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高任鳥飛——商水青年王高飛返鄉創業記

記者 付永奇

王高飛是商水縣譚莊鎮人,鄭大畢業放棄穩定的工作南下創業,三年後收穫數百萬元,後在縣政府和親人的召喚下搬遷設備回鄉辦廠。讓他沒想到的是,從浙江諸暨到家鄉商水,這條返鄉創業之路竟是這麼崎嶇坎坷,風雨相伴。

王高飛出生於一個書香之家,父親是教師,能寫會畫。2001年王高飛以優異的成績考入鄭大體育學院,從第二年起,他不向家裡要生活費,靠做搬運工、洗車工等勤工儉學完成學業。2007年3月,他放棄在鄭州的安穩工作,懷揣1.6萬元到浙江諸暨市大唐鎮創業,於2008年成立邦州襪業公司。他抓住當時南方金融危機紡織業往浙江轉移的機遇,籌措資金,擴大生產,2010年公司年收入超過200萬元。

2011年12月,商水縣政府去浙江招商引資,動員王高飛返鄉創業,他積極響應舉廠北遷,當年12月底,他租大型貨車拉著54臺襪子編織機和生產材料從浙江諸暨回到周口。那是一個很冷的日子,天下著雪,到達阜陽和沈丘交界處時已是凌晨兩點多。雪越下越大,更可怕的是由於路滑,幾十輛車追尾,他的一輛貨車和一輛拉板材的貨車相撞,兩車都嚴重變形。在消防人員對車輛切割時,又發生火災,生產材料全被燒燬。由於車輛沒入保險,司機家境清貧沒有賠償能力,王高飛強忍悲痛揮手讓下跪苦苦哀求原諒的司機及家屬離去,連報廢的車輛也讓他們拖走了。在這次車禍中,王高飛損失30多萬元。“只要人沒事,事業還可以重新開始!”提起往事他心有餘悸。

回鄉後,王高飛在縣城租一箇舊廠房,成立百事達家紡廠,以帶回來的10多名技術人員為骨幹,招募新人30多人,開始二次創業。隨著銷量日益增加,他又陸續購買了100多臺機器,並從南方請回20多名熟練工人返鄉和他一起創業。

織襪業一般都是夏天備貨、冬天批發銷售,特別是銷售好的年份,需要備的貨更多。2014年,生意興隆的他開足馬力生產,在倉庫裡備了近百萬雙襪子,全廠上下期盼著又一個豐收年的到來。天有不測風雲,當年8月的一個晚上,倉庫由於電線老化起火,價值100多萬元的產品被付之一炬。面對滾滾濃煙,他欲哭無淚,這次打擊讓他受到重創。

痛定思痛,王高飛決定回到老家譚莊鎮三李行政村建廠創業。2015年,在鎮政府的支持下,他建了兩個標準化廠房,高標準設計了水電、倉儲、車間等,並在浙江襪業朋友的支持下,購進最新襪子編織設備100多臺,開始新一輪創業。為了高質量發展,王高飛從失敗中吸取教訓,在所有車間安裝了消防設施,加強消防演練;實施原料、產品、倉庫、車間分離,專人專管,責任到人;聘請專業生產廠長和成本核算會計,加強對採購、生產、銷售等環節的管理。

由於設備先進、技術一流,他的工廠實現了襪子編織、縫頭、定型、包裝、銷售等“一條龍”,產品不但銷往省內外,還遠銷美國、加拿大等國家。近幾年,由於美國、加拿大等國市場銷售不穩定,他讓愛人陳銀芝在鄭州組建襪業批發團隊,設立3個批發銷售點,使生產銷售進入良性循環。2018年,在縣委統戰部長李遠富的幫助下,他又租下譚莊鎮兩個寬敞的扶貧車間,車間面積達2700多平方米,工人增加到150多人,成為商水縣所有鄉鎮中最大的襪業生產廠家。

王高飛表示,返鄉創業幾起幾落,能發展到今天,全靠各級領導的關心支持,全靠一同返鄉的老鄉幫助,全靠本村及周邊村民的不離不棄。為此他決定,凡到廠裡就業的貧困戶每人每月多發補貼100元,計件工資上浮3個百分點。目前,在他廠裡打工的貧困戶有20多人,僅此一項工廠每年就多支出近6萬元。夏莊村的王新場,家中有病人,生活較為困難,王高飛主動與他家結對幫扶,每月都為他家送去米、面、油,每年收種時節為他家購買化肥、種子等,還安排王新場的愛人到工廠打工。王高飛還經常參加公益活動,捐款捐物,弘揚尊老愛幼、扶貧濟困傳統,傳遞社會正能量。幾年來,他累計為鎮村愛心超市、貧困戶、敬老院等捐款5萬多元。

在前不久召開的商水縣政協十三屆八次常委會上,王高飛高票被推選為商水縣政協委員。當晚,心情激動的他在筆記本扉頁上賦詩一首:人生風景在路上,挫折坎坷是劇場。酸甜苦辣全嚐盡,風吹浪打人自強。

當記者問他對未來有什麼設想時,他鄭重地說:“我想遞交入黨申請書,成為一名光榮的共產黨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