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不知名的一座博物院中,藏著堪比《清明上河圖》的宋朝古畫


美國不知名的一座博物院中,藏著堪比《清明上河圖》的宋朝古畫



我們究竟有多少國寶級別的頂級文物尚流落海外?2015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幫我們做了一個粗略的統計,結果是:中國流落海外各大博物館中的文物,加起來超過了5個北京故宮的藏品數量——還不算上民間私藏的。

因此我們可能都知道北京故宮博物院館藏的《清明上河圖》,都聽過臺北故宮博物院藏的顏真卿《祭侄文稿》。但很多流落海外博物館的同等級文物,卻猶如與故土斷了聯繫的異鄉浪子,漸漸被故人所遺忘。

美國中部有個叫納爾遜-阿特金斯的藝術博物館,就因為收藏的中國藝術珍品過多而特地在二樓設置了名為“中國寺廟”的常設展館,竟成為了它們最受歡迎的展館。


美國不知名的一座博物院中,藏著堪比《清明上河圖》的宋朝古畫

● 納爾遜-阿特金斯藝術博物館 中國寺廟展館


展館內,有來自北京智化寺的藻井,也有來自山西廣勝寺的壁畫,遼、金、元代的雕像,清朝的寺廟大門等等,構成了一個跨越各時代各地的中國寺廟。

而這座博物館中,牆上隨便掛著的一幅畫,竟是遠至中國宋朝的山水畫。無數中國畫家、鑑賞收藏家遠赴重洋,只為了一睹這幅堪比《清明上河圖》的頂級古畫。


而它,就如一個離鄉多年的遊子,默默在異國他鄉佇立了好幾十年——它叫《晴巒蕭寺圖》,是宋代著名書畫家李成的作品。


美國不知名的一座博物院中,藏著堪比《清明上河圖》的宋朝古畫

● 《晴巒蕭寺圖》 宋·李成


宋畫無疑是中國畫的一個巔峰,在“藝術皇帝”宋徽宗的大力扶持之下,各種書畫家橫空出世,宋朝也成了中式美學的一個巔峰時期。李成的《晴巒蕭寺圖》,是這片浩瀚書畫星海中一顆璀璨奪目的星。

這幅畫中有山水橋樑,有寺院樓宇,有樹木人物,巧妙的構圖加上精湛至極的筆法,凝成了這樣一幅恢弘大氣的宋代山水大作。對於詬病中國人只會寫意不重細節的謬論,這些傳統畫作就是最“打臉”的反駁。


美國不知名的一座博物院中,藏著堪比《清明上河圖》的宋朝古畫

● 古畫中的滿滿細節


《晴巒蕭寺圖》遠景為兩座大山,山石險峻,氣勢恢宏。畫面左側是一道由山頂凝聚後貫穿全畫經過一次曲折匯入最下方水面的瀑布。山泉的曲折也呼應整個畫面的層次,高點瀑布是遠景,從第二層流水直至下方水面是近景,構圖上層巒疊嶂,層次感十足。

畫面的中心是“寺”,樹木掩映間的亭臺樓閣用的應該是中國傳統的“界畫”方法,線條筆直建築比例精準,比起現在的建築師設計圖紙也可以說毫不遜色。這種精準與意趣完美融合的書畫風格,正是我們傳統上極精妙的古老技藝。


美國不知名的一座博物院中,藏著堪比《清明上河圖》的宋朝古畫

● 畫面中心的寺廟細節


在《中國繪畫史》中,高居翰形容此畫“山巒靜穆,枯樹兀立在稀嵐裡,黑樹幹清晰地矗立在前景,向後退去時,則漸淡成影而消失。曾為唐及唐前山水基本特質的溫暖顏色和魅人的細節,在此都被犧牲,以便成就一種新的莊嚴氣氛。”

這可以說是對李成此畫“開宗立派”般成就的極高評價。


美國不知名的一座博物院中,藏著堪比《清明上河圖》的宋朝古畫

● 畫面底部的場景細節


歷代書畫家,鑑賞家都說,看書畫要站到它跟前去看。我們單單是從印刷品或者隔著屏幕便能感受到此畫撲面而來的莊嚴肅穆,大氣磅礴。要是真到了畫前,估計是要驚歎得說不出話來了。

尋常人看書畫,其實真的沒有那麼高深,那麼晦澀難懂。我始終覺得,所謂藝術的意義就是喚醒我們對“美”,或者對某種表現的感知。構圖、色彩、明暗,乃至於最基本的形體,只要能讓人感受到美感,或者其他觸動我們內心的感受,就是“成立的藝術”。


美國不知名的一座博物院中,藏著堪比《清明上河圖》的宋朝古畫

● 納爾遜博物院藏中國遼代水月觀音


所以如果要說對藝術作品的感知,中國人面對《晴巒蕭寺圖》時所產生的情感共鳴,我覺得始終是要比面對《蒙娜麗莎》時產生的震撼更大、也更“真實”的。

這緣於我們與千年前先輩共享的傳統審美意趣,而這一幅幅珍貴的古字畫,就是將我們串聯起來的文化臍帶。不管它們身在何方,我們相見的第一眼,都會被深深地震撼。


希望終有一天,遊子們都能回家看看,這熟悉的山河故人,這綿延千年的中式意趣。


美國不知名的一座博物院中,藏著堪比《清明上河圖》的宋朝古畫


內容為『手望Sowarm』出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