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步6000公里,20000張尋人啟事,走失的愛人啊,你究竟在何方?


你走到光明處來,你的男人王玉明接你回家!”這是72歲的爺爺對走丟兩年的妻子的深情呼喚。這句短短的尋人口號通過央視的《等著我》欄目感動了萬千網友,也讓更多的觀眾知曉了爺爺和奶奶“願得一人心,白首不相離”的愛情故事。爺爺名叫王玉明,甘肅徽縣人,今年72歲。過去的兩年中,他徒步找尋6000多公里,張貼20000多張尋人啟事,只為找到他身患老年痴呆症走丟兩年的妻子閻寶霞。

徒步6000公里,20000張尋人啟事,走失的愛人啊,你究竟在何方?

在爺爺的隨身揹包中,備著他這一路上所需的所有物品。一床軍用被和一張白床單是夜間休息的簡易裝置;四百張尋人啟事和十瓶膠水是每一站爺爺“必須完成的任務”;奶奶走丟前手工製作的四雙單鞋和一雙棉鞋凝聚著爺爺對妻子日復一日的思戀。可是春去秋來,600多天過去了,爺爺走遍了家鄉的角角落落,他的閻寶霞依然沒有回家。在大兒子的陪同下,爺爺找到了公益尋人節目《等著我》,他希望藉助媒體的力量,讓妻子找到回家的方向。

徒步6000公里,20000張尋人啟事,走失的愛人啊,你究竟在何方?

在全國觀眾面前,爺爺顫抖著雙手,泣不成聲地重複念著寫給妻子的信“閻寶霞,你走哪兒去了,你走在光明處,我來你接著回家!”通過爺爺的講述,我們好像明白了“執子之手與子偕老”這份承諾所承載的重量。爺爺是個孤兒,10歲時父親離世,17歲時母親去世。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於是在母親去世後的第三個月,爺爺背上行囊,離開家鄉成為了一名少年兵。

徒步6000公里,20000張尋人啟事,走失的愛人啊,你究竟在何方?

也就是在部隊裡,年輕的王玉明遇見了善良的閻寶霞。初見時,爺爺身上穿著早已被磨爛的軍用毛衣,於是奶奶問他“你的軍用手套攢下了嗎?”爺爺回答“攢著在。”奶奶又說“那你拿來吧,我給你織身換洗的毛衣。”於是爺爺的十幾雙舊手套加上奶奶偷偷從姐姐那裡拿過來的十幾雙手套,在奶奶的一針一線下,成為了一件嶄新的厚絨衣。一件奶奶親手編織的毛線衣不僅消融了爺爺獨處異鄉的孤獨,也讓爺爺從此認定“她就是我將來的未婚妻。”

徒步6000公里,20000張尋人啟事,走失的愛人啊,你究竟在何方?

在奶奶姐姐的安排下,爺爺和奶奶有了一次正式的相親會面。爺爺說“我是個孤兒,將來我是要回農村的,你跟著我是要吃苦的。”奶奶答“我從小在農村長大,我不怕吃苦,你走到哪兒我就跟在哪兒。”就是這麼簡單的一問一答,讓爺爺和奶奶認定了彼此就是共度餘生的伴侶。這一年,爺爺22歲,奶奶17歲。戰友們一人五角湊足了十幾塊錢,買了兩個紅色的臉盆,四條喜慶的毛巾,一臉盆的水果味喜糖,共同見證了爺爺和奶奶簡單而又溫馨的婚禮。

徒步6000公里,20000張尋人啟事,走失的愛人啊,你究竟在何方?

爺爺說“有了她,我就有了家!”可二人世界的幸福並沒有維持多久,爺爺就接到任務必須離家。臨行前,爺爺把奶奶送回了孃家河北唐山。此後的日子,分別成了爺爺和奶奶生活的常態,一年僅有的一次見面也不過十來天而已。每一年,奶奶都帶著新做的布鞋,趕上兩天兩夜的火車,去看望在前線工作的爺爺。每一次的離別,爺爺總是淚流滿面不願放手,而奶奶總會安慰他“你要小心,我會守著我們的家,等你回來!”

