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YO酒店“削峰填谷”解決行業淡季痛點


OYO酒店“削峰填谷”解決行業淡季痛點

周健報道 12月14日,在“2019內蒙古旅遊發展論壇”上,OYO酒店副總裁鄧苗就“全棧式與數字化賦能文旅供給側改革”的主題作了分享,她介紹,OYO酒店採用中央對接的集中化運營模式以及更高效的數字化技術直連手段,切中了“經濟型超經濟型”單體酒店的需求痛點,通過對業主的物業硬件改造和線上線下全渠道分銷,為業主帶來營收的增長,讓酒店自我“造血”,從而形成良性的正向循環。

OYO酒店2.0模式助推單體酒店

消費者正在逐漸遠離單體酒店。數據顯示,國內的三大酒店集團,華住的平均入住率在85%左右,錦江的平均入住率在80%左右,首旅如家的入住率則在84%左右。而目前單體酒店的平均入住率僅在20%-40%之間。

入住率越低,營收越少,酒店方只能繼續壓縮成本,以保證微薄的利潤,如此循環往復便形成了一種無解的惡性循環。

究其原因,缺乏品牌化背書、硬件條件和服務質量參差不齊,最終成了單體酒店的“硬傷”。但是加入品牌連鎖,門檻過高,投入也過大,這讓不少酒店業主望而卻步。

今年的5月底,OYO酒店攜其2.0模式開啟了對單體酒店的賦能升級,除了延續1.0模式下的為酒店提供品牌、運營、管理、改造以及渠道等資源之外,OYO推出了與業主“共擔風險、共享收益”的新模式,併為酒店提供以業主服務、用戶運營和數據分析為主的中心化運營系統,幫助酒店實現大數據系統的管理,同時OYO還以其擁有的私域流量、OTA渠道和線下銷售等全渠道分銷資源賦能業主,提升其獲客能力。

在OYO酒店的2.0模式下,合作酒店的平均入住率實現了從30%到80%的跨越,為行業創造了一個快速提升的商業模式,酒店綜合運營能力提升也開始從“OYO現象”擴散到單體酒店行業,從而客觀上起到了助推單體酒店行業的供給側改革現象。

“削峰填谷”,實現供需高效匹配

OYO酒店“削峰填谷”解決行業淡季痛點

加入OYO的單體酒店能快速獲得提升,與OYO豐富的客源渠道關係密切,一方面通過中心化運營系統調節線上資源和流量,另一方面OYO酒店成立了負責線下銷售的銷售部門,為酒店拓展團隊客戶和線下客戶,並採用中央對接的集中化運營模式精準匹配到相應的酒店,調節部分城市因淡旺季等因素產生的業績大幅波動的情況。

相對旅遊屬性較強的地區和城市來說,OYO酒店的線下渠道發揮巨大的作用,銷售部門將線下的客戶資源精準匹配到入住率相對低的酒店,起到了削峰填谷調節流量的作用。

OYO酒店副總裁鄧苗認為,OYO酒店銷售部門所做的並不僅僅是資源的對接,通過系統化、標準化的分析和酒店定位,比如位置靠近景區或旅行熱門目的地,或者基於其房量、房型、以及基礎設施的特徵,將與合適的旅行社渠道做強關聯,把更加精準的流量匹配到相應酒店,調節酒店經營的淡季缺少客源的“潮汐現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