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眾人唱衰的 2019 年到底怎麼賺錢?
對互聯網時代的創業者們來說,能找到“風口”無疑是幸運的。過往,短暫的互聯網創業史上,出現過小米、滴滴、今日頭條、拼多多等這樣的公司,均是與某階段的大趨勢同頻而獲得快速發展。
回顧 2019 年,我們身邊的風口仍層出不窮:教育、人工智能、5G、數字貨幣、新零售、電子煙、電商直播……或許是前幾波風口尚存示範作用,讓一些不甘落後的人產生了賭一把的心態——妄圖憑藉運氣,實現快速逆襲。
但可能就是這種急功近利的心理,讓 2019 年的一些風口表現出“一窩蜂湧入”的動態形象。
不過,在人口基數特別大的國內市場,每個人都想借風口實現階層的躍遷幾乎是不可能的,因為這些看似來錢快的的風口,來得猛,去得也匆匆。而那些趟過風口的人,箇中的歡樂與悲傷,只有入局者才有真切的體會。
幣圈:“黃昏已至,覆水難收”
馬三金清楚的記得, 10 月 25 日下午 6 點多,一條關於“加快推動區塊鏈技術和產業創新發展”的消息,引發了這個圈子的震動。
他在手機上盯著朋友圈,用手指劃了6、 7 屏,才能看到除這條信息之外的內容。與此同時,各種群就像炸了一樣,沒多會兒工夫就湧出幾百條信息。
馬三金開玩笑地總結了一下,說大家這種亢奮心情背後的潛臺詞其實只有一句:“喜迎韭菜進場”。
如大家所預料,受決策層重視區塊鏈技術的政策導向影響,以及比特幣第三次減半預期,在美股上市的中國區塊鏈概念股迅雷,一夜拉昇107%。比特幣在短短 12 個小時內,從低於 7500 美元的阻力位一度暴漲逾40%,突破 1 萬美元大關, 24 小時成交額高達 173 億美元,流通量為 1790 萬枚,換手率9.88%。
馬三金自寫量化交易程序預測比特幣走勢
面對幣圈出現的歷史級漲幅,想要賺錢就是比誰動作快。馬三金的一個朋友瞄準勢頭快速下了一筆賭注,用 1 萬開了 100 倍槓桿,一晚上小賺了 10 萬。雖然這筆利潤在當晚同期交易只能算是相當小的手筆,但顯然這樣“一夜春風”的快速回報率在今年的幣圈算是活久見了。
要是放在 2017 年,馬三金剛進場炒幣那會兒,他肯定會猛投一筆,雖然他並不太明白區塊鏈技術到底是什麼。畢竟最初入場他和大多數人的目的一樣,享受一夜大幅獲利的刺激與狂歡。
但此時馬三金不為所動,因為最初炒幣投入的幾十萬打了水漂讓他有點怕了。再一個,他覺得這場波動只是幣圈內的存量資金在躁動,場外資金並未大量進入。“就是一場迷魂陣”,馬三金這樣形容。
除此之外,和馬三金一樣混過幣圈的人,雖然嘴上不說但心裡都清楚,這次幣價上漲只是幣圈刻意曲解導向,如此利好的泡沫局面不會持續多久就會打回原形。懂行的人借勢低買高賣、搬磚套利,而接盤的就是不明實情的韭菜。
10 月 26 日比特幣衝破最高點後開始回跌,市場上小道消息不斷,比特幣的利空接踵而至。直到 11 月下旬,央行《加大監管防控力度 打擊虛擬貨幣交易》的消息一出,比特幣價格在 11 月 22 日出現了最大利空,基本上為這場 2019 年末的狂歡畫上了句號。
“幣圈還沒涼,但在涼涼的路上。手裡拿著一堆無意義的幣,還有可能被捲進洗錢的陷阱。”馬三金一點也不後悔未從這場風波里撈一筆,以整個幣圈持續活力走低、交易量減少的趨勢和不可控風險來看,他也慶幸自己很早就放棄了主觀持幣交易,憑藉程序員的本事謀劃了另一條雖然不多,但也算穩定的掙錢法子。
馬三金所說的在幣圈另一種生財的路數主要有兩種:專賣點卡、量化交易。賣點卡沒什麼技術含量,主要拼人脈和資源,作為交易所和炒幣人的中間人,也算有利可圖。馬三金做的是後者。
