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寧“四好農村路”:築牢鄉村振興根基

遂寧“四好農村路”:築牢鄉村振興根基

交通助力農業產業發展。圖為天福產業園

一份責任一個抓手一張路網

遂寧“四好農村路”:築牢鄉村振興根基

我市全域謀劃建設農村公路,注重農環線與繞城高速、中環線、快捷通道及進村連組入院路有機結合,已建設223公里小環線、1000餘公里支線,實現農環線與我市8個高速公路出入口相接或相鄰,與3 條通縣區快捷通道相交或共線。

全市鄉村旅遊快速發展。2018年,我市鄉村旅遊收入106億元、同比增長32.5%、佔全市旅遊總收入的28.29%。

一條路,富一村;條條路,富萬家。

12月5日—6日,省政府在成都蒲江召開全省推動“四好農村路”高質量發展現場會。會上,遂寧市人民政府作為唯一市州代表進行了交流發言,蓬溪縣成功獲評第三批“四好農村路”省級示範縣。

近年來,遂寧市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四好農村路”重要批示指示精神,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和省交通運輸廳的關心支持下,大膽探索全域“四好農村路”創建、系統謀劃新時代農村公路高質量發展命題,創新推進農村公路建設、養護、管理、運營協調發展,一條條農村公路為鄉村振興增添新動能,成為農村致富之路、幸福之路。

一份責任

齊抓共管“四好農村路”築牢鄉村振興根基

社會發展,交通先行。“四好農村路”是黨中央、國務院提出的一項重大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德政工程,要求“農村公路建設要因地制宜、以人為本,與優化村鎮佈局、農村經濟發展和廣大農民安全便捷出行相適應,要進一步把農村公路建好、管好、護好、運營好,逐步消除制約農村發展的交通瓶頸,為廣大農民脫貧致富奔小康提供更好的保障。”

建設“四好農村路”,讓廣大農民脫貧致富奔小康,遂寧市堅持政府主導、多元參與、抓創建,把這份責任記在心上、落實在行動上。

強化領導“增內力”。堅持黨委統籌、政府主導、人大政協監督,遂寧市委、市政府每年將農村公路工作列入績效考評和群眾滿意度測評內容,市委常委會、市政府常務會議專題研究“四好農村路”全域示範創建工作,加強組織領導、統籌協調和集中調度,市人大常委會定期聽取農村公路工作情況報告,市政協主席會議常規視察“四好農村路”建設推進情況,形成齊抓共管的組織領導格局。

分類部署“聚合力”。印發《遂寧市推進“四好農村路”全域示範實施方案》,由市交通運輸局等部門每年按照創建縣、擬創建縣和儲備縣三個層次制定培育計劃,各縣(市、區)政府切實落實主體責任,健全以公共財政投入為主的資金保障機制,全力推動建管養運協調發展,形成部門、轄區合力共推的工作模式。

激勵機制“添動力”。出臺農村公路以獎代補政策,對成功創建省級示範的縣(市、區)給予1000萬元市級補助資金。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親自研究農村公路資金籌集問題,親自帶隊到國家農發行爭取貸款資金,促進“政企銀”三方合作融資模式,獲得國家農發行低息貸款23億元,助力縣(市、區)“四好農村路”建設進程。

2016年,我市大膽提出全域創建“四好農村路”。目前,全市60%的縣(市、區)成功創建省級示範縣,全市農村公路實現量和質的再次飛躍。

一張路網

互聯互通全域謀劃推動農村公路共融共享

要致富先修路。坐落於遂寧農環線蓬溪段小環線內的蓬溪縣常樂鎮拱市聯村,從窮鄉僻壤到幸福鄉村,這裡的村民深刻體會到交通先行的道理。

“山村四面青山綠水,遠離城市喧囂,沒有交通,它是窮鄉僻壤,有了交通,它是世外桃源。”據村民們講述,近年來,拱市聯村大力發展交通,建成農環線內小環線黑化道路8.5公里,建成水泥路28.1公里。村莊依託縱橫交錯、四通八達的交通優勢,大力發展千葉佛蓮產業,村民年純收入達到18092元,從“三年兩不收”的貧困村變為人人嚮往的“世外桃源”。

一條條農村公路盤活了鄉村旅遊資源、帶動了區域發展產業脫貧,這裡的情況在遂寧並不是特例。

據統計,我市全域謀劃建設農村公路,注重農環線與繞城高速、中環線、快捷通道及進村連組入院路有機結合,已建設223公里小環線、1000餘公里支線,實現農環線與我市8個高速公路出入口相接或相鄰,與3條通縣區快捷通道相交或共線。近三年,實施農村公路改善提升工程、窄路加寬工程、連通工程、撤併建制村硬化路建設等專項工程1234公里,完成農村公路安防工程1952公里,建成大型綜合驛站4個、中型驛站20個、特色標識標牌175塊,形成農環線地域文化標誌,構建起“快進”農村公路路網,帶動了全市鄉村旅遊快速發展。2018年,我市鄉村旅遊收入106億元、同比增長32.5%、佔全市旅遊總收入的28.29%。

2016年,我市全域創建“四好農村路”示範工作啟動以來,提出“交通+產業+新村+旅遊+扶貧”五位一體融合發展新理念,著力農村公路建管養運協調發展、農村農業發展、幸福美麗新村建設、鄉村旅遊發展、脫貧攻堅“五個示範”,由市交通運輸局提級開展農村公路規劃,牽頭打造以農環線為代表的升級版遂寧農村公路,以線帶面統籌推進,規劃建設173公里農環線,串聯5個市級及以上現代農業園區,輻射18個縣級農業園區、多個鄉鎮特色園區和323個貧困村,形成“1+5+18+N+323”農村產業均衡發展格局。

當前,我市交通運輸部門一方面著力編制遂寧市農村公路路網補短板專項規劃,圍繞構建“1+3+6+20”的市域城鎮發展體系,結合鄉鎮行政區劃調整和縣(區)產業園區規劃、鄉村旅遊規劃,梳理調整農村公路項目,暢通“毛細血管”,補齊發展短板。另一方面,我市173公里農環線已建成160公里,剩下田家渡大橋及連接線13.2公里加快推進,可望2020年全線貫通。由省道101、省道207、省道209、省道401、省道413及部分縣鄉道組成的260公里遂寧城際環線,將直接串聯全市5個縣區33個鄉鎮,輻射帶動68個鄉鎮。項目實施後,將與農環線共同形成環繞遂寧的鄉村綜合產業發展帶,促進五區縣“五指攥拳、聚團發展”,目前正在進行前期工作。

一個抓手

做好管養協調發展最大限度讓農村路“延年益壽”

伴隨我市全域創建“四好農村路”的推進,農村公路沿線規劃建設的永河產業園、安居黃峨古鎮、蓬溪天福萬象園、射洪龍鳳峽和大英隆盛杜家寨等大型綜合驛站、中型驛站、停車區,具備人貨集散、農產品展示展銷、文化展示、電商物流、休息停車入廁等功能,提升農村公路出行品質的設施設備應運而生。

“四好農村路”讓農業更強、農村更美、農民更富。如今行走在遂州大地,沿著農村公路,採摘果園、旅遊觀光、休閒遊園等項目琳琅滿目。然而,雖然“四好農村路”建設加速推進,但依然存在短板,即管養協調發展問題。

一條條“毛細血管”綿延貫通十里八鄉,如何做好農村公路管理養護工作,最大限度讓農村公路“延年益壽”,為鄉村振興鋪就康莊大道,激發群眾脫貧奔康的內生動力。

為走出農村公路“重建輕養”的誤區,榮獲省第三批“四好農村路”示範縣的蓬溪縣最有發言權,蓬溪縣創新農村公路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機制,大力推行“路長責任制”,避免重建輕養。路長製成立了由縣長任組長,18個部門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路長責任制工作領導小組,在縣、鄉兩級設立“路長辦”,在鄉、村兩級實行“行政路長+交警路長”和村“一村兩路長、一村一路管員”管理模式,以巡查—反饋—處置—督查—通報的流程開展工作,實現農村公路管理全覆蓋,做到“村村有路長、路路有人管”,農村公路得到有效保護,道路交通事故大幅減少。

同時,精細管理,實現三級養護。蓬溪縣農村公路養護實行縣道縣管、鄉道鄉管、村道村管的分級式管理,實現了縣有公路管理所、鎮有交管站、村有養護隊,不僅建立健全了鎮交管站、村養護隊的機構和職責,落實人員和經費,還通過購買社會服務的方式推進農村公路養護多元化、市場化,全縣公路列養率和覆蓋率均為100%,從根本上改變了農村公路管養主體缺位的問題,實現了“有路必養,養必到位”的管理目標。

據蓬溪縣交通運輸局相關人員稱,他們建立的路長制日常維護機制,全面加強以修補路面坑凼、清掃路面路肩、疏通橋涵邊溝、清除道路塌方、完善簡易標識標牌、道路環境整治、橋樑路面清理以及橋樑安全隱患排查為主要內容的道路和橋樑日常性養護,切實防止人為破壞,不斷提升了道路和橋樑通行能力和保障水平。

記者獲悉,市交通運輸局建立了發改、財政、交通、銀行部門聯動機制,研究制定了《遂寧市農村公路路網項目工程建設管理辦法》,並同步出臺了《遂寧市農村公路建設養護管理考核辦法》,全市上下形成了“市級考核、縣為主體”的責任體系,避免了農村公路“重建輕養”。

目前,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體系已基本建立,縣、鄉、村三級都有相應的管理機構、管理人員、專項經費。管養辦法正深入實施,養護質量檢查評定、督導考核和激勵約束等機制完備完善,農村公路管養能力、管養水平正逐漸提升。(全媒體記者 何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