因有以下幾點:

西方不能容忍“巴爾幹之虎”坐大。歐洲經過冷戰,東歐已全部倒向西方,南斯拉夫也被肢解差不多了,但塞爾維亞地理位置極為重要,是南歐的門戶。南聯盟的不結盟政策和獨立的民族性格,是它們施行政策的“攔路虎”,成為歐洲的異己分子和“不穩定因素”。以美國為首的北約,以推動科索沃的獨立為抓手,在戰略上削弱南聯盟,藉機打垮南聯盟,並把南聯盟領導人送上國際刑事法庭。

遏制俄羅斯的戰略空間。俄羅斯與南斯拉夫同屬斯拉夫人,同宗同源。南斯拉夫肢解後,南聯盟成為俄羅斯在歐洲少有的戰略支撐,成為俄羅斯南下地中海的通道。由於當時葉利欽輕信西方的甜言蜜語,對俄羅斯進行持續的折騰,導致經濟衰退,國力下降,西方乘人之危,對南斯拉夫進行大手術,從而徹底消除俄羅斯在南歐的勢力範圍,打扒俄羅斯,讓其永世不得翻身。

西方的耀武揚威的實驗。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在未經聯合國批准的情況下,向世界展示出自己的強大軍事實力,利用戰略轟炸機和戰斧式巡航導彈,不派一兵一卒,以零傷亡的結果,徹底摧垮了一箇中等軍事國家的防禦力量,讓世人認識到了美國和北約的強悍軍力,形成對世界各國軍事上的震懾。

打壓歐洲,擠兌歐元。這一點相信歐洲也很苦惱,本來是想借美國這把刀來殺人,沒想到還傷到了自己。空襲後,真正出現了人道主義災難,大量難民流入歐洲,俄羅斯搶先佔領科索沃機場贏得戰後主動權,而歐洲大道遊資紛紛逃離戰場,流向沒有落下一塊彈片的美國,剛剛誕生的歐元也對美元大幅度貶值,歐洲真是偷雞不成反蝕一把米,美國成為轟炸南斯拉夫的唯一贏家。


胡家成hujc


在1999年爆發的北約轟炸南聯盟事件震驚世界,這既是一個政治問題,又是一個種族問題,主要原因就是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絕對不允許在歐洲腹心地帶,出現一個不是日耳曼人建立的強勢政權,因此出動戰機轟炸南聯盟,這是小國政權的悲哀,也是非日耳曼族裔的悲哀。

北約轟炸南聯盟,是以美國為首的北約組織首次向世人展示自己的“獠牙”,而美國則藉此行動一舉揚名天下。

發生在1999年4月12日的北約組織轟炸南斯拉夫聯盟事件,是歐洲二戰後歷史上首次爆發的軍事戰爭,同時也是北約歷史上到目前為止的唯一一次轟炸歐洲國家的軍事案例。這場軍事行動從1999年4月12日開始,到同年6月10號結束,歷時一共59天,就徹底摧垮了南聯盟這個歐洲軍事強國。

從軍事角度來看,在此次北約軍事行動中,以美國為首的軍事集團,首次向世界展示出了自己的強大軍事實力,通過新型的軍事作戰手段,以零傷亡的結果,徹底摧垮了一個歐洲中等軍事國家的對外防禦力量,讓世人認識到了美國和北約的強悍軍力。

美國之所以一直都強力要求空襲南聯盟,其中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那就是美國具有向世界展示去真正軍事實力的渴望。因為在過去的很長一段時間裡,美國軍事力量由於連續在朝戰和越戰上的失利,以及在美蘇爭霸時處於下風,導致世界各國普遍失去對美國軍事力量的畏懼。因此美國人下定決心,要在南聯盟戰爭中展示實際,重新獲得對世界各國的軍事上的震懾。

北約轟炸南聯盟是一個清除“異己”的軍事行動,絕非北約組織說聲稱的那樣公平公正。

南聯盟是一個歐洲國家,同時也是一個由斯拉夫民族主導的國家,這個國家卻從來都沒有加入過北約組織,其中一個主要原因就是它與由日耳曼人主導的其他歐洲國家之間,存在著格格不入的對立關係。

此外這個國家在其成立之初,還是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在它的領導人鐵托的帶領下,執行的是不結盟的外交政策,因此在歐洲各國抱團對抗蘇聯的時候,可以說是被孤立在歐洲以外的國家。

正是由於南聯盟採取的不結盟對外政策,導致以及這個國家的地理位置,讓這個國家在戰略上,成為歐洲安全的“不穩定因素”,因此以美國為首的北約組織,必須要在戰略上削弱這個國家於是人為推動了科索沃的獨立,並最終藉機打垮了這個國家。

所以在1991年的時候,美國領導下的北約集團,不斷“炮製”科索沃地區的人權危機,並以“最後外交努力”失敗,以“保護人權”之名,對南聯盟發動了代號為“盟軍”的空襲行動,最終迫使南聯盟放棄科索沃。

