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高鐵新城開啟TOD人居新模式

一邊是溫州軌道交通S1線全面開通運營,搭建起溫州城市東西大走廊,拉開城市發展大框架;另一邊是S2線一期工程全面進場,成為未來溫州沿海產業發展的快速聯繫通道,蓄勢溫州新一輪發展……今年被稱為溫州軌道交通的元年——在出行方式上,溫州一舉邁入軌道交通的時代;在城市規劃上,以軌道交通為開發導向的TOD時代全面啟幕。

溫州高鐵新城開啟TOD人居新模式

沿著軌道,一路往東,在浙南科技城,TOD國際新城正在緊鑼密鼓地施工;在軌道的另一頭,近溫州南高鐵新城,S1線潘橋站萬科世紀之光已經全面落地,搭上軌道交通的“快車道”,溫州開啟全新的人居模式和發展格局。

南部新區呼之欲出

創新之區擔當未來之城

溫州高鐵新城空中連廊一期項目開建,打造寧波路與中匯路交叉口環形連廊,以及聯繫溫州南站與港龍國際廣場、溫州站南商貿城、溫州大象城、君廷大酒店等商業建築的人行天橋;

葉焦路(寧波路-園區路)道路工程、園區路(南匯路-大連路)等道路建成通車,有力改善高鐵新城周邊交通條件,也為高鐵新城的硬件設施再加碼、再添力;

溫州高鐵新城開啟TOD人居新模式

在高規格、大手筆推進中心區、高鐵新城、高教新區、南湖新城等四大組團建設,城市面貌日新月異的基礎上,今年,甌海區提出打造溫州中心城區西南主門戶的目標,全力錨定南部新區的著力點持續發力。

翻看溫州版圖,甌海打造南部新區稱得上有資源、佔優勢。

從區位優勢上看,規劃中的南部新區有南白象高速出口,金麗溫高速與甬臺溫高速交匯於此;104國道和330國道在此相交;有甌海大道和溫瑞大道東西南北兩條主幹道;接下來即將開工建設的金麗溫高速東延線和溫瑞大道快速路,將與高鐵溫州南站、龍灣國際機場構建起半小時交通圈,南部新區是連接溫州市區與瑞安片區的關鍵節點。

從科教資源上看,南部新區是環大羅山科創走廊建設的主陣地,坐擁溫州大學城,有溫州醫科大學、溫州大學、溫州商學院、溫州職業技術學院4所高等院校,還有溫州中學、甌海中學等20所高質量公辦學校和北京外國語附屬學校等27所民辦學校,集聚了全市從幼兒園到大學階段最優質的教育資源;擁有全市唯一的國家級大學科技園、省級特色小鎮——生命健康小鎮,擁有浙江大學溫州研究院、華中科技大學溫州研究院等高能級科創平臺,作為全省首批未來社區試點的南湖“未來社區”已經開工建設,同時,區域內還彙集了溫州醫科大學附一醫、市六醫以及溫州和平國際醫院等高端的醫療資源。

“基於這樣的條件,目前我們正在採取國際招標形式邀請國內外知名設計企業,對南部新區進行規劃設計,重點做好城市概念規劃、重點片區城市設計。著眼未來,我們希望把南部新區打造成為‘創新之區、未來之城’,打造成為踐行‘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的實驗地。”甌海區委書記王振勇在“慶祝新中國成立70週年系列主題新聞發佈會”上答記者問時表示,甌海新區將通過加快梧白板塊、茶山大學城一體化建設發展、加快騰退舊村區塊與落後產能,積極導入數字經濟、健康醫療、智能裝備、時尚設計等創新產業,高標準建設城市公共服務設施,傳延塘河水岸河居文化,打造2.0版甌海城市建設樣板。


產業集聚顯效應

引人流、物流、資金流落地

國慶前夕,溫州全球商品貿易港正式對外營業,這一項目位於甌海新城核心區,總佔地面積66.6畝,是溫州打造浙南閩北贛東進口商品集散中心的核心平臺,更是溫州謀劃新一輪高水平對外開放的重大手筆。

走進溫州全球商品貿易港,恍如走進一個“世界超市”,來自全球40多個國家的100多個代理品牌和3萬多種商品讓人眼花繚亂,據悉,該貿易港是目前全省單體面積最大、功能最齊全的進口商品集散中心。在空間佈局上,其中1至3層,以歐洲、美洲、亞洲為主題,設置有歐洲、中東、東亞、東南亞、“一帶一路”等國家場館,囊括了酒類、服飾、化妝品、食品、傢俱等各類商品;4-25層為項目辦公區域,彙集了貿易公司、電商平臺、金融服務等配套機構,將全面形成批零一體、線上線下融合的“一站式”進口產業鏈。

記者瞭解到,為全力打造好這一“世界超市”,甌海區正全力實施“4321”配套工程。

“4”:即佈局麗岙進口產業基地、甌海中心區進口輕奢生活館、國際時尚鞋服市場,與貿易港形成4大市場錯位發展格局;