“誇張一點可以這樣理解:最初我是被割的韭菜,現在我在割韭菜。既然大家都不懂區塊鏈,那拼的就是一技之長和智商。”
馬三金寫了一套可預測幣價走勢的程序,手上對接的投資人不多,但也是大金額客戶。客戶決定進場後,會把籌碼放在馬三金這裡,讓他通過自寫程序做成百上千次買入賣出操作在平臺間套利,等退出時計算收益等問題。
“利潤7、 3 分,賠錢算他們自己的。不過現在收益沒那麼好,平均下來一個月能有2%的利潤就不錯了,好一點可能會到3%。”馬三金說,他沒有把這個生意做大,畢竟這種行情下高淨值客戶難找,而散戶的錢太少又難管理。
“大資金跑套利,小資金高頻跑做市和趨勢,全靠程序不主觀交易,雖然沒有炒幣獲利來的猛,也算是能持續性收益的玩法了。主要是自己不持幣,幾乎無風險壓力。”
不過這筆錢還能掙多久,掙多少,馬三金心裡也在打算盤,畢竟炒幣的泡沫早已破裂,數以百萬計想要憑空發財的人的炒作遊戲接近尾聲。
自 2019 年,全國已累計關閉 6 家新發現的境內虛擬貨幣交易平臺。分 7 批通過技術處理 203 家境外虛擬貨幣交易所,通過兩家大型非銀行支付機構關閉虛擬貨幣賬戶近萬個;微信平臺上,已關閉涉及宣傳營銷小程序與公眾號 300 個。
區塊鏈作為一種具有顛覆性意義的信息技術,仍面臨著大環境下的管理缺失和技術不足的問題。不過就目前來看,區塊鏈硬件建設、軟件建設、實際應用三個方向的本質價值正逐漸顯露。例如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發佈的區塊鏈信息服務管理規定,就明確了區塊鏈信息服務提供者的信息安全管理責任,區塊鏈技術及相關服務的發展指明瞭方向。
加密貨幣正在逐漸擺脫那些什麼都不做、甚至連基本的經濟或投資知識都不懂的人,這是區塊鏈技術向前發展的好事,但的確是幣圈殘餘玩家的黃昏。
就像馬三金說的,在這種局面下還持幣的人處境很棘手,而像自己這樣的能掙一點是一點。而周圍大多數混幣圈的人,他們從來沒明白過區塊鏈、比特幣,也對這個技術沒有更多期待。不過馬三金跟我說,他倒是挺期待未來區塊鏈的技術價值到底什麼樣的。
鞋圈:“從全民皆販,到全民失控”
今年 7 月成都 90 後鞋商“劉餅乾”欠款一千萬倒下的消息,雖然引起了軒然大波,但顯然沒有刺痛鞋圈,炒鞋勢力依舊貪婪,甚至更加猖狂。
球鞋深度愛好者圓圓告訴PingWest品玩,放在他讀高中那會,自己怎麼也想不到,有一天耐克會破萬,一雙鞋 4000 左右是正常,自己連雙喜歡的鞋都買不起。
當炒鞋的勢頭越做越足,資本、品牌方、交易平臺形成了穩定的三方共贏發財的局面時,圈子裡的消息刷新著圓圓的三觀。散戶玩不過莊家,不僅要靠資本和人脈,還要拿到一手信息源搶佔市場,有時候甚至還得拼技術手段。
12 月為期三天的上海潮流大展INNERSECT吸引了眾多潮人和球鞋愛好者,正式發售日來臨前,陳冠希的一句:“未來 10 年間,絲綢設計不會出現在Nike以及AJ的任何鞋款之上”,吹響了這場黑客技術與潮人打架大賽的序幕。
12 月 6 日晚,也就是正式發售日的前一天,圓圓就從群裡得知明天的鞋不用搶了。在現場的人拍到證據,發現一票組團炒鞋販正在破譯發售二維碼,相當於提前進入選碼付款頁面,更有傳現場安置了信號屏蔽器。如此一來鞋販控制了大量貨源,便可在平臺上進行資本運作。圓圓的朋友吐槽:“這些鞋販真是把科技強國戰略都搞出來了。
發售日當晚,圓圓得到的這些消息得到證實,甚至現場的情形更加失控與混亂。根據Supreme情報網當天的紀實, 7 日當天發生的鬥毆事件,比過去幾年 發售現場產生的衝突都要多。
鞋販破解被抓包
一是INNERSECT今年通過現場抬頭屏幕掃二維碼的方式搶購,眾人掃一碼免不了爭鬥和口角。另一個就是下半場,鞋販通過破解二維碼非常規掃貨的事情被當場逮個正著。
活動現場不少人開始高喊“黑幕”,甚至有人趁機搶鞋,場面一度失控。數十雙被陳冠希一句話封神賣價起飛的Air Jordan 1 X Clot聯名白絲綢Mid瞬間沒了蹤影,只剩下一地狼藉與破鞋盒。“真是開了眼界,炒鞋的買鞋的一起全瘋掉了。”圓圓感慨道。
從 2019 炒鞋市場來看,依附於“毒”“識貨”“鬥牛”等鞋交易平臺,炒鞋幾乎成為一個存在於監管真空中的另類投資二級市場,溢價走勢脫韁,貨品真假參半。
像鬥牛一樣的交易平臺開始發行預售券和現貨券憑證,發展出了類似期貨的衍生工具。“毒”雖然打著“鞋穿不炒”的情懷口號,但依舊開放交易平臺,賺取高額差價和手續費。聰明的鞋販趁機沒準還會變本加厲把鞋賣的更貴,畢竟誰都清楚平臺方發出這種情懷倡議並非真心,反而蹭一波熱度的嫌疑倒是挺大的。
更有甚者,在平臺上明目張膽的掛出具有暗示性交易的買賣。“天貓0. 06 秒洗劫權志龍球鞋劫胡事件”就是今年鞋圈侵入飯圈最典型的例子。顯然除了只想掙錢的鞋販,還有一幫販鞋人惡意搶截36、37、 38 的女鞋黃金碼,試圖利用粉絲心理搞賣身契。
而就在接二連三騷亂髮生的同時,十月份央行上海分行發佈的《警惕“炒鞋”熱潮 防範金融風險》已經向炒鞋行為亮出警告,其中明確指出了幾點問題:一是“炒鞋”交易呈現證券化趨勢,交易量巨大;第二,部分第三方支付機構為“炒鞋”平臺提供分期付款等加槓桿服務,助長了金融風險;三是操作黑箱化,平臺一旦“跑路”,容易引發群體性事件。
不過,“敢衝敢搶敢炒”是那些炒鞋圈崇尚的真理,大莊家依舊頂風作案,散戶玩家趁熱小筆掙快錢,這個圈子玩的就是冒險。
圓圓和身邊一樣的球鞋愛好者覺得,鞋圈尋歡作妖的日子也該到盡頭了,但在危險和監管來臨之前,資本和二級交易市場依舊還會在法律的邊緣猖狂,將貪婪的本性展現到最後一秒。
圓圓說現在是人是鬼都想搞一雙所謂的狠貨穿一穿,不管真假覺得擁有了一雙,就跟上了所謂的潮流,成了不落伍的人。他依舊懷念線下排隊抽籤買鞋的日子,像是為了排隊順序,幹過跟鞋友現場打遊戲pk的蠢事。最後遊戲輸了,鞋也被對方買到,雖然難免心有不爽,但也是願賭服輸。
漢服圈:“跳出被文化傳承綁架的怪圈”
漢服品牌創業者Rita和同事再三考慮後,還是拒絕了跟PingWest品玩聊聊今年做漢服生意的事。銷量排名前三的漢服品牌漢尚華蓮,也婉拒了關於行業的採訪。漢服圈裡的人異常謹慎與戒備,這與今年它擁有億萬級市場的行情有點格格不入。
今年 3 月,“淘寶新勢力周”期間發佈的《 2019 中國時尚趨勢報告》顯示,在時尚搜索關鍵詞趨勢TOP10 中,漢服位列女裝排行榜第三,男裝排行榜第十。
2019 年 9 月央視財經頻道報道中表示,目前全國漢服市場的消費人群估算已超過 200 萬,產業總規模約為10. 9 億元。目前,從圖稿設計、布料運輸、打版裁剪、加工製作,到成品運輸、宣傳與銷售,整個漢服圈已經形成了一個較為完善的產業鏈條。
從一定程度來講,漢服行業的興起,絕對算得上 2019 年市場風口的亮點,自帶文化屬性與身份認同,體現新用戶消費的行為特徵,以及垂直且小眾的領域,讓漢服與以往的市場風口有著本質的不同。
這是漢服市場崛起的因素,也是為它招致誤解與文化價值捆綁的根源,甚至讓它現在仍處於備受非議的狀態。
把漢服推向風口浪尖的,應該是今年 10 月國外媒體CNN的報道《著裝自豪:捲土重來的中國“舊”時尚》。文章披著寫漢服文化的外衣,卻大量夾帶私貨,將漢服文化現象陰謀化、政治化,用挑釁的言論唱衰漢服行業與中國,引發眾怒,造成了一定負面影響。
這正是媒體多次溝通採訪被漢服業內人被婉拒的原因,如漢服品牌主理人Rita說的,他們真的被採怕了。與此同時,國內對於漢服行業的輿論也不容樂觀,打壓、批判漢服衍生行業形態的報道層出不窮,這給了漢服行業裡的人不少壓力與無奈。
艾媒網關於漢服產業的分析數據正說明了漢服行業的處境,截至 2019 年 11 月 8 日,“漢服”關鍵詞在網絡上的網絡口碑評分為48. 7 偏中性(低於 45 為偏向負面)。
從大眾對於漢服的文化傳播效果的理解來看,近半數的人覺得漢服對傳播中華文化是有一定的影響的,有14.8%的人認為有很好的正面效果,也有11.1%的人認為漢服對傳統文化的傳播可能有負面效果或者是明顯的負面誤導效果。
而顯然後者裡有一部分人陷入了一個怪圈,他們無法認同漢服商業炒作帶來的漢文化推廣效應。有人認為所謂的漢服熱只是一陣風,商家的炒作只是為了賺取利益展開營銷手段。但很實際的一點,不是所有的商業炒作都沒有意義。
最有代表性的就是今年 9 月 12 日召開的淘寶 2019 造物節,品牌“銜泥小築”賣出 6 萬元的芳華絕代漢服。其中可以估算價值的材料包括天然真絲、淡水珍珠、瑪瑙、青金石、翡翠等寶石;而另一部分難以估算的則是兩位繡娘耗時兩個月手工珠繡的工藝成本及文化價值。
“如何看待高價漢服,和如何看待高價商品一個道理。漢服市場是商業市場,每個商家對於自己在市場定位不同。有的商家鑽研複雜工藝,做高端商品和品牌效應,價格高完全可以理解。有的商家做平價賣場,主供日常漢服消費市場,價格偏低。漢服歸根到底還是商品與文化的結合,商品所擁有的一切屬性和影響漢服也都會有。”漢服愛好者肅羽說。
而關於網上不斷傳出如何二手轉賣漢服翻倍賺錢,天價漢服賣房子都買不起的傳聞。漢服愛好者肅羽和鹹魚告訴我,如此炒漢服的人並不多。至於高於原價轉讓的情況,在偏高端的品牌中出現的比較多。限量或者現在無法買到的款式,加之漢服工藝的成本與週期,一些漢服會有升值的可能,但遠非說的那麼邪乎。
隨著漢服熱度上升,不同消費者的需求擴大,越來越多人投入到漢服經濟的銷售市場,與漢服相關的產業也隨之興起,從漢服周邊配飾、到漢服租賃、漢服體驗館、漢服影樓等店面大量湧現。
無論是從街頭遇到的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身穿漢服,還是漢服熱帶來的漢服經濟,漢服“炒作”的確讓漢服文化重新回到了大眾的視野,這說明傳統文化不是沒有市場,它有現實的需求。
“不過漢服背後是有禮儀規格等考究在裡面的。普通商家不懂,做出牛頭不對馬嘴的“廉價感”絕對是在所難免的。所以漢服的文化推廣是真的需要花時間好好認真對待的事情。”鹹魚指出漢服熱帶來文化效應的一個現實的矛盾爭議。
隨即他補充道:“對於版式、制式等標準統一的問題,有心的從業者和核心消費者從來沒有停止過研究和改進,很多熱門的品牌正在向正確形制學習,讓創新和傳統兩者慢慢達到平衡。而類似“山正之爭”的形制爭論時有發生,不過應該也是有利於推動漢服文化研究的。”
而肅羽則有另外的一種想法,她告訴PingWest品玩,就個人而言,她不喜歡把漢服凌駕於“文化傳承”如此高的價值上,這對於商家和消費者都是一種負擔。
“有人喜歡漢文化但不穿漢服,穿漢服的人也不都是喜歡瞭解漢文化,也許僅僅是喜歡這件衣服。漢服本質還是衣服,它無法承擔過多的東西,只能說它提供了一個傳統審美潛移默化的載體,提供一個瞭解漢文化的契口。有了服裝就可以進行許多傳統禮儀,有更強的民族身份認同,不能說不是好事。”
這或許就是當下漢服圈所處的一種環境,是困境也是機會,它需要行業者趁著漢服熱的風口在商品與文化傳承中找到一個平衡點,也急需甩掉一些身上揹負的來自大環境下的文化傳承壓力。這需要時間,也需要更包容的市場環境。
閱讀更多 運營的小事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