很顯然人權問題並不是戰爭的起因,而北約的此次行動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打敗南聯盟政權,其中最重要的證明就是北約在科索沃戰爭勝利之後,以犯有包括戰爭罪、反人類罪和種族屠殺罪為名,逮捕了前南聯盟主席米洛舍維奇,並將其引渡到前南國際刑事法庭。

但是在經過庭審之後,前南國際刑事勢法庭最終還是在是在2015年2月3日的時候,宣佈“塞爾維亞在20世紀90年代初期的巴爾幹戰爭中未對克羅地亞犯下種族屠殺罪行”,這也就是說國際上米洛舍維奇的指控並不成立。而與這個結果形成對比性諷刺的是,米洛舍維奇本人並未在結案之後獲釋,因為他早已在2006年的時候就已經在前南監獄中去世了。


落下m


蘇聯時期,莫斯科一直都覬覦地理位置十分重要的巴爾幹半島,但南斯拉夫在鐵托的領導下保持了高度的自主權,並沒有淪為蘇聯在南歐的衛星國。

但世事無常,上世紀八十年代初,鐵托在毫無徵兆的情況去世,倉促的甚至連接班人都還沒有來得及確定!這一重大變故使得原本在鐵托領導下相對穩定的南斯拉夫聯盟瞬間陷入動亂紛爭……

幾乎在蘇聯解體的同時,南斯拉夫徹底土崩瓦解:斯洛文尼亞、克羅地亞、波黑、馬其頓紛紛宣佈獨立;塞爾維亞和黑山共和國則組成了南聯盟!與此同時,以塞爾維亞為主的南斯拉夫內戰隨之全面爆發。圖為鐵托(左二)七十年代訪美

而科索沃戰爭便是組成南斯拉夫內戰的一部分!自鐵托去世後,從1945年起就被併入塞爾維亞的科索沃也開始積極尋求獨立,這也直接確定了阿爾巴尼亞人和塞爾維亞人不可調和的矛盾!

尤其是當科索沃看到許多前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紛紛獲得獨立後,其謀求同等地位的決心更加堅定。1996年,科索沃成立了一支由阿爾巴尼亞人組成的武裝力量並試圖通過武力來獲得獨立;但卻遭到了米洛舍維奇的強勢鎮壓!圖為米洛舍維奇

此後,科索沃地區的武裝衝突愈發頻發、嚴重,但南聯盟的米洛舍維奇卻不打算做出絲毫退讓。於是,在背後一直支持科索沃獨立的美國加大了對該地區事態發展的關注!

在美國看來,有效的控制巴爾幹半島是其在蘇聯解體後重建世界秩序的重要環節,而米洛舍維奇領導下的南聯盟正是美國實現這一戰略的最大絆腳石!隨著科索沃危機的深入,美國終於決定直接介入……

B-2戰略轟炸機曾是轟炸南聯盟的主力

1999年3月24號,以美國為首的北約部隊打著"保護科索沃人權"的旗號,開始對南聯盟實施長達七十八天的空襲……在此期間,北約的一千多架飛機累計出動32000餘次,總計投彈達13000多噸……

綜合而言,北約之所以悍然對南聯盟發動軍事打擊,其主要目的就是為了推翻阻礙美國控制巴爾幹半島的米洛舍維奇政權;這與後來的伊拉克、利比亞戰爭異曲同工!

我是軍武最前哨!


軍武最前哨


南斯拉夫的國情向來複雜,素有“七條國界、六個共和國、五個民族、四種語言、三種宗教、二種文字、一個國家”的形容,由於沒有主體民族,導致南聯盟凝聚力不足,一旦國家動盪,很容易走向分裂。南聯盟領導人鐵托逝世後,失去了強大領袖的南斯拉夫逐漸走下坡路。而後任領導人能力不夠,無法妥善處理好國內外錯綜複雜的問題,聯盟內各個共和國獨立傾向。二戰時期,阿族投靠納粹,對兄弟民族搞種族屠殺,二戰結束後,又受到兄弟民族報復。在鐵托的領導下,民族矛盾又沒有化解,只是被擱置了而已。後繼領導人能力不足,民族矛盾開始被一些野心家利用,發展起來!

1999年2月6日,在美國和北約的壓力下,南聯盟的塞爾維亞和科索沃阿爾巴尼亞族代表在法國進行和平談判,談判的基礎是美國特使希爾草擬的方案,雙方都對方案內容不滿,但是主持談判的美國和北約表示,這個方案的主要內容不許改變,必須接受,否則拒絕的一方將受到懲罰,談判陷入僵局。1999年3月15日,阿爾巴尼亞族代表與塞爾維亞方面最終談判破裂。1999年3月19日,北約向南聯盟發出最後通牒。1999年3月24日,北約以“保護人權”之名,對南聯盟發動了代號為“盟軍”的空襲行動轟炸南斯拉夫,科索沃戰爭爆發。