“3”:即建設甌海中心區進口商品物流園、麗岙進口商品物流園、牛山進口商品跨境電商園等三大園區,作為物流支撐;

“2”:即構建進口商品分銷網、境外商品信息網兩張網絡,作為銷售渠道支撐;

“1”:即專門出臺貿易港“8條新政”,達到我們規定的經營標準,不但租金全免,單家企業最高可獲150萬元以上獎勵。

縱觀甌海的商業藍圖,不難發現,其發展經歷了從商場到商街、從商街到商圈的由點到線、由線到面的發展進程。

如今的甌海,傳統商貿中心提檔升級、轉型求變,新的商貿中心正在擴容裂變、迅速崛起;現代城市商業雛形初現,輻射能級正在持續提升。

尤其在環高鐵站商圈核心區,大象城國際商貿中心、港龍城市商業廣場、站南商貿城、大西洋銀泰城、現代農貿城等重點商業及配套初具規模,已成為集現代物流、高端商貿、旅遊集散等多功能於一體的高鐵經濟集聚區。

肩負著溫州商貿產業副中心的高鐵新城則以“產城融合”為發展定位,以現代物流、高端商貿、旅遊集散、品質居住為主導,強化規劃國際社區、品牌商貿、文化休閒等現代城市配套功能,同步形成“以產興城、以城促產、宜居宜業、融合發展”態勢,在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的基礎上實現與溫州中心城區的多元功能融合,打造溫州乃至長三角的“產城融合示範區”。尤其是包括中國(甌海)眼鏡小鎮等一批特色小鎮、產業集聚區落戶高鐵新城,抓住主導產業集聚的關鍵時機,正著力打造成為全國最具特色、最有發展動力的產業平臺之一。


基於城市發展脈絡

全新開發模式指向未來

一邊是堅持夯實完善基礎設施;一邊是佈局商業網點繁榮經濟發展。如今驅車從市中心出發沿甌海大道一路向西,感受的是現代化大都市氛圍,雲天樓洲際大酒店、大西洋銀泰城、港龍城市商業廣場、大象城國際商貿中心、站南商貿城,一個個高檔住宅區,景色優美的城市廣場公園……以甌海行政中心、溫州動車南站為核心的甌海新城繁華已然顯現。

溫州高鐵新城開啟TOD人居新模式


尤其是今年溫州軌道交通S1線的開通運營,讓高鐵新城對外交通發達的基礎上再添對內交通便利的獨特優勢,不僅吸引市民將此視為居家的首選之地,也吸引了不少地產公司進軍高鐵新城,在高鐵新城與S1線兩大座標之間尋找最佳的空間位置。

事實上,溫州軌道交通S1線動工開建之始,即被賦予了拓展溫州城市空間、串聯城市組團、破解發展瓶頸的重任。畢竟,傳統的市中心鹿城區面積小、人口多,早已承載不起溫州新一輪的發展,溫州亟待拓開手腳,在更廣闊的空間裡再寫傳奇。從S1線起筆及至於“S+M”軌道交通藍圖的謀劃出臺,溫州城市能級提升已奠定下紮實的交通基石、溫州城市的新一輪發展也已全面吹響號角。

“將圍繞軌道交通的TOD開發與高鐵新城這一新城開發做加法,一定能引發全新的城市規劃發展和人居模式。”業內人士如是說。

確實,經濟社會迅猛發展下,我國的城市規模和城市人口急劇增加,原先以建築群為核心的規劃模式日益暴露弊端——因建築群將公共空間分割得支離破碎,加之缺少有效的交通引流,使得市民的通勤時間和成本大大增加,美好生活漸行漸遠。

在此背景下,一種新的城市開發模式——TOD應運而生。TOD是 “以公共交通為導向” 的開發模式,主要以公共交通樞紐和車站為核心,實現“站城一體化”開發,通過緊隨城市軌道交通走勢,以公共交通與其所聚集的人群流量、衍生的大型居住區與商業區共同構成一個循環的有機系統,從而解決日益嚴重的城市擁堵和生態問題。

通俗地講,TOD最基本的標準,就是依託於軌道交通的房地產開發,但並不是說在地鐵輕軌站旁邊或者沿著地鐵線,拍一塊地蓋幾棟樓就是TOD開發了。TOD開發的本質,是與交通樞紐的一體式開發。

在當代的國內外大都市來看,交通樞紐主要指的是地鐵輕軌站,當然也要考慮地鐵輕軌與城市公交、出租車、自行車的換乘效率,這些都是TOD的物理基礎。

放眼紐約、東京、香港等全球化大城市,均成功依賴軌道交通和都市公交系統集成了眾多TOD項目,更由此實現了城市的新一輪佈局。以香港為例,以TOD社區的土地利用形態規劃城市,正因此,即便身為世界人口最稠密的城市之一,香港仍然能保持交通的順暢,有效控制交通汙染,成為繁華購物之都代表。



分享到:


相關文章: