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潮」1949年10月1日,莊嚴而偉大的時刻,天安門城樓上都誰?

今年是建國七十週年大慶的日子,可以說,一個繁榮富強的中國現代社會展現在全人類的面前。七十年來,風風雨雨,從一窮二白到今天,中國毫無愧色的說,自鴉片戰爭以來,積貧積弱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我們屹立在世界的東方。

「紅潮」1949年10月1日,莊嚴而偉大的時刻,天安門城樓上都誰?

回到七十年前的十月一日,那是新中國最為激動的日子,一個嶄新的中國誕生了。這一天,開闢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中國結束了一百多年來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歷史,真正成為獨立自主的國家,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成為了國家的主人。毛主席在天安門城樓上宣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整個華夏為之流淚,為之雀躍,為之歡呼。

「紅潮」1949年10月1日,莊嚴而偉大的時刻,天安門城樓上都誰?

那麼,當時的天安門城樓上,有多少人站在上面,見證著這偉大時刻呢?

很多文章和回憶錄裡面或者沒有記載,或者記載不確切。有63人、200餘人、600餘人、1000餘人之說。到底哪個數字符合實際呢?

1949年10月1日下午二時,在中南海勤政殿召開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首次會議。全體委員宣佈就職,中央人民政府正式成立。隨即,選林伯渠為秘書長,任命周恩來為政務院總理兼外交部長,毛澤東為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朱德為人民解放軍總司令,沈鈞儒為最高人民法院院長,羅榮桓為最高人民檢察署檢察長,並責成他們從速組成各項政府機關。會議還宣佈接受共同綱領為施政方針,並通知各外國政府只有這個政府才是中國唯一合法政府,並願與各國建立平等的外交關係。會議開完,全體領導人乘車出中南海東門,到天安門後下車登樓,下午三時慶典準時開始。

「紅潮」1949年10月1日,莊嚴而偉大的時刻,天安門城樓上都誰?

舉行開國大典時天安門修葺一新,城樓上橫標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禮”,正中懸掛毛主席的巨幅畫像(40年代著冠照)。兩旁的標語東為“中央人民政府萬歲”,西為“中華人民共和國萬歲”。

「紅潮」1949年10月1日,莊嚴而偉大的時刻,天安門城樓上都誰?

要注意的是,並沒有國徽,因為此前的在9月25日、26日政協的座談會及審查委員會上認為還要修改,所以27日全體會議上只通過了國旗、國歌、國都、紀年4個決議。

今天,通過查閱文獻,並綜合當事人回憶,開國大典時登上天安門城樓有600多人(具體不詳了),主要是兩大類人員:

1.新中國領導人、政協代表和候補代表;

2.警衛服務人員、新聞記者及特邀人員等。

第1類又分為五種人員:

一,黨派代表142人。其中:中共、民革、民盟代表分別為16人;中國民主建國會、無黨派民主人士、中國民主促進會、中國農工民主黨、中國人民救國會、三民主義同志聯合會、中國國民黨民主促進會、中國致公黨、九三學社、臺灣民主自治同盟、新民主主義青年團代表各12人、10人、8人至5人不等。

「紅潮」1949年10月1日,莊嚴而偉大的時刻,天安門城樓上都誰?

登上天安門的致公黨代表司徒美堂(中)

二,區域代表102人。其中:西北、華北、華東、東北、華中解放區代表各15人;華南解放區代表8人;內蒙古自治區代表6人;北平、天津兩直屬市代表6人;解放區民主人士7人。

三,軍隊代表60人。其中:解放軍總部及海、空軍代表共12人;第一、二、三,四野戰軍代表各10人;華南人民解放軍代表8人。

四,團體代表206人。其中:中華全國總工會,各解放區農民團體代表各16人;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全國工商界、中華全國文學藝術工作者協會、中華全國科學會議籌備委員會、全國教育界、全國社會科學工作者、海外華僑民主人士等單位代表各15人;中華全國民主青年聯合總會、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籌備會代表各12人;中華全國學生聯合會、上海各界人民團體代表各9人;宗教界民主人士代表7人。

以上四種情況共計45個單位,產生正式代表510人。按規定,凡參加新政協的各單位,其代表名額滿10人的,推選候補代表2人;不滿10人的,推選候補代表1人。因此,又產生候補代表77人。

五,特別邀請代表,共75人。其中:

特邀首席代表宋慶齡;戊戌變法領導人之一梁啟超之子梁思成;前清翰林張元濟;中國近代海軍耆宿薩鎮冰;老同盟會會員張難先;北洋軍閥統治時期擔任過教育總長、司法總長的章士釗、江庸;曾任國民黨南京政府和談代表的張治中、邵力子等;國民黨重要起義將領傅作義、程潛等;老解放區民主人士陳瑾昆、安文欽等;文教界知名人士陶孟和、陸志韋等;藝術界知名人士周信芳、梅蘭芳、袁雪芬等;工農方面的勞動模範、英雄人物劉英源、閻存林,戎冠秀等人。

「紅潮」1949年10月1日,莊嚴而偉大的時刻,天安門城樓上都誰?

右二為宋慶齡

第2類人員是因為自己的工作性質或特殊情況,開國大典時幸運地登上天安門城樓,和新中國領導人站在一起。

一是警衛服務人員。他們由於肩負重要的任務,身份比較特殊。如毛澤東警衛員賀清華、趙鶴桐和朱德警衛員管開智等。

二是新聞工作者。他們需要記錄重要歷史時刻,第一時間向海內外傳播新中國成立的信息,因此他們也被允許登上天安門。當時登上天安門城樓的有三位攝影師:楊振亞(華北軍區政治部畫報社記者)、陳正青(東北畫報社記者)、侯波(中南海攝影科科長),還有北京新華廣播電臺播音員丁一嵐、齊越,李普(新華社記者)等。

其中還有從蘇聯趕來支援的蘇聯攝製師,當時,中國自己還沒有掌握彩色拍攝技術,因此,在劉少奇於1949年6月至8月訪蘇期間,斯大林主動提出由蘇聯攝影師幫助拍攝新中國開國大典的盛況。這12名攝影師從當天下午一直拍到晚上,從毛澤東講話、升國旗、閱兵到遊行,一共拍了幾十本膠片。

可是很不幸,10月2日下半夜,一場意外的火災恰恰襲擊了存放這些膠片的房間,膠片又是易燃物,絕大部分被燒燬,奮力搶救下來的一點膠片,正是那一兩分鐘極為珍貴的鏡頭。

不要忽略還有因各種原因實際未登上天安門城樓的人員。

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有委員56人,但《人民日報》10月2日報道出席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成立會議的委員只有44人,依次為陳毅、賀龍、李立三、林伯渠、何香凝、劉伯承、吳玉章、彭真、薄一波、周恩來、董必武、高福、陳嘉庚、羅榮桓、烏蘭夫、徐特立、蔡暢、劉格平、馬寅初、陳雲、馬敘倫、郭沫若、張雲逸、鄧小平、高崇民、沈鈞儒、沈雁冰、陳敘通、司徒美堂、李錫九、黃炎培、蔡廷鍇、彭澤民、張治中、傅作義、李塵、章伯鈞、程潛、張奚若、陳銘樞、譚平山、張難先、柳亞子、張東蓀。其餘12個人又到哪裡去了,為什麼未能出席這樣重要的歷史性會議呢?

聶榮臻因擔任閱兵總指揮,正在天安門城樓前忙著作最後的檢查,因此未能到勤政殿出席這次會議。此外葉劍英在贛南等待接收廣州,林彪在湘南(一說在武漢),彭德懷在西北,在前線指揮作戰;西北局習仲勳在西安、華東局饒漱石在上海、山東分局康生在濟南,中南局鄧子恢在武漢、東北局林楓在瀋陽,他們因主持各地區工作,未能與會。另外徐向前因病正在青島休養,龍雲已從昆明到了香港,救國會代表李章達還滯留在待解放的四川,也未能與會。

「紅潮」1949年10月1日,莊嚴而偉大的時刻,天安門城樓上都誰?

任弼時

五大書記之一任弼時也未登上天安門城樓。他自4月12 日在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上作政治報告時病倒後,一直在玉泉山休養。開國大典時他是在玉泉山聽收音機裡的實況廣播來慶祝的。

「紅潮」1949年10月1日,莊嚴而偉大的時刻,天安門城樓上都誰?

楊傑

有一位政協代表本來是有幸參加新中國成立盛典的,但不幸慘遭毒手,未能如願。他就是楊傑。楊傑早年加入孫中山領導的同盟會,參加過北伐,1938年出任駐蘇聯大使,解放戰爭時期積極參加愛國活動。他早已被國民黨反動當局列入黑名單。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開幕前,被蔣介石密令國民黨特務殺害於香港。因此,翻開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印製的精美紀念冊,就能看到一封畫著黑框的唁電。所有第一屆政協代表中,楊傑是唯一加黑框的代表,也是因遭謀殺而未能登上天安門城樓的唯一代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