以美國為首的心北約轟炸南聯盟。表面上看是的“人權”問題,但是實際卻是美國及歐洲國家希望將俄羅斯的勢力範圍從巴爾幹半島擠出去。俄羅斯一直與塞爾維亞的關係非常親密。從民族上來說,俄羅斯與塞爾維亞都屬於那斯拉夫民族;從宗教上來說,兩國都信奉東正教,一直堅稱是拜占庭帝國正統繼承者的俄羅斯已經讓莫斯科大牧首成為整個東正教的領袖;從歷史上來說,巴爾幹地區的諸國能獨立實際上是沙俄與奧斯曼帝國爭霸,削弱了奧斯曼帝國對巴爾幹地區的控制,而一戰之所以沙俄會參戰正是塞爾維亞的“推動”。正是由於塞爾維亞與蘇聯或俄羅斯擁有這麼密切的關係,才讓其成為北約重點干預的國家。

隨著軍隊及警察等暴力機構的進入,科索沃的流血衝突開始升級。美國領導下的北約開始藉助人權危機這一藉口開始對南聯盟進行無差別的轟炸,1000多架隸屬於北約的戰鬥機、轟炸機對南聯盟進行了超過38000次的攻擊,在亞德里亞海的北約軍艦向南聯盟的重要戰略支點發射戰斧式巡航導彈。而在使用的彈藥中就有對人身體傷害很大的貧鈾彈,戰後很多參與南聯盟戰鬥的北約軍人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器官損傷。而美國當年研究貧鈾彈的目的就是為了汙染敵方領土,降低其戰爭的潛能!

因此,不管是為了“人權”,還是為了清除蘇聯或者俄羅斯在歐洲的勢力範圍,美國領導下的北約都會對蘇聯或俄羅斯在歐洲部分的勢力進行打擊。

鮮為人知的是,科索沃戰爭的推動者不是美國,而是歐盟,準確的說是歐盟的領頭羊之一——德國。德國和法國之所以能成為歐盟的兩個領頭羊,這主要還是得益於兩國在整個歐盟國家中的綜合國力。當然他們自己非常清楚,自己雖然是工業大國,但同時又嚴重缺乏資源,要想真正使歐盟具備與美國抗衡的實力,就必須先解決這一短板。於是,德國人幾乎是重走半個多世紀以前威廉二世和希特勒制定卻沒能走通的道路——控制巴爾幹半島,以打通從德國到中東產油區的陸上通道。雄踞巴爾幹的是當年敢於同蘇聯叫板的南聯盟,雖然經歷了波黑戰爭等一系列動盪,但是其軍事實力不容小覷。而幾乎是被解除武裝長達半個世紀的德國,顯然不可能將其征服。唯一的辦法那就是請美國出山。

戰爭必然遵循它的客觀規律,不會過分的以政治為主導。對於歐盟國家的小九九,美國人自然再清楚不過。明明北約國家擁有碾壓南聯盟的實力,但就是攻而不破——只打空襲戰,不打地面戰。曾在100個小時內就把擁有百萬大軍、裝備全套先進蘇式武器裝備的伊拉克打得一潰千里的美軍卻在實力遠遜於伊拉克的南聯盟面前打了78天之久,並且南聯盟的軍事實力沒有得到慘重損失。相反歐盟卻損失慘重,在78天的軍事行動中,歐洲人由於擔心戰局失控,於是捲款外逃,導致歐元匯率大幅下跌,超過1萬億美元的歐洲資本進入了美國。更有意思的是,戰前歐洲人花費巨資搞起來的科索沃試驗田最後被美國分了一半給俄羅斯,繼續加劇俄歐矛盾。








經常用了


本文較長,將詳細為您講述北約轟炸南聯盟的來龍去脈。

北約轟炸南聯盟的直接導火索是科索沃問題。

科索沃,從法律上是塞爾維亞的一部分,現在已經事實獨立。科索沃問題是一個歷史遺留問題,北約轟炸南聯盟就是由這個問題導致的悲劇。

最早生活在科索沃地區的是阿爾巴尼亞人的祖先,在公元前5世紀前後,他們就在科索沃地區居住。直到阿爾巴尼亞人定居的一百多年後,斯拉夫人才開始在包括科索沃在內的巴爾幹半島定居。

開始的時候,兩個民族和睦相處,倒也相安無事,但是又過了一百多年,這種平靜的局勢就被打破了,公元9世紀的時候,斯拉夫人中的塞爾維亞族建立起自己的國家塞爾維亞,12世紀的時候,塞爾維亞吞併了科索沃。

15世紀,塞爾維亞被奧斯曼滅亡,奧斯曼帝國推崇伊斯蘭教,信仰基督教的塞族人逃往附近的基督教國家和地區,阿爾巴尼亞人開始大量進入科索沃地區。定居在這裡的阿爾巴尼亞人佔到了科索沃總人口的六成以上。

後來巴爾幹半島被奧匈帝國和奧斯曼帝國分割統治了幾百年。為了便於統治,他們在巴爾幹地區成立了幾個傀儡政權,這也就是巴爾幹地區幾個“王國”的由來。


一戰結束後,奧匈帝國被塞爾維亞、黑山和希臘組成的聯盟打敗,巴爾幹半島各族人民獲得解放。他們覺得以前受欺負是因為單個民族的力量太單薄,就商量要把巴爾幹半島的民族聯合起來成立一個國家,於是在1918年,巴爾幹半島上成立了——“塞爾維亞.克羅地亞.斯洛文尼亞王國”。

您也許會問,這國名裡為什麼沒有科索沃和阿爾巴尼亞呢?