徒步6000公里,20000張尋人啟事,走失的愛人啊,你究竟在何方?

四年後,爺爺因傷退役,闊別已久的二人終於團聚。見面後,爺爺對奶奶說“我先回去,家裡沒有房,等我搭好了房,我給你寫信,你再回來。”三個月之後,爺爺蓋好了茅草屋,砌好了水泥炕,也等來了日思夜唸的奶奶。同一年,他們的大兒子王軍峰出世。因為經濟原因,奶奶無法去醫院,只得在家裡尋了一位產婆接生。生產過程中,由於條件限制,奶奶的身體大出血,也為她日後的健康問題埋下隱患。

徒步6000公里,20000張尋人啟事,走失的愛人啊,你究竟在何方?

孩子出生後,由於奶奶的母乳不足,爺爺不得不每天往返五公里路,去山上的姑姑家,擠一瓶羊奶餵養孩子。而獨自一人留在家中的奶奶,長時間缺少照顧與陪伴,因此精神方面開始異於常人。無奈之下,爺爺只得把奶奶和剛出生的孩子一起送到奶奶的孃家,而他繼續留在家鄉的工廠賺錢養家。那時爺爺每月的工資42快,每個月他給奶奶和孩子寄去20塊的生活費,剩下的錢一小部分自己生活花費,另一部分就按月存儲。

徒步6000公里,20000張尋人啟事,走失的愛人啊,你究竟在何方?

就這樣兩地分離的日子又持續幾年之後,爺爺和奶奶的小兒子也降臨人世。分別的第十年,爺爺因為一次機械事故受傷,不得不離開了工廠,趕回唐山和家人團圓。回到唐山的第一晚,不幸的事情再一次發生。1976年7月28日凌晨3時42分,唐山爆發了7.8級的大地震。在有震感的第一瞬間,奶奶抱著兩個年幼的孩子從窗戶口爬出去,將兩個孩子安置在空曠的地方之後,又折回原路爬進家中搖醒熟睡的爺爺。

徒步6000公里,20000張尋人啟事,走失的愛人啊,你究竟在何方?

起初,爺爺還迷迷糊糊以為是狼來了,起身準備打狼。於是奶奶便一邊呼喊“地震了,地震了”一邊拖著爺爺往門外跑。哪知在逃跑的過程中,房樑上掉下的椽子頭正好砸在了奶奶的腿部,一道又長又深的傷口從此也留在了奶奶的腿上。好不容易死裡逃生之後,奶奶帶著兩個孩子跟隨失業的爺爺再次回到了甘肅謀生。他們挑著擔子賣起小冰棍,一根冰棍賺兩分錢,第一天賣冰棍所賺的兩塊錢爺爺一直用紅包保留至今,爺爺說“這是我們的回憶,等到老了,也可以拿出來紀念。”

徒步6000公里,20000張尋人啟事,走失的愛人啊,你究竟在何方?

就這樣相濡以沫的陪伴,爺爺和奶奶的生活慢慢開始走向安穩幸福的方向。他們從小草房搬進了大樓房,兩個兒子也長大成人。大兒子結婚買房的時候,奶奶一次性拿出多年積攢的11萬元交到兒子的手中,可她卻連一件新衣裳也捨不得為自己添置。還是爺爺偷偷用自己的工資給奶奶買了一件外套,但奶奶一次也沒捨得穿,只是偶爾從箱子中拿出來看一眼,再疊好放回箱子中。

徒步6000公里,20000張尋人啟事,走失的愛人啊,你究竟在何方?