這也正是科索沃問題的起源。

阿族雖然在科索沃地區人數居多,但在整個巴爾幹半島上依然是人單力薄,沒有發言權,沒有人考慮他們的利益和訴求。

不僅如此,更讓他們覺得難以接受的事情還在後面。 1929年1月,國王亞歷山大一世覺得原來的體制受約束,就悍然廢除了憲法,搞起了獨裁統治,還把國名也改成"南斯拉夫王國"。為了籠絡人心,亞歷山大對手下的將軍和權貴進行封賞,把科索沃阿族人的土地沒收後分給那些親信。


南斯拉夫國王的舉動使阿族人徹底淪落為這個國家的邊緣人,埋下了深深的民族仇恨,這也為日後的民族紛爭埋下隱患。

到了二戰的時候,南斯拉夫王國被軸心國瓜分,意大利在科索沃成立了“大阿爾巴尼亞”國,阿族人拍手稱快。 到二戰快要結束的時候,南斯拉夫軍隊和阿族武裝因為科索沃的控制權發生激戰,阿族人被打敗,科索沃再次成了塞爾維亞的一部分,數以萬計的阿族人被驅逐到土耳其。

1945年,鐵托成立了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但作為前南境內五大民族之一的阿族卻並沒有獲得自治共和國的地位,僅僅獲得了科索沃--梅託希亞自治省地位,依然屬於塞爾維亞共和國的一部分。


正因如此,塞爾維亞族人與阿爾巴亞族人為科索沃地區的歸屬的紛爭不斷,沒有獲得相應地位的阿爾巴尼亞族人更覺得認為自己在南斯拉夫遭受不公平待遇,舉行過無數次要求獨立的遊行示威活動。 只是因為強人鐵托在位,阿爾巴尼亞人始終沒敢興風作浪。

1980年,南斯拉夫統治者、鐵腕總統鐵托去世,被長期掩蓋的民族矛盾終於爆發。

科索沃的阿族人怎能放過這千載難逢的機會,他們決心放手一搏,為爭取獨立而鬥爭!

科索沃阿族的獨立運動得到同樣由阿族人佔多數的鄰國阿爾巴尼亞的大力支持。 1981年,科索沃的阿族學生走上街頭,舉行要求獨立的大規模示威,示威學生和軍警爆發流血衝突。

1989年,前南聯盟領導人米洛舍維奇下果斷下令部隊和警察進駐科索沃平定騷亂。

(米洛舍維奇)


1989年2月。塞爾維亞共產黨領袖米洛舍維奇為了打擊阿族人的獨立運動,宣佈將科索沃的自治省地位取消,由此更激發了阿爾巴尼亞族的對抗情緒,阿爾巴尼亞族與塞族的衝突日趨激烈。米洛舍維奇為了維護統一毫不手軟,對阿爾巴尼亞族分離分子進行嚴厲鎮壓。

1991年,科索沃阿族公投宣佈獨立。受到阿族人鼓舞,同年6月,斯洛文尼亞和克羅地亞宣佈脫離南聯邦獨立;10月,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獨立;11月,馬其頓獨立; 1992年4月,塞爾維亞和黑山兩個共和國聯合組成"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勉強支撐著南斯拉夫的架子。

至此,原南斯拉夫聯邦徹底解體,分裂為5個獨立國家。

但對於科索沃的獨立,米洛舍維奇始終不予承認,始終採取強硬手段鎮壓,堅持認為科索沃是塞爾維亞(南聯盟)的一部分。


1996年,阿族成立“科索沃人民解放軍”,開始武裝鬥爭。米洛舍維奇進行全國總動員,派數十萬正規軍開進科索沃企圖 一舉消滅阿族武裝。

但進入科索沃的軍隊遭到阿族武裝的頑強抵抗,數量和裝備佔壓倒優勢的塞爾維亞軍隊一時難以取勝,人數很少的阿族武裝卻依仗熟悉地形的優勢讓塞族軍隊陷入戰爭泥潭。 持續不斷的衝突讓無數人死於戰火,幾十萬平民背井離鄉,淪為難民。

科索沃的持續衝突讓西方國家感到不安,他們覺得南聯盟的行為破壞了美國主導的戰後世界秩序,更不允許南聯盟這樣一個共產主義體制的國家在巴爾幹這個具有戰略意義的地區做大、做強。

因此,介入科索沃危機,打壓南聯盟就成為西方國家的唯一選項。


1998年底,以美國為首的北約正式決定介入科索沃危機,直接站到了南聯盟的對立面。

1999年2月,北約提出讓堅決科索沃衝突的方案。方案包括——南聯盟撤軍,解散科索沃人民解放軍,北約維和部隊進入科索沃,給阿族自治共和國地位等條件。

米洛舍維奇領導的南聯盟堅決不向西方國家屈服,堅持維護國家領土完整,拒絕在條約上簽字。 北約在1999年3月19號北約向南聯盟發出最後通牒。 5天之後,北約秘書長宣佈,因為最後的外交努力失敗,為了制止南聯盟對阿族人的“種族屠殺”,北約對南聯盟代號"盟軍"的空襲行動正式開始,一場沒有得到聯合國允許的不義之戰開始了。

(我是小約翰,感興趣就點個關注哦)


小約翰


1999年3月24日晚,以美帝為首的北約轟炸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轟炸持續了78天,造成大量人員傷亡和基礎設施毀壞。最終肢解了南聯盟。

北約轟炸南聯盟,表面上看是因為科索沃的所謂人道主義危機,其深層次的原因是源於美帝為了自己的世界霸權。

通過轟炸南聯盟,支持科索沃從南聯盟中分裂出來,美帝一石數鳥,其目的主要有那麼幾條:

1、進一步削弱南聯盟,使得在戰略地位非常重要的巴爾幹半島上對美帝不友好的勢力進一步衰弱。

2、打壓俄羅斯,進一步擠壓俄羅斯的戰略空間,削弱俄羅斯在歐洲和巴爾幹地區的影響力。

3、打壓歐元,打壓歐盟,讓歐洲進一步陷入動盪,促使國際資本撤離歐洲,使得歐洲國家只能繼續當美帝的小弟,打掉和減緩了歐盟的崛起希望。

4、對世界其他地區發出警告,進一步宣示美帝的世界霸權。

這裡面最重要的是第三和第二條。

所謂歐元(Euro)是歐盟中19個國家的貨幣。歐元的19會員國是德國、法國、意大利、荷蘭、比利時、盧森堡、愛爾蘭、西班牙、葡萄牙、奧地利、芬蘭、立陶宛、拉脫維亞、愛沙尼亞、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亞、希臘、馬耳他、塞浦路斯 。

1999年1月1日,在實行歐元的歐盟國家實行統一的貨幣政策,2002年7月,歐元成為歐元區的唯一合法貨幣。

歐元是自羅馬帝國以來歐洲貨幣改革最為重大的結果。歐元不僅僅使歐洲單一市場得以完善,歐元區國家間自由貿易更加方便,而且更是歐盟一體化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

如果不加以阻止,歐洲統一將會進一步加快步伐。假設歐洲進一步統一成一個整體力量,將對美帝的霸權形成強有力的挑戰。這一點當然不是美帝願意看到的。貌似其他世界大國內心也不願意看到一個統一的歐洲出現在世界政治舞臺。只是現在為了對抗美帝的壓力,有時候東方大國會比較曖昧的表示支持歐洲一體化。

歐元剛開始實行時,其對美元的比價幾乎是1比2,由於轟炸南聯盟,造成歐洲形勢緊張,政治動盪。國際資本都有一個避禍趨勢,這樣就能迫使國際資本流出歐洲。按照美帝的如意算盤,這些資本會流向美國。但是卻忘了在東方某大國政治穩定、社會安定、經濟向上、人民勤勞、配套產業齊全,這些逐利的資本大部分並沒能如美帝所願流向大美利堅,卻流向了東方大國。

這之後,美帝又搞了個利比亞,搞了個阿拉伯之春,又慫恿其大表哥玩脫歐,造成大批難民湧入歐洲,進一步讓歐洲社會陷入動盪和不確定。

現在的歐元與美元比價基本在1.1比1。

這其實就是世界地緣政治的春秋戰國,合縱連橫,是更大的一個三國演義。

蘇聯解體後,葉利欽實行休克療法,政治上向美歐靠攏。初衷自然是跟經濟發達的歐美搞好關係,促進俄羅斯的經濟發展。

但是,由於俄羅斯龐大的體量,結果是妾有情郎無意,美帝依然把俄羅斯作為自己在世界格局上的霸權的競爭力量、敵對力量。不論俄羅斯是共產黨執政還是其他黨執政,不論俄羅斯是否願意跟美帝和平共處,作為唯一的超級大國,美帝也必然要打壓俄羅斯,進一步壓縮俄羅斯的戰略空間。

南聯盟繼承自南斯拉夫,其主體民族與俄羅斯的東斯拉夫在古代是屬於一個族群。進一步打壓南聯盟,既削弱了俄羅斯天然盟友的力量,又進一步打壓了俄羅斯。

而通過轟炸南聯盟,向全世界進一步宣示了美帝的力量強大,好讓世界都屈服在美帝的淫威之下。


只是美帝沒有想到,東方大國韜光養晦,埋頭苦幹,這之後又用了不到二十年,通過十四億人的艱苦努力,實力進一步接近,部分領域甚至趕超。

所謂的科索沃獨立,其背後的推手就是美帝。為了維護國家統一,南聯盟軍隊自然要對分裂勢力開展鬥爭。美帝就以此為藉口開始了其後一連串的行動。


我淡如菊


北約轟炸南聯盟的表面上是出於對塞黑種族戰爭的打擊,但根本目的其實是美國的敲山震虎和隔山打牛。


歐洲的巴爾幹半島自古以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既是斯拉夫人前往中西歐的門戶,又是阿拉伯人前進歐洲的要地,誰控制了巴爾幹,誰就控制了歐洲的制高點。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奧匈帝國和奧斯曼帝國崩塌而南斯拉夫成立,這使得原本想介入巴爾幹半島權力真空的英、法、德等國嫉恨不已,所以當1991年南斯拉夫解體時,第一個承認的就是德國人。


當然美國人剛把蘇聯打趴下,這面還沒把俄羅斯勢力徹底趕出巴爾幹,那面歐洲就已經對於巴爾幹蠢蠢欲動了,歐洲要是得了巴爾幹勢必會加速統一,一個統一的歐洲明顯不符合美國利益。正在此時正好塞爾維亞不聽話要重新恢復南聯盟,並且製造了種族問題,所以倒黴的塞爾維亞人就被美國拿來祭旗了。塞爾維亞的“被祭旗”大大刺激了歐洲人,這就是美國的敲山震虎。


而隔山打牛則是藉機徹底把俄羅斯勢力趕出巴爾幹。自從前蘇聯解體後,俄羅斯雖然從巴爾幹收縮,但由於同為斯拉夫民族,所以仍然在塞爾維亞保持影響力。而俄羅斯勢力不離開巴爾幹,又成為歐洲干涉的藉口,自然引來了美國的關注,所以美國一邊藉著打南聯盟另一邊在哄走俄羅斯勢力。


所以美國轟炸南聯盟,遏制歐洲的同時,又趕走了俄羅斯,這成為北約轟炸的真實意圖。


馬克觀察


這個得從歐盟說起,再具體點就是要從德國說起。

自從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冷戰開始後,隨著美蘇對抗的加劇,西歐國家就成了美蘇雙方對抗的最前沿,因為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失去了全部殖民地,西歐國家沒有可靠的能源輸入來維持本國工業的運轉,也就不得不有求於美國。但是美國搞的石油與美元掛鉤政策,不僅讓西歐在能源上有求於美國,整個國家經濟運作上也受美國操控。

蘇聯解體後,隨著冷戰的結束以及東歐經濟破產使得大量高素質的產業工人、技術工人以極其低廉的價格填充到了西歐的工業體系中,使得西歐國家有了不再依靠美國甚至可以發展成與美國不相上下的發達政治經濟體。於是,在德國和法國推動下,西歐國家開始了推進歐洲一體化的進程,原來的歐共體於1993年更名為歐盟,並且開始發行自己的貨幣—歐元。

但是由於歷史慣性,習慣了內鬥的歐洲國家不可能真正結成一體,歐盟的性質實際上和中國戰國時期的合縱國家差不多,雖然都想抵禦秦國,但就是繞不過各懷鬼胎的坎,最後反倒是讓秦國坐收漁利。

1999年北約轟炸南聯盟的科索沃戰爭便是這樣一個體現。

鮮為人知的是,科索沃戰爭的推動者不是美國,而是歐盟,準確的說是歐盟的領頭羊之一——德國。德國和法國之所以能成為歐盟的兩個領頭羊,這主要還是得益於兩國在整個歐盟國家中的綜合國力。當然他們自己非常清楚,自己雖然是工業大國,但同時又嚴重缺乏資源,要想真正使歐盟具備與美國抗衡的實力,就必須先解決這一短板。

於是,德國人幾乎是重走半個多世紀以前威廉二世和希特勒制定卻沒能走通的道路——控制巴爾幹半島,以打通從德國到中東產油區的陸上通道。

雄踞巴爾幹的是當年敢於同蘇聯叫板的南聯盟,雖然經歷了波黑戰爭等一系列動盪,但是其軍事實力不容小覷。而幾乎是被解除武裝長達半個世紀的德國,顯然不可能將其征服。唯一的辦法那就是請美國出山。

這就形成了一個神一樣的邏輯:本來是想通過一場局部戰爭來掌控巴爾幹半島來對抗美國,但是自己實力不濟請美國來打仗並且還是由美國來主導。

但是戰爭必然遵循它的客觀規律,不會過分的以政治為主導。對於歐盟國家的小九九,美國人自然再清楚不過。明明北約國家擁有碾壓南聯盟的實力,但就是攻而不破——只打空襲戰,不打地面戰。曾在100個小時內就把擁有百萬大軍、裝備全套先進蘇式武器裝備的伊拉克打得一潰千里的美軍卻在實力遠遜於伊拉克的南聯盟面前打了78天之久,並且南聯盟的軍事實力沒有得到慘重損失。相反歐盟卻損失慘重,在78天的軍事行動中,歐洲人由於擔心戰局失控,於是捲款外逃,導致歐元匯率大幅下跌,超過1萬億美元的歐洲資本進入了美國。更有意思的是,戰前歐洲人花費巨資搞起來的科索沃試驗田最後被美國分了一半給俄羅斯,繼續加劇俄歐矛盾。


大將軍威武K


其實不是北約要轟炸南聯盟,而是歐盟領頭羊德法要轟炸南聯盟。

簡單的來看是因為南聯盟自治省科索沃鬧獨立,北約支持並承認其獨立,而南聯盟肯定不同意,所以對其進行軍事鎮壓,進而北約轟炸南聯盟。但是深入分析你會發現,事情絕沒有那麼簡單。

首先是1999年元旦這一天,歐盟發行貨幣歐元。咱們都知道,石油是和美元掛鉤的,但是隨著歐元的發行,有些地區開始用歐元結算。

其次咱們來分析一下地緣位置,南聯盟地處巴爾幹半島,這個地區是大名鼎鼎的歐洲火藥桶之地,歷史上發生過多次戰爭,因為巴爾幹半島是通往印度洋和中東的交通命脈。


第三:科索沃宣佈獨立,南聯盟進行軍事鎮壓,給了歐盟對其進行轟炸的理由。但是當時的情形歐盟還真沒有這個錢和能力對其進行轟炸,所以叫上了老大哥美國幫忙轟炸,最後美國和歐盟各懷著小九九開始對南聯盟進行了長達78天的轟炸。

然後最後的結果卻導致歐元大量外逃,歐盟經濟一蹶不振,只能更加依賴美國。所以北約轟炸南聯盟的情況就是歐盟要控制巴爾幹半島進而能夠毫無阻攔的通往中東,以此能夠慢慢的讓歐元結算石油,而美國為了敲打歐盟和南聯盟對南聯盟進行了長久的轟炸而使得歐元大量外逃,南聯盟大量建築被轟炸成廢墟。


太郎聯盟


北約轟炸南聯盟,名義上是為了拯救科索沃人民,但其實這只是個幌子。北約的真實目的是為了把俄羅斯勢力從東歐擠出去,以方便歐盟在東歐擴張。

另外有陰謀論認為,美國主導科索沃戰爭是為了攪亂歐洲,打壓歐元對美元的威脅。歐盟在科索沃問題上,著了美國的道。被美國賣了還替人家數錢。


一、名義上的原因

南斯拉夫是個強行糅合的國家,其內部各族的獨立運動一直很強勢。

1991年,南斯拉夫政局失控,克羅地亞、斯洛文尼亞、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獨立和馬其頓先後宣佈獨立。當時科索沃的阿族人也自行組織了一場公民投票,並宣佈科索沃是一個共和國。但南斯拉夫當局不承認。

1992年5月,科索沃的阿爾巴尼亞族的民族主義運動者自行組成議會和行政機構,選舉民主聯盟領導人易卜拉欣·魯戈瓦為科索沃共和國總統,形成了與塞族政權並行的另一個政權。但後來也被鎮壓。

科索沃的阿族人見公投獨立行不通,有一些民族激進分子就成立了“科索沃解放軍”,開始運用暴力手段進行分離運動。

面對阿爾巴尼亞族人的武裝鬥爭,南聯盟當局採取強硬措施,派遣大批塞族軍警進駐科索沃,試圖消滅“科索沃解放軍”。

雙方激戰幾年,武裝衝突不斷升級,傷亡人員日趨增多,約30萬人流離失所,對歐盟形成了巨大的難民壓力。同時也對歐洲民眾造成了南聯盟踐踏人權的印象。

於是在這一背景下,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決定干涉南聯盟內戰。

值得一提的是,北約轟炸南聯盟,並沒有得到聯合國的授權。北約以南聯盟鎮壓科索沃民眾的獨立,踐踏了人權為藉口,繞開了聯合國安理會。並在不合國際法的前提下,對南聯盟進行了幾個月的轟炸。

轟炸期間,西方媒體對面民眾反覆宣傳,渲染南聯盟的恐怖,批評南聯盟不允許科索沃獨立是對民意的踐踏,並且還鼓吹北約轟炸南聯盟是對人權的拯救。

實事求是的說,南聯盟當局確實幹了很多令人髮指的事情。西方媒體在宣傳上,並非都是空穴來風。

但是,西方媒體卻在這個問題上,卻赤裸裸的玩了雙重標準。因為克羅地亞獨立時,克羅地亞當局也發生過同樣的事情。

當時,克羅地亞要求脫離南斯拉夫,同時克羅地亞境內的塞族人要求脫離克羅地亞。西方國家支持克羅地亞當局對其境內的塞族人進行了嚴厲鎮壓,卻厚顏無恥的對南聯盟說這是人家克羅地亞的內政問題,你南聯盟無權干涉。結果克國境內的塞族獨立運動被鎮壓,慘遭克族人的報復。