因為奶奶的精神狀態時好時壞,而爺爺又比奶奶將近大十歲(爺爺72,奶奶63),所以爺爺一直以來最擔心的事情就是如果他去世之後,奶奶一個人的生活該怎麼辦?於是,早在十年之前,爺爺就花費39000元給奶奶買了最好的保險,等到可以領錢的時候,奶奶每月就會有1000多元的收入,再加上兒子每個月負擔1000元,這樣就可以僱個保姆給奶奶洗衣做飯,不至於擔憂奶奶的日常生活了。儘管爺爺為奶奶安排了最周全的晚年,可奶奶還是提前一步“消失”在爺爺的世界。

徒步6000公里,20000張尋人啟事,走失的愛人啊,你究竟在何方?

2018年1月25日晚7點,爺爺正在房內睡覺,奶奶以為爺爺出門了便去尋找他。而爺爺也習以為常認為奶奶是去了外面的公廁,因為平時奶奶也常去屋外的公廁。就是兩人彼此間的“以為”,讓爺爺和奶奶的生活就此打亂。二十分鐘後,奶奶沒有回家,一個小時後,奶奶依然沒有回家。爺爺找遍了附近的條條小路,依舊一無所獲。第二天,爺爺報案向警察求助,通過查看監控攝像,奶奶的身影消失在了距離家中十八公里之外的國道上。再遠一點,由於沒有監控設備,於是奶奶的蹤跡也消失在了茫茫黑夜之中。

徒步6000公里,20000張尋人啟事,走失的愛人啊,你究竟在何方?

從此之後,爺爺背上了揹包,開始了漫漫尋妻路。沿著奶奶消失的國道,爺爺一遍遍找啊找啊,可除了失望還是失望。爺爺有時會想“我在外面餓了,有人給我一口饅頭吃;渴了有人給我一口水喝。可她呢?誰會給她水喝?誰會給她饅頭吃?天氣熱了出汗了,她知道洗嗎?天氣冷了她知道保暖嗎?吃饃的時候想起她,我咽不下去啊!”600多天過去了,爺爺依舊在奶奶消失的方向繼續尋找,他的故事也由一張張尋人啟事開始出現在報刊網絡之中。

徒步6000公里,20000張尋人啟事,走失的愛人啊,你究竟在何方?

於是,懷著期待的心情,爺爺出現在了《等著我》節目之中。在節目中,爺爺念出了寫給奶奶的信“親愛的寶霞,這兩年你走到哪兒去了?一定受苦了吧!我們倆在一起今年整整50年了,你從兩千裡外跟著我來到徽縣受苦了......”主持人問爺爺,如果我們也沒能幫您找到妻子,您會放棄嗎?爺爺回答說“只要我不死,我要一直找下去。如果我死在外面,就算是和她同甘共苦了,我的人生也就沒有遺憾了。

徒步6000公里,20000張尋人啟事,走失的愛人啊,你究竟在何方?

可是,當節目中的希望之門打開後,他的閻寶霞依舊沒有現身。看著空蕩的背景和緩緩走出來的尋人團,爺爺哭得像個孩子,他不停地問“閻寶霞呢?閻寶霞呢?”閻寶霞在哪?沒人知道!即便欄目組不停和全國救助站和以及尋親網站聯絡,也還是沒能找到丟的奶奶。爺爺的失望與難過感染了節目中每一位聆聽他故事的人,節目組也表示之後會繼續幫爺爺一起尋找,併為他建立單獨的尋人網站,只希望有一天,奇蹟可以發生,奶奶可以回家!

徒步6000公里,20000張尋人啟事,走失的愛人啊,你究竟在何方?

徒步6000公里,20000張尋人啟事,走失的愛人啊,你究竟在何方?

至於奶奶何時可以找到回家的路,這是一個既無奈又悲傷的答案。作為一個被爺爺和奶奶的故事感動的局外人,小池唯一能做的事情也許就是寫下這篇文章,儘可能讓更多的人幫爺爺找找閻寶霞。多一份幫助,多一份希望!閻寶霞,不管你在哪兒,請知曉,你的王玉明還在等你回家!

徒步6000公里,20000張尋人啟事,走失的愛人啊,你究竟在何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