事後,西方媒體無視塞族人的血淚,只強調克族人受到了傷害。這明顯就是克羅地亞要求獨立就是合理的,克羅地亞境內的塞族人要求獨立就不是合理的“雙標玩法”了。



二、真正原因

正是因為南斯拉夫內戰的參與者,手上都不乾淨。所以美國倡導的“新幹涉主義”,壓根就沒幾個國家支持。對於北約轟炸南聯盟的真實目的,大家更願意相信這是一場北約國家針對俄羅斯的“殺雞儆猴”的戰爭。

東歐劇變,蘇聯解體後,西方國家並沒有停下對蘇聯殘餘勢力的追殺。他們在與俄羅斯達成協議後,把目標瞄準到了“既不東,也不西”的南斯拉夫身上。

其實,南斯拉夫當年跟蘇聯關係緊張時,它與美國等西方國家關係還是不錯的,但是由於歷史和體制的原因,西方國家打心眼裡還是排斥南斯拉夫,總想拆解南斯拉夫。

比如1992年南斯拉夫內戰剛開始時,英國鐵娘子撒切爾夫人就說:“馬上派空軍轟炸貝爾格萊德,要消滅歐洲大陸最後一個布爾什維克堡壘!”(當時撒切爾已經卸任,所以她才敢說這種話)

後來西方各國雖然沒有直接干涉南斯拉夫的內戰,但是私底下還是各自騷操作,雙重標準玩的賊溜。(比如上面提到的克羅地亞內戰,克族人和塞族人的內戰)

再後來,南斯拉夫大致被肢解,僅剩下塞爾維亞和黑山還在堅持,另搞了一個“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

按理說,南斯拉夫到了這般地步,西方國家應該要收手了。但是由於南聯盟在被玩了雙重標準,得不到西方國家支持後,開始抱俄羅斯的大腿,成為俄羅斯西進地中海的一個跳板。於是歐盟和美國最終決定一勞永逸的解決南聯盟問題。徹底控制巴爾幹半島,徹底堵死俄羅斯南下地中海的通道。

▽南斯拉夫區位圖


因而在1999年3月23日,西方國家打著人道主義的幌子,以科索沃發生了人道主義危機為藉口,強行對南聯盟發動了戰爭。

最終,南聯盟被西方國家徹底肢解,北約開始大舉東擴。在不到十年的時間,就把阿爾巴尼亞、保加利亞、羅馬里亞、克羅地亞等巴爾幹半島國家全部納入進了北約。就連當年在科索沃戰爭中被北約轟炸過的黑山也在前年被納入進了北約。

很顯然,轟炸南聯盟讓北約和歐盟在東歐和中南歐的影響力大大提升。

▽北約歷年擴軍示意圖



三、陰謀論觀點

根據陰謀論的換點,美國和歐盟在轟炸南聯盟的目標方面,並不完全相同。

歐盟的目標是排擠俄羅斯,繼而東擴;美國的目標是排擠俄羅斯,繼而東擴,順便連歐盟也一起整。

為什麼美國要給歐盟下套呢?這主要是因為歐盟在1999年1月1日推出了歐元。

歐元誕生之初,歐盟對其寄予了厚望,不僅高調的宣傳,而且還把歐元的對美元的匯率設定在了1:1.07。

歐元的購買力要高於美元。

美國認為,歐盟的經濟實力不弱於自己,如果讓歐元走強,那麼勢必會影響到美元,挑戰美元的世界貨幣地位。並且讓美國最不能接受的是,歐元誕生後,歐盟內部將不再繼續使用美元結算,而只使用歐元結算。相當於歐元切走了美元的一塊大蛋糕。所以,美國必須要坑歐盟,讓歐元走低。而轟炸南聯盟就是最好,也最合理的辦法。

當北約開始空襲南聯盟後,由於歐洲局部的緊張局勢導致地區投資環境惡化,以前大量進入歐洲的資本為了避險紛紛撤出歐洲。大約有七千多億熱錢在歐洲流動,始終不敢落地。據說這七千多億的資金,有兩千多億到了美國,還有兩千多億到了香港。

額外再一說,由於兩千多億的流動資金落腳到了香港,於是美國故意轟炸了我國駐南聯盟的大使館,惡意製造危機,導致我國三名外交官員犧牲。讓這兩千多億的熱錢覺得香港也不安全,最後也全部進入了美國的金融市場。


事後,歐元果然開始走低。匯率一路下跌到1歐元只能兌0.82美元,跌幅大約為30%。

最終歐盟發現,南聯盟和俄羅斯敗了,歐盟自己也敗了。美國把歐洲賣了不說,歐洲人還傻乎乎的幫助美國人數錢。後來美國又無端挑起伊拉克戰爭時,歐盟各國吸取了科索沃戰爭的教訓,堅決抵制,不陪美利堅大爺們玩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